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漢醫學》~ 別論 (245)
別論 (245)
1. 甘草瀉心湯方
半夏11克,甘草7克,黃芩、乾薑、人參、大棗各5.5克,黃連1.8克。
煎法用法同上。
《傷寒六書》曰:「動氣在上,下之則腹滿、心痞、頭眩者,宜甘草瀉心湯。」
《張氏醫通》曰:「如痢不納食,俗名噤口。因邪留胃中,胃氣伏而不宣,脾氣因而澀滯者,連、枳、朴、橘紅、茯苓之屬。頭疼、心煩、嘔而不食、手足溫暖者,甘草瀉心湯。」
東洞翁本方定義曰:「治半夏瀉心湯證而心煩不得安者。」
《方機》本方主治曰:「下利不止,乾嘔心煩者。默默欲眠,目不得閉,起臥不安,不欲飲食,惡聞食臭者。」
《生生堂治驗》曰:「某人來見先生,屏人竊語云:『小女年方十六,已許配矣,然有奇疾,其證無所聞也。每夜待家人熟睡後,竊起跳舞。其舞也,俏妙閑雅。天將明,罷而就寢。余間窺之。每夜異曲,從曲之變而奇也,不可名狀。日中動止,無異於常,亦不自知其故。告之,則愕然,竟怪而不信。
不知是鬼所憑耶,抑狐所惑耶?若他人聞之,恐害其婚,是以陰祝祈禱,但無效果。聞先生善治奇疾,幸來診之。』先生應曰:『此證蓋有之,所謂狐惑病也。』診之,果然。與甘草瀉心湯,不數日,夜舞自止。遂嫁某子。」
又聞大津一婦人,有奇疾。初,婦人不知貓在柜中,誤蓋之。二三日後,開之,貓饑甚,瞋目嚇且走。婦人大驚,遂以成疾,號呼臥起,其狀如貓。清水某者,師友也,乃效先生方,與甘草瀉心湯以治之。
求真按:「前者所謂夢游病,後者即憑依證也。」
《青州治談》曰:「師曰:『前泉州有一病男,初感風寒,發為痰喘,或以痰喘為急,用十棗湯下之,瞑眩甚而吐下,故四肢微冷,食餌不進,看者甚以為危篤。前醫頻用茯苓四逆湯,微冷不得復。乞余往診之,心下有痞滿之氣味,但因吐而逆上故也。乃調合甘草瀉心湯五帖,謂之曰:“自五更迄黎明飲盡之。”微冷漸復,逆上漸降,遂愈。』」
《麻疹一哈》曰:「一婦人年可二十,傷寒愈後十四五日,發熱三四日,疹子欲出不出,心下痞硬,煩躁不得眠,下利日二三行。因作甘草瀉心湯,使服之。明日,大發汗,疹子皆出,諸證自安,疹收,健食如常。」
求真按:「非汗劑,因發汗而愈者如此,此古方所以為原因療法也。」
《類聚方廣義》本方條曰:「此方於半夏瀉心湯內加甘草一兩,其主治即大不同。曰下利日數十行,穀不化;曰乾嘔心煩不得安;曰默默欲眠,目不得閉,臥起不安。此皆有所急迫使然,所以用甘草為君藥也。」
慢驚風,有宜此方者。
《勿誤藥室方函口訣》本方條曰:「此方主胃中不和之下利,故以『穀不化,雷鳴下利』為目的。若穀不化,無雷鳴下利者,則處以四逆、理中輩。《外臺》作水穀不化,與清穀異文,可從之。又用於產後口糜瀉,有奇效。此等芩、連,可謂反有健胃之效。」
白話文:
甘草瀉心湯的配方是:半夏11克,甘草7克,黃芩、乾薑、人參、大棗各5.5克,黃連1.8克。煎煮和服用方法與其他藥方相同。
《傷寒六書》說:「當體內氣機上逆時,如果用瀉下的方法,反而會導致腹部脹滿、胸口痞塞、頭暈目眩等症狀,這時候就適合用甘草瀉心湯。」
《張氏醫通》提到:「如果痢疾導致無法進食,俗稱『噤口痢』,這是因為邪氣停留在胃中,胃氣被壓制無法宣發,導致脾氣運行不暢。可以使用黃連、枳實、厚朴、橘紅、茯苓等藥材。如果出現頭痛、心煩、嘔吐卻吃不下東西,但手腳卻是溫熱的,就應該使用甘草瀉心湯。」
