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湯本求真

《皇漢醫學》~ 別論 (257)

回本書目錄

別論 (257)

1. 陽明病篇

2. 陽明病之注釋

陽明之為病,胃家實是也。(《傷寒論》)

【註】

吉益南涯曰:「明,為離明之明,示陽實也。取照臨四方,熱氣充實表裡內外,無所不在,謂之陽明。在外則見潮熱,在內則致譫語,此其候也。大便硬,或燥,汗不出時,則發黃色,此病起於內,而迫發於外,水血內鬱,此為陽氣明實之狀,因名曰陽明。」

吉益羸齊曰:「謂陽明為離明之明者,以解明字之義,非謂配於離卦也(求真按:『是引用南涯氏說』)。《易》曰:『離者,明也,為正南方之卦。』南方配於夏,夏為在內之陽氣外見極盛之狀,與陽明見潮熱等之陽證外見者同,故以釋明字之義,示有陽實之狀也。夫《傷寒論》中以三陰三陽名篇者,示疾病轉變之條理,使見機而施治。

凡初自表起者,漸進而至於裡,故上篇云三日之日數,中篇云四五日、五六日之日數(求真按:『上篇、中篇就《傷寒論》云爾』),是示表位進於四五日之裡證也(求真按:『四五日之裡證,指半表半裡證也』)。五六日之裡證(求真按:『是四五日、五六日裡證之略』)為血氣未激而外發之狀,因見往來寒熱,胸脅苦滿,故以柴胡湯自裡發表。與柴胡湯時,必蒸蒸而振,卻發熱汗出而解可徵。

迫裡極時,有向內迫之狀,故於下篇之終,舉大柴胡湯之發熱汗出證,以示其義。下篇是辨裡證血氣不動者,其結胸與痞,皆血氣不動之貌也。此太陽病三篇,暢論自表至裡間之病變也,然裡極以後之病變未明,故設陽明、厥陰二篇,示所變之極也。

若裡位極時則實,實如木實之實,有實於內而向外擴張之勢,其狀適與陽明內實,水氣向外擴張之潮熱、腹滿證可見,但亦有外發不能者,是以有內外共通之方,故曰:『陽明之為病,胃家實是也』可證(求真按:『解此陽明病之腹狀頗切,宜熟讀思辨之』)。因是太陽篇之下,即為陽明篇,以示自表傳裡。

若至裡極則實也,又內實之極,則欲迫發於外,故陽明篇中,有小柴胡湯二章,桂枝湯、麻黃湯都四章,以示陽明實極而有外發之狀也。總之太陽與陽明二篇,是說明凡病自表位起者,至裡若極則內位實,實極則反迫於表也。換言之,自表起者,必及於內;自內起者,必反迫於表也,萬病莫不如是。

山田正珍曰:「陽明者,指裡言。蓋邪之中人,始於太陽,中於少陽,終於陽明。自表而裡,由輕漸重,勢必然也。…實謂邪實,乃腹滿便結之病,故曰胃家實也。凡人腸胃素虛,有邪陷之,則成三陰之下痢、嘔吐諸寒證(求真按:「寒證與陰證同」);腸胃素實,有邪陷之,則成陽明之腹滿、便結、譫語、妄言、身熱、自汗諸實熱證。此非邪有寒熱,皆從其人固有之虛實而同化也。

白話文:

陽明病之注釋

陽明病是胃部實證。

陽明,指的是如同太陽般明亮的光輝,表示陽氣充盛。陽氣充盈於表裡內外,無處不在。外在表現為潮熱,內在則導致譫語。大便乾燥堅硬,或便秘,不出汗時,則會出現黃色,這是病邪從內而外發作,水液和血液鬱結的表現,故名陽明。

陽明之所以稱為「離明之明」,是為了闡釋「明」字的含義,而非指其與八卦中的離卦相配。《易經》說:「離為明」,是正南方的卦象,南方對應夏季,夏季正是內在陽氣外現最盛的時節,這與陽明病潮熱等陽證外在表現相似,所以用來解釋「明」字,表示陽氣充實的狀態。《傷寒論》用三陰三陽命名各篇,是為了說明疾病轉變的規律,以便根據病情變化而施治。

疾病最初從體表開始,逐漸深入臟腑。上篇提及病程為三日,中篇提及病程為四五日或五六日,說明表證發展到四五日的裡證(半表半裡證)。五六日所指的裡證,是指血氣尚未激發而外顯的狀態,此時會出現往來寒熱、胸脅苦滿等症狀,因此要用柴胡湯從裡表裡雙向疏通。服用柴胡湯時,會出現微微發熱、渾身發抖,然後發汗解熱,即可見效。

當病邪深入臟腑極度嚴重時,就會有向內迫的趨勢。因此,在下篇的結尾,記載了大柴胡湯發熱出汗的療效,以說明其作用。下篇是辨別裡證血氣瘀滯的,結胸和痞塊都是血氣瘀滯的表現。太陽病三篇詳細論述了從表證到裡證的病變過程,但裡證發展到極端的病變未被詳細說明,所以另設陽明、厥陰二篇,說明病變的極端狀態。

如果病邪深入臟腑達到極點,就會出現實證,如同樹木成熟後的堅實飽滿,內部充實而向外擴張。這種狀態恰好與陽明病內實,水液向外擴張而導致的潮熱、腹脹等症狀相符。但也有內實而不能外顯的情況,因此會有內外兼治的藥方。所以說:「陽明之為病,胃家實是也」,可以證明這一點。因此,太陽篇之後接著是陽明篇,說明疾病由表傳裡。

如果病邪深入臟腑達到極點就會成為實證,而內實達到極點,就會向外發作。所以,陽明篇中,小柴胡湯出現兩次,桂枝湯、麻黃湯各出現四次,說明陽明實證發展到極點而有向外發作的趨勢。總之,太陽篇和陽明篇說明,凡是疾病從體表開始,發展到臟腑極點時,內部就會充實,充實到極點就會反向表淺發作。換句話說,從體表開始的疾病,必然會深入臟腑;從臟腑開始的疾病,必然會反向表淺發作,萬病皆如此。

陽明指的是裡證。邪氣侵犯人體,開始於太陽經,經過少陽經,最終到達陽明經。疾病從體表深入到臟腑,由輕到重,這是必然的規律……實是指邪氣實證,也就是腹脹便秘的疾病,所以說胃家實證。一般人腸胃如果本來就虛弱,邪氣入侵,就會導致三陰證的下痢、嘔吐等寒證;如果腸胃本來就實,邪氣入侵,就會導致陽明證的腹脹、便秘、譫語、胡言亂語、身熱、自汗等實熱證。這並不是邪氣本身有寒熱之分,而是根據個人體質的虛實而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