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湯本求真

《皇漢醫學》~ 別論 (8)

回本書目錄

別論 (8)

1. 桂枝加芍藥湯及桂枝加芍藥大黃湯之注釋

本太陽病,醫反下之,因而腹滿時痛者,屬太陰也,桂枝加芍藥湯主之。大實痛者,桂枝加大黃湯主之。(《傷寒論》)

【註】

白話文:

如果病人本来是太阳病,医生却用下泻的方法治疗,结果导致肚子胀满疼痛,这种情况属于太阴病,应该用桂枝加芍药汤治疗。如果肚子胀满疼痛非常严重,则应该用桂枝加大黄汤治疗。

本為太陽病,則宜汗解,醫反誤下之,因而腹部膨滿,至於時時腹痛者,屬於太陰病,為桂枝加芍藥湯所主治也。然不惟腹滿,更於腹內充實有毒而疼痛者,則以桂枝加大黃湯主治也。所謂太陰病者,即如前所述之嘔吐、下利、腹痛等證。屬者,附從之謂。蓋本條之病證,雖因誤治,變為太陰病,然有終未全變之意也。

桂枝加芍藥湯方

白話文:

如果是太陽病的情況,應該用發汗的方法來治療,但醫生卻錯誤地使用了瀉下的方法,導致患者腹部脹滿,甚至時常感到腹痛,這種情況已經轉變為太陰病,適用「桂枝加芍藥湯」來治療。然而,如果不僅僅是腹部脹滿,而且腹部內部有實結並伴有劇烈疼痛,那麼就應該用「桂枝加大黃湯」來治療。這裡所說的太陰病,就是指像前面提到的那樣,有嘔吐、腹瀉和腹痛等症狀。所謂“屬”就是附隨的意思。也就是說,雖然因為治療失當,病情變為太陰病,但是還沒有完全轉變為典型的太陰病狀態。

桂枝加芍藥湯方:

此處並未給出具體的藥方內容,通常來說,這個方劑是在基礎的桂枝湯方上增加芍藥的比例或劑量來製成。桂枝湯一般包括桂枝、甘草、生薑、大棗和芍藥等成分,而「桂枝加芍藥湯」則會根據具體情況調整芍藥的用量。

桂枝、大棗、生薑各7克,芍藥14.5克,甘草5克。

白話文:

桂皮、紅棗、生薑各7公克,芍藥、甘草各14.5公克。

煎法用法同前。

桂枝加芍藥大黃湯方

桂枝、大棗、生薑各7克,芍藥14.5克,甘草5克,大黃2.5克。

煎法用法同前。

白話文:

桂枝加芍藥大黃湯

桂枝、大棗、生薑各 7 克,芍藥 14.5 克,甘草 5 克,大黃 2.5 克。

煎煮方法和用法與前述相同。

2. 桂枝加芍藥湯及桂枝加芍藥大黃湯之腹證

桂枝加芍藥湯證,如東洞翁云:「腹滿時痛者,即拘急而痛也。故獨以芍藥為主,蓋因腹直肌之攣急過甚,有自覺的疼痛,且腹壁膨滿者,則以芍藥為主藥之此方治之也。」

白話文:

在引用桂枝加芍藥湯的證候時,東洞翁說:「患者腹部脹滿而疼痛,就是肌肉收縮過度而疼痛。所以以芍藥為主藥,因為腹直肌收縮過度,自己就能感覺到疼痛,加上腹壁脹滿,則以芍藥為主藥的這個方子來治療。」

桂枝加芍藥大黃湯證雖與前者無大差異,然其所以大實痛者,不僅腹直肌之攣急而已,並為腸內有病毒,則以桂枝加芍藥湯治腹直肌之攣痛,以大黃驅除腸內之病毒也。故於診腹上桂枝加芍藥湯證,則恰如按鼓皮,僅腹肌攣急膨滿,而腹內空虛也。而桂枝加芍藥大黃湯證者,則並其腹內亦觸知多少之抵抗,以指壓之而訴疼痛也。

白話文:

桂枝加芍藥大黃湯證雖然與前者沒有太大區別,但是之所以會引起大實痛,不僅僅是腹直肌攣急而已,而且還包括腸內有病菌,因此用桂枝加芍藥湯來治療腹直肌攣痛,用大黃來驅除腸內的病菌。所以,在診斷腹痛時,桂枝加芍藥湯證就像按鼓皮一樣,只是腹肌攣急膨滿,而腹內是空虛的。而桂枝加芍藥大黃湯證者,則連其腹內也觸知多少之抵抗,用手指按壓時會感到疼痛。

此二方證如前述,可謂漸漸移行於太陰病,而云本太陽病,則脈浮、頭項強痛、惡寒等證尚依然存在,此不可忘也。是以東洞翁對前者謂桂枝證,而以治腹拘攣劇者為定義,後者為桂枝加芍藥湯證,而以治有停滯者也。

《方輿輗》曰

桂枝加芍藥湯

白話文:

這兩種病證的前述證狀,可說是逐漸轉變為太陰病,但因是太陽病演變而來,因此脈浮、頭部、頸部僵硬疼痛、畏寒等症狀仍然存在,這一點不能忘記。因此東洞翁對前者稱之為桂枝湯證,並特以治療腹拘攣劇烈者為界定依據;後者稱為桂枝加芍藥湯證,並特以治療腸停滯者為依據。

《方輿輗》記載:

