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湯本求真

《皇漢醫學》~ 別論 (189)

回本書目錄

別論 (189)

1. 薏苡附子散之注釋

胸痹緩急者,薏苡附子散主之。(《金匱要略》)

【註】

以下六方,雖不合太陰病之定義,然皆屬於此類,故載之。

本條之緩急者,吉益南涯曰:「胸痹緩急者(略舉胸痹證也。緩急者,所謂喘息咳唾,有休作也)。」

白話文:

【註解】

以下六個方劑,雖然不完全符合太陰病的定義,但都屬於這一類疾病,所以把它們列出來。

本條文中的「緩急者」,吉益南涯解釋說:「胸痹緩急者(簡略說明胸痹的症狀。緩急者,指的是喘息咳嗽,有時候發作,有時候停止。)」。

尾臺榕堂曰:「緩急者,謂痛有緩急也。《本草綱目‧薏苡仁條》引《金匱》作『周痹緩急』,按《金匱‧水病篇》曰:『身腫而冷,如周痹狀。』今胸痹之痛,有休作緩急者,或一身痹而惡寒,或浮腫疼痛者,用之皆有效,且此方與下方(求真按:『下方,指薏苡附子敗醬散也』)皆宜㕮咀而煮服,更宜參看《靈樞‧周痹篇》。」

白話文:

尾臺榕堂說:「緩急,是指疼痛有緩和急促之分。《本草綱目‧薏苡仁條》引《金匱》作『周痹緩急』,按《金匱‧水病篇》說:『身體腫脹而寒冷,如周痹的症狀。』現在胸痹的疼痛,有間歇性緩急,或全身發麻惡寒,或浮腫疼痛的人,用這個方子都有效。而且這個方子和下面的方子(求真按:『下面的方子,是指薏苡附子敗醬散』)都應該細細咀嚼後煮服,更應該參考《靈樞‧周痹篇》。」

又如丹波元堅曰:「此緩急,主在急字,非或緩或急之謂也。《史記.倉公傳》曰:『無可使緩急者。』《袁盎傳》:『一旦有緩急,寧足恃乎?』《游俠傳》曰:『且緩急人所時有。』皆是一時切迫之謂,足以為證。」

淺田宗伯曰:「此方為散,暝眩難堪,煎服治胸痹急劇證。腸癰急現脫候者,亦可用之。」

白話文:

比如丹波元堅說:「這個緩急,關鍵在急字,不是指有時緩有時急。 《史記.倉公傳》記載:「沒有可以讓自己緩急的人。」《袁盎傳》:「一旦有了緩急,怎麼可能足夠依靠呢?」《遊俠傳》記載:「而且緩急是人常有的情況。」這些都是指一時緊迫的情況,可以作為證據。」

上可分為甲乙二說,雖不明其是非,然恐以甲說為是,因甲說皆出於實驗,而丹波氏以字義為先例也,淺田氏亦然(淺田氏有剽竊癖,此余所以不能深信也)。

白話文:

這可以分成甲乙兩種說法,我雖然搞不清楚它們的是非,可是,我恐怕以甲說為是,因為甲的說法都是出於實驗,而丹波氏是以字義為先例,淺田氏也是這樣。(淺田氏有剽竊的壞習慣,這是我不很相信他的原因。)

薏苡附子散方

薏苡仁、附子各6克

上二味為末,一日分三回服。或細銼,以水二合五勺,煎一合,去滓,分三回溫服。

東洞翁本方定義曰:「治胸中痹,惡寒,或浮腫者。」

《用方經驗》本方條曰:「與身體麻痹,如隔靴搔癢,或遍身生疣子之類,有效。」

白話文:

薏苡附子散方

配方:

  • 薏苡仁:6克
  • 附子:6克

用法:

將以上兩種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日分三次服用。或將藥材切成細末,以水煎煮,取約150毫升,去渣後分三次溫服。

功效:

  • 東洞翁對此方解釋為:治療胸部痺痛,畏寒,或身體浮腫。
  • 《用方經驗》中記載:此方亦有效於身體麻痺,感覺像隔著靴子搔癢,或全身長疣等症狀。

2. 薏苡附子敗醬散之注釋

腸癰之為病,其身甲錯,腹皮急,按之濡,如腫狀,腹無積聚,身無熱,脈數,此為腸內有癰膿,薏苡附子敗醬散主之。(《金匱要略》)

【註】

白話文:

