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漢醫學》~ 別論 (302)
別論 (302)
1. 白虎加人參湯之注釋
求真按:「參連白虎湯者,本方加黃連也。」
《方輿輗》曰:「白虎加人參湯,此方之正證為汗大出,有微惡寒,身熱,大渴引飲也。余按凡宜與白虎湯證,脈當洪長,但在暍,卻多虛微狀,是暍與傷寒所不同也。由是觀之,《素問》云:『脈虛身熱者,得於傷暑。』《甲乙經》云:『熱傷氣而不傷形,所以脈虛也。』《金匱》云:『弦細芤遲。
』芤,即虛豁也。弦細遲,即熱傷氣之應也。由諸古訓,可徵病暑之脈矣。」
《病因備考》有言曰:「消渴,未經年月者,雖五十以上,間有得治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世醫多以此病為難治,畏石膏故也。」
求真按:「雖如此說,石膏劑善治糖尿病,但未必以本方為主治也。」
一男子年六十餘,其鼻不聞香臭者四年,來請治。余曰:「病已積年,藥無益也。」翁曰:「某自少壯,即易氣逆,幸逆氣得治足矣。」余乃漫然作白虎加參連與之。六十餘日,忽聞香臭而後平。
求真按:「鼻疾患,多石膏劑證,宜注意之。」
《生生堂治驗》曰:「帥廬先生,年七旬,病消渴,引飲無度,小便白濁,周殫百治,頹敝日加。舉家以為不愈,病者亦囑辦後事矣。先生診之,脈浮滑,舌燥裂,心下硬。曰:『可治。』乃與白虎加人參湯百餘帖,痊愈。」
《類聚方廣義》本方條曰:「治霍亂吐瀉後,大熱煩躁,大渴引飲,心下痞硬,脈洪大者。」
治消渴,脈洪數,晝夜引飲不歇,心下痞硬,夜間肢體煩熱更甚,肌肉日漸消鑠者。
治瘧病,大熱如烙,譫語煩躁,汗出淋漓,心下痞硬,渴飲無度者。
白話文:
白虎加人參湯之注釋
求真說:「參連白虎湯,就是在白虎湯的基礎上加入黃連。」
《方輿輗》說:「白虎加人參湯,這個方子的主要症狀是汗流很多,稍微怕冷,身體發熱,非常口渴,想大量喝水。我認為,凡是適合使用白虎湯的症狀,脈象應該是洪大而有力的,但在中暑的情況下,脈象卻常常呈現虛弱的狀態,這就是中暑和傷寒的不同之處。由此看來,《素問》說:『脈象虛弱但身體發熱,是中暑造成的。』《甲乙經》說:『熱邪會損傷氣,但不會損傷形體,所以脈象會虛弱。』《金匱要略》說:『脈象呈現弦、細、芤、遲的狀態。』芤,就是指脈象空虛。弦、細、遲,就是熱邪損傷氣的表現。根據這些古籍的教導,就可以辨別出中暑的脈象了。」
《病因備考》說:「患有消渴症,時間不長的,即使年過五十,有時也能治好,可以用白虎加人參湯來治療。現在的醫生大多認為這個病很難治,是因為害怕使用石膏。」
求真說:「雖然是這樣說,石膏類藥物確實善於治療糖尿病,但不一定主要使用這個方子來治療。」
有一個六十多歲的男子,鼻子聞不到香臭味已經四年了,來請醫生治療。醫生說:「這個病已經積累多年了,吃藥也沒什麼用了。」老翁說:「我從小就容易氣逆,幸好逆氣已經治好了。」醫生於是隨意開了白虎加人參湯,並加了黃連給他。過了六十多天,他突然能聞到香臭味,之後就恢復正常了。
求真說:「鼻子方面的疾病,多半是適合使用石膏類藥物的,應該要注意。」
《生生堂治驗》記載:「帥廬先生七十歲時,患了消渴症,喝水沒有節制,小便混濁,多方醫治都沒效果,病情一天比一天嚴重。全家人都認為沒救了,病患自己也囑咐要準備後事了。醫生診斷後,發現脈象浮滑,舌頭乾燥裂開,心下部位感覺硬,就說:『這個病可以治。』於是給他開了一百多帖白虎加人參湯,結果病就好了。」
《類聚方廣義》這個方子條目下寫道:「可以用來治療霍亂吐瀉後,出現高熱煩躁,非常口渴,想大量喝水,心下部位感覺痞硬,脈象洪大有力的人。」
這個方子還可以用來治療:消渴症,脈象洪大且快,白天黑夜都口渴喝水不停,心下部位感覺痞硬,晚上肢體發熱更嚴重,肌肉日益消瘦的人。
也可以治療:瘧疾,高熱像被烙鐵燙到一樣,胡言亂語煩躁不安,汗出很多,心下部位感覺痞硬,口渴喝水沒有節制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