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湯本求真

《皇漢醫學》~ 別論 (176)

回本書目錄

別論 (176)

1. 生薑甘草湯(生薑甘草大棗人參)之注釋

《千金》生薑甘草湯,治肺痿,咳唾涎沫不止,咽燥而渴。(《金匱要略》)

【註】

東洞翁本方定義曰:「治咳唾涎沫不止,心下痞硬者。仲景方中用人參者,以此方用量最大。」又按:「當有心下痞硬,腹拘急之證。」

此說,是示腹診上有人參證者,為心下痞硬。有甘草大棗證者,為腹直肌攣急者也。故本方宜參酌仲景之論與翁之所說而用之。但依余之經驗,此方於臨床上不甚緊要,師所以特別提出者,蓋欲示此方包含小柴胡湯等之方意耳。

生薑甘草湯方

生薑12克,人參7克,甘草、大棗各9.5克。

上細銼。以水二合五勺,煎一合。去滓,一日分三回,溫或冷服。

白話文:

《千金要方》中的生薑甘草湯,是用來治療肺痿這種病,症狀是咳嗽、口水不停,喉嚨乾燥且口渴。《金匱要略》也記載這個方子。

東洞翁對於這個方子的定義是:「治療咳嗽口水不止,以及心下(胃部)感覺痞悶、硬結的人。仲景(張仲景)的方子裡用到人參的,這個方子的人參用量最大。」他又說:「應該有心下痞悶、腹部肌肉緊繃的症狀。」

這段話的意思是說,腹部診斷上如果能摸到屬於人參的症狀,就是心下痞悶;如果摸到甘草大棗的症狀,就是腹直肌痙攣。所以這個方子使用時,應該參考張仲景的理論和東洞翁的說法。不過依我的經驗,這個方子在臨床上並不是很重要,老師之所以特別提出來,大概是想說明這個方子包含了小柴胡湯等等的方義。

生薑甘草湯的藥方

生薑12克,人參7克,甘草、大棗各9.5克。

把藥材切成小塊。加水二合五勺(約300毫升)煎煮成一合(約120毫升)。去除藥渣,一天分三次,溫服或冷服。

2. 甘遂半夏湯之注釋

病者脈伏,其人欲自利,利反快,雖利,心下續堅滿,此為留飲欲去故也,甘遂半夏湯主之。(《金匱要略》)

【註】

和久田氏曰:「心下堅,腹滿,有青筋者,為甘遂半夏湯之腹證。其心下堅者,似枳朮湯及桂薑草棗黃辛附湯之腹而如覆杯,但宜依各外證而分辨之。又其有青筋者,似於大黃甘遂湯證,但彼心下不成堅滿,是其別也。或雖無腹脹滿及青筋,但心下堅滿者,是此方證也。此堅滿,亦留飲所作,而加血結者也。

半夏甘遂者,逐下有痰飲留於心下者;甘草芍藥者,解血結攣急者。是故外證必有短氣,宜兼痰飲之變而為脅下攣痛等證。《論》曰:『病者脈伏,其人欲自利,利反快,雖利,心下續堅滿,此為留飲欲去故也,甘遂半夏湯主之。』」

按本文有錯置,「此為留飲欲去故也」八字,當在「利反快」之下。大意病者脈伏時,其人未藥,但欲自利。凡自利者,不當有快利,因病而下利故也。然其自利反快者,此下利因留飲欲去故也。留飲下於胃中而自利欲去,則病毒自解而利反快也。若心下由初起堅滿,雖下利,但不減,續自堅滿者,是雖有下利,但為留飲無獨自欲去之候。以甘遂半夏湯下其心下堅滿之留飲也。

十棗湯主引痛,此方主心下堅滿,是其別也。

由此說,雖可意解本條,但由余之經驗,此心下堅滿者,是肝臟左葉腫大漫延於心下之意味。故本條當述肝臟腫大,尤其為硬變證,及因此而成腹水之證治者也。

甘遂半夏湯方

甘遂0.8克,半夏4.8克,芍藥4克,甘草2克。

上藥,以水一合六勺,煮取四勺。去滓,納蜜四勺,煎取五勺。頓服之。

東洞翁本方定義曰:「治芍藥甘草湯證,而心下痞滿及嘔者。」

又曰:「按,為芍藥甘草湯之加減方也,故當有攣急證。」

《類聚方廣義》本方條曰:「治飲家,心下滿痛,而欲嘔吐,或胸腹攣痛者。此方之妙,在乎用蜜,故若不用蜜,不特不得效,且有因瞑眩而生變者,宜遵守古法用之。」

求真按:「此瞑眩,非真瞑眩,實中毒也,不可混之。」

《勿誤藥室方函口訣》本方條曰:「此方以『利反快與心下堅滿』為目的,而脈不當伏也。雖為去一切心下留飲之主方,實非僅留飲已也。凡支飲及腳氣等有氣喘急者,用之有緩急之妙。控涎丹,本於此方之輕處者。又此方若不加蜜,則無反激之效。二宮桃亭壯年時,因用此方不加蜜而致敗事,受東洞之督責,可不慎諸?」