腸癰這種疾病,患者的身體疼痛,腹部皮膚緊繃,按壓時感覺濕潤,就像腫脹的樣子,腹部沒有積聚,身體沒有發熱,脈搏數快,這是因為腸子裡面有膿癰,薏苡附子敗醬散可以治療。(取自《金匱要略》)

其身甲錯者,謂腸癰病者之皮膚,尤其是腹皮,如魚鱗也。腹皮急者,其腹皮雖攣急,然按之則軟,如浮腫狀,且腹內無凝結物,其攣急度極微弱也。身無熱,脈數者,凡數脈為有熱之候,此證無熱而現脈數,故曰身無熱脈數,而示其為陰證也。此為腸內有癰膿者,凡有以上諸證者,謂腸內有化膿證也。

白話文:

當患者的腹部皮膚,特別是肚皮,像魚鱗樣的龜裂,則稱為「甲錯」。腹皮急,患者的肚皮雖然收縮緊繃,但按壓時感覺柔軟,呈現浮腫的狀態,而且腹中沒有凝聚的腫塊,收縮緊繃的程度非常微弱。

患者的身體沒有發燒,但脈搏卻跳動得很快。一般來說,脈搏跳動快是表示有發燒,但患者沒有發熱現象,卻出現脈搏跳動快的問題,因此稱之為「身無熱,脈數」,這表示此為陰證。如果有以上症狀,就可判斷患者的腸子裡面有化膿腫塊。

薏苡附子敗醬散方

薏苡仁7克,附子1.5克,敗醬3.5克。

煎法用法同前,小便當下。

東洞翁本方定義曰:「治一身甲錯,腹皮急,按之濡,如腫狀,腹無積聚者。」

白話文:

薏苡附子敗醬散方

藥方組成:

  • 薏苡仁七克
  • 附子一點五克
  • 敗醬三點五克

煎服方法:

煎服方法與之前相同,小便當下排出。

方義:

東洞翁先生對於此方的定義是:「治療全身皮疹,腹部緊繃,按壓時有濕潤感,像腫脹一樣,但腹部沒有積聚的患者。」

鶴臺先生《腹證圖錄》本方條曰:「如圖,腹脹,似屬脹滿,其身甲錯,腹皮急,按之濡,此證間有之,若方證不相對,即經年亦不治。一婦人二十七歲許,患此證已三年,諸醫術盡。後請余治,乃往診之。腹滿,身重如孕,雖不敢臥,然心煩而不能步行。余因術未熟,故見腹堅滿,誤以大承氣湯攻之,無效。

白話文:

鶴臺先生在《腹證圖錄》中提到了一種腹部腫脹的症狀,稱之為「腹脹」。這種腹脹與一般的腹脹不同,患者的身體會出現甲錯,腹皮緊繃,按壓時會有濡濕感。這種症狀時有發生,但如果沒有正確的診斷和治療,即使拖延多年也無法治癒。

曾有一名二十七歲左右的婦人患有此症,已經三年了,所有醫生都束手無策。後來她請我去診治,於是我前往為她診脈。我發現她的肚子很脹,身體沉重,就像懷孕一樣,雖然不敢躺下,但心煩意亂,無法行走。由於我的醫術還不成熟,看到她肚子堅硬腫脹,就誤以為是滯氣導致的,於是用大承氣湯攻治,但沒有效果。

因轉與大柴胡,凡半年,亦無效。病家憮然謂余曰:『足下常以古醫道自負,而治吾婦病如此,其無效將如何?』余聞之,愧言行不能一致,於是告師霍先生。先生乃往診察,責余曰:『汝術未嫻,故後有病者乞治,必須告我。今此腹證大誤,汝猶不知,投以峻劑,使病者受苦,至不仁也。

白話文:

由於轉而使用大柴胡,半年過去了,病情依然沒有好轉。病人無奈地對我說:「您一直以古醫道自負,可是治療我的妻子卻沒有效果,如果還是沒有效果該怎麼辦呢?」我聽到後,感到非常羞愧,因為自己的言行不一,於是我便去拜訪霍先生。霍先生前往診察後,責備我說:「你的醫術還不熟練,今後有病人求診,一定要先告訴我。現在這個腹證診斷錯誤太大了,你竟然還不知道,還給病人服用猛烈藥物,使病人受苦,真是太不仁慈了。

夫大承氣湯之腹證,堅滿按之有力,且腹底有抵抗。又大柴胡湯證,胸脅苦滿,腹實,少有拘攣。今病者雖腹滿,按之濡,且腹底無力,身甲錯,腹皮急,此即薏苡附子敗醬散之正證也。而汝所投之藥方,孟浪甚矣。』余惶恐謝過,慎與薏苡附子敗醬散,不滿二旬而愈。嗚呼!先生之腹診術,可謂微妙矣。

