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漢醫學》~ 別論 (224)
別論 (224)
1. 麻子仁之醫治效用
本藥中含植物性脂肪油,故即兼為黏滑性緩下藥,有緩弱消炎作用。由下列各說可知此義。
《本草綱目》曰
麻仁
【氣味】甘平,無毒。
【主治】潤五臟,利太陽,風熱結燥及熱淋。(士良)
通乳汁,催生難產。(日華)
潤肺。(孟詵)
《本草備要》曰:「大麻仁,甘、平、滑,為利脾胃大腸之藥,而緩脾、潤燥,治陽明病胃熱,汗多而便難。」
白話文:
麻子仁這種藥材含有植物性脂肪油,因此同時具有黏滑和緩瀉的作用,並有輕微的消炎效果。以下各處記載可以證明這個說法。
《本草綱目》記載:
麻仁
【氣味】味甘,性平,沒有毒性。
【主治】能滋潤五臟,疏通太陽經脈,治療因風熱引起的腸燥便秘及熱淋(尿道感染)。(出自士良的說法)
也能疏通乳汁,幫助難產的孕婦生產。(出自日華的說法)
還能潤肺。(出自孟詵的說法)
《本草備要》記載:「大麻仁,味甘,性平,質地滑潤,是能夠疏通脾胃和大腸的藥物,具有緩和脾胃、滋潤乾燥的功效,能夠治療陽明病引起的胃熱,以及因為汗多導致的排便困難。」
2. 麥門冬湯之注釋
《芳翁醫談》曰:「偏枯中風,言語蹇澀者,當與麥門冬加石膏湯。此本據『火逆上氣,咽喉不利』之語,師家以為常法。」
求真按:「雖腦溢血,有本方證者,亦可與之。然為常法,非也,不可從之。」
癇家,舌焦或白色如漬水數日者,主用連、石二味為末,外敷。內用諸藥加於麥門冬湯之類,以服之。
虛勞,多汗,寒熱,咳嗽,諸證備者,…咳甚者,皆宜麥門冬湯,必兼起廢丸。大概此丸,男婦皆可用。 火逆上氣,咽喉不利,止逆下氣者,麥門冬湯主之。(《金匱要略》)
【註】
《外臺》無「者」字,可去之。又可解作「火逆上氣,咽喉不利者,麥門冬湯主之,止逆下氣也。」火逆者,火逆於上也。上氣者,此處雖作為濕熱上衝之義,但《傷寒雜病辨證》云:「上氣者,如麥門冬湯之火逆上氣,咽喉不利是也。」故古書往往咳嗽與上氣連言。《周禮》天官疾醫職,嗽上氣。
鄭注云:「上氣者,逆喘也。」《素問‧五藏生成篇》:「咳嗽上氣。」張氏云:「上氣,喘息也。」如上述,是寓喘息(非現今之喘息發作也)之意。又咽喉不利者,咽喉內不豁利也。所以致之者,因咽喉黏膜枯燥與有痰氣也。故全文大意為火伴濕熱上逆而痰喘,致咽喉內不豁利者。
若用本方,則此證因滋潤鎮降而至於治也。
《玉函經》曰:『病後勞復,發熱者,麥門冬湯主之。』
【註】
病後者,熱病後也。勞復者,由不攝生而再發也。全文,熱病雖大半瘥,但尚未完全恢復,敢不攝生致再發熱者,本方為主治也。然本方非該證之特效藥,故不認為陽虛,火逆上氣,咽喉不利之傾向,與皮膚黏膜枯槁之狀者,不可妄用之。
麥門冬湯方
麥門冬20.5克,半夏10克,人參、甘草各2克,粳米5克,大棗2.5克。
上細銼,以水二合,煎一合。去滓,一日分三回,冷服。
《肘後百一方》本方條曰:「治肺痿,咳唾涎沫不止,咽燥而渴。」
求真按:「肺結核之枯瘦骨立,咳嗽頻發,痰沫黏著於咽喉,而難咯出,呼吸淺表,心力減衰,發熱,不食,微渴者,用本方,屢得奇效,但未嘗得救其死。故葛洪所說,恐就其一時之效時云爾。」
