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湯本求真

《皇漢醫學》~ 別論 (179)

回本書目錄

別論 (179)

1. 葶藶大棗瀉肺湯之注釋

肺癰,喘不得臥,葶藶大棗瀉肺湯主之。(《金匱要略》)

白話文:

肺部生瘡,導致呼吸困難,無法躺臥,可以使用葶藶大棗瀉肺湯來治療。(出自《金匱要略》)

2. 先輩之論說治驗

肺癰,胸滿脹,一身面目浮腫,鼻塞,清涕出,不聞香臭酸辛,咳逆上氣,喘鳴迫塞者,葶藶大棗瀉肺湯主之。(《金匱要略》)

【註】

清涕出者,稀薄鼻涕出也。不聞香臭酸辛者,嗅覺脫失也。

支飲不得息,葶藶大棗瀉肺湯主之。(《金匱要略》)

【註】

此不得息(呼吸困難),因水毒充滿氣道也。

葶藶大棗瀉肺湯方

葶藶2克,大棗12克。

以水一合八勺,先煮大棗,取一合二勺。去滓,納葶藶,煮取五勺。去滓,頓服。

《醫學綱目》曰:「孫兆視雷道矩病吐痰,頃間已及一升,喘咳不已,面色鬱暗,精神不快。兆與仲景之葶藶大棗湯使服之。一服訖,已覺胸中快利,略無痰唾矣。」

《聖濟總錄》曰:「葶藶湯(求真按:『即本方也』),治傷寒後,上氣喘粗,身面腫,小便澀者。」

東洞翁本方定義曰:「治浮腫咳逆,喘鳴迫塞,胸滿強急者。」

求真按:「強急者,謂胸腹肌強而攣急也。」

白話文:

肺部生膿瘡,胸部感到脹滿,全身和臉部都浮腫,鼻塞,流清鼻涕,聞不到香臭酸辣的味道,咳嗽、氣逆上衝、呼吸急促、喘息有痰阻塞呼吸道的人,可以用葶藶大棗瀉肺湯來治療。

(註解)

清鼻涕,指的是稀薄的鼻涕。聞不到香臭酸辣的味道,指的是嗅覺喪失。

因為支飲(體內積水)導致呼吸困難,可以用葶藶大棗瀉肺湯來治療。

(註解)

這裡的呼吸困難,是因為水液毒素充滿呼吸道所導致的。

葶藶大棗瀉肺湯的配方

葶藶子2克,大棗12克。

用水一合八勺(約合現今的270毫升),先煮大棗,煮到剩下一合二勺(約合現今的180毫升),去除藥渣,再加入葶藶子,煮到剩下五勺(約合現今的75毫升),去除藥渣,一次全部喝完。

《醫學綱目》記載:「孫兆看雷道矩的病,他吐痰,一下子就吐了一升,喘咳不止,臉色暗沉,精神不好。孫兆給他用張仲景的葶藶大棗湯服用。喝了一劑,就覺得胸中舒暢,幾乎沒有痰液了。」

《聖濟總錄》記載:「葶藶湯(就是這個配方),治療傷寒後,出現呼吸急促、喘息粗重、身體和臉部浮腫、小便不暢的人。」

東洞翁對這個方子的定義是:「治療身體浮腫、咳嗽、氣逆、喘息有痰阻塞呼吸道、胸部脹滿且緊繃的人。」

(求真註解:「緊繃」指的是胸腹部的肌肉強硬且攣縮。)

3. 甘遂大戟芫花葶藶之醫治效用

此四藥者,為主治瀉下胸廓之停水的峻藥,但以甘遂為最有力,大戟、芫花次之,葶藶更次之。故雖皆主治胸痛及咳嗽喘鳴,但其異處,前三者鎮痛作用為主,喘咳作用為客;後者治喘咳作用為主,鎮痛作用為客。宜參照下說。

