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湯本求真

《皇漢醫學》~ 別論 (184)

回本書目錄

別論 (184)

1. 小陷胸湯之注釋

小結胸者,正在心下,按之則痛,脈浮滑者,小陷胸湯主之。(《傷寒論》)

【註】

《傷寒論》雖作小結胸病,不如小結胸者為妥。茲從《玉函》、《千金翼》改之。而小結胸者為對於大陷胸湯證比較之辭。本方證正在心下,按之則止於痛,無如彼心下石硬、硬滿,又無手不可近之劇痛,是以對彼稱大,而此稱小也。故治方亦不如彼之用峻下劑,僅用消痰、解凝、利尿藥之黃連、半夏、瓜蔞實也。

又正在心下,按之則痛者,謂以指頭輕打胸骨劍狀突起之直下部,即訴疼痛也。試此輕打與疼痛時,間不容發,不比於其他之壓痛。故欲示此義,所以插入「則」字於其間也。又此證之脈浮滑者,非如大陷胸湯之病位深沉,因結實之程度淺弱也。

小陷胸湯方

黃連7克,半夏21.5克,瓜蔞實9.5克。

煎法用法同小柴胡湯。

《丹溪心法》一方(求真按:「此即本方也」),治食積及痰壅滯而喘急者,為末糊丸服之。

《內臺方議》曰:「小陷胸湯,又治心下結痛而氣喘悶者。」

《醫方集解》曰:「劉心田曰:『結胸多挾飲凝結於心胸。用甘遂、半夏、瓜蔞、枳實、旋覆之類,皆為痰飲而設也。』汪氏曰:『大抵此湯,病人痰熱內結者,正宜用之。』」錫駒云:「按湯有大小之別,證有輕重之殊,今人多以小陷胸湯治大結胸證,皆致不救。遂諉結胸為不可治之證。

不知結胸不可治者,只一二節,餘皆可治者也。苟不體認經旨,以臨時而推諉,致誤人之性命,深可嘆也。」

《醫學綱目》曰:「工部郎中鄭忠厚,因患傷寒,胸腹滿,面黃如金色。諸翰林醫官雖商議,但略不定,推讓曰:『胸滿雖可下,但恐脈浮虛。』召孫兆至,曰:『諸公雖疑,不用下藥者,鄭之福也,下之則必死。某有一二服藥,服之則必瘥。』遂下小陷胸湯,尋利,其病遂良愈,明日面色改白,京人嘆服。」

又曰:「孫主簿述其母患胸中痞急,喘不得息,按之則痛,脈數且澀,此胸痹也。因與仲景三物小陷胸湯,一劑和,二劑愈。」

求真按:「胸中痞急者,心下痞急也。三物小陷胸湯者,本方由三味之藥物而成之別名也。」

《赤水玄珠》曰:「徐文學三泉先生之令郎,每於下午發熱,直至天明,夜熱更甚,右脅脹痛,咳嗽吊疼,坐臥俱疼。醫作瘧治,罔效。延余診之,左弦大,右滑大,搏指。余曰:『《內經》云:“左右者,陰陽之道路也。”據脈則必肝膽之火,為痰所凝,而用功作文,過思不決,鬱而為痰也。

夜甚者,肝邪實也。』乃以仲景小陷胸湯為主,瓜蔞一兩(求真按:『瓜蔞同栝樓』),黃連三錢,半夏二錢,前胡、青皮各一錢,使水煎飲之,夜服當歸龍薈丸。微下之,夜半痛止,熱退,兩帖全安。」

白話文:

小陷胸湯之注釋

傷寒論記載的小結胸症,不如改稱小結胸症更為貼切,此處根據《玉函》、《千金翼》的說法做了修改。「小結胸」是相對於大陷胸湯所治疾病而言的。小結胸症的病症位於心窩處,按壓會疼痛,但與大陷胸湯所表現的心窩處堅硬如石、脹滿,以及劇痛到無法觸碰的情況不同,因此稱為「小」。所以治療方法也不像大陷胸湯那樣使用峻猛的瀉下藥物,僅僅使用消痰、化瘀、利尿的黃連、半夏、瓜蔞實。

「正在心下,按之則痛」指的是用手指輕輕叩擊胸骨劍突下方的部位,病人會感到疼痛。這種輕叩和疼痛幾乎同時發生,不同於其他部位的壓痛。文中特意加上「則」字,就是為了強調這一點。此外,小結胸症的脈象浮滑,與大陷胸湯症的病位深沉、結實程度深重不同,是因為病邪的凝結程度較淺。

小陷胸湯方:

黃連7克,半夏21.5克,瓜蔞實9.5克。

煎法用法同小柴胡湯。

其他醫籍記載:

《丹溪心法》中有一個方子(注釋者認為此即小陷胸湯),用於治療食積和痰壅導致的喘急,將藥磨成粉末做成糊狀丸藥服用。

《內臺方議》記載:小陷胸湯也能治療心窩部結塊疼痛伴隨氣喘胸悶的症狀。

《醫方集解》中,劉心田認為結胸症多半伴有飲邪凝結在心胸部位,因此使用甘遂、半夏、瓜蔞、枳實、旋覆花等藥物,都是針對痰飲而設的。汪氏認為,總體而言,這個方子適用於痰熱內結的病人。錫駒則指出,小陷胸湯和大陷胸湯有大小之別,病情也有輕重之分,現在很多人用小陷胸湯治療大結胸症,結果都治不好,反而認為結胸症是不可治癒的。其實結胸症並非完全不可治癒,只有少數情況難以治療,大部分是可以治愈的。如果不理解經方的精髓,輕易放棄治療,誤了病人的性命,實在令人惋惜。

《醫學綱目》記載了兩個案例:一個是工部郎中鄭忠厚患傷寒,胸腹脹滿,面色發黃,許多太醫院的醫生都拿不定主意,不敢用瀉下藥,擔心脈象浮虛。後來孫兆用小陷胸湯治療,很快見效,病情痊癒。另一個是孫主簿的母親患胸中痞急,喘不過氣,按壓疼痛,脈象數而澀,這是胸痹症,孫主簿用小陷胸湯三味藥(即小陷胸湯的簡化版),一劑見效,二劑痊癒。

注釋者說明:「胸中痞急」指的就是心窩部痞急;「三物小陷胸湯」是指由本方三味藥組成的簡化版。

《赤水玄珠》記載:徐文學三泉先生的兒子,每天下午發熱,到天明時更重,夜間發熱更甚,右脅脹痛,咳嗽時疼痛加劇,坐臥都感到疼痛。其他醫生當作瘧疾治療,沒有效果。作者診斷為肝膽火熱,痰凝,導致病情加重,於是使用小陷胸湯為主方,加了其他藥物,夜間服用當歸龍薈丸,略微瀉下,夜半疼痛和發熱都消失了,服藥兩帖後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