白話文:

必須提到,大承氣湯的腹證是腹部堅滿,按壓時感覺有力,並且腹部底層有抵抗感。另外,大柴胡湯證的症狀是胸脅部位苦悶脹滿,腹部實滿,很少出現痙攣。

現在這位病人雖然腹部脹滿,但按壓時感覺潮濕,而且腹部底層沒有力量,神智不清,腹部皮膚緊繃,這就是薏苡附子敗醬散的最主要症狀。而你所開的藥方,實在是魯莽草率。我聽完後感到恐懼不安,急忙向先生道歉,並謹慎地給病人服用了薏苡附子敗醬散,不到二十天,病人的病情就痊癒了。唉!先生的腹診技術,實在是微妙玄妙啊。

於是診察病者,必告先生,朝夕受教。自東洞先生復古後,霍先生嫻其術,以傳於余,可謂大幸矣。後治此病八九人,咸得速效。後有人以余稱『古方家』,來舍多以古書試余,然不才惟學《傷寒論》耳,因侮余甚。一日,問余曰:『鵝掌風,何以治之?』答曰:『余未知名鵝掌風者。

白話文:

於是,我看診的時候,一定會報告老師,每天早上和晚上都接受教導。自從東洞先生復古之後,霍先生熟習他的方法,並傳授給我,這可以說是我的大幸了。後來,我治療了八九個這樣的病人,都得到了很快的療效。之後,有人因為我自稱是「古方家」,就到我的住處,常常用古書來考我。然而,我不才,只學習了《傷寒論》而已,因此他們非常瞧不起我。有一天,有人問我:「鵝掌風該怎麼治療?」我回答說:「我還不知道什麼是鵝掌風。」

』因問其故,曰:『手足皮癢,俗稱“水蟲”者。』余曰:『雖言其外狀,然須按其腹證,方可言方藥。』其人許諾,且云:『我治此證,百發百中也,足下不知,可傳之。』翌日,引病人來,余乃候其腹,曰:『薏苡附子敗醬散證也。』其人大嘆息曰:『我之奇方即此也,世醫知者鮮,初謁足下時,疑為大言者,今知誤矣。

白話文:

我問他為什麼,他說:「手腳皮膚發癢,俗稱『水蟲』。」我說:「即便只知道這些外在症狀,也要根據他的其他症狀才能決定治療的方法。」那人答應了,還說:「我治療這種病,百發百中,您不知道,我可以傳授給您。」第二天,他帶病人來,我診斷完後說:「這是薏苡附子敗醬散症狀。」那人歎息著說:「我的獨門祕方就是這個,世上懂得的人很少,我剛開始拜訪您的時候,還懷疑您說的太誇張,現在才知道是我錯了。」

』後屬余門下,問醫事,頗努力。

《用方經驗》本方條曰:「兼治遍身有瘡癤,如癩風,肌膚不仁,不知痛癢者。」

白話文:

之後成為我的門生,詢問醫學之事,非常努力。

《用方經驗》中關於本方的條目提到:「同時也能治療全身長有瘡疖,像是癩風這類使得肌膚失去知覺,無法感知痛癢的情況。」

《類聚方廣義》本方條曰:「此方與大黃牡丹皮湯同為治腸癰之方,有輕重淺深之分,不俟論矣。彼云小腹腫痞,痛如淋;此云腹皮急,按之濡,如腫狀。彼云時時發熱,自汗出,復惡寒;此云身無熱。彼云脈遲緊;此但云數。可見證有輕重,而毒所結亦有淺深也。腸癰可針者,當認肌層甲錯處入針。

白話文:

《類聚方廣義》記載的這個方子,和「大黃牡丹皮湯」是治療腸癰的藥方,但這個方子與「大黃牡丹皮湯」相比,病情的輕重和毒性積結的深淺程度有區別,不必多說。

「大黃牡丹皮湯」的症狀是:小腹腫脹疼痛,疼痛就像小便困難一樣;

而這個方子的症狀是:腹部皮膚緊張,按壓時感覺濕潤,像腫脹的樣子。

「大黃牡丹皮湯」的症狀是:時常發熱,自汗,又怕冷;

而這個方子的症狀是:身上沒有發熱的症狀。

「大黃牡丹皮湯」的症狀是:脈搏遲緩而緊;