桂枝加上芍藥的湯劑

此乃其人宿有癥瘕、痼癖,兼以痢疾而引起固有之毒,因之腹痛者主用之劑也。假令因宿食而腹痛,吐瀉以後尚腹痛不止者,此由有固有之毒。蓋桂枝加芍藥湯者,用於痢毒不甚強,只痛甚,或痢毒既解而痛不止之類,皆因其有固有之毒也。有固有之毒之人,其腹拘攣,或有塊者,又毒劇痛不止者,桂枝加芍藥大黃湯主之。

桂枝加芍藥大黃湯

白話文:

這種情況是此人本來就有宿痾、痼疾,再加痢疾引起原有的毒性,因此肚子痛的才主要用的藥方。假使因為消化不良而肚子痛,吐瀉之後肚子痛還是沒止住的,這是因為有原來的毒性。之所以桂枝加芍藥湯,是對於痢疾毒性不強,只有肚子很痛,或是痢疾已經解決但疼痛沒止住的情況,都是因為有原來的毒性。有原來的毒性的人,肚子拘攣,或是有腫塊,又毒性劇痛不止的,桂枝加芍藥大黃湯最適合。

既粗辨於前。曾有一人病痢,用桂枝加芍藥大黃湯。其人於左橫骨上約二寸處疼痛不堪,始終以手按之。用此方痢止,痛亦治,是痢毒也。

白話文:

前面粗略地辨証過。曾經有一個人得了痢疾,用桂枝加芍藥大黃湯治療。這個人在左橫骨上約二寸處疼痛難忍,始終用手按著。用這個方子,痢疾停止了,疼痛也治好了,這是痢毒引起的。

此方痢疾初起,有表證腹痛,而裡急後重不甚者用之。此表證比葛根湯等為輕。又有痢疾初起,則用桂枝湯等,而腹痛少強者用此方,亦有用於痢中之調理者,其痛劇時先用之以和痛而制之也。

白話文:

這個方劑適用於剛開始的痢疾,如果出現表證腹痛,腹中緊急,大便後仍感覺重量感,但不是很嚴重的情況。這些表證比起葛根湯等方劑的證狀還要輕。剛開始患上痢疾也可以使用桂枝湯等方劑,但腹痛症狀稍微強烈時,可以使用這個方劑。此外,也可以用於治療痢疾的過程,如果是疼痛劇烈時,可以先使用這個方劑來緩解疼痛並控制病情。

求真按:「此二方證者,與桂枝茯苓丸證、桂枝茯苓丸加大黃證易誤也。然前二者主右腹直肌攣痛,後二者主左腹直肌攣痛,是則有分別矣。」

白話文:

求真認為:「這兩種證候,很容易與桂枝茯苓丸證、桂枝茯苓丸加大黃證混淆。但是前兩者主要治療右腹直肌攣痛,後兩者主要治療左腹直肌攣痛,這兩者是可以區分的。」

《麻疹一哈》曰:「予嘗治一婦人,發熱僅二三日,疹子已出,復驟隱。診之腹滿拘攣甚,臍邊有結塊,自言經信不利。因作桂枝加芍藥湯使飲之,又雜以浮石丸(方中有芒硝)使服。其夜發熱甚,疹子從汗出,經信利而諸證自安。」

白話文:

《麻疹一則》中記載:「我曾經治療一位婦女,她發燒只有兩三天,疹子就已經出來,但又突然消失。診斷時發現她的腹部脹滿、痙攣得很厲害,肚臍旁邊有硬塊,她自己也說月經不順。於是,我用桂枝加芍藥湯讓她喝,又另外加入浮石丸(方劑中含有芒硝)讓她服用。到了晚上,她的發熱加劇,疹子從汗水中發出,月經也來了,所有症狀都自然緩解了。」

求真按:「此證始由表轉入於裡及內,然以適治,乃由內及裡轉出於表也。大倉氏以桂枝加芍藥湯兼用浮石丸,然予以為當處以桂枝加芍藥湯、桂枝茯苓丸加大黃之合方。」

白話文:

求真按:「這種症狀一開始是由表及裡及內,然後隨著適當的治療,才能由內及裡轉出到表。大倉氏使用桂枝加芍藥湯兼用浮石丸,但是我認為應該把桂枝加芍藥湯、桂枝茯苓丸加大黃這三種藥方合併使用。」

一人年二十有五,發熱如燃而無汗,經四五日,疹子不出,腹滿拘痛,二便不利,時或腰甚痛。因作桂枝加芍藥大黃湯使飲之,微利二三行,拘痛漸安,兼用紫丸下之,下水五六行,其夜熟眠,發汗如洗,疹子隨汗出,疹子收,全復舊。

白話文:

有一個人,25歲,發燒像火在燃燒一樣,卻沒有汗,經過四五天,疹子沒有出來,肚子脹痛,大小便不順暢,有時候腰部非常疼痛。因為這個情況,我用了桂枝加芍藥大黃湯讓他喝,稍微拉了兩三次肚子,肚子疼痛也漸漸緩解。同時用了紫丸讓他瀉下,瀉出五六次水,那晚睡得很安穩,發汗就像洗過澡一樣,疹子隨著汗水出來了,疹子消退,完全恢復了健康。

東洞、南涯二翁與其門人,及其同派之醫,以此二方加用附子或朮、附治梅毒性風濕病、腳氣等證云。

白話文:

東洞、南涯兩位名醫和他們的學生,以及他們同派別的醫生,都使用這兩劑藥方,並在其中添加附子或朮,治療梅毒性風溼病、腳氣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