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湯本求真

《皇漢醫學》~ 別論 (309)

回本書目錄

別論 (309)

1. 桃核承氣湯之注釋

太陽病不解,熱結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當先解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結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氣湯。(《傷寒論》)

【註】

山田正珍曰:「『下者愈』三字,《脈經》作『下之則愈』四字,宜從而改之,否則下文『尚未可攻』一句無所照應。少腹之『少』,《玉函》及程應旄本作『小』,是也。蓋臍上曰大腹,臍下曰小腹,《素問.藏氣法時論》有明文可徵。又考《釋名》云:『自臍以下曰水腹(今本作小腹,非也,《格致鏡原》引《釋名》作水腹),為水溝之所聚也。』又曰:『少腹之“少”,當作“小”,因比臍以上為小也。

』由是觀之,『小』訛為『少』,由來久矣。又劉元素《傷寒直格》云:『臍上為腹,下為小腹,小腹兩旁謂之少腹。』亦可為徵。熱結膀胱者,謂邪氣鬱結於下焦膀胱之部分。下文所謂小腹急結者,即其外候,非直指膀胱一府言之也。如抵當湯證,其人發狂者,以熱在下焦,小腹當硬滿,下血乃愈,可以相徵。

謂太陽病數日不解,小腹急結(即硬滿),其人如狂,自下血者,此為邪氣結於下焦膀胱之地位也。結,乃鬱之甚者。邪氣鬱在頭中,則致頭痛、項痛、衄血等證。鬱於胸中,則致胸悶、心煩、嘔吐等證。結於胃中,則大便不通,穢氣上乘於心,使人如狂也。今邪結於下焦,血氣不行,停而為瘀,以此瘀氣上乘於心,使人如狂。

然其血若自下,小腹不急結者,無需服藥而能自愈,因血下則邪熱隨血而解也。如『太陽病,脈浮緊,發熱,身無汗,自衄者,愈。』及『婦人傷寒,經水適來,譫語如見鬼狀者,毋犯胃氣及上二焦,必自愈』者皆是也。今此證其血雖自下,然急結不散,故非下之則不愈。猶少陰篇飲食入口則吐,心下溫溫欲吐,復不能吐者,非吐之則不愈。

自利清水,色純青,心下必痛,口乾燥者,非下之則不愈也。故曰:『下之則愈。』然其人外證不解,猶有惡寒,頭痛,脈浮等候者,不可妄下之。當先與桂枝湯以解外,外解已,但熱結膀胱之證不去者,乃始可攻之。若外未解而下之,則必變為壞病,如結胸,痞硬,挾熱痢等證是也。

按此條上文言熱結膀胱,不言小腹急結,下文言小腹急結,不言熱結膀胱,本論錯綜之妙如是。」

求真按:「此說解本條,雖近於詳悉,無遺憾。然以急結為硬滿,非也,不可從之。」

桃核承氣湯方

桃仁7克,桂枝、芒硝、甘草各6克,大黃12克。

上細銼,以水二合五勺,煎一合,去滓,一日分三回,溫或冷服。

白話文:

桃核承氣湯的解釋

太陽病沒有好轉,熱邪聚集在膀胱,這個人會像發瘋一樣,如果能自行排出血,病就會好。如果體表病症還沒解除,還不能用攻下的方法,應該先解除體表的病。體表病症解除後,如果只有小腹部有急迫、結聚的感覺,這時才可以攻下,適合用桃核承氣湯。

【註解】

山田正珍說:「『下者愈』這三個字,《脈經》裡寫的是『下之則愈』四個字,應該按照《脈經》來改,不然的話,下面『尚未可攻』這句話就沒有對應了。至於小腹的『少』字,《玉函》和程應旄的版本都寫作『小』字,這是對的。因為肚臍以上叫大腹,肚臍以下叫小腹,《素問.藏氣法時論》有明確的記載可以參考。再查《釋名》這本書說:『從肚臍以下叫水腹(現在的版本寫作小腹,是不對的,《格致鏡原》引用《釋名》寫作水腹),是水液聚集的地方。』又說:『少腹的“少”應該寫作“小”,因為相對於肚臍以上來說是小的。』由此看來,『小』被誤寫成『少』,由來已久。劉元素在《傷寒直格》中也說:『肚臍以上叫腹,以下叫小腹,小腹兩旁叫少腹。』這些都可以作為證據。熱邪聚集在膀胱,是指邪氣鬱結在下焦膀胱的部位。下文所說的小腹急迫、結聚,就是外在的表現,並不是單指膀胱這個器官來說的。像是抵當湯的證候,那個人發狂,是因為熱邪在下焦,小腹應該感到堅硬脹滿,如果排出血就會好,這些是可以互相印證的。

太陽病持續幾天沒有好轉,小腹感到急迫、結聚(也就是堅硬脹滿),這個人像發瘋一樣,如果能自行排出血,這就是因為邪氣聚集在下焦膀胱這個位置。所謂的「結」,就是鬱積到很嚴重的程度。邪氣鬱積在頭部,就會導致頭痛、脖子痛、流鼻血等症狀。鬱積在胸部,就會導致胸悶、心煩、嘔吐等症狀。鬱積在胃部,就會導致大便不通,污穢的氣向上侵擾心臟,使人像發瘋一樣。現在邪氣鬱結在下焦,血氣運行不暢,停滯形成瘀血,這些瘀血之氣向上侵擾心臟,使人像發瘋一樣。

然而,如果這個人雖然排出血,但小腹沒有急迫、結聚的感覺,不需要吃藥也能自己好,因為血排出後,邪熱也隨之解除。就像「太陽病,脈象浮緊,發熱,身體沒有汗,如果能自行流鼻血,病就會好」,以及「婦人得了傷寒,剛好月經來潮,說胡話好像看到鬼,不要傷到胃氣和上、中二焦,病自然會好」的例子都是這樣。現在這個證狀,雖然也排出血,但急迫、結聚的感覺並沒有散去,所以不是排出血就能好。就像少陰篇裡說的,食物吃進去就想吐,心下溫溫的想吐,卻又吐不出來,就不是吐就能好的道理。或是腹瀉清水,顏色純青,心下一定疼痛,口乾舌燥的,就不是攻下就會好的道理。所以說:「攻下就能好」。然而,這個人體表的病症還沒有解除,仍然有怕冷、頭痛、脈浮等症狀,就不能隨便攻下。應該先用桂枝湯來解除體表的病症,體表的病症解除後,如果熱邪鬱結在膀胱的病症還沒好,這時才可以攻下。如果體表的病症還沒解除就攻下,一定會變成壞病,例如結胸、痞硬、挾熱痢等病症。

按此條的文字,前面說熱邪鬱結在膀胱,沒有提到小腹急迫、結聚,後面說小腹急迫、結聚,沒有提到熱邪鬱結在膀胱,原文錯綜複雜的巧妙之處就是這樣。

求真認為:「這個說法解釋本條,雖然接近詳盡,沒有遺憾。但是把急迫、結聚解釋為堅硬脹滿,是不對的,不能接受。」

桃核承氣湯的藥方

桃仁7克,桂枝、芒硝、甘草各6克,大黃12克。

將以上藥材切碎,用水二合五勺煎煮,煮成一合,去藥渣,一天分三次,溫服或冷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