《松原家藏方》曰:「麥門冬湯,治諸黃胖,脈弦大,氣逆胸滿,心下硬,身色淡黃,行動則氣急,或爪甲枯黃而張者。」
求真按:「黃胖病為一種之貧血證,余未知此說之是否。」
麥門冬加地黃連石湯,治咳血不止者。
求真按:「是本方加地黃、黃連、石膏治咯血,無可否。」
麥門冬加石膏湯,治中風脈洪大,上逆有熱,大便少,半身不遂者。
麥門冬湯,治咳嗽火逆上氣,咽喉不利,痰聲不濕者。
求真按:「『痰聲不濕者』五字,宜注意。」
麥門冬湯,治虛勞咳逆,手足煩熱,羸瘦骨立者,或咳血及衄者。
白話文:
麥門冬湯之注釋
《金匱要略》記載,因火逆上氣,咽喉不適,並伴有氣逆下沉的症狀,可使用麥門冬湯治療。
註釋:
古籍中對「火逆上氣,咽喉不利」的解釋有所不同,可理解為因火熱之氣上逆,導致咽喉不暢。其中「上氣」在古代文獻中常與咳嗽並列提及,可理解為喘息,而非現代醫學意義上的喘息發作。咽喉不利指的是咽喉內部不舒暢,多因咽喉黏膜乾燥或痰氣阻滯所致。因此,麥門冬湯治療的症狀整體而言是火熱夾濕邪上逆,導致痰喘,咽喉不暢。 服用此方,是藉由滋潤和降逆來達到治療效果。
《玉函經》記載,熱病痊癒後因生活不規律而再次發熱,也可使用麥門冬湯。
註釋:
這裡的「病後」指熱病之後,「勞復」指因未調養好身體而再次發病。 總而言之,是指熱病雖好轉但未完全康復,因生活不節制而再次發熱的患者,可以使用麥門冬湯。但麥門冬湯並非此症的特效藥,若非呈現陽虛、火逆上氣、咽喉不利以及皮膚黏膜乾燥等症狀,不可濫用。
麥門冬湯組成:
麥門冬20.5克,半夏10克,人參、甘草各2克,粳米5克,大棗2.5克。
用法:將藥材切碎,加水煎煮,服用方法為一日分三次服用,冷服。
《肘後百一方》記載麥門冬湯可用於治療肺痿,咳嗽吐涎沫不止,咽喉乾燥口渴。
求真按:對於肺結核患者,若出現消瘦、咳嗽頻繁、痰液黏稠難以咳出、呼吸淺表、心力衰竭、發熱、食慾不振、輕微口渴等症狀,使用麥門冬湯常有奇效,但並非保證能治愈。葛洪的記載可能僅指一時之效。
《松原家藏方》記載麥門冬湯可用於治療黃疸,脈象弦大,氣逆胸悶,心下堅硬,面色淡黃,活動時氣喘,或指甲枯黃且隆起等症狀。
求真按: 黃疸病是一種貧血症,我不確定這種說法是否正確。
麥門冬湯加生地黃、黃連、石膏,可治療咳血不止。
求真按: 將本方加入生地黃、黃連、石膏治療咯血,並無不可。
麥門冬加石膏湯,可治療中風,脈象洪大,熱邪上逆,大便次數少,半身不遂。
麥門冬湯可治療咳嗽、火逆上氣、咽喉不適,痰聲不濕潤的症狀。
求真按:「痰聲不濕」這五個字需要特別注意。
麥門冬湯可用於治療虛勞、咳嗽氣逆、手足心煩熱、消瘦、咳血或鼻出血。
《芳翁醫談》記載,偏癱中風,言語不清的患者,應服用麥門冬加石膏湯。這是根據「火逆上氣,咽喉不利」的理論而來,一些醫家認為這是常規治療方法。
求真按:即使是腦溢血患者,符合本方證候者,也可以服用。但是,這並非常規療法,不可照搬。
對於癲癇患者,舌頭乾燥或呈現白色如浸水數日,可用黃連、石膏研末外敷,內服麥門冬湯類藥物。
虛勞患者,伴有多汗、寒熱、咳嗽等症狀,咳嗽嚴重的,都宜服用麥門冬湯,並需配合起廢丸。起廢丸男女皆可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