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漢醫學》~ 別論 (196)
別論 (196)
1. 附子湯之注釋
少陰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背惡寒者,當灸之,附子湯主之。(《傷寒論》)
【註】
白話文:
少陰病,得病一、二日,口中溫和,背部惡寒的,應該灸之,用附子湯為主方。
《醫宗金鑒》曰:「背惡寒者,為陰陽俱有證。如陽明病,無大熱,口燥渴,心煩,背微惡寒者,乃白虎加人參湯證也。今少陰病,但欲寐,得之二三日,口中不燥而和,其背惡寒者,乃少陰陽虛之背惡寒,而非陽明熱蒸之背惡寒也,故當灸之,更主以附子湯也。」
白話文:
《醫宗金鑒》上說:「出現背部惡寒的症狀,是陰陽兩虛的表現。比如,陽明病患者,沒有發高燒,但是口乾、口渴,心煩,背部微惡寒,這是白虎加人參湯的用藥證據。現在,少陰病患者,只想睡覺,發病兩三天了,口乾口渴不嚴重,而且說話有力,這種背部惡寒,是因為少陰陽虛引起的,而不是陽明熱蒸引起的,所以應該使用灸法治療,同時服用附子湯。」
魏荔彤曰:「『少陰病』三字中,含有脈沉細而微,與但欲寐之見證,卻不發熱,只該背惡寒,此為少陰裡證之確據也,全篇亦視此句為標的。」
白話文:
魏荔彤說:「『少陰病』這三個字中,包含了脈沉細而微,以及但想睡覺的症狀,卻沒有發熱,應該只是背部怕冷,這是少陰裡證的確切證據,全篇也以這句話為依據。」
求真按:「二說雖俱是,然口中和者,是味覺與平常無異也,宜附加之。」
少陰病,身體痛,手足寒,骨節痛,脈沉者,附子湯主之。(《傷寒論》)
【註】
太陽病之身體骨節痛,必脈浮。今雖身體骨節痛,然手足寒而脈沉,則以少陰病之本方為主治也。
附子湯方
白話文:
請求真按:「兩種說法雖然都對,但口中和者是指味覺與平常無異,宜補充說明。」
少陰病,身體疼痛,手腳冰冷,骨節疼痛,脈搏沉細者,應使用附子湯治療。(《傷寒論》)
【註釋】
太陽病導致的身體骨節疼痛,必定伴隨脈搏浮大。現在雖然也有身體骨節疼痛,但同時出現手腳冰冷、脈搏沉細的現象,就應該以少陰病的本方作為治療หลัก。
附子湯藥方
附子5克,茯苓、芍藥各7克,人參5克,朮9.5克。
白話文:
附子5克,茯苓和芍藥各7克,人參5克,白朮9.5克。
上細銼,以水二合五勺,煎一合,去滓,一日分三回,溫服。
東洞翁曰:「附子湯,治身體攣痛,小便不利,心下痞硬,或腹痛者。」
求真按:「治身體攣痛者,附子芍藥朮也。療小便不利者,附子茯苓朮也。醫心下痞硬者,人參作用也。」
白話文:
東洞翁說:「附子湯,治療身體攣縮疼痛、小便不通暢、心窩以下堅硬,或腹部疼痛。」
求真按語:「治療身體攣縮疼痛,用附子、芍藥、朮。治療小便不通暢,用附子、茯苓、朮。治療心窩以下堅硬,使用人參。」
- 細銼:將藥材磨成細小的顆粒。
- 合:古代容量單位,約等於一兩。
- 勺:古代容量單位,約等於一湯匙。
- 滓:藥渣。
- 溫服:服用時藥湯應溫熱。
附子湯方是真武湯之去薑加參者也。真武湯條下有心下悸、頭眩、身瞤動證,則此湯證有脫證也明矣。
求真按:「本方雖不可無心下悸、頭眩、身瞤動證,然不過是客證,故仲景不言及之。」
白話文:
附子湯與真武湯的藥方,差別在真武湯中的生薑拿掉,並另加入人參。在真武湯條目下的條證中,敘述了心臟悸動、頭暈、抽搐等症狀,所以這個藥方的條證和脫症也密切相關,這非常明顯。
《方機》本方主治曰:「脈微細,其背惡寒者,身體痛,手足冷,骨節痛,脈沉者(應鐘),身體痛,小便不利(仲呂),心下悸,或痞硬者。」
白話文:
《方機》這首藥方主治的症狀如下:脈搏微弱細小,背部怕冷,身體疼痛,手腳冰冷,骨節痠痛,脈搏沉細(應鐘),身體疼痛,小便不利(仲呂),心下悸動,或有痞塊硬結。
《成績錄》曰:「一男子兩腳疼痛,不得屈伸,手足寒,腹拘攣,食頗減,羸瘦尤甚,時時痔血二三升,他無所苦。先生與附子湯,疼痛退,拘攣緩,食亦進,能行步,唯有痔血,乃投黃連解毒散而止。」
白話文:
《成績錄》中記載:一個男子雙腳疼痛,不能彎曲或伸展,手腳冰冷,腹部痙攣,食慾減退,身體極度消瘦,時不時痔瘡出血二三升,除此之外沒有其他的症狀。醫生給他開了附子湯,他的疼痛緩解了,痙攣也緩和了,食慾也增進了,能走路了,只有痔瘡出血還在繼續,於是醫生給他服用了黃連解毒散,痔瘡出血就停止了。
《古方便覽》本方條曰:「一僧年三十六,請余診治,曰:『貧道二十前後,患淋疾二三年,愈後諸證雜出。此後腰下冷,如在冰雪中,雖盛夏,須覆重絮,每發時心腹㽲痛,而手不得動,腰脊痛,痙而不得反側,甚則不能息,又忽忽少氣,終夜不安席,大抵每夜必發,且自幼即有痔漏,自初患至今,經十四年矣。』余診以心下悸,痞硬,腹皮拘攣,乃使飲附子湯及平水丸,時時以紫圓攻之。
服半歲許,諸證痊愈。」
白話文:
一位三十六歲的僧人前來求診,說他二十歲左右患淋病,病好了之後就出現各種症狀。從此腰部以下冰冷,像是置身冰雪之中,即使盛夏也需要蓋厚被子。每次發作時,心腹絞痛,手無法動彈,腰脊疼痛,抽筋無法翻身,嚴重時甚至無法呼吸,還會感到頭昏腦脹、呼吸短促,整夜睡不安穩。幾乎每晚都會發作。此外,他自幼就有痔漏,從一開始患病至今已經十四年了。我診斷他心下悸動、痞硬,腹部皮膚緊繃,於是給他服用附子湯和平水丸,並時常以紫圓藥物治療。服用藥物半年左右,所有症狀都痊癒了。
一婦人,年五十餘,患胸痹,飲食無味,身體尪羸,半歲許不愈。余診之,心下痞硬,心悸,小便少,即作人參湯及三黃丸使飲之,二十餘日未見其效。病者欲速,乃更他醫。醫視之,率爾灸臍旁,忽心腹切痛,下利數十行,臭穢不可近,殆至欲死。於是復召,余乃以大承氣湯下之。
白話文:
有一位婦女,年齡五十多歲,患有胸痛心絞痛,飲食無味,身體虛弱,半年多都沒好。我看診時,她的心臟部位有硬塊,心悸,小便少,就用人參湯和三黃丸讓她服用,二十多天了不見療效。她心急,就換了另一位醫生。醫生看了她的病情,隨便在她的肚臍旁邊灸了幾下,結果她突然感到心腹劇痛,腹瀉數十次,臭氣熏天,幾乎要死。於是又把我叫來,我用大承氣湯給她瀉下。
五六日,諸證頓退,飲食倍前。七八日,小便不利,遍身浮腫,心下痞硬,腹皮拘攣。余又用附子湯及平水丸,三十日,諸證痊愈。
一十歲兒,脊梁曲而傴僂,兩腳攣急不能起,已二年矣。余以此方及紫圓使飲之,兩月痊愈。
白話文:
五六天後,各種症狀突然消失,飲食比以前多。七八天後,小便不利,全身浮腫,心下堅硬痞悶,腹部皮膚拘攣。我再用附子湯和平水丸,三十天後,各種症狀痊癒。
《類聚方廣義》本方條曰:「治水病,遍身腫滿,小便不利,心下痞硬,下利腹痛,身體痛,或麻痹,或惡風寒者。」
白話文:
《類聚方廣義》中的藥方適用於治療水腫、全身腫脹、小便不利、心下痞硬、腹瀉腹痛、全身疼痛、麻痺或惡風寒的人。
《金匱‧妊娠病篇》曰:「婦人妊娠六七月,脈弦,發熱,其胎愈張,腹痛惡寒者,小腹如扇。所以然者,子臟開故也,當以附子湯溫其臟。」按扇,扉也。《正字通》曰:「戶之開合,猶如鳥羽之翕張,故從戶從羽。」今驗之妊娠六七月間,小腹時時縮張而為痛者,多發熱惡寒,小便不利。
白話文:
《金匱要略﹒妊娠病篇》說:「婦女懷孕到六、七月,脈搏弦緊,發燒,腹中胎兒日益長大,腹部疼痛、怕冷,小腹脹痛像扇子般。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子宮已經開了,應該服用附子湯來溫暖子宮。」扇子的扇,指的是門。根據《正字通》的說法:「門的開合,就像鳥的羽毛一樣開闔,所以由門跟羽兩個字組成。」現在驗證懷孕六、七月間,小腹時常緊縮、張開而疼痛,許多人都會發燒怕冷,小便也不順暢。
若用附子湯、當歸芍藥散,則小便快利,脹痛速瘥。又按「愈張」者,恐為「翕張」之誤,此條似張氏之口氣,用之即有效,學者試之。
白話文:
如果用附子湯、當歸芍藥散治療,那麼小便就會暢快無阻,脹痛也很快就會痊癒。再根據「愈張」的文字來分析,恐怕是將「翕張」寫錯了,這條內容像是出自張氏的口氣,只要使用它就會有效,有興趣的學者可以去嘗試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