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漢醫學》~ 別論 (180)
別論 (180)
1. 大陷胸湯之注釋
太陽病,脈浮而動數,浮則為風,數則為熱,動則為痛,數則為虛。頭痛發熱,微盜汗出,而反惡寒者,表未解也。醫反下之,動數變遲,膈內拒痛,胃中空虛;客氣動膈,短氣躁煩,心中懊憹;陽氣內陷,心下因硬,則為結胸,大陷胸湯主之。若不結胸,但頭汗出,餘處無汗,劑頸而還,小便不利,身必發黃也,茵陳蒿湯主之。(《傷寒論》)
【註】
自首句至「表未解也」一段,文意可以「頭痛發熱」至「表未解也」數句,接「太陽病,脈浮而動數」之下觀之,又此證如下說。
成氏曰:「動數,皆陽脈也,當責其邪在表。」
錢氏曰:「表未解者,乃桂枝湯證也。」
若係桂枝湯證,則「表未解」之下,宜有桂枝湯字句,即假定可解者。自「浮則為風」至「數則為虛」之數句,雖釋「脈浮而動數」之一句,但為王叔和之注文摻入之說為多,則宜以省略為佳。故全體之意云:「太陽病,脈浮而動數,頭痛發熱,微盜汗出,反惡寒者,表證未去,則當以桂枝湯發汗,不可下也。然若誤下時,仲景曰:『病發於陽而下之,則因熱入而為結胸。
病發於陰,而反下之,因為痞,所以成結胸者,以下之太早故也。』」因誤下,表熱內陷而至於成結胸者(此解在下),為欲示此結胸之證治。因「醫反下之」以下之建論也,即醫反下之(不可下而下,故云反也),動數變遲(表證動數之脈,因誤下,表邪內陷,變為遲脈者,為病毒內實之應也),拒痛(拒者,反抗之意。
拒痛者,因胸廓內之正氣與內陷之邪氣抗爭而發為痛也),胃中空虛(謂因誤下,損胃之正氣也),客氣動膈(客氣者,邪氣之意。故客氣動膈者,內陷之邪氣衝動胸內也),短氣躁煩(短氣者,呼吸短促之意。躁煩者,擾亂煩悶也),心中懊憹(解揭梔子豉湯條),陽氣內陷(陽氣者,客氣之別稱,即邪氣在表之意。
故陽氣內陷者,因誤下,在表之邪氣,即表熱內陷也),心下因硬者,則為結胸,大陷胸湯主之(因者,關係於前所舉之事實也。故「心下因」之以下,舉前事之關係,而心下部致硬者,稱為結胸,當即以本方為主治也)。
傷寒六七日,結胸熱實,脈沉而緊,心下痛,按之石硬者,大陷胸湯主之。(《傷寒論》)
【註】
本條論非因誤下而為自然之結胸。傷寒經過六七日頃,為當發柴胡證之時期。則所謂傷寒六七日,結胸熱實者,暗示由柴胡證而至於結胸也,並謂結胸之熱實,即熱證,且係實證也。而沉脈者,謂不病於外,而在於內之候。緊脈者,有水毒之徵。故沉而緊云者,其結胸不僅由熱毒,是指示水毒亦與有力焉。又心下痛者,心下部自有作痛也。石硬者,如石堅硬也。
白話文:
大陷胸湯之注釋
太陽病,脈搏浮而有力且頻數,浮脈代表風邪,脈數代表熱邪,脈動代表疼痛,脈數也代表虛弱。病人頭痛發熱,微微盜汗,卻又覺得惡寒,表示表證尚未解除。如果醫生錯誤地使用下瀉法治療,脈搏由頻數轉為遲緩,胸膈處有拒按疼痛,胃部感覺空虛;外邪入侵刺激膈肌,導致呼吸急促煩躁不安,心中煩悶懊惱;陽氣內陷,心窩處按之堅硬,這就是結胸症,大陷胸湯可以治療。如果沒有結胸,只是頭部出汗,其他部位不出汗,汗液沿頸部向下流淌,小便不利,身體必然會發黃,則應使用茵陳蒿湯治療。(《傷寒論》)
註:
從開頭到「表未解也」的敘述,可以將「頭痛發熱」到「表未解也」幾句,放在「太陽病,脈浮而動數」之後理解。此外,這個症狀的描述如下。
成氏說:「脈搏浮動且頻數,都是陽脈的表現,應當責怪邪氣在體表。」
錢氏說:「表證未解,正是桂枝湯的適用症狀。」
如果確實是桂枝湯的證候,那麼在「表未解」之後,應該有關於桂枝湯的說明。 從「浮則為風」到「數則為虛」的幾句話,雖然解釋了「脈浮而動數」一句,但大多是王叔和注文中摻雜的說法,所以最好省略。因此整段的意思是:「太陽病,脈搏浮而有力且頻數,頭痛發熱,微微盜汗,卻又覺得惡寒,表示表證未除,應該用桂枝湯發汗,不能用下瀉法。但是如果錯誤地使用了下瀉法,張仲景說:『疾病發病於陽而用下瀉法治療,則會因為熱邪內陷而導致結胸。疾病發病於陰,而錯誤地用下瀉法治療,則會導致痞證,因此形成結胸,這是因為過早使用下瀉法造成的。』」由於誤用下瀉法,表證的熱邪內陷而導致結胸(此處的解釋在後面),目的是要說明這個結胸的證候和治療方法。從「醫反下之」以下的論述,也就是醫生錯誤地使用了下瀉法(不應該下瀉卻使用了下瀉法,所以說反),脈搏由頻數轉為遲緩(表證的頻數脈,因為誤用下瀉法,表邪內陷,變為遲脈,這是邪氣內實的反應),拒按疼痛(拒,指抵抗之意。拒按疼痛,是因為胸廓內的正氣與內陷的邪氣抗爭而引起的疼痛),胃部感覺空虛(意思是因為誤用下瀉法,損傷了胃的正氣),外邪入侵刺激膈肌(客氣,指邪氣。所以客氣動膈,是指內陷的邪氣衝擊胸部),呼吸急促煩躁不安(短氣,指呼吸短促。躁煩,指心神不寧煩悶),心中煩悶懊惱(解釋見梔子豉湯條),陽氣內陷(陽氣,在此指表邪,也就是邪氣在體表的意思。所以陽氣內陷,是指因為誤用下瀉法,在體表的邪氣,也就是表熱內陷),心窩處按之堅硬,這就是結胸,大陷胸湯可以治療(因,指與前面所說事實相關。所以「心下因」以下,說明前面事情的關聯,心窩處堅硬稱為結胸,應該用這個方劑治療)。
傷寒病發病六七天,結胸熱實,脈沉而緊,心窩處疼痛,按之堅硬如石,大陷胸湯可以治療。(《傷寒論》)
註:
這條論述並非因為誤用下瀉法而引起的自然發生的結胸。傷寒病經過六七天左右,正是應該出現柴胡證的時期。所以所謂傷寒六七天,結胸熱實,暗示是由柴胡證發展成結胸,並且說明結胸的熱實,指熱證,而且是實證。而脈沉,是指疾病不在體表,而在體內。脈緊,有水毒的徵象。所以脈沉而緊,說明結胸不僅僅是由熱毒引起的,也暗示水毒也參與其中。又心窩處疼痛,指心窩處自發性疼痛。堅硬如石,指堅硬得像石頭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