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漢醫學》~ 別論 (292)
別論 (292)
1. 調胃承氣湯之腹證
腹不滿(吐後,如腹脹滿者,例外也),於臍中心之腹底及上下左右有凝結而覺抵抗,且有壓痛者,即本方之腹證也。
《活人書》曰:「大抵發斑,不可用表藥。因表虛裡實者,若發汗開泄,則更增斑斕矣。可下者,與調胃承氣湯。」
陽明證,頭疼不惡寒,反惡熱者,胃實故也。陽明氣實,故攻頭也,調胃承氣湯主之。
求真按:「此說不必信,不可妄從。」
《傷寒緒論》曰:「脈浮而大,心下反硬,有熱屬於藏者,可攻之。此因燥屎上逆而攻脾,調胃承氣湯。」
求真按:「心下反硬者,非燥屎逆上攻脾,是燥屎橫行,充實於結腸之內,壓迫於胃也。」
《衛生寶鑒》曰:「調胃承氣湯,治傷寒發狂,煩躁面赤,脈實者。」
《試效方》曰:「調胃承氣湯,治消中而渴,飲食多者。」
《口齒類要》曰:「調胃承氣湯,治中熱,大便不通,咽喉腫痛或口舌生瘡者。」
《外科樞要》曰:「破棺丹(求真按:『即本方之丸劑也』),治瘡瘍熱極,汗多,大渴,便秘,譫語,發狂者。」
求真按:「本方治化膿性腦膜炎者,事實也。」
《證治準繩》曰:「破棺丹,治療瘡之氣入腹而危者。」
《玉機微義》曰:「調胃丸,治齒痛出血不止,以調胃承氣湯為末,蜜丸服。」
東洞翁本方定義曰:「治大黃甘草湯證而實者。」
求真按:「治但急迫,大便不通者。」
《方機》本方主治曰:「因汗吐下,譫語者。發汗後,熱而大便不通者。服下劑,下利不止,心煩或譫語者。吐下之後,心下溫溫欲吐,大便溏,腹微滿,鬱鬱微煩者。吐後,腹脹滿者。」
《漫游雜記》曰:「一老人,過經十餘日不解,手足冷,心下滿,口不能食,舌上焦黃,晝間微煩,頭汗出,脈細沉無力。余診之,與調胃承氣湯,得燥屎八九枚,脈變洪遲,乃與竹葉石膏湯,數十日而解。」
《成績錄》曰:「一男子,腹脹,腳下浮腫,小便不利,不大便十餘日,舌上黑苔,唇口乾燥,心煩嘔吐,飲食如故。先生與調胃承氣湯,穢物大下,小便快利,諸證悉去。」
《生生堂治驗》曰:「一婦人年二十,大便點滴不通者三年矣,但飲食行動如常,約費巴豆、大黃、芒硝等數斤,皆不應。先生按其腹,雖甚硬,但燥屎及塊物等無一應手者,即與調胃承氣加蔥白湯,便利遂不失節。」
調胃承氣加蔥白湯:調胃承氣湯內加大蔥白十個。
求真按:「中神氏以本方加蔥白,恐用孟詵說,蔥能利大小便也。」
《用方經權》本方條曰:「按膏粱太過之徒,其毒釀於腸胃,失其升降之職,潮熱寢汗,微咳脈數,大便或秘,或下利,狀如虛勞,心氣迫塞,悲笑無時,胸動步難,其腹微滿,或裡急拘攣者。凡食毒蓄釀胃府,發為諸證,或下流鬱結於腸中,小腹微滿,大便不快,月事為之失調者。若審證不誤,施以此方,則有萬全之效。」
白話文:
調胃承氣湯的腹部診斷重點
腹部不飽滿(但如果嘔吐後腹脹滿,則不在此限),在肚臍中心周圍的腹部深處,以及上下左右等處,摸到有凝結的硬塊,感覺有抵抗感,且按壓時會疼痛,這就是使用調胃承氣湯的腹部指徵。
《活人書》中說:「一般來說,發斑疹時,不能使用發汗的藥物。因為體表虛弱而體內有實熱的人,如果發汗開泄,反而會讓斑疹更加嚴重。應該使用瀉下藥的,可以給予調胃承氣湯。」
