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湯本求真

《皇漢醫學》~ 別論 (237)

回本書目錄

別論 (237)

1. 半夏厚朴湯之注釋

』思傷脾者,氣留不行,積聚在中脘,不得飲食,腹脹滿,四肢怠惰,故《經》曰:『思則氣結。』悲傷心者,善忘不識人,不得取還置物之所在,筋攣,四肢浮腫,故《經》曰:『悲則氣急也。』恐傷腎者,上焦之氣,閉而不行,還於下焦而不散,猶豫不決,嘔逆噁心,故《經》曰:『恐則精卻。』驚傷膽者,神無所歸,慮無所定,說物不竟而迫,故《經》曰:『驚則氣亂。

』七者雖不同,但本於一氣。藏氣不行,憂而生涎,隨氣積聚,大如塊,在心腹中,或塞咽喉如粉絮,吐不出,咽不下,時去時來,每發欲死,如神靈所作,逆害飲食,皆七氣所生成,治之各有其方。」

求真按:「是主要說本方之主治也。」

大七氣湯(求真按:「此即本方也」),治喜怒不節,兼憂思多生悲恐,或時震驚而致藏氣不平,憎寒發熱,心腹脹滿,傍衝兩脅,上塞咽喉,如有炙臠,吐咽不下,皆七氣之所生也。

求真按:「可見本方併治機能的及器質的疾患矣。」

《證治大還》曰:「半夏厚朴湯,治積塊堅硬如石,形大如盤,而致人坐臥不安,中滿腹脹。」

《孫氏三吳醫按》曰:「張溪亭,喉中梗梗如有炙臠,吞之不下,吐之不出,鼻塞,頭暈,短氣,耳常啾啾不安,汗出如雨,心驚膽怯,不敢出門,若稍見風,即遍身疼,至小便時,則小水淋瀝而痛,脈兩寸皆短,兩關滑大,右關尤搏指,此梅核氣證也。水煎半夏(四錢)、厚朴(一錢)、紫葉(一錢五分)、茯苓(三錢三分)、生薑(三分),使食後服,每用此湯調理,多效。」

求真按:「曾治十歲女兒,咳嗽頻發,短氣,汗出如雨,尿利頻數,尿後尿道微痛,與本方二分之一,得奇效。」

《醫方口訣集》三因七氣湯(求真按:「此本方也」)條曰:「括蒼之吳球,治一官者,年七十,少年之時,患虛損,好服補劑。一日事不遂意,頭目眩暈,精神短少,請醫調治。遂以前證告之,謂嘗服人參養榮湯、補中益氣湯,每帖用人參三五錢,其效甚速。醫者不察,遂用前方,倍以人參、熟地,無效。

都以為年高氣血兩虛,當合固本丸,而湯與丸並進,則當有速效。數服,反加氣急。吳診其脈,大而力薄。問其病情之因得之,曰:『先生歸休之意切,而當道欲留,豈抑鬱所致耶?蓋氣有所鬱,醫者不審同病異名、同脈異經之說,概行補藥,病所以日加也。』病者嘆曰:『斯言深中余病。

』遂用四七湯數服,稍寬,氣血和平,經旬而愈。」

又按諸氣不調,作痛者不一(求真按:「此引用《三因方》說」),或手足疼痛走注如痛風,或拘攣搐搦,或膈腹掣痛不可忍,或寒熱交作,或小便短澀如淋者,能審其證,皆可用之。

白話文:

思慮過度會傷害脾臟,導致氣機鬱滯不暢,積聚在胃脘部位,造成食慾不振,腹部脹滿,四肢無力。《黃帝內經》說:「思慮過多會使氣機鬱結。」悲傷過度會傷害心臟,導致健忘、不認人,想不起東西放在哪裡,筋脈攣縮,四肢浮腫。《黃帝內經》說:「悲傷過度會使氣機急促。」恐懼過度會傷害腎臟,使上焦的氣機閉塞不通,反而往下焦積聚而不散開,導致猶豫不決、噁心嘔吐。《黃帝內經》說:「恐懼過度會使精氣外洩。」驚嚇過度會傷害膽臟,使精神無所依歸,思慮無法安定,說話時斷斷續續、急迫。《黃帝內經》說:「驚嚇過度會使氣機紊亂。」

