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湯本求真

《皇漢醫學》~ 別論 (254)

回本書目錄

別論 (254)

1. 白頭翁之醫治效用

《本草備要》曰:「白頭翁,苦堅腎,寒涼血。…治熱毒血痢,溫瘧寒熱,齒痛,骨痛,鼻衄,禿瘡,癭癧,瘕疝,血痔,偏墜。」

歸納以上諸說,則本藥可謂為消炎性收斂藥,而有作用於大腸之特能。

白話文:

《本草備要》說:「白頭翁,味道苦,能使腎氣堅固,藥性寒涼,能涼血。…能治療因熱毒引起的血痢,時冷時熱的溫瘧,牙痛,骨頭痛,流鼻血,頭皮禿瘡,癭瘤,瘰癧(淋巴結核),腹部腫塊和疝氣,血痔,以及陰囊偏墜。」

總結以上各種說法,這種藥可以說是一種具有消炎效果的收斂藥,而且特別對大腸有作用。

2. 秦皮之醫治效用

《本草備要》曰:「秦皮,苦寒,性澀,色青,補肝膽而益腎。…故能治目疾(洗目赤,退翳膜),驚癇。以其收澀,故治下利、崩帶;以其澀補下焦,故能益精,令有子。」

由此說觀之,則本藥亦可謂為消炎性收斂藥矣。

白話文:

秦皮,味苦性寒,帶有澀味,顏色青色,可以補養肝膽,並有益於腎臟。因此,它能治療眼睛疾病(像是清洗眼睛紅腫、消除眼翳),以及驚風癲癇。因為它有收斂澀性,所以能治療腹瀉、崩漏帶下等症狀;由於它能收斂並補益下焦,因此也能夠補精,使人能夠生育。

由此看來,這種藥材也可以說是一種具有消炎作用的收斂藥。

3. 木防己湯之注釋

膈間支飲,其人喘滿,心下痞堅,面色黧黑,其脈沉緊,得之數十日,醫吐下之不愈,木防己湯主之。(《金匱要略》)

【註】

膈間者,心下部也。支飲者,寓咳逆倚息,短氣不得臥,其形如腫,甚時至於通身浮腫也。喘滿者,因水毒侵肺也。心下痞堅者,為心下痞硬之高度也(人參主治之)。面色黧黑者,如尾臺氏云:「黧,與犁、黎,皆通用。」《正字通》曰:「黧,黃黑色也。」此條之黧黑,謂面色黃黑,而有浮垢,五色澤也。

脈沉緊者,水氣之脈應也。以上諸病證,全由水毒使然,故可以本方治之也。因醫妄吐下之,經數十日,猶未愈也。

木防己湯方

木防己7克,石膏20~100克,桂枝5克,人參9.5克。

煎法用法同前。

木防己加茯苓湯方

前方中加茯苓9.5克。煎法用法同前。

【主治】本方為吉益南涯翁之創設,治前方證兼有茯苓證者。

東洞翁本方定義曰:「治水病喘滿,心下痞堅,煩渴而上衝者。」

求真按:「此方可作為仲景前方之補充也。以方中有石膏,故云煩渴。有桂枝,故云上衝也。可從之。」

《方機》本方主治曰:「腫滿,而心下硬滿者,短氣,或逆滿而痛,或渴者。」

《成績錄》曰:「一婦人病後兩腳微腫。久之,一身面目浮腫,小便不利,短氣,微喘,不能自轉側。迎先生求治,乃與木防己加茯苓湯,日盡七帖。數日,小便快利,徐徐得愈。」

一人一身面目浮腫,小便不利,肚腹滿腫,短氣不得臥,其水滴滴溢於皮外,日夜更衣數回,飲食減少。眾醫以為必死。先生與木防己加茯苓湯。數日,小便快利,遂得痊愈。

一賈人患所謂腳氣病,腰下腫,不仁,小便不利,短氣喘息,微嘔,自心下至臍上硬滿頗甚,與木防己加茯苓湯,數日痊愈。

求真按:「用本方治浮腫性腳氣及心臟瓣膜病代償機能障礙性水腫,得捷效。」

一門生患腳氣,兩足微腫,通身麻痹,而口吻最甚。自作越婢湯服之後,兩腳痿弱,不能行步,頭痛發熱,自汗出,心下痞硬,而食不進,胸中悸,如奔豚狀,絕食已四日。先生使服木防己加茯苓湯,嘔而煩悸,惡聞食臭,一日大吐,命殆危,自謂不復起矣。先生再診,使服茯苓飲,悸即已,但兩腳痿弱不瘥,更使服桂枝芍藥知母湯,病痊愈。

一婦人患腳氣水腫,醫治不奏效,迎先生療之。其人兩腳內廉及口吻麻痹,胸中悸,大、小便秘結,心下痞,硬滿。與木防己加茯苓湯,兼服消塊丸,不日腫消,麻痹盡愈,自將停服。先生曰:「毒未全盡而停服,後必再發。」不聽。後果短氣息迫,凶證漸具。乃狼狽迎先生,懇請不已。

復處前方,下咽則吐。更服茯苓湯,嘔乃已。又與木防己加茯苓湯,兼服乾薑人參半夏丸,不日愈。

白話文:

木防己湯的解釋

胸膈之間有水液停滯,導致病人呼吸急促、胸悶,心下部位感覺痞塞硬結,臉色呈現黃黑且有浮垢,脈象沉而緊,這種情況持續數十天,經過醫生使用催吐或瀉下的方法治療卻沒有好轉,這時就適合使用木防己湯來治療。

【註解】

所謂「膈間」,指的是心下部位。所謂「支飲」,是指伴隨咳嗽、呼吸困難、無法平躺,身體腫脹,嚴重時甚至會全身浮腫的症狀。呼吸急促、胸悶,是因為水毒侵犯肺部所致。心下部位感覺痞塞硬結,表示心下部位痞硬的程度較高(通常會使用人參來治療)。臉色呈現黃黑且有浮垢,就像尾臺氏所說:「『黧』,與犁、黎,都是通用的。」《正字通》解釋說:「『黧』,是黃黑色。」這裡的「黧黑」,是指臉色黃黑,且有浮垢,沒有光澤。

脈象沉而緊,是水氣停滯的脈象。以上這些病症,都是因為水毒所引起的,所以可以使用本方來治療。因為醫生誤用了催吐或瀉下的方法治療,經過數十天,病情仍然沒有好轉。

木防己湯的組成

木防己7克,石膏20~100克,桂枝5克,人參9.5克。

煎煮方法與服用方法同前。

木防己加茯苓湯的組成

在原方的基礎上加入茯苓9.5克。煎煮方法與服用方法同前。

【主要治療】此方是吉益南涯先生所創立的,用來治療原方證候,同時兼有茯苓適應症的病人。

東洞先生對此方的定義是:「治療因為水病導致的喘滿、心下痞堅、煩渴且氣向上衝的症狀。」

求真按:「此方可以作為張仲景前方的一個補充。因為方中有石膏,所以會出現煩渴的症狀。有桂枝,所以會有氣向上衝的感覺。可以參考使用。」

《方機》對此方的主要治療作用是:「治療腫脹、心下硬滿、呼吸短促,或胸悶疼痛、口渴等症狀。」

《成績錄》記載:「一位婦人病後雙腳微微腫脹。時間久了,全身和臉部都浮腫,小便不暢,呼吸短促,稍微喘氣,無法自行翻身。請醫生治療,醫生給予木防己加茯苓湯,每天服用七帖。幾天後,小便順暢,慢慢康復。」

另外一個案例,病人全身和臉部都浮腫,小便不暢,腹部腫脹,呼吸短促無法平躺,體內的水液從皮膚滲出,日夜都需要更換衣物數次,食慾減少。眾多醫生認為病人必死無疑。先生給予木防己加茯苓湯治療,數天後,小便順暢,於是痊癒。

一個商人患上腳氣病,腰部以下腫脹,麻木,小便不暢,呼吸短促喘息,稍微噁心,從心下到肚臍上方硬滿的狀況非常嚴重,給予木防己加茯苓湯,數天後痊癒。

求真按:「使用本方治療浮腫性的腳氣和心臟瓣膜疾病引起的代償功能障礙性水腫,能快速見效。」

一個學生患上腳氣病,雙腳微微腫脹,全身麻木,嘴唇最為嚴重。自己服用越婢湯後,雙腳軟弱無力,無法行走,頭痛發熱,自汗,心下痞硬,食慾不振,胸中悸動,感覺像有奔豚的現象,已經絕食四天。先生讓他服用木防己加茯苓湯,出現嘔吐、煩躁、心悸,厭惡食物的氣味,一日內大量嘔吐,病情危急,自己認為無法恢復。先生再次診斷,讓他服用茯苓飲,心悸的症狀立即停止,但雙腳軟弱無力的情況沒有改善,又讓他服用桂枝芍藥知母湯,病就痊癒了。

一個婦人患上腳氣水腫,經過醫生治療沒有效果,請先生治療。這個婦人雙腳內側和嘴唇麻木,胸中悸動,大小便秘結,心下痞硬。給予木防己加茯苓湯,同時服用消塊丸,沒過多久腫脹就消退了,麻木也完全好了,自己就停止了服藥。先生說:「毒素沒有完全清除就停止服藥,以後肯定會再發作。」病人不聽勸告。後來果然出現呼吸短促、胸悶等凶險的症狀。於是慌忙請先生再次治療。

再次給予原方,但是病人吃下去就吐出來。改用茯苓湯,嘔吐才停止。又給予木防己加茯苓湯,同時服用乾薑人參半夏丸,沒過多久就痊癒了。

一個人年約三十多歲,從胸下到肚臍旁,有像盤子一樣腫脹的部位,臉部和四肢水腫,大便正常,小便不暢,時常感到胸下疼痛,呼吸短促無法平躺。於是使用木防己加茯苓湯給他服用,呼吸短促的情況更加嚴重,出現喘咳倚息、煩躁不安的症狀。仍然給予原方,並間歇服用吳茱萸湯。數十天後,小便順暢,每天排出三四升以上。三個月後痊癒。

一個婦人,全身腫脹,四肢脹破,體內的水液從皮膚滲出,煩悶無法平躺。持續六七天,喘咳非常嚴重,腹部硬滿。先生診斷後,給予木防己加茯苓湯,同時服用麻杏甘石湯。數天後就痊癒了。

《類聚方廣義》對此方的解釋是:「治療水病引起的喘滿、心下痞堅。上氣且口渴的病人,可以同時使用陷胸丸或蕤賓丸。沒有喘滿症狀的病人,效果較差。學習的人可以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