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湯本求真

《皇漢醫學》~ 別論 (12)

回本書目錄

別論 (12)

1. 黃耆之醫治效用

本藥之作用,予雖未知悉,然涉獵群籍而揣摩之,則此藥主治身體虛弱,皮膚營養不良而水毒停滯於皮膚及皮下組織內之一種強壯性止汗利尿藥。

白話文:

對於此藥的藥理作用,我雖然尚未涉獵透徹,但根據我閱覽大量醫籍並加以揣摩,結論如下:此藥是主治身體虛弱、皮膚營養不良、水毒停留在皮膚及皮下組織中的一種能增強體力、治療水腫的利尿藥。

《本草綱目》曰

黃耆

【氣味】甘微溫,無毒。

【主治】排癰疽及久敗瘡之膿而止痛。(《本經》)

補丈夫之虛損,五勞,羸瘦。(《別錄》)

助氣,壯筋骨,長肉,補血,破癥瘕、瘰癧、癭贅。(日華)

治虛勞自汗,補肺,…實皮毛,益胃氣,去肌熱及諸經之痛。(元素)

【發明】

白話文:

黃耆味甘微溫,無毒,能排膿止痛,治療癰疽、久敗瘡等。此外,還能補虛損、壯筋骨、長肉、補血,治療虛勞自汗、補肺、益胃氣,並能去肌熱及諸經之痛。

元素曰:「黃耆…其用有五:補諸虛不足,一也。益元氣,二也。壯脾胃,三也。去肌熱,四也。排膿止痛,活血生血,內托陰疽,為瘡家之聖藥,五也。」

白話文:

元素說:「黃耆…它的用途有五種:第一是補諸虛不足。第二是益元氣。第三是壯脾胃。第四是去肌熱。第五是排膿止痛,活血生血,內託陰疽,是治療瘡瘍的聖藥。」

好古曰:「黃耆治氣虛之盜汗並自汗及膚病。」

【附方】

小便不通(綿黃耆二錢,水二盞,煎一盞,溫服。《總微論》)

《藥徵》曰:「黃耆主治肌表之水也,故能治黃汗、盜汗、皮水,兼治身體腫或不仁。」

白話文:

在古籍記載中,「黃耆」具有治療氣虛所致的盜汗、自汗以及皮膚病的作用。

小便不通

  • 綿黃耆 2 錢
  • 水 2 杯

煎煮至剩 1 杯,溫服。

藥徵

「黃耆」主要作用於肌表的津液,因此可以治療黃汗、盜汗、皮水,兼治身體腫脹或麻木不仁。

2. 桂枝加芍藥生薑人參湯之注釋

發汗後,身疼痛,脈沉遲者,桂枝加芍藥生薑各一兩人參三兩新加湯主之。(《傷寒論》)

【註】

白話文:

在發汗之後,身體疼痛,脈搏沉而緩慢的人,可以用桂枝、芍藥、生薑各一兩人參三兩的新加湯來治療。

仲景附如是之方名者,因凡方劑,當隨證加減,勿使死守,不能固執一方。本條脈沉遲者,裡證即為胃虛衰之應徵。然表證尚未去,則如例用桂枝新加人參,增加生薑以復胃之虛衰,增加芍藥以治身體疼痛也。東洞翁稱本方為桂枝加芍藥生薑人參湯,以治桂枝湯證而心下痞硬、身疼痛及嘔者為定義,又主心下痞硬,或有拘急,或有嘔證者。良說也。

白話文:

仲景之所以把這個方劑取名為桂枝加芍藥生薑人參湯,是因為所有的方劑都應該根據病情增減藥物,不要死守著一個方子,不能固執己見。本條脈象沉遲,裡證就是胃虛衰弱的反應。但表證還沒有消除,因此如同一般的做法,使用桂枝,再加入人參,增加生薑來恢復胃的虛衰,增加芍藥來治療身體疼痛。東洞翁稱這個方劑為桂枝加芍藥生薑人參湯,以治療桂枝湯證而心下痞硬、身疼痛及嘔吐的症狀為定義,又主張心下痞硬,或有拘急,或有嘔吐的症狀者。這種說法也是很好的。

然增量生薑者,不惟使此藥獨治嘔證,亦以輔佐人參,促進健胃作用,故本方定義治桂枝加芍藥湯證而有心下痞硬、時嘔、身疼痛者。然所謂之心下痞硬,痞者,胸塞之意;硬者,堅固之義也,則心下痞者即自他覺的胃部停滯膨滿之意。而心下痞硬者,即於此膨滿部觸知一種之抵抗之意也。

白話文:

如果增加薑的劑量,不僅能使此藥單獨治療嘔吐等症狀,同時也能輔佐人參,促進健胃作用。所以,本方的定義是治療桂枝加芍藥湯證狀,卻有心臟以下痞硬、偶爾嘔吐、身體疼痛等症狀的人。所謂的心臟以下痞硬,痞是指胸部阻塞之感;硬是指堅固之義,那麼,心臟以下痞硬是指患者自己或旁人感覺到胃部停滯膨滿。而心臟以下痞硬的人,則能於此膨滿部位觸診到一種阻礙感。

然人參主治心下痞硬與大柴胡湯等之實證全異,屬於虛證也。故不如實證之堅硬,恰如撫薄板,止於凝結物之程度而已。

白話文:

然而,人參主治因氣虛而導致的心下痞硬,與大柴胡湯等藥方治療的實證痞硬完全不同,屬於虛證。因此,虛證的痞硬,不如實證的痞硬堅硬,就像撫摸薄板一樣,只是凝結物的程度而已。

