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湯本求真

《皇漢醫學》~ 別論 (139)

回本書目錄

別論 (139)

1. 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湯之注釋

膈間支飲,其人喘滿,心下痞堅,面色黧黑,其脈沉緊,得之數十日。醫吐下之,不愈。木防己湯主之。虛者即愈,實者三日復發。復與不愈者,宜木防己石膏茯苓芒硝湯主之。(《金匱要略》)

白話文:

膈肌阻隔,支飲積聚,病人出現喘息、胸悶,心下痞堅,面色黧黑。脈象沉而緊,患病已經數十天。醫師用吐法、下法治療,未能治癒。用木防己湯治療,體虛的人很快痊癒,體質強壯的人三天後復發。再次治療不愈的,應該服用去掉石膏,加入茯苓、芒硝的木防己湯。

【註】

白話文:

原文:

【註】乃兩手摩之令熱

翻譯:

【註】這兩隻手搓揉令其發熱

虛者以下之義,謂膈間支飲證,與木防己湯,心下痞堅緩解、虛軟者,喘滿即治。但服之猶心下實滿者,病根未全去也。即假令喘滿證,一旦雖除,不數日而再發。此時雖與前方亦無效者,即以本方為主治也。

白話文:

虛證是以下消的意義,指的是膈間支飲症,服用木防己湯後,心下痞堅緩解、虛軟的,喘滿的症狀就治好了。但如果服用後,心下依然實滿的,表示病根還沒有完全消除。假使喘滿的症狀,有一天雖然治好了,但沒幾天又復發了。此時,即使使用先前的藥方也沒有效,就要以本方為主來治療。

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湯方

白話文:

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湯方

防己7克,桂枝5克,人參、茯苓各9.5克,芒硝14.5克。

白話文:

防己7克,桂枝5克,人參、茯苓各9.5克,芒硝14.5克。

煎法用法同前但芒硝用量,宜隨證加減。

木防己加茯苓芒硝湯方

前方中加石膏20~100克。煎法用法同前。

【主治】治前方證有石膏證者。

東洞翁本方定義曰:「治木防己湯證,不煩渴,小便不利,痞堅甚者。」

求真按:「此說可以補充仲景之論,幾無遺憾,可從之。」

白話文:

木防己湯加茯苓芒硝

原來的方子裡再加入石膏 20~100 克。煎服的方法和用法與前面相同。

【主治】治療原方證狀,同時兼有石膏證狀的。

東洞翁對本方定義說:「治療木防己湯的證狀,沒有口渴、小便不順暢,胸腹脹悶堅實很厲害的。」

求真按:「這個說法可以補充仲景的論述,幾乎沒有什麼遺憾,可以採信。」

《叢桂亭醫事小言》腳氣條曰:「此心下堅,與塊凝小腹等相似,手足如常。其起於水腫者,稀也,宜木防己加茯苓芒硝主之。本論雖去石膏,如有熱渴,不可去也。」

白話文:

《叢桂亭醫事小言》的腳氣條目說:「這種病症表現為心下堅硬,與小腹內有硬塊相似,手腳則沒有出現異常。而由於水腫引起的腳氣很罕見,可以用木防己加上茯苓和芒硝來治療。雖然本論中沒有提到石膏,但如果有發熱口渴的症狀,就不能不加入石膏。」

求真按:「余曾用木防己加茯苓芒硝湯,速治急性尿閉證矣。」

白話文:

求真按:我曾經使用木防己加入茯苓、芒硝的湯劑,迅速治癒了急性尿閉症。

《類聚方廣義》本方條曰:「此證用木防己湯,痞堅和,心下虛軟者,則喘滿痊愈,而不復發也。若心下堅實,依然不解者,是病根未除也。故喘滿一時退,不日復發也。故加芒硝、茯苓,以破其堅壘,而決水道,則病根全散,諸證脫然。又按枳朮湯條曰:『心下堅,大如盤云云。

白話文:

《類聚方廣義》裡提到,本方的使用時機是對於伴有木防己湯證狀的人。當患者的痞塊堅硬,心下空虛鬆軟時,如果使用本方,就能有效治療喘滿的症狀,且不會復發。不過,如果患者心下堅實且病情沒有好轉,這表示病根尚未清除,所以喘滿的症狀會暫時緩解,不久後又會復發。因此,在藥方中加入芒硝和茯苓,目的是為了破除患者體內的堅硬阻滯物,並疏通水道。如此一來,病根就能完全消除,所有的症狀也會隨之消失。此外,在枳朮湯的條目中提到,患者的心下堅硬,像一個大盤子一樣。

』其症狀與此條略同。方後云:『腹中耎,即當散。』耎,與『軟』同,柔也。與此條虛者即愈,完全相同。以是可知此條之虛字,虛軟之意也。」

白話文:

其症狀和此條略同。方子後麵說:「腹部鬆軟,就應該用散劑。」鬆軟,與「軟」同,都是柔軟的意思。和此條虛者即愈,完全相同。由此可知此條中的「虛」字,是虛軟的意思。

治腳氣一身面目浮腫,心下石硬,喘滿氣息,咽燥口渴,二便不利,胸動甚者,兼用鐵砂煉、陷胸丸、蕤賓丸等。

白話文:

治療腳氣病導致全身浮腫,胸腹內積水或硬塊,呼吸急促,咽喉乾澀口渴,大小便不通暢,胸部劇烈起伏的症狀,可以使用鐵砂煉、陷胸丸、蕤賓丸等藥物。

2. 防己之醫治效用

《本草備要》曰:「防己,大苦大寒,太陽經藥(膀胱)。能行十二經,通腠理,利九竅,瀉下焦血中之濕熱,為療風水之要藥。治肺氣喘咳(水濕)、熱氣諸癇(降氣下痰)、濕瘧腳氣、水腫風腫、癰疽惡瘡或濕熱流入十二經,致二陰不通者,非此不可。然性險而健,陰虛及濕熱在上焦氣分者禁用。」

白話文:

《本草備要》說:「防己非常苦、非常寒,是膀胱經的藥物。能走行全身經絡,疏通腠理,暢通九竅,瀉出下焦血中的濕熱,是治療風水的要藥。用來治療肺氣喘咳(水濕引起的)、熱氣引起的各種癇疾(降氣化痰)、濕瘧腳氣、水腫風腫、癰疽惡瘡或者濕熱侵入全身經絡,導致陰陽不通的疾病,非它不可。但其性味險峻而強勁,陰虛體質的人以及濕熱在氣分上焦者禁用。」

《方伎雜志》曰:「防己,稱唐物,無著效。但德廟時,自清國取苗,附植於駿府藥園,甚繁盛。至文化時,不絕。利水之效反勝舶來品,亦能略通大便。今普通者形如木通,不詳出自何地,得朮、茯苓烏頭等之助,僅似有效。」

白話文:

《方伎雜志》中說:「防己,號稱是中國的藥材,但沒有療效。只有在德川廟時代,從中國引進了防己的幼苗,種植在駿府藥園裡,長勢非常旺盛。到了文化年間,防己也沒有絕跡。利水的效果反而勝過進口的防己,也能略微通大便。現在市面上常見的防己,形狀像木通,不知道出自哪裡,如果加入朮、茯苓、烏頭等藥材一起使用,勉強能起一些作用。」

由此等說觀之,本藥可謂有消炎緩下作用,兼利尿藥也。

白話文:

據此類說法,此藥具有消炎、緩解腹瀉的作用,同時也是利尿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