日本·湯本求真

《皇漢醫學》~ 別論 (4)

回本書目錄

別論 (4)

1.

傷寒,醫下之,續得下利清穀不止,身疼痛者,急當救裡;後身疼痛,清便自調者,急當救表。救裡宜四逆湯,救表宜桂枝湯。(《傷寒論》)

【註】

傷寒,醫下之者,謂醫誤與下劑,續得下利者。下劑之藥力雖盡,下利尚不止也。清穀,謂完穀下利之無糞臭者。當救裡者,宜止瀉之意也。清便自調者,謂便通如平常。當救表者,當發表之意也。

傷寒大下後,復發汗,心下痞。惡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當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解表宜桂枝湯,攻痞宜大黃黃連瀉心湯。(《傷寒論》)

【註】

傷寒有桂枝湯證時,用大瀉下或以麻黃劑發汗,均為誤治。於此誤治之後,成心下痞、頭痛、發熱、身疼痛、惡寒者,雖有心下痞,表證未去者,不可先攻其痞,須先發表去其表證,而後可攻痞。發表宜用桂枝湯,攻痞宜大黃黃連瀉心湯也。

前條是述四逆湯證與桂枝湯證之合併,常法則宜先表而後裡。然有下利清穀,裡證亦不可忽視,故宜先用四逆湯而後用桂枝湯也。本條為桂枝湯證與大黃黃連瀉心湯證之合併,而心下痞非如下利清穀之危急證,則循常法先用桂枝湯,而後用大黃黃連瀉心湯也。

陽明病,脈遲,汗出多,微惡寒者,表未解也,可發汗,宜桂枝湯。(《傷寒論》)

【註】

本條為陽明病與太陽病之合併證。脈遲為陽明病之脈證,汗出多者,為二者共有之證。然微惡寒者,非陽明證而為表證也。因此知表證尚存,所以用桂枝湯也。雖然,此病證本來為陽明病,而兼太陽病者則用桂枝湯者,為一時之處置。若表證全去,仍宜以大承氣湯治陽明證也。

病人煩熱,汗出則解。又如瘧狀,日晡所發熱者,屬陽明也。脈實者宜下之,脈浮虛者宜發汗。下之與大承氣湯,發汗宜桂枝湯。(《傷寒論》)

【註】

病者煩熱,即為熱煩悶,因汗出一旦輕快,後又發作如瘧,於日暮時發熱者,自表證直轉屬於陽明也。若脈實者,可與大承氣湯下之。脈虛浮者,宜以桂枝湯發其汗也。尾臺氏曰:「病人煩熱云云。此證雖脈虛浮,恐用桂枝二麻黃一湯為佳。」此見甚是,處方之際宜留意之。

太陰病,脈浮者,可發汗,宜桂枝湯。(《傷寒論》)

【註】

仲景曰:「太陰之為病,腹滿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時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結硬。」則太陰病者為嘔吐、下利、腹痛病證之名稱也。本條之意,謂以下利病而脈浮者,發汗則愈,其發汗宜用桂枝湯也。

下利腹脹滿,身體疼痛者,先溫其裡,乃攻其表。溫裡宜四逆湯,攻表宜桂枝湯。(《傷寒論》)

【註】

本條是述陰證之四逆湯證與陽證之桂枝湯證合併處,即下利腹脹滿者,四逆湯證也;身體疼痛者,桂枝湯證也。而下利腹脹滿者,重證,故先用四逆湯治之;身體疼痛者,輕證,故後以桂枝湯治之也。

白話文:

[傷寒誤用瀉藥後,持續腹瀉不止,身體疼痛的處理]

如果因為傷寒,醫生誤用了瀉藥,導致病人持續腹瀉,而且拉出來的都是像水一樣的,沒有糞便臭味的,同時還感覺身體疼痛,這時候最重要的是要先處理裡面的問題。如果腹瀉停止,排便恢復正常,但是身體疼痛還在,這時候就要趕快處理表面的問題。處理裡面的問題適合用四逆湯,處理表面的問題適合用桂枝湯。

[傷寒大瀉後又發汗,出現心下痞塞的處理]

傷寒病,如果本來應該用桂枝湯治療,卻被誤用強力瀉藥或者麻黃劑發汗,導致病人出現心下痞塞、頭痛、發熱、身體疼痛、怕冷的症狀,這表示表面的病邪還沒解除,不能先處理痞塞的問題,必須先處理表面的病邪,表面病邪解除後,才能處理痞塞的問題。處理表面的問題適合用桂枝湯,處理痞塞的問題適合用大黃黃連瀉心湯。

前面提到的是四逆湯證和桂枝湯證同時出現的情況,一般來說應該先處理表面的問題再處理裡面的問題。但是如果出現腹瀉不止,拉出來的都是像水一樣的,沒有糞便臭味的這種情況,裡面的問題也不可忽視,所以應該先用四逆湯再用桂枝湯。而這裡提到的是桂枝湯證和大黃黃連瀉心湯證同時出現的情況,心下痞塞不像腹瀉不止那麼緊急,所以應該按照一般的方法,先用桂枝湯再用大黃黃連瀉心湯。

[陽明病兼表證的處理]

陽明病,如果出現脈搏慢、大量出汗、輕微怕冷的症狀,這表示表面的病邪還沒解除,可以用發汗的方法治療,適合用桂枝湯。這個情況是陽明病和太陽病同時出現的症狀,脈搏慢是陽明病的症狀,大量出汗是兩者都有的症狀,而輕微怕冷是表證的症狀。因此,雖然本來是陽明病,但是因為還存在表證,所以要用桂枝湯來處理。但是,這只是暫時的處理方法,等表證完全解除後,還是要用大承氣湯來治療陽明病。

[病人煩熱汗出,又如瘧疾般發熱的處理]

病人感到煩悶燥熱,出汗後會稍微舒服一點,之後又像瘧疾一樣,在傍晚的時候發熱,這表示病已經從表面轉為陽明病了。如果脈搏強實有力,適合用大承氣湯來瀉下。如果脈搏虛弱無力,適合用發汗的方法來治療,適合用桂枝湯。有些醫家認為,雖然脈搏虛浮無力,但這個情況最好用桂枝二麻黃一湯來治療。所以在開藥的時候要注意。

[太陰病兼表證的處理]

如果太陰病出現脈搏浮在表面的情況,可以發汗治療,適合用桂枝湯。太陰病的主要症狀是腹部脹滿、嘔吐、吃不下東西、腹瀉嚴重、時常腹痛。如果用瀉下的方法治療,反而會導致胸下結硬。這裡的意思是,如果腹瀉的病人脈象浮在表面,用發汗的方法可以治癒,這個時候適合用桂枝湯。

[腹瀉腹脹,身體疼痛的處理]

如果病人出現腹瀉、腹部脹滿、身體疼痛的症狀,應該先處理裡面的問題,再處理表面的問題。處理裡面的問題適合用四逆湯,處理表面的問題適合用桂枝湯。腹瀉、腹脹是比較嚴重的問題,所以要先用四逆湯來處理,而身體疼痛是比較輕微的問題,所以後用桂枝湯來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