又此心下痞硬者為一種虛證,與桂枝去芍藥湯之胸滿及苓桂朮甘湯之心下逆滿頗類似。然此二方之胸滿、逆滿者,不過為氣上衝之餘波,上衝劇時則呈現顯著,上衝稍降時減弱,上衝全下降時則消失,為不定之症狀,不同於人參主治恒存的心下痞硬、胸滿、逆滿,只於心下部膨滿而止,無有抵抗,亦與人參主治之心下痞硬有別。

桂枝加芍藥生薑人參湯方

白話文:

中醫提到的一種病症「心下痞硬」,屬於虛證,與桂枝去芍藥湯治療的胸滿,以及苓桂朮甘湯治療的心下逆滿頗為相似。

然而,這兩種方劑治療的胸滿、逆滿,只不過是氣往上衝的後續反應。當氣往上衝嚴重時,症狀明顯;當氣往上衝稍微減弱時,症狀減弱;當氣往上衝完全下降時,症狀消失。因此,這是一種不定的症狀。

與「心下痞硬」所不同的是,人參主治的「心下痞硬」,胸滿、逆滿的症狀總是存在,只集中在下腹部膨滿,沒有抗拒感。也是有別於人參主治的心下痞硬。

桂枝加芍藥生薑人參湯方

處方:

  • 桂枝 三兩
  • 白芍藥 三兩
  • 生薑 三兩
  • 人參 二兩

製法:

將上述藥材洗淨,切片或搗碎,放入鍋中,加水適量,煎煮至藥液濃縮,去渣取汁。

服用方法:

口服,溫服,每日兩次。

功效:

溫經通脈,溫中散寒。

適應症:

風寒表邪證,見寒熱往來,脈浮緊,胸脅苦滿,苔白。

桂枝、大棗、人參各6克,芍藥、生薑各9.5克,甘草5克。

煎法用法同前。

白話文:

桂枝、大棗、人參各6公克,芍藥、生薑各9.5公克,甘草5公克。

煎法、用法同前。

《續建殊錄》曰:「一老人大便不通數日,上逆頭眩,醫與以備急丸而自若,因倍加分量而投之,得利,於是身體麻痹,上逆益甚而大便復結。更醫診之,與以大劑承氣湯。一服,不得下利,服三帖,下利如傾盆,身體冷痛不得臥,大便復結。又轉醫作地黃劑使服之,上逆尤劇,面色如醉,大便益不通。

白話文:

「續建殊錄」記載:「有一位老人大便不通了幾天,頭暈目眩,醫生給他服用了備急丸,病情沒有好轉,於是加倍了藥量。老人服藥後,大便通暢了,但身體麻痹了,頭暈目眩加重了,大便又不通了。另一個醫生診斷後,給他服用了大劑量的承氣湯。第一劑沒有效果,服用三帖後,大便像傾盆大雨一樣瀉下,老人身體冰涼疼痛,無法臥牀,大便又不通了。又換了一個醫生,給他服用了地黃劑,頭暈目眩更加嚴重,面色如醉,大便更加不通。」

於是請治於先生。先生診之,心下痞硬,少腹無力,即與桂枝加芍藥生薑人參湯服之。三帖,衝氣即降,大便通快。經過二三日,冷痛止,得臥,大便續通快。二旬之後,諸證去而復常。」

求真按:「不用下劑而使大便通快,此中藥方之至妙處也。」

白話文:

於是就請老師來治療。老師診斷後,發現我的心下痞硬(心窩部飽滿硬實)、少腹無力,於是就給我開了桂枝加芍藥、生薑和人參的湯藥服用。服了三帖藥,衝氣就下降了,大便也通暢了。又過了二、三天,寒冷疼痛的症狀就消失了,可以躺著睡覺了,大便也繼續通暢。大約二十天後,所有的症狀都消失了,身體恢復了正常。

不用瀉藥便能使大便通暢,這是此中藥方最妙之處。

《麻疹一哈》曰:「一婦人年三十餘,發熱二三日,身熱驟退,口鼻清冷,四肢微厥,診脈難以摸索,頭出冷汗,時或嘔逆,按其腹狀,心下痞硬,臍腹拘急頗甚,自言月經不來已兩月,與桂枝加芍藥生薑人參湯。明日蒸蒸發熱,遍身出汗,疹子從汗出而拘急未安,兼與浮石丸(方中有芒硝),約三四日,月經利而倍常,疹收而後復常。」

白話文:

《麻疹一例》中記載:「有一位大約三十多歲的婦女,發燒二三天,高燒忽然退去,口鼻清冷,四肢微涼,把脈時難以感應,頭部滲出冷汗,有時候還會嘔吐。按住她的腹部,感到心下的部位痞硬,肚臍以下腹部的部位拘急感很嚴重,她自己說月經已經兩個月沒來了。於是給她服用桂枝加芍藥生薑人參湯。第二天,她開始蒸蒸發熱,全身出汗,疹子也隨著汗水出現。但拘急感還沒解除,同時還配合服用浮石丸(藥方中含有芒硝)。大約三四天,月經通暢並且比平常量更多,疹子消退後,身體才恢復正常。」

求真按:「本方兼用浮石丸,不如本方合用桂枝茯苓丸加大黃為佳。」

白話文:

求真認為:「本方(治療女性產後惡露不絕的方劑)兼用浮石丸,不如本方合用桂枝茯苓丸加大黃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