日本醫家東洞翁認為,這個方子是「用來治療那些使用半夏瀉心湯後,仍然感到心煩不安的病症。」
《方機》認為甘草瀉心湯主要治療:「腹瀉不止、噁心想吐、心煩意亂、只想睡覺卻又睡不著,躺下又坐起,坐起又躺下,無法安穩,不想吃東西,討厭聞到食物氣味的症狀。」
《生生堂治驗》記載了一個病例:「有一個人來找醫生,偷偷地說:『我的女兒十六歲,已經訂了親,但得了一種奇怪的病,從來沒聽說過。她每天晚上等家人都睡著後,就會偷偷起來跳舞。她跳的舞姿輕盈優美,很吸引人。快天亮時,她就會停止跳舞回床上睡覺。我偷偷看過她幾次,每次跳的舞都不一樣,而且隨著音樂變換舞姿,實在是太奇怪了,無法用言語形容。白天她的行動舉止和正常人一樣,也不知道自己晚上跳舞的事。如果告訴她,她會很驚訝,覺得不可思議。不知道是鬼上身還是狐狸精迷惑?如果讓別人知道,恐怕會影響她的婚事,所以只能暗地裡祈求神明保佑,但都沒有效果。聽說先生擅長治療疑難雜症,所以特地來求診。』醫生回答說:『這種病確實存在,叫做狐惑病。』經過診斷,果然如此。於是開了甘草瀉心湯,幾天後,女孩夜間跳舞的毛病就自己停止了,最後順利嫁人。」
另外,聽說大津有一個婦人也得了怪病。起初,婦人不知道貓躲在櫃子裡,就把櫃子蓋上了。兩三天後打開櫃子,貓因為飢餓非常生氣,瞪著眼睛嚇唬婦人然後跑走了。婦人受到驚嚇,因此生病,一會兒大叫一會兒躺下,行為舉止就像貓一樣。清水某是醫生的朋友,就按照醫生的方子,用甘草瀉心湯來治療婦人的病。
求真認為:「前面所說的是夢遊症,後面所說的則是附體症。」
《青州治談》中說:「醫生說:『之前泉州有一個男病人,剛開始是感冒,後來發展成痰多氣喘,有人認為氣喘是急症,就用十棗湯來瀉下,結果病人出現頭暈目眩、上吐下瀉等症狀,四肢也變得冰冷,吃不下東西,看起來非常危險。之前的醫生多次使用茯苓四逆湯,但四肢冰冷的症狀仍然沒有好轉。我去看診,發現他心下有痞滿的感覺,但因為吐了所以氣機上逆。於是就調配了五帖甘草瀉心湯,囑咐他從五更天喝到天亮。結果四肢冰冷慢慢恢復溫暖,氣逆也慢慢下降,最後病就好了。』」
《麻疹一哈》提到:「一個二十歲左右的婦人,傷寒病癒後十四五天,又發燒了三四天,身上起了疹子但又發不出來,心下痞硬,心煩意亂睡不著,每天腹瀉兩三次。於是就用甘草瀉心湯治療。第二天,出了很多汗,疹子也全部發出來了,其他症狀也消失了,疹子退去後,食慾也恢復正常。」
求真認為:「甘草瀉心湯並不是發汗的藥,但卻因為發汗而痊癒,這說明古時候的藥方是針對病因進行治療的。」
《類聚方廣義》在甘草瀉心湯的條文裡說:「這個方子在半夏瀉心湯的基礎上增加了甘草的用量,效果也大不相同。主要治療每天腹瀉好幾十次、大便裡有未消化的食物、噁心想吐、心煩意亂睡不著、只想睡覺卻又睡不著、躺下又坐起,坐起又躺下,無法安穩等症狀。這些都是很急迫的症狀,所以要用甘草作為君藥。」
對於小兒慢驚風,有時也適合用這個方子。
《勿誤藥室方函口訣》在甘草瀉心湯的條文裡說:「這個方子主要治療胃腸功能失調引起的腹瀉,所以重點在於『大便裡有未消化的食物,腹瀉時有雷鳴般的聲音』。如果大便裡有未消化的食物,但沒有雷鳴般的腹瀉聲,就應該使用四逆湯或理中湯之類的藥方。《外臺》記載的是『水穀不化』,和『清穀』不同,應該按照《外臺》的說法。另外,這個方子對於產後口瘡腹瀉也有奇效。這說明黃芩、黃連這些藥材,反而有健胃的效果。」