而這個方子的症狀是:脈搏只是快。

可見證狀有輕重之分,而毒素積結的深淺也有程度不同。

如果是可以針灸的腸癰,要認清肌肉層甲錯的地方,然後在這個地方針灸。

若猶豫曠日,則腐潰蔓延,膿自臍孔出,荏苒而不愈,或致不起也。審斷膿之淺深,其淺者,速入針為要。『腸內』二字,宜活看。」

白話文:

如果懷疑而耽誤治療,那麼腐爛會蔓延,膿液會從肚臍眼流出來。日久而不癒,可能會導致死亡。醫生要判斷膿液的深淺,淺的膿液,要及時針灸,這是關鍵。「腸內」二字,應該靈活地看待。

《方伎雜志》曰:「一女子十九歲,乞診,視之。病人云去年麻疹後,各處皆痛,如痛風然,治療之,止發無定,遷延之間,水氣出而腹痛甚。又更醫,醫云:『誤治矣,決不能逐水氣,務宜先以補劑補元氣,復精力,則水氣自治矣。』雖服其藥,自覺精神日衰耳。診之,自腹迄於面部四肢皆腫,小腹之右方底部有釀膿之情形,謂之曰:『若取其膿,十日亦恐不保。』病家驚而吐舌,謂前醫未有言有膿者,但以補元氣,逐水氣為治。

白話文:

《方伎雜志》中記載:「有一位十九歲的女子,前來求診。我為她診視後,她訴說自己去年得過麻疹,之後全身疼痛,就像痛風一樣。接受治療後,疼痛時發時止,不固定。拖延一段時間後,腹脹而疼痛嚴重。她又請了另一位醫生診治,醫生告訴她:「以前的治療方法錯誤了,根本無法治好腹水,應該先用補品補養元氣,恢復精力,這樣腹水就能自癒了。」雖然她服用了醫生的藥,但自己仍然覺得精神越來越差。診視後,從她的腹部到臉部、四肢都腫脹,小腹右下方有膿腫的跡象,我告訴她:「如果切開引流膿液,恐怕十天內也會死亡。」病家聽了後驚恐不已,並表示以前的醫生從來沒說過會有膿腫,只是用補元氣、治療腹水的方式來治療。

於是頻乞用針。謂之曰:『余知即用針於一月後,恐出膿後十日亦不能保,然死生數也。』故以鈹針下寸許,則膿吹出,於是用薏苡附子敗醬散,瘡口插入如細筆管者,下盛以杯,雖日日出瘀膿,但精神漸脫,十一日而斃。此皆因醫者辨證不明,含糊治療,致病毒增劇,或變化為他證,而成不治者,醫殺之也,豈不可嘆哉?」

白話文:

於是病人頻頻請求用針。我對他說:「我知道即使現在用針,一個月後仍會出膿,可能有十天不能保住性命,但生死有命。」因此用鈹針刺入皮膚一寸左右,膿液就噴射出來。於是使用薏苡附子敗醬散,在瘡口中插入像細筆管一樣的東西,下面用杯子接着。即使每天有瘀膿排出,但病人精神漸漸衰弱,11天后死亡。這些都是因為醫生辨別證候不明確,治療含糊不清,導致病毒增劇,或轉變為其他證候,以致無法治癒,都是醫生害死的,怎能不令人嘆息呢?

《橘窗書影》曰:「一人年六十餘,少腹凝結,覺微痛,小便淋瀝而不通快,若步行則小腹攣急,苦於汗出,身無寒熱,飲食如故。邸醫以為寒疝,或為淋毒,療數旬,無效。余診曰:『腸間有一種壘壘然之凝固物,然無疝塊,無積聚,按之濡活,似腸癰狀。宜溫和之,以觀其進退。

白話文:

《橘窗書影》記載:「有一位六十多歲的人,少腹疼痛,小便不通暢,行走時小腹疼痛加劇,出汗,但沒有發燒或畏寒,飲食也沒有異常。當地醫生認為是寒疝或淋病,治療了幾個月,但沒有效果。我診斷說:「腸道裡有一種堆積的凝固物,但不是疝氣或積聚,按壓時感覺是濕潤的,類似於腸癰。應該用溫和的方法治療,看看它的變化。」

』因與歸建中湯,以溫啟熨熨臍下,四五日,臍中忽突出赤色,其夜,臍中噴出白膿一合餘,即投薏苡附子敗醬散,二三日,膿盡,小腹之塊若失。」

白話文:

與歸建中湯一起熱敷在肚臍下,四五天後,肚臍中忽然突出紅色的東西,當晚,肚臍中噴出很多白色的膿液,隨即服用了薏苡附子敗醬散,兩三天後,膿液就排盡了,小腹的硬塊也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