求真按:「脈伏者,為水毒鬱滯劇烈之徵,故以此脈候與腹證為目的,而用此峻下劑也。云脈不當伏者,非也,不可從之。」

白話文:

甘遂半夏湯之註釋

這個病人的脈象沉伏,他自己想要拉肚子,但拉出來的反而很快,雖然拉了,心下卻仍然持續堅硬脹滿,這是因為體內有積液想要排出的緣故,可以用甘遂半夏湯來治療。(出自《金匱要略》)

【註解】

和久田先生說:「心下堅硬,腹部脹滿,而且有青筋浮現的,這是使用甘遂半夏湯的腹部特徵。其中,心下堅硬的感覺,類似於枳朮湯以及桂薑草棗黃辛附湯的腹部觸感,像是倒扣的杯子,但還是要根據其他的外部症狀來分辨。另外,有青筋浮現的,類似於大黃甘遂湯的症狀,但是大黃甘遂湯的心下不會堅硬脹滿,這是它們的不同之處。即使沒有腹部脹滿和青筋,但只要心下堅硬脹滿,也是適用這個方子的。這種堅硬脹滿,也是因為體內有積液,並且加上血瘀的緣故。」

半夏和甘遂這兩種藥,是用來排除積聚在心下的痰液和水飲的;甘草和芍藥這兩種藥,是用來解除血瘀造成的肌肉攣急。因此,這個病的外在症狀一定會有呼吸短促,要考慮到痰飲變化而導致的脅下(肋骨下方)攣痛等症狀。《論》中說:「病人的脈象沉伏,他自己想要拉肚子,但拉出來的反而很快,雖然拉了,心下卻仍然持續堅硬脹滿,這是因為體內有積液想要排出的緣故,可以用甘遂半夏湯來治療。」

依據原文,應該把「這是因為體內有積液想要排出的緣故」這八個字,放在「拉出來的反而很快」的後面。大致的意思是說,病人的脈象沉伏的時候,還沒有用藥,但自己想要拉肚子。一般來說,自己拉肚子不應該拉得很快,是因為生病了才會拉肚子。但是,他自己拉肚子反而拉得很快,這是因為拉肚子是因為體內的積液想要排出。積液從胃中排出,導致自己拉肚子,表示病毒自己解除,所以拉肚子會很快。如果心下從一開始就堅硬脹滿,即使拉肚子,也沒有減輕,而且持續堅硬脹滿,就表示雖然有拉肚子,但是體內的積液沒有想要自己排出的跡象。這時就要用甘遂半夏湯來排除心下堅硬脹滿的積液。

十棗湯主要是治療疼痛,而這個方子主要是治療心下堅硬脹滿,這是它們的不同之處。

從以上的說明,雖然可以理解這條原文的意思,但是根據我的經驗,這種心下的堅硬脹滿,是肝臟左葉腫大蔓延到心下部位的表現。因此,這條原文應該是在描述肝臟腫大,特別是肝硬化,以及因此而產生的腹水等症狀的治療。

甘遂半夏湯的藥方

甘遂0.8克,半夏4.8克,芍藥4克,甘草2克。

將以上藥材,用水16勺煎煮,取4勺藥液。去除藥渣,加入4勺蜂蜜,再煎煮到剩5勺。一次全部服用。

東洞翁對於這個方子的定義是:「治療芍藥甘草湯的症狀,但是心下痞塞脹滿,而且想嘔吐的狀況。」

他又說:「這個方子是芍藥甘草湯的加減方,所以應該會有肌肉攣急的症狀。」

《類聚方廣義》對於這個方子的描述是:「治療因為體內有水飲而引起的心下脹滿疼痛,而且想嘔吐,或是胸腹部肌肉攣急疼痛。這個方子的奧妙之處,在於要使用蜂蜜,如果不用蜂蜜,不僅無法產生療效,還可能因為藥物反應而產生不良變化,所以一定要遵照古法使用蜂蜜。」

求真補充說:「這種藥物反應並不是真正的藥物反應,而是中毒,不可以混淆。」

《勿誤藥室方函口訣》對於這個方子的描述是:「這個方子以『拉肚子很快和心下堅硬脹滿』為治療目標,脈象不應該是沉伏的。雖然是治療一切心下積液的主要方子,但實際上不僅僅是針對積液而已。凡是支飲(咳嗽氣喘)和腳氣(下肢水腫)等有氣喘急促症狀的,用這個方子都有緩解急症的效果。控涎丹,是從這個方子的輕症處方變化而來的。另外,這個方子如果沒有加入蜂蜜,就無法產生反激的作用。二宮桃亭在年輕時,因為使用這個方子沒有加入蜂蜜而導致治療失敗,受到東洞的責備,大家一定要謹慎啊!」

求真補充說:「脈象沉伏,是體內水毒鬱積嚴重的徵兆,所以根據這個脈象和腹部症狀,而使用這種峻下藥。說脈象不應該沉伏的說法,是不對的,不應該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