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湯本求真

《皇漢醫學》~ 別論 (186)

回本書目錄

別論 (186)

1. 小陷胸湯之注釋

』父母愀然曰:『若無生路,則不歸矣。僅此一子,愛情之餘,欲幸於萬死,一生之命,願托先生。』懇垂矜恤,余不能辭。乃用小陷胸湯與四逆散合方,每日兼用蟅蟲丸五分,日下雜穢二三行,飲食少進。父母大悅。自冬迄春,均用前劑。其間數日,用鷓鴣菜湯下蛔蟲數條,由是腹痛截然而止,腹滿攣急亦皆大和,能自動上廁矣。又用前藥半歲餘,舉動略如意。

其父攜之出浴,益覺暢快。於是服藥更不怠,至初秋始停藥。此兒得治,真意外也。」

求真按:「此證恐係結核性腹膜炎之重證。余雖未曾遇此篤疾,但其初期及中期者,以小陷胸湯及四逆散之合方,兼用大黃蟅蟲丸或起廢丸;其肺及淋巴腺兼結核者,用小柴胡湯(或加石膏)、小陷胸湯、四逆散(或排膿散)之合方,兼用前之丸方,或兼用黃解丸(或第二黃解丸),屢得全效。」

《勿誤藥室方函口訣》本方條曰:「此方治飲邪結於心下而痛者,因瓜蔞實主痛也,以《金匱》胸痹諸方可徵,故《名醫類案》以此方治孫主簿述之胸痹,《張氏醫通》治熱痰在膈上者,其他或治胸滿而氣塞不通,或嘈雜,或腹鳴下利,或食物不進,或胸痛者。」

《橘窗書影》曰:「一人因心氣疲勞過度,致伏胸痹痰飲證。客冬外感之後,邪氣不解,胸痛更甚,項背如負板,屈伸不便,倚息不得臥,飲食減少,脈沉微。眾醫作虛候治之,不愈。余診曰:『雖屬老憊,現邪氣未解,脈尚帶數,先宜治邪,後治本病不遲。』因與柴陷湯加竹茹,兼用大陷胸丸服之,而邪氣漸解,本病隨而緩和。數日連服二方而痊愈。」

求真按:「柴陷湯加竹茹者,即小柴胡湯與小陷胸湯合方加竹茹也。」

一婦人外感後,熱氣不解。胸痛,短氣,咳嗽甚,脈數,舌上白苔,食不進。侍醫療之數日,病益重,因遣使召余。余診曰:「是飲邪併結之證」。然因其虛弱,未至結胸,與柴陷湯加竹茹服之。四五日,胸痛大減,咳嗽亦隨安,後但胸部拘急,因痰飲未除也,以四逆散合茯苓杏仁甘草湯,服之而愈。

白話文:

父母憂心忡忡地說:「如果沒有活路,孩子就回不來了。我們只有這個兒子,疼愛之餘,也想試著從死路中求生,他一生的性命,就託付給先生您了。」他們懇求我憐憫,我無法推辭。於是,我用小陷胸湯和四逆散合在一起的方子,每天再搭配服用五分蟅蟲丸,每天排泄出一些帶有雜質的糞便二到三次,飲食也稍微增加了一些。父母非常高興。從冬天到春天,都持續服用這個藥方。期間有幾天,用鷓鴣菜湯排出了好幾條蛔蟲,於是腹痛就立刻停止了,腹脹、抽搐也都有所改善,可以自己上廁所了。又繼續服用這個藥大半年,動作也大致恢復正常。

他父親帶他洗澡,覺得更加舒暢。於是服藥更加不懈怠,到了初秋才停止服藥。這個孩子能夠治好,真是出乎意料。

求真按:「這個病恐怕是嚴重的結核性腹膜炎。我雖然沒有遇到過這麼嚴重的病例,但是對於初期和中期的病人,用小陷胸湯和四逆散的合方,搭配大黃蟅蟲丸或者起廢丸;如果肺部和淋巴腺也同時有結核,就用小柴胡湯(或加石膏)、小陷胸湯、四逆散(或排膿散)的合方,搭配之前的丸藥,或者搭配黃解丸(或第二黃解丸),多次都獲得了很好的療效。」

《勿誤藥室方函口訣》中關於這個方子的說明:「這個方子治療飲邪積聚在心下而引起的疼痛,因為瓜蔞實主要治療疼痛,從《金匱要略》中治療胸痹的各個方子可以得知,所以《名醫類案》用這個方子治療孫主簿的胸痹,《張氏醫通》用這個方子治療熱痰在膈上的情況,其他的用法有治療胸悶而氣塞不通、嘈雜、腹鳴下利、食不下嚥、或者胸痛等。」

《橘窗書影》中記載:「有一人因為心氣過度疲勞,導致胸痹痰飲證。去年冬天感冒之後,邪氣沒有解除,胸痛更加嚴重,頸背部像背著木板一樣,彎腰伸直都很困難,不能躺下休息,飲食減少,脈象沉而微弱。許多醫生都當作虛證來治療,都沒有效果。我診斷後說:『雖然是年老體弱,但現在邪氣還沒解除,脈象還帶有數象,應該先治療邪氣,再治療本病也不遲。』於是給他用柴陷湯加竹茹,同時服用大陷胸丸,邪氣逐漸解除,本病也隨之緩和。連續服用這兩個方子幾天就痊癒了。」

求真按:「柴陷湯加竹茹,就是小柴胡湯和小陷胸湯合在一起,再加入竹茹。」

一位婦人感冒後,熱氣沒有消退。胸痛,呼吸急促,咳嗽很嚴重,脈象快,舌頭上有白苔,吃不下飯。侍醫治療了幾天,病情更加嚴重,於是派人請我去看診。我診斷後說:「這是飲邪和熱邪結在一起的病證」。但是因為她身體虛弱,還沒有到結胸的程度,所以給她用柴陷湯加竹茹服用。四五天後,胸痛大大減輕,咳嗽也隨之好轉,之後只是胸部感覺拘束,是因為痰飲還沒完全清除,所以用四逆散和茯苓杏仁甘草湯合在一起服用,就痊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