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湯本求真

《皇漢醫學》~ 別論 (3)

回本書目錄

別論 (3)

1.

然何故必刺此三穴?乃因本條之病證為太陽病,則本為脈浮,頭項強痛,惡寒之證,而頭項所以強痛,既如前述,頭項部比他部充血為甚。若其充血更達於高度時,雖與桂枝湯,因阻止藥力而煩不解,故刺此三穴,使鬱滯之血液流通,除卻阻止藥力之原因,然後藥力可奏效也。

太陽病,外證未解,脈浮弱者,當以汗解,宜桂枝湯。(《傷寒論》)

【註】

外證未解者,頭項強痛、惡寒等症狀未全去之謂也。

太陽病,外證未解者,不可下也,下之為逆,欲解外者,宜桂枝湯。(《傷寒論》)

【註】

為逆者,為逆治之意,而明非正治也。欲解外者,欲治外證之義也。

太陽病,先發汗不解而復下之,脈浮者不愈。浮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脈浮,故知在外,當須解外則愈,宜桂枝湯。(《傷寒論》)

【註】

「太陽病,先發汗不解」一句,意謂此太陽病宜用桂枝湯,誤以麻黃劑發汗,故不愈。而復下之者,不宜瀉下之太陽病而以瀉下,一再誤治,故特加「復」字也。脈浮者不愈云者,凡呈浮脈者,病在外,即在表之候,宜發表為正當,而反與以瀉下,以致不愈之意也。今脈浮,更經再三之誤治,仍見脈浮,可知病尚在外,即在表,故當用發表劑治其外證,即可愈也。其發表劑,宜用桂枝湯也。

病人藏無他病,時發熱,自汗出。不愈者,先其時發汗則愈,宜桂枝湯。(《傷寒論》)

【註】

藏即內臟,診病者內臟無病,則其病必在表。有此表病而時時發熱,自汗出,久不愈者,於其發熱、自汗出以前發汗即愈,宜用桂枝湯。

傷寒不大便六七日,頭痛有熱,小便反赤者,與承氣湯。其小便清者,知不在裡,仍在表也,當須發汗。若頭痛者,必衄,宜桂枝湯。(《傷寒論》)

【註】

本條之前半,論桂枝湯證與大承氣湯證之鑒別法,甚重要也。蓋大承氣湯證與桂枝證俱有頭痛、有熱,大相疑似也。大承氣湯證者,裡證,即於消化管有急性炎證,影響於頭腦而頭痛,走於外表而發熱,則其小便必為赤濁。反之,桂枝湯證者,表證,即病專在體表,主證為頭痛、發熱,內臟無變化,則決不呈尿變,常澄清也。又後半云若頭痛者,謂頭痛有熱,小便清,其頭痛若劇者,必衄血。

此證宜用桂枝湯也。今推究其理,既如前述,此頭痛為太陽病本來之病勢,上於頭項部,充血頗甚,血液難以暢流,若此充血達於極度時,血壓亦隨之亢進,突破抵抗力最薄弱之篩骨蜂窩部而外走,則為衄血。故既衄血後,血壓降低,血液比較的得以流暢,對於頭痛與其他症狀反有良好之影響。

此際與桂枝湯,恰如刺風池、風府後,除去阻止藥力之原因,則桂枝湯能盡量發揮其能力,故頭痛、衄血等皆得治之也。

白話文:

那麼為什麼一定要刺這三個穴位呢?這是因為這條條文所描述的病症是太陽病,本來就會有脈搏浮在表面、頭部和頸部僵硬疼痛、怕冷的症狀。而頭頸部之所以會僵硬疼痛,就像前面說的,是因為頭頸部的充血情況比其他部位嚴重。如果充血程度更高,即使服用桂枝湯,藥效也會因為受阻而無法發揮,導致不舒服的狀況無法解除。所以刺這三個穴位,就是要讓鬱積的血液流通,消除阻礙藥效發揮的原因,這樣藥力才能起作用。