《本草備要》曰:「甘遂,苦寒有毒,能瀉腎經及隧道之水濕,直達水氣結處,以攻決為用,為下水聖藥。主十二種水,大腹腫滿,瘕疝積聚,留飲宿食,痰迷癲癇。虛者禁用。」

《藥徵》曰:「甘遂,主利水也,兼治掣痛,咳煩,短氣,小便難,心下滿。」

《本草備要》曰:「大戟,苦寒有毒,能瀉藏府之水濕,行血發汗,利大小便。治十二種水,腹滿急痛,積聚瘕結,頸腋之癰腫。通經,墮胎,瀉肺。誤服則損真氣。」

《藥徵》曰:「大戟,主利水也,兼治掣痛,咳煩。」

《本草備要》曰:「芫花,苦溫有毒,去水氣痰癖。療五水在五藏皮膚,脹滿喘急,痛引胸脅,咳嗽瘴瘧。」

《藥徵》曰:「芫花,主逐水也,兼治咳及掣痛。」

《本草備要》曰:「葶藶,辛苦大寒,屬火,性急也。大能下氣,行膀胱之水,肺中水氣急者,非此不能除。破積聚癥結、伏留熱氣,消腫,除痰,止嗽,定喘,通經利便。久服令人虛。」

《藥徵》曰:「葶藶,主治水病也,兼治肺癰、結胸。用葶藶之證,浮腫清涕,咳逆喘鳴者也。」

白話文:

甘遂、大戟、芫花和葶藶這四種藥,主要用來瀉下胸腔積水的強效藥物,其中以甘遂的藥力最強,大戟、芫花次之,葶藶又更次之。因此,雖然它們都能治療胸痛、咳嗽和喘鳴,但它們的重點有所不同。前三者(甘遂、大戟、芫花)主要作用是鎮痛,而緩解喘咳是次要作用;後者(葶藶)主要作用是緩解喘咳,鎮痛則是次要作用。以下將詳細說明。

《本草備要》說:「甘遂,味苦性寒,有毒,能夠瀉腎經及體內管道的水濕,直接到達水氣積聚的地方,以攻破排除為主要作用,是排除體內積水的重要藥物。主要治療十二種水腫病症,如腹部腫脹、腹內硬塊、疝氣積聚、體內停留的痰飲和積食,以及痰迷心竅引起的癲癇。體虛的人禁用。」

《藥徵》說:「甘遂,主要作用是利水,兼能治療牽掣疼痛、咳嗽煩躁、呼吸急促、小便困難、心下滿悶等症狀。」

《本草備要》說:「大戟,味苦性寒,有毒,能夠瀉臟腑的水濕,促進血液循環和發汗,利大小便。主要治療十二種水腫病症,如腹部脹滿疼痛、體內積聚硬塊、頸部和腋下的癰腫。還能通經、墮胎、瀉肺。誤服會損傷正氣。」

《藥徵》說:「大戟,主要作用是利水,兼能治療牽掣疼痛、咳嗽煩躁等症狀。」

《本草備要》說:「芫花,味苦性溫,有毒,能去除體內水氣和痰涎。可以治療五臟及皮膚的水腫,引起的腹脹、喘急、胸脅疼痛、咳嗽和瘴瘧等疾病。」

《藥徵》說:「芫花,主要作用是驅逐體內水液,兼能治療咳嗽和牽掣疼痛等症狀。」

《本草備要》說:「葶藶,味辛苦,性大寒,藥性屬火,藥性峻急。有很強的下氣作用,能行膀胱之水,對於肺部水氣急迫的情況,必須用葶藶才能排除。還能破除積聚的腫塊和結塊、伏留的熱氣,消除腫脹,去除痰液,止咳定喘,通經利便。長期服用會使人虛弱。」

《藥徵》說:「葶藶,主要治療水腫病症,兼能治療肺癰和結胸。使用葶藶的症狀是全身浮腫、流清鼻涕、咳嗽氣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