陽明病的特徵是頭痛但不怕冷,反而怕熱,這是因為胃熱實的緣故。陽明經氣旺盛,所以向上衝擊頭部,可以使用調胃承氣湯治療。
求真按:「這種說法不一定可信,不要輕易採用。」
《傷寒緒論》中說:「脈象浮大,心下反而覺得硬,有熱屬於內臟的,可以攻下。這是因為乾燥的糞便向上逆行,侵犯脾胃,可以使用調胃承氣湯。」
求真按:「心下感覺硬,並不是因為乾燥的糞便向上侵犯脾胃,而是乾燥的糞便橫行,充滿在結腸內,壓迫到胃的緣故。」
《衛生寶鑒》中說:「調胃承氣湯,可以治療傷寒導致的發狂、煩躁、面色發紅、脈象強實等症狀。」
《試效方》中說:「調胃承氣湯,可以治療消渴病導致的口渴、食慾旺盛等症狀。」
《口齒類要》中說:「調胃承氣湯,可以治療體內有熱,大便不通,咽喉腫痛,或口舌生瘡等症狀。」
《外科樞要》中說:「破棺丹(求真按:就是本方製成的丸劑),可以治療瘡瘍熱到極點,大量出汗、口渴嚴重、便秘、說胡話、發狂等症狀。」
求真按:「本方可以治療化膿性腦膜炎,這是有事實根據的。」
《證治準繩》中說:「破棺丹,可以治療瘡毒侵入腹部而危急的情況。」
《玉機微義》中說:「調胃丸,可以治療牙痛出血不止,用調胃承氣湯的藥末,加上蜂蜜製成丸劑服用。」
東洞翁對於本方的定義是:「可以用於治療大黃甘草湯證,但屬於實證的情況。」
求真按:「可以用於治療病情緊急、大便不通的情況。」
《方機》中關於本方的主治症狀是:「因為發汗、嘔吐、瀉下等導致說胡話的情況。發汗後,身體發熱且大便不通。服用瀉下藥後,腹瀉不止,心煩或說胡話。嘔吐、瀉下後,心下感覺溫溫的想吐,大便稀溏,腹部微微脹滿,感到鬱悶輕微煩躁。嘔吐後,腹脹滿的情況。」
《漫游雜記》中記載:「一位老人,便秘十幾天沒有排便,手腳冰冷,心下脹滿,吃不下東西,舌苔焦黃,白天略微煩躁,頭部出汗,脈象細而沉無力。我診斷後,給他服用調胃承氣湯,排出八九枚乾燥的糞便,脈象轉為洪大而遲緩,接著給予竹葉石膏湯,數十天後痊癒。」
《成績錄》中記載:「一位男子,腹部脹滿,腳部浮腫,小便不暢,十幾天沒有大便,舌苔發黑,嘴唇乾燥,心煩嘔吐,但食慾正常。先生給他服用調胃承氣湯,排出大量污穢物,小便也順暢,各種症狀都消失了。」
《生生堂治驗》中記載:「一位二十歲的婦女,三年來大便只能滴滴答答排不出來,但飲食、行動都正常。她大約吃了幾斤巴豆、大黃、芒硝等瀉下藥,都沒效果。先生按壓她的腹部,雖然很硬,但沒有摸到乾燥的糞便和硬塊。於是給她服用調胃承氣加蔥白湯,大便就順暢了。」
調胃承氣加蔥白湯:在調胃承氣湯的基礎上加入十個蔥白。
求真按:「中神氏在本方中加入蔥白,可能是採用孟詵的說法,認為蔥可以幫助排大小便。」
《用方經權》中關於本方的記載:「肥甘厚味吃太多的人,毒素積聚在腸胃,導致腸胃升降功能失調,出現潮熱、睡覺時出汗、輕微咳嗽、脈搏加快、大便或秘結或腹瀉,症狀像虛勞病,心氣堵塞、悲傷或喜笑無常、胸部跳動、行走困難,腹部微微脹滿,或腹部絞痛等。凡是食物積毒蓄積在胃府,引發各種症狀,或下流鬱積在腸道,導致小腹微微脹滿、大便不暢、月經失調等,如果診斷無誤,使用此方,就能有萬全之效。」
《類聚方廣義》中關於本方的記載:「痘瘡、麻疹、癰疽、疔瘡等,內攻心臟,導致高熱、說胡話、煩躁悶亂、舌頭乾燥裂開、大便不通,或腹瀉,或大便呈綠色,都適合使用此方。」
牙齒疼痛、牙齦腫痛、齲齒枯萎斷裂、口臭等,這些人通常平時就容易便秘,且有氣向上衝逆的情況,適合使用此方。