太陽病,外證還沒解除,脈搏虛弱浮在表面,應該用發汗的方式來解決,適合使用桂枝湯。(《傷寒論》)

【註】

外證未解指的是頭頸部僵硬疼痛、怕冷等症狀還沒有完全消除。

太陽病,外證還沒解除,不可以使用瀉下的方法,如果用了會造成反效果,想要解除外證,應該使用桂枝湯。(《傷寒論》)

【註】

造成反效果,指的是治療方向錯誤,並不是正確的治療方式。想要解除外證,指的是想要治療外在的症狀。

太陽病,如果先用發汗的方法卻沒有好轉,又用瀉下的方法,脈搏還是浮在表面,就不會痊癒。脈搏浮在表面表示病在身體外表,反而用瀉下的方法,所以無法痊癒。現在脈搏浮在表面,就知道病還在身體外表,必須要解除外證才會好,應該使用桂枝湯。(《傷寒論》)

【註】

「太陽病,先發汗不解」這句話的意思是,這個太陽病應該用桂枝湯來治療,卻錯誤地使用了麻黃類的藥物來發汗,所以沒有好轉。而「又用瀉下的方法」指的是不適合用瀉下方式治療的太陽病卻用了瀉下方法,一再錯誤治療,所以特別加了「又」這個字。脈搏浮在表面卻沒有好轉,表示凡是脈搏浮在表面,都表示病在體表,應該使用發表的治療方式才是正確的,反而用了瀉下的方法,導致無法痊癒。現在脈搏還是浮在表面,表示經過多次錯誤治療,病還是在體表,所以應該用發表劑來治療外證,這樣就能痊癒。而適合的發表劑就是桂枝湯。

病人身體內部沒有其他疾病,只是時常發熱、自己流汗。如果這樣一直無法痊癒,在發熱、流汗之前先用發汗的方法就會好,適合使用桂枝湯。(《傷寒論》)

【註】

身體內部指的是內臟,醫生診斷內臟沒有疾病,那表示疾病一定在身體表面。有這種表證卻時常發熱、自己流汗,而且久久無法痊癒,在發熱、流汗之前先用發汗的方法就會好,應該用桂枝湯。

傷寒導致六七天沒有大便,頭痛發熱,小便反而赤紅,就用承氣湯。如果小便清澈,就知道病不在身體內部,還是在體表,應該用發汗的方式來治療。如果頭痛劇烈,一定會流鼻血,適合使用桂枝湯。(《傷寒論》)

【註】

這條條文的前半部分,討論了桂枝湯證和大承氣湯證的鑑別方法,非常重要。因為大承氣湯證和桂枝湯證都有頭痛、發熱的症狀,非常相似。大承氣湯證是裡證,也就是消化道有急性發炎症狀,影響到頭部而引起頭痛,熱氣散發到體表而引起發熱,所以小便一定會是赤紅混濁的。相反的,桂枝湯證是表證,也就是疾病只在體表,主要症狀是頭痛、發熱,內臟沒有變化,所以小便不會改變,通常是清澈的。後半部分說如果頭痛,指的是頭痛發熱、小便清澈,如果頭痛劇烈,就會流鼻血。

這種情況適合使用桂枝湯。現在來探究其中的道理,就像前面說的,這種頭痛是太陽病本來的病勢,向上影響到頭頸部,充血非常嚴重,血液難以順暢流動。如果充血達到極限,血壓也會跟著升高,突破抵抗力最弱的篩骨蜂窩部而向外流出,就會形成流鼻血。所以流鼻血後,血壓降低,血液比較能夠順暢流動,對於頭痛和其他症狀反而有良好的影響。

這個時候服用桂枝湯,就像刺風池穴、風府穴後,清除了阻礙藥效發揮的原因,桂枝湯就能盡量發揮它的作用,所以頭痛、流鼻血等症狀都能得到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