《橘窗書影》提到:「一個二十五六歲的婦人,產後幾個月,腹瀉不止,心下痞硬,吃不下東西,口瘡潰爛,兩眼紅腫,脈搏虛弱且快,身體非常消瘦。於是給她服用甘草瀉心湯,幾十天後,腹瀉停止,其他症狀也都痊癒了。這就是《張氏醫通》所說的口瘡腹瀉。我經常使用甘草瀉心湯,效果都很好,這都是根據《金匱要略》的狐惑病條文和《傷寒論》的腹瀉條文得來的。現在的醫生使用其他藥方,很多都誤診了。」
有一個二十六七歲的婦人,懷孕時有水腫,產後水腫沒有消退。心下痞硬,腹瀉時有雷鳴聲,口瘡潰爛,吃不下有鹹味的食物,只能喝一點清淡的粥,還會打嗝,吐酸水。很多醫生都認為沒辦法治。我認為這是口瘡腹瀉,是胃腸功能失調的症狀,所以給她開了甘草瀉心湯。幾天後,心下痞硬的症狀消失,食慾也慢慢恢復,於是繼續讓她服用。口瘡痊癒,吐酸水的症狀也消失,但水腫和腹瀉仍然存在。於是給她服用大劑量的四苓湯加車前子,十幾天後,兩種症狀都痊癒了。
求真認為:「四苓湯雖然是五苓散去掉桂枝後的煎劑,但失去了張仲景原本的用意,不應該使用。」
山田業廣說:「我喜歡用甘草瀉心湯。曾經治療一個男子,四五天晚上突然昏倒,像癲癇一樣口吐白沫,有人以為是癲癇,有人以為是蛔蟲引起的,各種治療都沒效。過了一年多,他來求我治療。我給他服用一次甘草瀉心湯,就沒有再發作了。現在有一個酒店老闆,嗜酒無度,經常不吃飯,經常跑廁所,剛開始是腹瀉,然後氣機鬱結、精神懶散、心神失常,時常健忘、罵人,有時還會大聲叫喊。用歸脾湯之類的藥方都沒效。他來求我治療,我嚴禁他喝酒,然後給他服用甘草瀉心湯加茯苓,他每天都慢慢變得清爽,效果很好。」
有一個人脾虛沒有食慾,身體瘦弱,白天晚上都吐口水。侍醫用各種方法治療,反而越來越虛弱。他來找我治療,我給他開了甘草瀉心湯,二十多天後,病就好了一大半。回到京城後,出現了輕微的水腫,就用香砂六君子湯治療,痊癒了。
求真認為:「用香砂六君子湯,還不如用小柴胡湯加橘皮、茯苓、白朮。」
《溫知堂雜著》中說:「有一個八歲的男孩,從春天開始面色青白,精神不振,但沒有其他不舒服的地方。因為家裡貧困,所以沒有去看醫生。到了仲夏,感染了時疫,發低燒、腹瀉,而且有時大便帶血,把他嚇壞了。他來求我治療,我給他開了胃苓湯,腹瀉和大便帶血的症狀就止住了。到了大暑,全身都出現了水腫,腹部脹滿,大小便不通暢,口渴發熱,然後又開始腹瀉,於是又給他服用四苓散加車前子。雖然不難治,但腹瀉不止,肚子裡有雷鳴般的聲音,右側肋骨下出現了痞塊,而且越來越大,面色仍然青白,精神也很不好。我覺得他身體太虛弱了,就給他開了甘草瀉心湯加陳皮、茯苓,腹瀉雖然稍微好轉,但其他症狀還是沒變。
正好到了八月份的醫學交流會,就請他出來讓大家診斷。西醫認為是心臟病,或是肝臟肥大,因為肝臟肥大太嚴重,應該先治療肝臟,但很難治療。我說:『治療方向是對的,但雖然是肝臟肥大,也有貧血和心臟病,但這個病主要是腸胃功能失調引起的。如果用治療其他疾病的藥,恐怕會對肝臟和心臟不利,所以應該先研究治療腸胃的方法,然後再治療其他疾病。我先試著用甘草瀉心湯,因為這個痞塊最初是腸胃功能不足引起的,如果腸胃功能恢復正常,那麼肝臟肥大或許也會隨之好轉。
請先按照我的方法治療,如果沒效,再按照各位的良方治療。』於是就讓他連續服用這個方子,病情慢慢好轉。痞塊縮小了,氣色也恢復了。」
求真認為:「胃苓湯是平胃散(後世方)和五苓散的合方,但沒有必要這樣用,用小柴胡湯加橘皮、厚朴就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