胃反(指胃內容物反流)、膈噎(指食道阻塞)、胸腹疼痛,或煩悶、腹部有硬塊、咽喉乾燥、鬱熱便秘等。消渴病、五心煩熱、肌肉乾燥消瘦、腹部硬結、大小便不暢,都適合使用此方,或搭配其他藥方使用,效果也很好。
膈噎症,是因為患者年輕時,腹部產生腫塊,隨著年紀增長,腫塊也增大,常常阻礙胃的消化功能和氣血精微的灌溉,累積到老年時,才會出現此症狀。這是因為年齡大了,腫塊更加頑固,血液也因此枯竭,精神也跟著衰弱,這是必然的趨勢。再加上過度勞累、飲酒過度、縱慾過度,這個病才會發生。如果剛發病時能夠勤於服藥、減少俗事、斷絕情慾,接受治療,或許可以延長壽命。
如果姑息疾病,放縱情慾,病情就會加重,精氣衰竭,身體枯槁,直到飲食難以下嚥時,就無法救治了。
岡田昌春(《溫知醫談》中記載)說:「我最近聽到了兩位老先生關於承氣湯的高見。…有一個案例,一位男子二十三四歲,有一天得了外感,出現忽冷忽熱,頭痛欲裂,邪氣逐漸深入,從人參飲子到導赤各半湯證。
我的朋友大淵常范為他治療,並託付我代為處理一切,我診斷他的脈象,弦數無力,狀態像喝醉酒一樣,說胡話、煩躁,言語不清,仍然使用之前的藥方,兩三天後,自汗淋漓不止,逐漸出現搓衣服、摸床的動作,於是改用升陽散火湯,七八天後,各種症狀似乎好轉,但虛弱的徵象一天比一天嚴重,親戚都知道情況不妙,於是寄信通知他的父親,請他另請高明。最近收到一位醫生的信,並再次請我主持治療,所以我又早晚去診視,盡微薄之力。
病人身體虛弱更加嚴重,只能勉強喝點稀粥,大便不通,小便卻很順暢。一位醫生來診斷後說,聽說這位患者,從開始到現在的治療都沒有間斷,我只是有一點淺見,希望能得到您的同意,所以與您約好時間一同診斷。醫生說:『這個病人的身體雖然虛弱到極點,腹部也虛軟無力,但為了權宜之計,應該靈活運用承氣湯一類的藥,您看如何?』我雖然也注意到他大便不通,但擔心有阻礙,現在聽了這位醫生的一番話,可以放心地直接使用。
這是因為病人雖然身體消瘦,但體內卻像燃燒著一團邪火,如果沒有破釜沉舟的決策,燃眉之急難以解決。於是我決定給他服用調胃承氣湯。半天後,排出五六枚乾燥的糞便,堆滿了便器。雖然身體更加虛弱,但發熱漸漸減退,脈象變得有力,各種症狀都豁然開朗。承氣湯的效果,真是太偉大了。之後我們商量,酌情使用柴胡劑之類的藥,熱退虛回,終於完全康復。我回想起張仲景雖然諄諄告誡,胃氣重要,不可輕易使用攻下藥,但他的醫案中,也有『少陰急下』和『太陰寒實』的例子。
至於『至虛有盛候,大實有羸狀』的原則,研究經方的人都知道,至於如何靈活運用,則要靠自己的領悟了。許學士治療『循衣撮空』的案例,孫兆治療東華門的竇大郎,羅謙甫治療真定府的趙吉夫,都因為使用承氣湯而獲得很好的療效,可以說他們是能應用經方的人。我常常感嘆以前的治療經驗,一位老醫生的話,與古人的教誨相符,因此附帶記錄在此。」
求真按:「根據我的經驗,腸傷寒(Typhus)出現大、小承氣湯證狀的很少,反而出現調胃承氣湯證狀的比較多。而且不限於這種病,凡是高熱不退、持續發燒,以及各種瘡瘍向內侵犯(例如化膿性腦膜炎)等出現這種症狀的很多,學習醫術的人必須熟記,不可錯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