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湯本求真

《皇漢醫學》~ 別論 (261)

回本書目錄

別論 (261)

1. 小承氣湯之注釋

陽明病,脈遲,雖汗出不惡寒者,其身必重,短氣,腹滿而喘,有潮熱者,此外欲解,可攻裡也。手足濈然而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氣湯主之。若汗多,微發熱惡寒者,外未解也。其熱不潮,未可與承氣湯。若腹大滿不通者,可與小承氣湯,微和胃氣,勿令大泄下。(《傷寒論》)

【註】

尾臺氏曰:「雖大滿不通,而未至潮熱,故與小承氣湯以和之。是以與之,不曰主之。子炳以為大承氣湯證,誤也。且曰外證雖有微發熱惡寒,但已稱微,亦何必拘拘乎?此亦誤也。凡發熱惡寒未去者,仲景氏未嘗用大、小承氣湯。失之毫釐,謬以千里,執匕臨病者,可不慎乎?又按腹大滿不通,疑為腹滿大便不通之誤。」

山田正珍曰:「按手足濈然而汗出者,謂自腹背以至於手足之末,濈然而汗出也。蓋承上文『汗出』二字言之,若身無汗,手足有汗,則當於『手足』之上,有一『但』字,所謂但頭汗出,身無汗者。可見成無己以為但手足汗出,誤也。」

求真按:「由冒頭陽明病觀之,則本條之病證,有胃家實及身熱,汗自出,不惡寒,反惡熱之證,已明於前矣。雖加汗出不惡寒之二句,似乎畫蛇添足,豈行文上之必要乎?脈遲者,裡實之應。其身必重者,與表證之身重異。因胃家實,即充實於消化管內之病毒,壓出裡水(腹內之體液)於外表也。

若更加短氣,腹滿而喘,有潮熱(見少陽病篇小柴胡湯條)者,因凡外證已去,而全身汗出濈然達於手足。大便因裡熱,水分被奪,為已硬化之徵候,是大承氣湯之主治也。若汗雖多,但有微發熱惡寒者,為外證(表證)未解,則不宜大承氣湯,當處以桂枝湯也(與太陽病篇桂枝湯條『陽明病,脈遲,汗多,而微惡寒者,表未解也,當發汗,宜桂枝湯』同義)。

又假令脈遲,汗出不惡寒,身重短氣,腹滿而喘,手足濈然汗出,大便雖已硬,但未潮熱者,不可與大承氣湯。然若此證不潮熱,只腹部大膨滿,而大便不通者,可與小承氣湯。慎其用量,以微利為度,不可大瀉,損其體力也。」

陽明病,潮熱,大便微硬者,可與大承氣湯,不硬者不可與之。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與小承氣湯,湯入腹中,轉矢氣者,此有燥屎,乃可攻之。若不轉矢氣者,此但初頭硬,後必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脹滿不能食也。欲飲水者,與水則噦。其後發熱者,必大便復硬而少也,以小承氣湯和之。不轉矢氣者,慎不可攻也。(《傷寒論》)

【註】

燥屎,因高熱持久,水分被奪,而成乾燥之糞塊。轉失氣者,為轉矢氣之誤,昔時「矢」與「屎」通用,轉矢氣者,即後氣(俗謂之屁)也。全文之義:陽明病,發潮熱,大便微硬者,可與大承氣湯,其未至硬者,不可與之。若陽明病,六七日間不大便者,疑有燥屎,欲試有無之方法,使飲少量之小承氣湯,待藥入腹內後,得後氣者,為有燥屎之確徵,可以大承氣湯攻下之。

白話文:

小承氣湯之注釋

陽明病患者,脈象遲緩,雖然出汗卻不惡寒,身體一定沉重、呼吸短促、腹部脹滿喘不過氣,且伴有潮熱,此外想通便,可以攻治裡證。手腳微微出汗,這是大便已經變硬的徵兆,應該服用大承氣湯。如果汗多,但稍微發熱惡寒,表示表證尚未解除。如果沒有潮熱,就不能服用承氣湯。如果腹部非常脹滿不通,可以服用小承氣湯,稍微調和胃氣,不要瀉下太多。

