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漢醫學》~ 別論 (158)
別論 (158)
1. 四逆散之腹證
求真按:「此證先宜四逆散、桂枝茯苓丸之合方,後用柴胡去半夏加瓜蔞湯,再加地黃、麥門冬為是。《千金》茯苓湯,後世方也,合茯苓、人參、柴胡、麥門冬、地黃、桂枝、芍藥而成。故與柴胡去半夏加瓜蔞湯再加地黃、麥門冬者,大同小異也。」
一人年年患腳氣,惟今年不發,但心下痞塞,任脈拘急,鬱閉而不堪職業。余與四逆散加吳茱萸、茯苓,數日,腹裡大和。然飲食不美,元氣頗餒,與柴芍六君子湯。元氣不旺時,避免職業,恬然靜養,遂不藥而愈。
求真按:「此證初起,宜用四逆散與當歸芍藥散之合方,終用小柴胡加橘皮湯與當歸芍藥散之合方。」
一人患心下痞塞,任脈拘急,有動氣,不得安眠,時時吐血。醫與滋補之劑,無效。余診曰:「非虛證也,肝火所為,宜和暢腹中,清涼肝火為治。」與四逆散加黃連、茯苓,兼用黃連解毒散,數旬,宿疾漸愈。
求真按:「此證可用四逆散、桂枝茯苓丸之合方,兼用黃解丸也。」
一女子脊骨六七椎之上,突起如覆杯,胸膈亦高張,氣分因而鬱塞,不能工作,腹裡拘急,背覺強硬,伸屈不靈。余與四逆散加鉤藤、羚羊角,兼用大陷胸丸,經過旬日,胸腹寬快。但氣色不甚旺,益進前方,脊骨凹沒,身體如故。
求真按:「依余之經驗,結核性之脊椎炎、股關節炎等證,因瘀血存在者甚多。故此病宜四逆散、桂枝茯苓丸之合方,兼用大陷胸丸治之。」
白話文:
求真按語說:「這個病症,應該先用四逆散和桂枝茯苓丸的合方,之後改用柴胡去半夏加瓜蔞湯,再加入地黃、麥門冬是比較恰當的。《千金方》中的茯苓湯,是後世的方劑,它是由茯苓、人參、柴胡、麥門冬、地黃、桂枝、芍藥組成。所以,與柴胡去半夏加瓜蔞湯再加入地黃、麥門冬的用法,其實是大同小異。」
有一個人每年都患有腳氣,但今年沒有發作,卻感到心下部位痞塞不舒服,腹部兩側的肌肉(任脈)緊繃拘急,胸悶鬱悶到無法工作。我給他開了四逆散加上吳茱萸、茯苓,服用了幾天,腹部就感到很舒適。但食慾不好,元氣也比較虛弱,所以我改用柴芍六君子湯。在元氣不夠旺盛的時候,要避免工作,安靜休養,最後不吃藥也自己痊癒了。
求真按語說:「這個病症剛開始時,應該使用四逆散與當歸芍藥散的合方,最後改用小柴胡湯加上橘皮湯,再與當歸芍藥散合用。」
有一個人感到心下部位痞塞不舒服,腹部兩側的肌肉(任脈)緊繃拘急,肚子裡有氣在竄動,無法安睡,而且時常吐血。醫生給他開了滋補的藥,但沒有效果。我診斷後說:「這不是虛證,而是肝火引起的,應該調和腹中氣機,清瀉肝火來治療。」我給他開了四逆散加上黃連、茯苓,同時服用黃連解毒散,過了幾個星期,舊疾就漸漸痊癒了。
求真按語說:「這個病症可以使用四逆散、桂枝茯苓丸的合方,同時服用黃解丸。」
有一個女子的脊椎骨第六、七節的地方,突起像倒扣的杯子一樣,胸部也向上挺起,造成氣機鬱悶阻塞,無法工作,腹部感到緊繃拘急,背部覺得僵硬,身體伸展不靈活。我給她開了四逆散加上鉤藤、羚羊角,同時服用大陷胸丸,經過十幾天,胸腹就感到寬鬆舒適了。但氣色還不夠好,就繼續服用之前的藥方,結果脊椎骨的突起就凹陷下去,身體恢復正常了。
求真按語說:「依照我的經驗,結核性的脊椎炎、髖關節炎等病症,因為有瘀血存在的情況很多。所以這種病症應該使用四逆散、桂枝茯苓丸的合方,同時服用大陷胸丸來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