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漢醫學》~ 別論 (293)
別論 (293)
1. 調胃承氣湯之腹證
《類聚方廣義》本方條曰:「痘瘡,麻疹,癰疽,疔毒,內攻衝心,大熱譫語,煩躁悶亂,舌上燥裂,不大便,或下利,或大便綠色者,宜此方。」
牙齒疼痛,齒齦腫痛,齲齒枯折,口臭等。其人多平日大便秘閉而衝逆,宜此方。
胃反,膈噎,胸腹痛,或煩滿,腹中有塊,咽喉乾燥,鬱熱便秘者。消渴,五心煩熱,肌肉燥瘠,腹凝閉,二便不利者,皆宜此方或為兼用方亦良。
膈噎證,因其人少壯時,腹裡生癥結,與年俱長,常為胃府之消化及血精灌溉之障礙,積至老境,此證始萌。蓋年齡漸高,則癥結愈痼,血液因之以枯,精神隨之而衰,是必然之勢也,加以勤勞,酒色過度,而後此證始成。然初起能勤藥餌,謝世務,絕情欲,以就治療,庶幾或可一生。
若姑息為治,放恣縱情,病勢張皇,精氣衰脫,身體枯槁,至於飲食一切,難以下咽時,則決不可救治矣。
岡田昌春曰(《溫知醫談》所載):「頃得二老先生承氣湯之高論。…有一治驗,一男子年二十三四,一日患外感,寒熱往來,頭痛如破,邪氣漸進,自人參飲子及於導赤各半湯證。
友人大淵常范為之治療,並托余代為主持一切,因診其脈,弦數無神,狀如醉人,譫語煩躁,變為鄭聲,仍用前方,二三日,自汗淋漓不止,漸至捻衣摸床,於是轉升陽散火湯,七八日,諸證自若,虛候日至,親戚亦知恐至不治,因是寄信知照其父,請其另請高明。近日有來一醫之信,並再請主持治療,故又朝夕省診,以盡微力。
病人身體虛羸更甚,但稀粥少進,大便不利,小便快利。一醫來診曰聞此患者,初中末治療無間,但稍有愚見,冀得余同意,故與余約時同診。醫曰:『此證雖形體虛羸已甚,腹候虛軟無力,但一時權道計,宜活用承氣湯一類,如何?』余雖亦注意其不大便,恐有掣肘,今得此醫一言,可以直用無疑。
蓋因身雖柴瘦,但似一團邪火內燔,若無背城一戰之策,則燃眉之急難救,於是決與調胃承氣湯。半日後,下結糞五六枚,充滿便器。虛羸雖加,但熱漸減,脈來有神,諸候霍然。承氣之效,可謂偉矣。其後相商,酌用柴胡劑之類,熱去虛回,得奏全凱。因憶張長沙雖諄諄致意於胃氣,不可輕用攻下,但其變化,有『少陰急下』及『太陰寒實』之例。
至於『至虛有盛候,大實有羸狀』之成規,可求之於經方者,人皆知之,至於活潑之妙,在乎人之自得也。許學士『循衣撮空』之治驗,孫兆治東華門之竇大郎,羅謙甫療真定府之趙吉夫,皆因用承氣而得偉效,可謂能應用經方矣。余每感嘆以前之治驗,以老醫之一言,合於古人之成規,因附贅焉。
」
求真按:「由余之經驗,腸傷寒(Typhus)見大、小承氣湯證者甚少,調胃承氣湯證反多也。且不限此病,凡高熱持久及諸瘡瘍內攻(如化膿性腦膜炎是也)等而現此證者頗多,學者須熟記之,不可失誤。」
白話文:
調胃承氣湯的腹部症狀表現:
《類聚方廣義》這本書中提到,調胃承氣湯可以用於治療痘瘡、麻疹、癰疽、疔毒等疾病,當這些疾病侵犯體內,導致心臟部位受到影響,出現高熱、胡言亂語、煩躁不安、舌頭乾燥裂開、大便不通,或腹瀉,或大便呈綠色的情況。
此外,牙齒疼痛、牙齦腫痛、蛀牙導致牙齒枯萎斷裂、口臭等問題,如果患者平時就容易便秘,並且氣向上衝逆,也適合使用此方。
