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漢醫學》~ 別論 (145)
別論 (145)
1. 柴胡加龍骨牡蠣湯之注釋
《勿誤藥室方函口訣》本方條曰:「此方為鎮墜肝膽鬱熱之主藥,故不僅傷寒之胸滿煩驚已也。凡小兒驚癇、大人癲癇,均宜用之。又有一種中風,稱熱癱者,應用此方佳。…又加鐵砂,以治婦人之發狂。此方雖於傷寒,亦不相左,至於雜病,與柴胡薑桂湯雖同為主治動悸之方,但薑桂取虛候,此方宜取實候而施之。」
求真按:「如上說,柴胡薑桂湯與本方均為主治胸腹動悸及腦證。所異者,彼係虛證,此有實證也。即彼之腹證為胸脅滿,微結,腹部軟弱而悸動者,此則胸脅苦滿,及胸滿,腹部比較的充實而悸動者也。二方宜鑒別之。」
《生生堂治驗》曰:「一婦人幼患癲癇,長而益劇,立輒暈倒,少時乃蘇,日一二發。如是者三十餘年,醫治無效。其主人偶聞先生之異術,乃來請治。往診之,脈緊數,心下硬滿,乳下悸動。謂先生曰:『心神惘惘,飲食亦不安,數十年來如一日也。』視其顏色,愁容可憐。
先生慰之曰:『可治。』病婦實不信之,乃使服柴胡加龍骨牡蠣湯,精神頗旺。使調服瓜蒂散五分,吐黏痰數升,臭氣衝鼻,毒減過半。於是僅五六日發一次,周年痊愈。其間行吐劑約十六次,彼病未愈時,性忌雷聲,聞即發病。用瓜蒂散後,雖迅雷震動,彼仍不畏。」
一老婦有奇疾,每見人,面有疣贅,屢經醫治,無寸效。先生診之,脈弦急,心下滿。使服三聖散八分而吐之,後與柴胡加龍骨牡蠣湯,由是不復發,時年七十許矣。
一婦年五十餘,恚怒時,則少腹有物,上衝心而絕倒,牙關緊急,半時許,自蘇。月或一二發。先生診之,胸腹動悸,與柴胡加龍骨牡蠣湯,數旬而愈。
一婦人年五十,右半身不仁,常懶於飲食,月事不定,每行必倍於常人。先生以三聖散一錢,約吐冷黏痰二三升,由是飲食大進。切其腹,胸滿,自心下至少腹,動悸如奔馬,與柴胡加龍骨牡蠣湯,數月痊愈。
白話文:
《勿誤藥室方函口訣》中提到,這個方子(柴胡加龍骨牡蠣湯)主要用來鎮壓肝膽的鬱積熱氣,所以不只是治療傷寒引起的胸悶、煩躁、驚悸。像是小孩子的驚風、大人的癲癇,都適合使用。還有一種中風,被稱為「熱癱」,也很適合用這個方子。…如果再加入鐵砂,還可以治療婦女的發狂。雖然這個方子也能用於治療傷寒,但不衝突;至於其他雜病,它和柴胡桂枝湯雖然都是用來治療心悸的,但柴胡桂枝湯主要是針對虛弱的體質,而這個方子則適用於體質較為壯實的人。
求真先生認為,就像上面說的,柴胡桂枝湯和這個方子都是用來治療胸腹部的心悸和腦部疾病。不同之處在於,柴胡桂枝湯是針對虛證,而這個方子則適用於實證。具體來說,柴胡桂枝湯的腹部症狀是胸脅脹滿,稍微有結塊,腹部軟弱且心悸;而這個方子的腹部症狀則是胸脅感到明顯脹滿,甚至胸部也感到脹悶,腹部相對比較充實且有心悸感。這兩個方子應該仔細區分。
《生生堂治驗》中記載,有一個婦女從小就患有癲癇,長大後更加嚴重,常常站著就昏倒,過一會兒才會醒來,一天會發作一兩次。這樣持續了三十多年,看醫生都沒有效果。她的主人偶然聽說先生醫術高明,就來請他治療。先生診斷後,發現她的脈象是緊數,心下感覺硬滿,乳房下方有心悸。婦人告訴先生:「我常常感到心神恍惚,吃東西也覺得不安,幾十年來都是這樣。」看她的臉色,愁容滿面,十分可憐。
先生安慰她說:「可以治好的。」婦人其實不相信,先生就讓她服用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她的精神狀況明顯好轉。接著,先生讓她服用瓜蒂散五分,吐出幾升黏稠的痰液,臭氣撲鼻,體內的毒素減少了一半以上。之後,她的癲癇發作次數減少到五六天一次,一年後就完全痊癒了。這期間,她總共服用了約十六次吐劑。她過去在生病時非常害怕雷聲,聽到就會發病。用了瓜蒂散後,即使雷聲轟鳴,她也不再害怕。
有一位老婦人得了一種奇怪的病,每次看到人,臉上就會長出疣贅,多次治療都沒有效果。先生診斷後,發現她的脈象是弦急,心下脹滿。先生讓她服用三聖散八分來催吐,然後給她服用柴胡加龍骨牡蠣湯,此後就沒有再發作,當時她大概七十多歲。
有一個五十多歲的婦女,每次生氣時,小腹就會有東西向上衝到心口,然後就昏倒,牙關緊閉,大概過半個時辰才會自己醒來,一個月可能會發作一兩次。先生診斷後,發現她的胸腹部有心悸,就給她服用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幾十天後就痊癒了。
有一個五十歲的婦女,右半邊身體麻木,常常沒有食慾,月經也不規律,走路時比一般人更費力。先生讓她服用三聖散一錢,吐出約二三升冰冷的黏痰,之後她的食慾大增。先生觸診她的腹部,發現胸部脹滿,從心下到小腹都有像奔馬一樣的心悸,就給她服用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幾個月後就痊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