以上這七種情況雖然各有不同,但根本都源於氣機的失調。臟腑的氣機運行不暢,產生憂愁就會產生痰涎,痰涎會隨著氣機積聚,形成如塊狀般大小的東西,在心腹中,或者阻塞在咽喉,像粉絮一樣,吐不出來,咽不下去,時好時壞,每次發作都覺得快要死了,好像是神靈作祟,影響食慾,這些都是由七種氣機失調所產生的,治療它們各有不同的方法。

求真按:這段主要是在說明本方(半夏厚朴湯)所主要治療的病症。

大七氣湯(求真按:這就是本方,即半夏厚朴湯),治療因喜怒無常,兼有憂思過多、悲傷恐懼,或者時常受到驚嚇而導致臟腑氣機不平穩,出現怕冷發熱,心腹脹滿,疼痛延伸到兩脅,向上阻塞咽喉,感覺像有烤肉塊堵在那裡,吞不下也吐不出,這些都是由七氣失調所產生的。

求真按:可見本方既能治療功能性的疾病,也能治療器質性的疾病。

《證治大還》說:「半夏厚朴湯,治療腹內有堅硬如石的腫塊,形狀大如盤子,導致人坐臥不安,腹部脹滿。」

《孫氏三吳醫按》說:「張溪亭,感覺喉嚨有東西梗住,像烤肉塊一樣,吞不下去,吐不出來,鼻塞、頭暈、氣短、耳朵常常嗡嗡作響、不安寧,汗出如雨,心驚膽怯,不敢出門,如果稍微吹到風,就會全身疼痛,到了小便的時候,小便會滴滴答答且疼痛,脈象兩寸都短,兩關滑大,右關尤其搏指有力,這是梅核氣的症狀。用水煎煮半夏(四錢)、厚朴(一錢)、紫蘇葉(一錢五分)、茯苓(三錢三分)、生薑(三分),在飯後服用,每次用這個湯方調理,效果都很好。」

求真按:曾經治療一位十歲的女兒,咳嗽頻繁、氣短、汗出如雨、小便次數頻繁、小便後尿道微微疼痛,給予本方二分之一的劑量,效果非常好。

《醫方口訣集》三因七氣湯(求真按:這就是本方,即半夏厚朴湯)條提到:「括蒼的吳球,治療一位七十歲的官員,他年輕的時候就患有虛損,喜歡服用補藥。有一天,因為事情不如意,出現頭暈目眩、精神不佳,請醫生診治。他告訴醫生自己曾經服用人參養榮湯、補中益氣湯,每帖用人參三五錢,效果很快。醫生沒有仔細辨別,就用之前的方子,加倍人參、熟地,但沒有效果。

大家認為他年紀大了,氣血兩虛,應該搭配固本丸,湯藥和丸藥一起服用,應該會有快速的效果。服用幾次後,反而更加氣喘。吳球診斷他的脈象,脈大但無力。問他病情的原因,他說:『我想要告老還鄉的意願很強烈,但長官想要我留任,難道是因為鬱悶導致的嗎?』原來是氣機鬱滯,醫生沒有仔細分辨相同疾病,卻有不同名稱、相同脈象卻有不同經脈的說法,一味地使用補藥,所以病情才會日漸加重。病人感嘆道:『這番話完全說中我的病情。』

於是使用四七湯(即半夏厚朴湯)數次,病情稍有緩解,氣血平和,經過十幾天就痊癒了。」

另外,各種氣機不調所造成的疼痛有很多種(求真按:這是引用《三因方》的說法),有的手腳疼痛像痛風一樣遊走不定,有的拘攣抽搐,有的膈腹部疼痛難忍,有的寒熱交替發作,有的出現小便短澀如淋證等,如果能仔細辨別證型,都可以使用本方來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