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湯本求真

《皇漢醫學》~ 別論 (156)

回本書目錄

別論 (156)

1. 大柴胡湯之腹證

在治療時,西醫謂此證為子宮內膜炎,專注意於局部治療,故不能愈。然中醫之治法則稍異,因肚腹如此拘急,為有瘀物之候,腹內不能融通,若用局部治法,故難立效。又留滯於小腹之血液不得循環,故由子宮出血,難以阻止。余之用大柴胡加味者,務使腹部得以緩解。

腹部既緩解,腸胃自健運,血液亦隨而循環,則子宮內膜炎自愈,自然之良能亦隨而恢復矣。故治療時,局部固宜注意,但須於全體無損後,然後顧及之,此當注意者也。」

求真按:「藤田氏說甚佳。然用大柴胡湯加當歸、甘草,不若用大柴胡湯合用當歸芍藥散或芍藥甘草湯。與內消散時,不若用大柴胡湯去大黃合用當歸芍藥散。」

《橘窗書影》曰:「一人年四十餘,小腹左旁有堅塊,時時於心下衝逆刺痛,或牽腰股而痛,不能屈伸俯仰,大小便不利。醫作寒疝治,益甚。余診之,脈沉緊,舌上黃苔乾燥,與大柴胡湯加茴香、甘草,大小便快利,疼痛大減,霍然而愈。按世醫之治寒疝,概投烏、附辛溫之劑而益激者,用此方屢奏效。

蓋本《外臺‧疝門》治腹中卒痛者用柴胡桂枝湯之例,其痛輕者,用柴桂,重者用此方。」

求真按:「此證用本方加茴香、甘草,變例也。用本方與芍藥甘草湯之合方,正例也。然由小腹臍旁有堅塊云云觀之,二方俱不適宜(比較的),可用本方與桃核承氣湯之合方。又淺田氏云:『其痛輕者,柴桂。重者,此方。』亦謬見之甚者也。此二湯不拘於痛之輕重,宜隨其脈、腹及外證而用之。」

又曰:「一人患疫痢,日數十行,頭痛,時時惡寒,口渴不食,上廁則肛門如灼,焮痛頗甚。御番醫師阪本元安與芍藥湯及疏滌之劑,反增劇。余診曰:『此太陽與陽明合病,雖經數日,表證猶在,宜發汗。』即與大劑葛根湯,使發汗。至翌日,下痢漸減,頭痛惡寒亦止。連服一日,肛門之苦亦忘,但舌苔不去,心下時時急迫,飲食不進。

因與大柴胡湯,不日,諸證痊愈。」

白話文:

大柴胡湯之腹證

在治療時,西醫認為這種病是子宮內膜炎,只專注於局部治療,所以無法治好。但中醫的治療方法略有不同,因為腹部如此僵硬拘急,是體內有瘀血的表現,腹腔內無法順暢流通。如果只用局部治療方法,就難以見效。另外,滯留在下腹部的血液無法循環,導致子宮出血,也很難止住。我使用大柴胡湯加味,目的是要讓腹部得以舒緩。

腹部舒緩後,腸胃自然會恢復正常運作,血液循環也會隨之恢復,那麼子宮內膜炎自然就會痊癒,身體的自然修復能力也會跟著恢復。因此,在治療時,局部固然需要注意,但必須在整體沒有損傷的情況下,再考慮局部問題,這是應該注意的。

求真按:「藤田先生說得很好。但用大柴胡湯加當歸、甘草,不如用大柴胡湯合用當歸芍藥散或芍藥甘草湯。與內消散配合使用時,不如用大柴胡湯去掉大黃,合用當歸芍藥散。」

《橘窗書影》記載:「有個人四十多歲,小腹左側有硬塊,時常感到心下有氣衝上來,刺痛,有時會牽連到腰部和大腿疼痛,無法彎腰伸直,大小便也不順暢。醫生當作寒疝來治療,情況反而更加嚴重。我診斷後,發現他的脈象沉而緊,舌苔黃而乾燥,於是給予他大柴胡湯加茴香、甘草,大小便順暢,疼痛大為減輕,很快就痊癒了。一般醫生治療寒疝,多半會投用烏頭、附子等辛熱藥物,反而會使病情加劇,而使用這個方子卻屢屢見效。

這是根據《外臺秘要.疝門》治療腹部突然疼痛的例子,其中提到疼痛較輕者用柴胡桂枝湯,較重者用這個方子。」

求真按:「這個病使用本方加茴香、甘草,是變通的方法。用本方與芍藥甘草湯合用,才是正統的用法。但從他小腹肚臍旁有硬塊的情況來看,這兩個方子都不太適合(比較而言),可以考慮用本方與桃核承氣湯合用。另外,淺田先生說:『疼痛輕微的用柴桂,疼痛嚴重的用這個方子。』也是非常錯誤的看法。這兩個方子的使用,不應該只看疼痛的輕重,而是應該根據脈象、腹部狀況和外在表現來決定。」

又說:「有個人患上疫痢,一天腹瀉數十次,頭痛,時常感到怕冷,口渴不想吃飯,上廁所時肛門灼熱刺痛。御醫坂本元安給他用了芍藥湯和清腸的藥,反而使病情加重。我診斷後說:『這是太陽病和陽明病同時發作,雖然已經好幾天了,但表證還在,應該發汗。』於是就給他開了大劑量的葛根湯,讓他發汗。第二天,腹瀉逐漸減少,頭痛怕冷的症狀也停止了。連續服用一天,肛門的疼痛也消失了,但舌苔還沒退去,心下時常感到急迫,吃不下東西。

於是給他開了大柴胡湯,沒過幾天,所有症狀都痊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