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漢醫學》~ 別論 (174)
別論 (174)
1. 麻子仁丸之注釋
跌陽脈浮而澀,浮則胃氣強,澀則小便數,浮澀相搏,大便則硬,其脾為約,麻於仁丸主之。(《傷寒論》)
【註】
山田正珍謂:「上四條(求真按:『本條亦四條之一』)為叔和所攙,當刪之。」
白話文:
跌陽脈浮而且澀,脈浮表示胃氣旺盛,脈澀顯示小便頻數。浮與澀兩種脈象相互作用下,會導致大便乾硬,這是因為脾臟功能受到了限制。這種情況下,應使用麻子仁丸來治療。
尾臺氏亦云:「謹按此章,非仲景氏之辭氣,方意亦不明,疑非仲景之方。《外臺》引《古今錄驗》,而不引《傷寒論》,亦可為證。」
白話文:
尾臺氏也說:「謹慎地審視這章,不像仲景先生的文辭和風格,藥方的意思也不明確,懷疑它不是仲景先生的藥方。《外臺》引用《古今錄驗》,而不引用《傷寒論》,也可以作為證據。」
然賦質脆薄之人,或久病虛羸,及老人血液枯燥者,以此方使緩緩轉泄,亦佳。
如上說,則論、方皆非出仲景手,然從慣例,茲載之。
麻子仁丸方
白話文:
對於體質脆弱或是長時間患病導致身體虛弱,以及老年人因為血液乾燥的人,可以使用這個藥方讓排泄慢慢變得順暢,效果也是很好的。
按照上述說明,這篇論述與藥方應該不是出自張仲景本人,但依照慣例,我們還是記錄下來。
【麻子仁丸】藥方
麻子仁4克,芍藥、枳實、厚朴各1.6克,大黃3.2克,杏仁2.4克。
白話文:
麻仁 4 克,芍藥、枳實、厚朴各 1.6 克,大黃 3.2 克,杏仁 2.4 克。
上為末,以蜂蜜及米糊為丸,4克許,一日三回服用。
東洞翁本方定義曰:「治平日大便秘者。」
求真按:「可改作治無病毒而大便秘者。」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粉,再用蜂蜜和米糊製成約四克的丸劑,每日服用三次。
東洞翁對此方的定義是:「用於治療平時有嚴重便秘的人。」
求真補充說明:「也可以用來治療非因病毒感染而引起的便秘。」
2. 蜜煎導及大豬膽汁之注釋
陽明病,自汗出,若發汗,小便自利者,此為津液內竭,雖硬不可攻之,當須自欲大便,宜蜜煎導而通之。若土瓜根及與大豬膽汁,皆可為導。「硬」字之上,《玉函》有「大便」二字,是也。(《傷寒論》)
白話文:
陽明病證,自然出汗,如果發汗,小便又自利者,這是體內津液枯竭,縱然大便祕結也不可用攻下的方法,應該使他有自發的大便慾望,宜用蜜煎導來通便利便。若土瓜根汁和豬膽汁,都可以為導法。「硬」字之上,《玉函》注有「大便」二字,是對的。
【註】
成無己曰:「津液內竭,腸胃乾燥,大便因硬,此非結熱,故不可攻,宜以藥外治導引之。」
方有執曰:「竭,亦亡也。」
《醫宗金鑒》曰:「大便雖硬,若無滿痛之苦,則不可攻之。」
白話文:
成無己說:「體內的津液已經耗盡,腸胃處於乾燥狀態,因此大便變得硬結,這並不是因為有熱結,所以不能使用攻下的方法治療,應該用藥物從外部進行治療並輔以導引法。」
方有執說:「『竭』的意思也可以理解為『消失』或『耗盡』。」
《醫宗金鑒》提到:「即使大便很硬,但如果沒有腹滿疼痛的症狀,就不應該使用攻下的方法治療。」
求真按:「陽明病,自汗出,又誤發汗,體液亡失,故尿量減少。今反常而尿利過多(小便自利者,即尿利比尋常為多也),體液益失,以致體內涸竭。假令大便雖硬,不可以大承氣湯攻下之,待病者自催便意,宜以蜜煎導及土瓜根、大豬膽汁誘導之。」
蜜煎導方
蜜七合。
白話文:
求真按語:「陽明病,自己出汗,又誤用發汗藥,體液散失,所以尿量減少。現在反常地小便過多,體液更加流失,以致體內乾涸。假使大便雖然很硬,不可以大承氣湯攻下,要等病人自己想上大號,應該用蜜煎導或土瓜根、大豬膽汁來誘導他。」
上一味,納銅器中,微火煎之,稍凝似飴狀,攪之勿令焦著,俟可丸,並手捻作挺,令頭銳,大如指,長二寸。當熱時急作,冷則硬,以納穀道中,以手急抱之,欲大便時,乃去之。
白話文:
將上邊那一味藥材,放入銅器中,用微火煎煮。待藥材稍微凝固,類似麥芽糖的狀態時,攪拌它,不要讓它焦掉。當藥材可以搓成丸狀時,用手搓成細長條狀,讓藥條的頭部尖銳,大如手指,長二寸。趁藥條還熱的時候趕快做,冷了就會變硬。將藥條放入肛門中,用手緊緊地按壓。當想要大便的時候,就把它拉出來。
大豬膽汁方
大豬膽一枚。
瀉汁,和醋少許,以灌穀道中,如一食頃,當大便出。
東洞翁此二方定義曰:「治肛中乾燥,大便不通者。」
求真按:「當訂正為『治直腸內乾燥,大便不通者』。」
白話文:
大豬膽汁方
取一大豬的膽一個。
將膽汁挤出,加入少量醋,然後灌入直腸裡,約莫一顿饭的時間後,應會有大便排出。
東洞翁對這兩帖藥方的定義是:「用於治療直腸乾燥,大便無法排通的情況。」
求真補充說明:「應該修正為『用於治療直腸內乾燥,大便無法排通的情況』。」
《類聚方廣義》蜜煎導條中曰:「傷寒,熱氣熾盛,汗出多,小便自利,津液耗竭,肛中乾燥,硬便不得通者。及諸病大便不通,嘔吐不入藥汁者。老人血液枯燥,大便秘閉,小腹滿痛者,皆宜此方。以蜜一合溫之,改用唧筒射入肛中,較為便利。」
求真按:「可知灌腸法中醫早已採用,且其用途與下劑所行,儼然有別,不如西醫之無所分別也。」
白話文:
《類聚方廣義》中的蜜煎導條說:「傷寒,熱氣旺盛,汗出很多,小便不禁,體液耗盡,肛門乾燥,大便硬結不通。及其他疾病導致大便不通,嘔吐後藥物無法吸收。老年人血氣枯竭,大便祕結,小腹脹痛。都能用這個方子。用一杯溫蜂蜜,改用唧筒注射到肛門,會更方便。」
3. 己椒藶黃丸之注釋
腹滿,口舌乾燥,此腸間有水氣,己椒藶黃丸主之。(《金匱要略》)
【註】
白話文:
腹部脹滿,口舌感到乾燥,這是因為腸胃之間有水濕停留,可以使用己椒藶黃丸來治療。(《金匱要略》)
《勿誤藥室方函口訣》本方條曰:「此方是治有留飲在腸間而變水腫者有效。由四肢浮腫,致腹脹滿者為主,腹堅實者,宜加芒硝,與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同意,以挫實利水為主也。有加於方後渴者,可不拘。」
白話文:
《勿誤藥室方函口訣》中的這個方子說:「這個方子是治療腸胃中留有積水而導致水腫的有效方劑。主要用於四肢浮腫,導致腹部脹滿的患者,如果腹部堅硬,則應加入芒硝,與木防己、茯苓、芒硝同用,以攻堅利水為主。在服用方劑後口渴者,可以不拘泥於用量。」
己椒藶黃丸方
防己、椒目、葶藶、大黃各8克。
白話文:
「己椒藶黃丸」的配方為:防己、椒目、葶藶、大黃各八克。
上為細末,以蜂蜜及米糊為丸,一回4克許,一日三回服用但作煎劑亦可,稍增。尾臺氏曰:「疑『稍增』之上脫有『不知』二字。」此說是也,口中有津液,渴者加芒硝半兩。
東洞翁本方定義曰:「治腹滿,口舌乾燥,二便澀滯者。」
白話文:
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蜂蜜和米糊做成丸劑,每次服用 4 克左右,一天服用 3 次。也可以煎成湯劑,酌情增加藥量。尾臺氏說:「『稍增』上面可能漏掉了『不知』二字。」這種說法是正確的。如果嘴裏有唾液,口渴的人可以加半兩芒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