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漢醫學》~ 別論 (201)
別論 (201)
1. 大黃黃連瀉心湯之注釋
求真按:「氣疾(神經病)與偏枯(半身不遂)同視,非也,不可信之。」
《叢桂亭醫事小言》曰:「參連湯治諸氣疾衝心,直視煩悶,或吐血不止者。」
《方輿輗》曰:「參連湯,嘔吐全不食者,謂之噤口,用此方濃煎,終日細細呷之。如吐,則再服,但一呷下咽,便開。」
噤口者,謂絕食也,此為裡熱至劇之證,真難治之病也。故不已者,則濃煎參連,細細呷之。如吐,再服。但一呷下咽,則十中可望一生。古醫者流,雖不無用乾薑、黃連、黃芩、人參湯、三黃湯之類,但難立效。噤口痢脈促者,不日即手足厥冷而死也。此證溫補清涼,俱無效。
求真按:「雖噤口痢,亦當隨證治之,故不必拘泥於此說。」
急驚,直視煩悶者,先與此湯,後用對證之方(求真按:「此說亦不可拘」)。
《勿誤藥室方函口訣》本方條曰:「此方,元之丹溪治噤口痢。雖見於入門,但今運用之,用於諸氣疾及直視煩悶,即有效。又用於吐血、心下痞硬者,奏奇效。此為卒病之要藥,藥籠中亦不可一日無之。不用此時,則用熊參湯。所以熊膽一物,人家不可不預蓄之,見《沈括筆談》。」
求真按:「此說是也,可信。」
白話文:
求真認為:「把氣病(神經方面的疾病)和偏枯(半身不遂)看成同一種病是不對的,這種說法不可信。」
《叢桂亭醫事小言》說:「參連湯可以治療各種氣病,症狀是氣往上衝到心口,眼睛直視、煩躁鬱悶,或者吐血不止的情況。」
《方輿輗》說:「參連湯可以治療嘔吐到完全無法進食的狀況,這種情況叫做『噤口』,可以用這個方子濃煎,整天慢慢地一點一點喝。如果喝了又吐,就再喝,只要能喝下一口,就能打開胃口。」
所謂「噤口」,指的是完全無法進食。這是體內熱氣非常嚴重的表現,是真的很難治的病。所以如果病情沒有好轉,就要濃煎參連湯,慢慢地一點一點喝。如果喝了又吐,就再喝。只要能喝下一口,就有很大的機會能活下來。古代的醫生,雖然有用過乾薑、黃連、黃芩、人參湯、三黃湯之類的藥方,但都難以馬上見效。如果噤口痢疾的脈象很快,那麼不用幾天就會手腳冰冷而死。這種病,用溫補或清涼的藥方都沒效。
求真認為:「即使是噤口痢疾,也應該根據具體情況來治療,所以不必拘泥於一定要用這個方子。」
對於病情危急、出現眼睛直視、煩躁鬱悶的情況,可以先用這個湯,之後再用針對具體病情的藥方(求真認為:「這種說法也不可完全相信」)。
《勿誤藥室方函口訣》中關於本方的條文說:「這個方子是元朝的朱丹溪用來治療噤口痢疾的。雖然在醫學入門書中能看到,但現在用它來治療各種氣病、眼睛直視、煩躁鬱悶等症狀,也很有效果。另外,用來治療吐血、心下痞硬等症狀,也能發揮奇效。這是治療急病的要藥,家裡的藥箱中不可以一天沒有它。如果不用這個方子,就用熊參湯。所以熊膽這種藥材,家裡一定要事先準備,可以參考《沈括筆談》的記載。」
求真認為:「這種說法是對的,可以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