還有,胃氣上逆、食道阻塞、胸腹疼痛或脹滿、腹部有腫塊、咽喉乾燥、因體內鬱熱導致便秘的患者,以及患有消渴(糖尿病)、五心煩熱(手心、腳心、胸口煩熱)、肌肉乾瘦、腹部僵硬閉塞、大小便不暢的患者,都適合使用此方,或者可以搭配其他藥方一起使用。
食道阻塞這種疾病,大多是因為患者年輕時,腹部內就產生了腫塊,隨著年紀增長,腫塊也逐漸增大,阻礙了胃的消化功能和精血的滋養,直到老年才開始出現明顯的症狀。這是因為年紀越大,腫塊越頑固,血液也因此變得枯竭,精神也隨之衰退,這是必然的趨勢。如果再加上過度勞累、沉迷酒色,這種疾病就會更容易發生。如果能在發病初期就積極用藥治療,減少俗事煩擾,戒除情慾,或許還能保住一生。
但如果放任疾病發展,任由情慾放縱,病情就會迅速惡化,導致精氣衰竭,身體枯槁,甚至連食物都難以嚥下時,就已經無法救治了。
岡田昌春在《溫知醫談》中記載,他曾聽聞兩位老醫師對承氣湯的精闢見解。他分享了一個案例:一位二十三四歲的男子,有一天得了外感,出現忽冷忽熱、頭痛欲裂的症狀,病邪逐漸加重,從服用人參飲子到導赤各半湯都沒有效果。
他的朋友大淵常范為他治療,並請岡田昌春幫忙。岡田診斷後發現,病人的脈象虛弱而快,精神恍惚,就像喝醉酒一樣,還說胡話、煩躁不安,甚至出現喃喃自語的現象。他繼續使用之前的藥方,兩三天後,病人開始不停地流汗,並且出現抓衣服、摸床的異常舉動,於是改用升陽散火湯,服藥七八天後,各種症狀都消失了。但病人身體仍然虛弱,家裡人都很擔心,於是寫信給他父親,請他另請高明。後來,有一位醫生來信說想再一起會診,所以岡田昌春又每天早晚去探視,盡自己的能力。
病人身體更加虛弱,只能稍微喝一點稀粥,而且大便不通,小便卻很順暢。那位醫生診斷後表示,這個病人從發病初期到現在的治療都沒有太大問題,但他有一些淺見,希望能得到岡田的認同。醫生說:「這個病人雖然身體極度虛弱,腹部摸起來也很軟弱無力,但目前情況來看,應該暫時使用承氣湯一類的藥物,您覺得如何?」岡田昌春雖然也注意到病人大便不通,擔心會有阻礙,但聽了那位醫生的話,認為可以直接使用。
這是因為病人雖然瘦弱,但體內似乎有一團邪火在燃燒。如果沒有背水一戰的決心,就很難解決燃眉之急,於是決定給他服用調胃承氣湯。服藥半天後,病人排出了五六塊堅硬的大便,塞滿了便盆。雖然身體更加虛弱了,但發熱逐漸消退,脈象也有了精神,各種症狀都明顯好轉。承氣湯的療效,可謂十分顯著。之後,他們又商量著改用柴胡劑之類的藥物,退熱後身體也逐漸恢復。這讓他想起張仲景雖然諄諄告誡要重視胃氣,不可輕易使用攻下之法,但也有「少陰急下」和「太陰寒實」的特殊情況。
至於「至虛有盛候,大實有羸狀」這種辨證法則,大家都知道可以從經方中找到答案,但要如何靈活運用,則需要靠自己的領悟。許學士治療病人「循衣撮空」(手在空中抓東西)的案例,孫兆治療東華門的竇大郎,以及羅謙甫治療真定府的趙吉夫,都是因為使用了承氣湯而獲得顯著療效,可謂是能夠靈活運用經方的典範。岡田昌春常常感嘆自己以前的治療經驗,並認為老醫師的說法與古人的教誨一致,因此在這裡記錄下來。
求真按:「根據我的經驗,傷寒(斑疹傷寒)出現大承氣湯、小承氣湯證狀的非常少,反而出現調胃承氣湯證狀的比較多。而且不只侷限於這個病,凡是高燒持續不退,以及各種瘡瘍內攻(例如化膿性腦膜炎等),出現這種症狀的很多,學習的人一定要熟記,不可錯失治療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