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湯本求真

《皇漢醫學》~ 別論 (210)

回本書目錄

別論 (210)

1. 茯苓戎鹽湯之注釋

小便不利,蒲灰散主之,滑石白魚散茯苓戎鹽湯並主之。(《金匱要略》)

白話文:

小便不利,可以服用蒲灰散來治療,滑石白魚散、茯苓戎鹽湯也可以服用。

【註】

和久田氏曰:「茯苓戎鹽湯,治小便淋瀝難通,或小便閉者,渴而好鹽味者,此方為妙。」

白話文:

和久田氏說:「茯苓戎鹽湯,治療小便淋漓不暢通,或小便閉塞,口渴且喜歡吃鹹味的人,這個方劑很有效。」

茯苓戎鹽湯方

茯苓24克,朮6克,戎鹽7克。

上細銼,以水二合,先煎二味,為一合,去滓,納鹽,一日三回分服。

東洞翁本方定義曰:「治心下悸而小便不利者。」

白話文:

茯苓戎鹽湯方

茯苓 24 克,白朮 6 克,鹽 7 克。

將上述藥材研成細粉,加水 400 毫升,先煎茯苓和白朮,取汁 200 毫升,濾去藥渣,加入鹽,分三次於一天內服用。

東洞翁的原方說明:「治療心悸且小便不通利。」

2. 戎鹽之醫治效用

《本草綱目》曰

戎鹽(《釋名》胡鹽、青鹽。)

【集解】當之曰:「戎鹽,味苦臭,是海潮水澆山石,經久鹽凝,著石取之。北海者青,南海者赤。」

【氣味】鹹寒無毒。

【主治】助水臟,益精氣,除五臟癥結、心腹積聚、痛瘡疥癬。(大明)

據上說觀之,則本藥為一種解凝性利尿藥。

白話文:

《本草綱目》記載:

戎鹽(別名:胡鹽、青鹽)

集解:

當之說:「戎鹽,味道苦而有臭味,是由海潮水澆灌山間石頭,經過很長時間,鹽分結晶,附著在石頭上,取下來就是戎鹽。北海產的戎鹽呈青色,南海產的戎鹽呈紅色。」

氣味:

鹹味,寒性,無毒。

主治:

幫助腎臟功能,增益精氣,去除五臟的結塊,治療心腹積聚、疼痛的瘡、疥癬。(大明)

綜上所述,戎鹽是一種具有利尿、消結作用的藥物。

3. 麻黃醇酒湯之注釋

《千金》麻黃醇酒湯,治黃疸。(《金匱要略‧黃疸病脈證並治篇》)

白話文:

《千金方》中的麻黃醇酒湯,治療黃疸。(摘錄自《金匱要略》中的「黃疸病脈證並治篇」)

【註】

雖仲景以之治黃疸,然甚漠然。東洞翁下此定義為治喘而發黃,或身微痛者,此說有理,可信。

麻黃醇酒湯方

麻黃36克。

上細銼,以酒二合,煎一合,去滓,一日分三回,溫服。

白話文:

註:

雖然張仲景使用麻黃來治療黃疸,但他對此病症的說明很簡略。東洞翁給出了這樣的定義:麻黃醇酒湯方是用於治療喘息同時伴有黃疸,或身體微痛的患者。這個說法是有道理的,可以相信。

[麻黃]醇酒湯方

麻黃 36 克

上藥研成細末,用酒二合煎剩一合,去渣,一日分三次,溫服。

4. 半夏麻黃丸之注釋

心下悸者,半夏麻黃丸主之。(《金匱要略‧驚悸吐衄下血胸滿瘀血病證治篇》)

白話文:

心臟跳動不安,以半夏麻黃丸治療。(《金匱要略‧驚悸吐衄下血胸滿瘀血病證治篇》)

【註】

心下悸者,未必以本方為主治也。東洞翁定義為治心下悸,喘而嘔者。

半夏麻黃丸

半夏、麻黃各等分。

各為細末,以蜂蜜為丸,一回4克許,一日三回服用。

白話文:

註:

心悸不一定以本方為主治。東洞翁定義本方為治療心悸、喘息、嘔吐。

半夏麻黃丸方

半夏、麻黃等量。

研成細末,用蜂蜜製成丸劑。一次服用 4 克左右,一日服用三次。

5. 赤丸之注釋

寒氣厥逆,赤丸主之。(《金匱要略》)

【註】

僅寒氣厥逆,不甚明了。東洞翁以本方治心下悸而有痰飲,嘔而腹痛,惡寒,或微厥者為定義。

赤丸方

白話文:

寒氣倒灌,導致身體機能逆亂,以赤丸主治。(《金匱要略》)

【註】

僅僅是寒氣倒灌,具體症狀不明確。東洞翁使用本方治療心下跳動且有痰飲,嘔吐而腹痛,畏寒,或輕微昏厥的患者。

赤丸方

茯苓半夏各8克,烏頭4克,細辛2克。

白話文:

茯苓、半夏各 12 公克,烏頭 6 公克,細辛 3 公克。

上為細末,納真朱為色,以蜂蜜作丸,一回4克許,一日三回,以酒服用。

《方機》本方主治曰:「治厥逆惡寒,而心下悸者。」

白話文:

細研成細末,加入硃砂為顏色,用蜂蜜製成丸劑,每次約 4 克,每日服用三次,用酒送服。

《方機》中記載的本方主治:治療因邪氣亢逆所致的惡寒,同時伴有心悸的症狀。

《類聚方廣義》本方條曰:「疝家,脅腹攣痛,惡寒,腹中轆轆有聲,嘔而眩悸,其證緩者,常用此方為佳。若不能酒服者,可以白湯送下。」

白話文:

《類聚方廣義》裡提到:「疝患者,出現脅肋及腹部的攣縮疼痛,怕冷,腹中發出轆轆的聲音,嘔吐且感到頭暈心悸,這樣的證狀較緩和時,很適合使用這個方劑。如果不能喝烈酒服用方劑,可以用溫開水送服。」

6. 蜀漆散之注釋

瘧多寒者,名曰牡瘧,蜀漆散主之。(《金匱要略》)

【註】

牡瘧,為「牝瘧」之誤。其意瘧疾發作時,發熱少而惡寒多者,名曰牝瘧,即以本方為主治也。

蜀漆散方

蜀漆、雲母龍骨各等分。

上為細末,於發作前,以水和醋少許,頓服2克。

東洞翁本方定義曰:「治寒熱發作有時,臍下有動者。」

白話文:

瘧疾發作時惡寒較多者,稱為牝瘧,《蜀漆散》主治之。

(出處:《金匱要略》)

[蜀漆散藥方]

  • 蜀漆
  • 雲母
  • 龍骨

以上三味藥材等份。

用法用量

  • 研磨成細末,於瘧疾發作前,以水和醋少許,一次服用 2 克。

功效

  • 治癒瘧疾,發作時間固定,臍下有動氣感。

《類聚方廣義》本方條曰:「牝瘧七八發或十餘發後,病勢漸衰者,於未發前一時許(求真按:『古之一時,即今之二小時也』)以酢水等分,或新汲水,服一錢匕(當今之4克)則吐水而愈。按『牡』為『牝』之誤。」

白話文:

《類聚方廣義》婦科篇中有這樣一個方劑:「女性瘧疾發作七八次或十幾次之後,症狀逐漸減輕時,在即將發作之前的一個時辰(大約是現代的兩個小時),用等量的醋水或新汲的水服用一錢銀匙(大約現代的4克),就可以把水吐出來,疾病就會痊癒。此處『牡』是『牝』的誤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