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湯本求真

《皇漢醫學》~ 別論 (184)

回本書目錄

別論 (184)

1. 大建中湯之注釋

心胸中大寒痛,嘔不能飲食,腹中寒,上衝皮起,出見有頭足,上下痛不可觸近者,大建中湯主之。(《金匱要略》)

【註】

白話文:

心中感到非常寒冷疼痛,以致於嘔吐不能吃東西;腹部寒冷並且向上衝擊,皮肉表面凸起,出現有頭有腳的樣子,上下疼痛,連觸摸一下都會更加疼痛的情況,用大建中湯治療。(《金匱要略》)

由余之經驗,本方證之病者,因屢見腹壁、胃、腸弛緩縱脹,而胃與子宮因而下垂者甚多。上衝皮起出見者,是胃腸蠕動不安之狀,隱見於皮表也。有頭足上下者,謂被氣體充滿之腸管,成假性腫瘤狀,出沒於上下左右也。然仲景此論,謂其發作之劇者,未必通常如是也。

白話文:

根據我的臨牀經驗,符合這個方劑病症的人,經常見到腹壁,胃,腸道鬆弛、膨脹,以至於胃和子宮因此下垂的患者很多。向上衝到皮膚,不規則的出現,這是胃腸蠕動不安的狀態,出現在皮膚的表面。有頭足上下的人,是說被氣體充滿的腸道,形成假性腫瘤狀,忽上忽下忽左忽右的出現或者消失。但是仲景的這個論述,認為它的發作劇烈的人,未必一直都是這樣。

稻葉克禮云:「腹皮脹起,如有頭足,譬如推看以袋包樹枝也。其痛發時為大寒痛,嘔而不能食,上下不可近手,或大便秘,或心胸大寒痛而上衝者。」

白話文:

稻葉克禮說:「腹皮鼓脹起來,好像裡面有頭有腳,就好像用布袋包裹樹枝,推一下就可以看到。這種疼痛發作時,會感到非常寒冷,嘔吐而無法飲食,上下肚子不能接近手,有的時候會便祕,有的時候會出現心胸部位的寒冷劇烈疼痛,這種疼痛會向上衝擊。」

時時如蛇或如鰻者游走腹中,其頭似痛,尾似患傷,不能延伸之狀。諸藥無效,其餘所患,因人而異,都非此方不能治。

白話文:

肚子裡時常有像蛇或鰻魚一樣的東西在遊走,頭部疼痛,尾部好像受了傷,症狀無法舒緩。各種藥方都無效,其他症狀因人而異,這些症狀都不能用這個方子治癒。

或腹常平穩,發則腹皮如波紋者。或平常按腹無別狀,發時忽如塊物游走,上下往來,而疼不可近手者。又時如小囊,忽去,來時而痛難忍,忽似在腹中,忽似迴於背,來去無定所者。

白話文:

或則腹部經常平靜,發病時腹部皮膚像波紋一樣。或則平時按壓腹部沒有特殊的感覺,發病時突然有塊東西移動,上下往返,疼痛得無法靠近手。有時又像一個小囊腫,突然消失,再來的時候疼痛難忍,有時似乎在腹部,有時似乎轉移到後背,來去不定。

如上說,其休作有輕重緩急外,變證亦多,故宜就病者自述之。然假令雖有如上述之症狀,若不認腹中有寒,即非本方證矣。

白話文:

如上所說,休作病症有輕重緩急外,所見症狀變化也很多,因此應該根據病人的自我描述來判斷。但是,假設即使有如上述的症狀,如果不認為是腹中受寒引起的,就不是本方證了。

大建中湯方

蜀椒6.5克,乾薑17克,人參8.5克。

白話文:

大建中湯的配方為: 蜀椒6.5克,乾薑17克,人參8.5克。

上細銼,以水三合,煎一合二勺,去滓,納膠飴一升,再煎為一合,一日分三回,溫服,但胃部有停滯膨滿感者,及嫌忌甘味者,飴宜減適量。

東洞翁本方定義曰:「治胸腹大痛,嘔而不能飲食,腹皮起,如有頭足者。」

白話文:

將上等細剉的材料,和三倍水一起煎煮,剩約二勺時,去掉渣滓,加入一升的膠飴,再煎煮成一勺,分成三回,溫熱服用。但如果胃中有停滯膨滿感,或是不喜歡甜味的人,膠飴的用量應該酌量減少。

《方機》本方主治項中曰:「心胸間痛,嘔而不能食者。腹中寒,上衝皮起,出見有頭足,上下痛而不可觸近者(兼用紫圓)。」

求真按:「此陰虛證而兼用紫圓,非也,不可從之。」

白話文:

《方機》中記載此方劑的適應症:胸腹間疼痛,嘔吐後不能進食。腹中寒冷,寒氣往上衝至皮膚而隆起,突出部位有頭有腳,上下疼痛,不能觸碰(兼用紫圓)。

《古方便覽》本方條曰:「有一男子,年七十餘,胸滿,心下痛,發作有時,或吐蛔蟲,而不能食,伏枕三月許,余與此方,病即愈。」

求真按:「此方能治胃腸神經痛,又能治蛔蟲。古方之妙,宜深味之。」

白話文:

在《古方便覽》一書中,記載了一個治療胸滿、心下痛的方子。有一名男子,年齡七十多歲,經常覺得胸口脹滿,心窩疼痛,疼痛發作沒有規律,有時還會吐出蛔蟲,因為疼痛而臥牀不起,已經有三個多月了。我給他開了這個方子,吃了之後,疾病很快就好轉。

一婦人年三十二,飲食不進,日漸羸瘦,而患腹痛三月許,諸醫作血積治,或用藥以下瘀血,病漸甚。余診之,臍旁有塊物如張手足,心下及脅拘攣,重按即痛不可忍,輕按即若仿佛,乃作此方與之,病日消而痊愈。

白話文:

一位32歲的婦女,吃不下飯,日漸消瘦,並患有腹痛已達三月之久。許多醫生都診斷為血積症,或使用藥物以消除瘀血,然病情卻逐漸惡化。我爲她診斷時,發現她肚臍旁邊有一塊東西,形狀像展露的手足,心口及肋骨下也有痙攣現象,重按時會痛得無法忍受,輕按則會感受到輕微的觸感。於是,我便開了這個處方給她,她的病情日漸好轉,最後痊癒。

《方輿輗》本方條曰:「此方用於蛔蟲之心腹痛有效。一女子患傷寒瘥後,腹痛大發,余視其脅下痞硬,與大柴胡及柴桂之類無寸效,於是潛心脈之,寸關洪大,蓋因蛔所致,即用鷓鴣菜湯及檳榔鶴虱散,痛猶自若,然病家懇請,不能辭,乃與大建中湯,一帖知,三帖能思食,五帖痛若失。此女腹中雖無大建中湯之定候,然試之如神,故記之以備參考。」

求真按:「以此證為本方無定候,不外腹診未熟所致,不然,曷得奏此奇效乎。」

白話文:

《方輿輗》中的這個處方,用於治療蛔蟲引起的腹痛非常有效。有一名女子,在患了傷寒病痊癒之後,腹痛突然發作。我看她的肋骨下有硬塊,用柴胡、桂枝等藥物治療,卻沒有任何效果。於是我仔細地把脈,發現她的寸關脈洪大,這可能是由蛔蟲引起的。於是,我給她服用鷓鴣菜湯和檳榔鶴蝨散,疼痛仍然沒有改善。但是,病人的家屬懇切地請求我繼續治療,我不能推辭,於是給她服用大建中湯。只服了一劑藥,疼痛就有所緩解;三劑藥之後,她就能夠正常飲食;五劑藥之後,疼痛完全消失。雖然這個女子的病情並不符合服用大建中湯的症狀,但是試用之後卻非常有效,因此我將這個病例記錄下來,以備參考。

《類聚方廣義》本方條曰:「小建中湯治裡急拘攣急痛,此方治寒飲升降,心腹劇痛而嘔,故能治疝瘕,腹中痛者,又能治挾有蛔蟲也。」

白話文:

《類聚方廣義》本方條說:「小建中湯可以治療腹痛、痙攣、劇痛,這個方劑可以治療寒飲升降、心腹劇痛而嘔吐,所以能夠治療疝氣、腹痛,還能治療伴有蛔蟲的疾病。」

《千金》作「治心胸中大寒大痛,嘔而不能飲食。若飲食下咽,則偏於一面下流,有聲決決然,若腹中寒氣上衝,皮起出見有頭足,上下而痛,不可觸近其頭者。」

白話文:

《千金》方提到「治療心胸當中非常寒冷非常疼痛,嘔吐而不能飲食。如果勉強飲食下嚥,就會偏向一邊流下去,有聲音決決響著,就像腹部寒氣往上衝,皮膚上會出現有頭有腳的東西,並且上下劇痛,不能觸近它的頭部。」

《勿誤藥室方函口訣》本方條曰:「此方雖與小建中湯方意大異,然因有膠飴一味,建中之意明了矣,治寒氣腹痛者,莫如此方也。蓋因大腹痛而衝胸有嘔狀,腹中如塊凝結為目的,故諸積痛甚,自下而上者,用之有妙效。解急蜀椒湯,治此方證之更劇者。」

白話文:

《勿誤藥室方函口訣》中記載:「這個方劑雖然和小建中湯的方義大不相同,但是因為有膠飴這味藥,建中之意就顯著了,治療寒氣引起的腹痛,沒有比這個方劑更好的了。大腹痛而衝到胸則有嘔吐的症狀,腹中像有塊物凝結在裡面,所以各種積聚疼痛非常劇烈,疼痛從下往上發作,用這個方劑有奇效。解急蜀椒湯,是治療此方證中病情更嚴重者的。」

求真按:「解急蜀椒湯,本方中去人參、膠飴,而與附子粳米湯之合方也。此種去加法,後世家之淺見也。」

白話文:

求真相公說:「《解急蜀椒湯》這個方子,原方中去掉了人參、膠飴,而加入附子和粳米湯一起合用。這種去加之法,是後世醫家見識淺薄的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