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湯本求真

《皇漢醫學》~ 總論 (18)

回本書目錄

總論 (18)

1. 瘀血之外證

至於急卒之處,鈹針之效遠勝於藥石。扁鵲起虢太子,吾亦不讓焉云者,以有此術也。然痧之見證,郭右陶雖大概以脈證不相合為痧病,是亦不可信也。吾輩當先看血色,次看委中、尺澤之細絡而定之,少見於尺澤而多見於委中也。色以紫、黑、紅之間者為多,古書雖謂之青筋,然青筋卻少毒血,即有不見於皮膚,若見薄青者,痧也。又注視不見而見黑子狀點者,痧也。

刺之則血大出,功效甚速也。然而刺以三棱針,有淺深之規定,淺則出血不足,深則貫絡,有大害也。又一針而有血出一二升者,有數針亦不出血者,不拘血之多少,而有瞑眩,或卒倒、昏暈、搐搦、嘔吐等事者,不可驚慌,但平臥之,與冷水一碗,須臾而正氣復,心神忽健爽矣。其有瞑眩者,其效亦大也。

若瞑眩愈強,則效愈大,是吉兆也,當知之。…夫痧者,毒滯於絡中,使氣血不能流行也,故雖有千變萬化之證,仍放其毒血,則氣血循環即快矣。試先刺絡,無毒之絡不出血,是其證也。婦人之經血,月月當下,若一月停滯則病。病痔之人,強止其下血,則變為異證而為種種之患,毒血在身故也。

痧亦等是,拔此毒血則非鈹針不能。然施針者若誤刺動脈,則一身之血盡出,立見其死矣,可不慎哉!』」

求真按:「痧之病名,古來亦曾慣用,然其實不外誤認潛伏瘀血之發動。中神氏亦不著眼於此,以為瘀血之外,猶有所謂痧病,誠千慮之一失也。故氏之痧病論即為瘀血論,則痧病之外證即為瘀血之外證。以余之實驗,凡瘀血家之面色,概暗紫黑色或暗赤色,而就中於口唇為甚。中神氏先觀血色而定之,蓋亦此意乎?」

《生生堂治驗》曰:「一婦人周身發斑,大者如錢,小者如豆,色紫黑,日晡所必發痛癢,又牙齦常出血。先生診之,臍下拘急,而及於腰,與桃核承氣湯兼用坐藥,自前陰出膿血,不數日乃愈。」

求真按:「此證為瘀血之一部,自內及裡而轉出於表也。紫癜、出血、疼痛、瘙癢者,其外證也。」

《生生堂治驗》曰:「一婦人年三十,久患頭瘡,臭膿滴流不止,髮黏結不可梳。醫以為梅毒而攻之,不愈,痛癢不止,請診於先生,其脈弦細,小腹急痛,引於腰腿。曰:『瘀血也。』投以桂枝茯苓丸加大黃湯,兼以坐藥。不出月,全瘥。後一夜腹痛二三陣,大下蓄血云。」

求真按:「此證亦瘀血之一部,自內及裡,轉出於表者,而頭部之濕疹、疼痛、瘙癢者,其外證也。」

又曰:「有一婦人年約四十,以全身發黃,醫者誤為黃疸。先生按之,至臍下即疼痛不堪,與桃核承氣湯,十餘日而痊愈。」

求真按:「是血性黃疸也。余亦曾用大柴胡湯與桃核承氣湯合方治此種黃疸者矣。」

白話文:

對於緊急發作的病症,用鈹針(一種放血的針具)的效果遠遠勝過藥物。扁鵲能讓虢國的太子起死回生,我也不會比他差,就是因為有這種放血的技術。然而,關於痧症的診斷,雖然郭右陶大致認為脈象與症狀不符就是痧病,這種說法是不可信的。我們應該先觀察血色,其次看委中穴(膝蓋後方)和尺澤穴(手肘內側)附近的細小血管來判斷,痧毒多見於委中穴,而較少見於尺澤穴。顏色多呈現紫、黑、紅之間,古書雖然說痧毒是青筋,但真正的青筋很少有毒血,即使皮膚表面看不到,如果出現淡淡的青色,那就是痧。另外,如果仔細看發現有像黑痣一樣的點狀,也是痧。

用針刺破後會大量出血,效果非常快。但是用三棱針放血,刺入的深度有規定,太淺的話出血量不足,太深則會傷及大血管,造成很大的危害。有時一針下去會流出一兩升的血,有時扎好幾針也不出血,不論出血多少,如果出現頭暈、突然昏倒、暈厥、抽搐、嘔吐等情況,不要驚慌,讓病人平躺,給他喝一碗冷水,很快就會恢復正常,精神也會變得清爽。如果出現瞑眩反應(指身體的排毒反應,通常會短暫不適),效果反而更好。

瞑眩反應越強,效果就越好,這是好現象,應該要知道。痧,就是毒素滯留在絡脈(細小的血管)中,導致氣血無法正常運行。所以,雖然有千變萬化的症狀,只要放出毒血,氣血循環就會加速。可以先嘗試放血,沒有毒素的血管是不會出血的,這就是判斷依據。婦女每個月都會有經血排出,如果停滯一個月就會生病。患有痔瘡的人,強行阻止出血,就會變成其他奇怪的病症,產生各種各樣的疾病,這是因為毒血在身體裡的緣故。

痧也一樣,只有用鈹針才能拔除毒血。然而,扎針的人如果誤刺動脈,全身的血會瞬間流出,導致立即死亡,不可不小心!

求真按:「痧」這個病名,古時候也經常使用,但其實不過是把潛伏的瘀血發作誤認了。中神氏也沒有注意到這一點,認為除了瘀血之外,還有所謂的痧病,這實在是考慮不周。因此,中神氏的痧病理論其實就是瘀血理論,那麼痧病的症狀也就是瘀血的症狀。根據我的經驗,凡是有瘀血的人,臉色大多呈現暗紫色或暗紅色,其中以嘴唇最為明顯。中神氏先觀察血色來判斷,大概也是這個意思吧?

《生生堂治驗》記載:「一位婦人全身長滿斑點,大的像錢幣,小的像豆子,顏色是紫黑色,每天下午都會發作疼痛和搔癢,而且牙齦經常出血。醫生診斷後,發現她肚臍下方有緊繃感,並延伸到腰部。於是開了桃核承氣湯,並配合外用藥,從陰道排出膿血,沒幾天就好了。」

求真按:「這個病症是瘀血的一部分,從身體內部轉移到表面。紫癜、出血、疼痛、搔癢,都是它的外在表現。」

《生生堂治驗》記載:「一位三十歲的婦女,長期患有頭瘡,流出帶臭味的膿液,頭髮黏結在一起,無法梳理。醫生以為是梅毒而用藥治療,但沒有效果,疼痛和搔癢依然不止。後來請醫生診斷,發現她脈象細弦,小腹疼痛,並牽引到腰腿。醫生說:『這是瘀血引起的。』於是開了桂枝茯苓丸加上大黃湯,並配合外用藥,不到一個月就痊癒了。後來,有一天晚上她肚子痛了幾次,排出了大量的瘀血。」

求真按:「這個病症也是瘀血的一部分,從身體內部轉移到表面,而頭部的濕疹、疼痛、搔癢,都是它的外在表現。」

又說:「有一位四十歲左右的婦女,全身發黃,醫生誤以為是黃疸。醫生按壓她,發現她肚臍下方非常疼痛,於是開了桃核承氣湯,十幾天就好了。」

求真按:「這是血性的黃疸。我也曾經用大柴胡湯和桃核承氣湯合併使用,治療過這種黃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