尾臺氏認為:即使腹部非常脹滿不通,但還沒有出現潮熱,所以用小承氣湯來調和。因此用「和」這個詞,而不是「主」這個詞。有人認為這是大承氣湯的病症,這是錯誤的。而且文中提到即使有稍微發熱惡寒的表證,但已經說是「微」了,又何必拘泥呢?這也是錯誤的。凡是發熱惡寒尚未消除的,張仲景從未使用大、小承氣湯。差之毫釐,謬以千里,臨症用藥,不可不謹慎啊!另外,關於「腹大滿不通」,我懷疑是「腹滿大便不通」的筆誤。

山田正珍認為:「手足濈然而汗出」,是指從腹部背部到手腳末端,微微出汗。這是承接上文「汗出」二字而言,如果身上沒有汗,只有手腳出汗,那麼在「手足」之前應該加個「但」字,也就是所謂的只有頭汗出,身上沒有汗。由此可見,有人認為只有手腳出汗是錯誤的。

求真按:從開頭的「陽明病」來看,本條所述的病症,有胃實熱及身熱、自汗、不惡寒、反而惡熱的證狀,前面已經說得很清楚了。雖然增加了「汗出不惡寒」這兩句,似乎多此一舉,難道是行文上的需要嗎?脈象遲緩是裡實的表現。身體沉重與表證引起的沉重不同。由於胃實,就是消化道內充滿病毒,壓迫裡水(腹內體液)到體表。

如果再加上呼吸短促、腹部脹滿喘不過氣、有潮熱(見少陽病篇小柴胡湯條),是因為所有外證都已經消除,而全身汗出,甚至到了手腳。大便由於裡熱,水分被奪走,已經變硬,這是大承氣湯的主治範圍。如果汗雖然很多,但是稍微發熱惡寒,是外證(表證)未解,則不宜服用大承氣湯,應該服用桂枝湯(與太陽病篇桂枝湯條「陽明病,脈遲,汗多,而微惡寒者,表未解也,當發汗,宜桂枝湯」同義)。

再假設脈象遲緩,出汗不惡寒,身體沉重呼吸短促,腹部脹滿喘不過氣,手腳微微出汗,大便雖然已經變硬,但是沒有潮熱,不可以服用大承氣湯。但是如果這種情況沒有潮熱,只是腹部膨脹很大,而且大便不通,可以服用小承氣湯。要小心用藥量,以微微通便為度,不可大量瀉下,損傷元氣。

陽明病患者,有潮熱,大便稍微變硬,可以服用大承氣湯,大便不硬則不可以服用。如果六七天沒有大便,恐怕有乾硬的糞便,想知道方法,少服用一些小承氣湯,湯進入腹中,放屁,這是乾燥糞便的跡象,就可以攻下。如果沒有放屁,這是剛開始硬,之後一定會軟,不可以攻下。攻下必然脹滿不能吃東西。想要喝水,喝水則嘔吐。之後發熱,大便一定又會變硬且量少,用小承氣湯調和。沒有放屁,絕對不可以攻下。

乾硬糞便,是由於高熱持續時間長,水分被奪走,形成乾燥的糞塊。「轉失氣」是「轉矢氣」的誤寫,古代「矢」和「屎」通用,「轉矢氣」就是放屁。全文的意思:陽明病,發潮熱,大便稍微變硬,可以服用大承氣湯,還沒有硬的,不可以服用。如果陽明病,六七天沒有大便,懷疑有乾硬糞便,想試試有沒有的方法,服用少量的小承氣湯,等藥進入腹內後,放屁,是有乾硬糞便的確證,可以用大承氣湯攻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