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湯本求真

《皇漢醫學》~ 總論 (12)

回本書目錄

總論 (12)

1. 論西醫強心藥之無謂

病者心臟漸衰,至於脈力減弱,多數西醫以反覆注射樟腦劑(Comphor)為萬全之策。若不效而死,歸之天命,深不為怪。是乃至無謂之治法也,何則?因心臟脈力衰弱之原因頗為多端,決非單一者可比。

蓋有因食毒者,有因水毒者,有因血毒者,或有因二毒乃至三毒之合併者,又有因是等病毒上更添近因者,果能洞察其原因之所在而除去之,則不治心臟脈力之衰弱,亦自能恢復矣。

倘不究其原因而謀驅除之策,千篇一律以注射樟腦劑為治心臟脈力衰弱之專法,恰如水源地之殖林,不施河流之修改,怠於堤防之工作,而欲制下流之泛濫,其可得乎?若樟腦製劑果有效,亦不過如線香火花式一霎時之效而已,斷不能永續者也。若有永續的效果,則非樟腦製劑之力,乃併用他藥之功。

否則病者之體力尚未完全脫盡,無關於樟腦製劑之有無,自能恢復,而樟腦製劑得成徼倖之名。反之中醫有治病原之方劑,而無所謂樟腦製劑之強心藥,反能全強心之作用,可謂無名而有實也。

白話文:

病人心臟功能逐漸衰弱,導致脈搏無力,多數西醫都認為反覆注射樟腦劑是最好的辦法。如果沒效而死亡,就歸咎於天命,一點也不覺得奇怪。這實在是很沒意義的治療方法,為什麼呢?因為心臟脈搏無力的原因非常多,絕對不是單一因素可以相比的。

可能是因為食物中毒,可能是因為水中毒,可能是因為血液中毒,也可能是兩種甚至三種毒素混合造成的,更有可能是在這些中毒的基礎上又加上了其他的近因。如果能夠徹底了解原因並加以排除,那麼就算不直接治療心臟脈搏衰弱,也能夠自行恢復。

如果不追究原因,只是想辦法排除症狀,千篇一律地用注射樟腦劑作為治療心臟脈搏衰弱的唯一方法,就像在水源地上植樹造林,卻不疏導河流,怠於修築堤防,卻想控制下游的氾濫,怎麼可能成功呢?如果樟腦製劑真的有效,也只不過像線香的火花一樣,只有短暫的效果,絕對無法持久。如果有持久的效果,那也不是樟腦製劑的功勞,而是併用了其他藥物的效果。

否則,如果病人的體力還沒有完全耗盡,和樟腦製劑有沒有使用無關,也能夠自行恢復,而樟腦製劑就僥倖得到了功效的名聲。相反的,中醫有治療病因的藥方,並沒有所謂的樟腦製劑這種強心藥,卻反而能達到完全強心的作用,可說是沒有名號卻有實際效果。

2. 論瘀血之毒害

研究中醫特說之瘀血意義。瘀即污穢之謂,血是血液,則所謂瘀血者,即污穢之血液而非正常之血液也。以現代的新說解釋之,所謂瘀血者,既變化而為非生理的血液,則不惟已失血液之用,反為有害人體之毒物,既為毒物,即須排除於體外,雖片刻亦不能容留之。今一轉眼光,自他面觀察之。

婦人之有月經,以為妊娠之預備,乃造化之妙機,然月經血自不關此樞機,不過自此樞機之開始至完了期間發生之一現象而已。換言之,即月經血只為報告此樞機始終之信號旗而已,不惟與此樞機無關,實此樞機主人所辭退之不良工役,而有毒性者,與上論對照,則成月經血者,即瘀血也之結論。

故月經血若排泄阻礙,或全閉止時,其毒力不惟足以病人,且失抗菌性而等於血液培養基之瘀血,適宜於細菌之寄生繁殖,不惟容易誘致各種細菌,使成各種炎性病而已也。瘀血停滯過久,不惟沉著於生殖器及鄰接之腸管、腸繫膜、淋巴腺等之血管內,其一部并能與生理的血液循環於周身,沉著於臟器組織內而生血塞,於肺、肝、脾、腎則蘊成出血性梗塞,於腦、肺則發血栓凝著,於心臟及血管壁則起心臟瓣膜病、狹心證、動靜脈瘤、血管變硬等,且由此等疾病使續發種種之病證。

然病證雖如此複雜,要皆因月經之排泄障礙而起,是以若不失時機,處以適宜之通經劑,使經血疏通,即將續發之諸病亦得制止於未然。在缺乏此種方劑之西醫,對於原病的月經排泄障礙,應續發之諸病,除施姑息苟安的對證療法外,無他法也。反之,中醫之通經劑,即驅瘀血劑,對於瘀血之屬陽性者,配以桃仁、牡丹皮之方;陰證者,配以當歸、芎藭之方:陳久性者,配以蟅蟲、水蛭、虻蟲、乾漆之方劑。

又對於續發的諸病,則以此驅瘀血劑與對證方劑合用或兼用,故若非達到器質的變化之高度,如古之所謂病入膏盲者,則治之不難也。

讀者自上說觀之,於西醫方中不能得之驅瘀血劑,而具備於中醫方中,則此方豈不至尊且貴乎?故列舉往聖先賢之論說治驗於下,以為確證。

仲景師曰:「婦人…經斷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動在臍上者,此為癥痼害。妊娠…所以血不止者,其癥不去故也,當下其癥,桂枝茯苓丸主之。」

所謂癥者,《玉篇》云:「癥為腹結病也。」尾臺氏謂:「腹中有凝結之毒,按之則應手可徵知之。」故癥者,明為在腹內之小腫瘤狀物也,而與月經閉止、子宮出血有因果關係。由是觀之,可推知其為癥之血塞。師又云:「所以血不止者,不去其癥故也。」因之得知此出血為癥,即血塞,血流障礙,血壓增高於側枝血行之結果。

師又云:「當下其癥,桂枝茯苓丸主之。」由此可知此方有治血塞,及因此而出血之作用也。

白話文:

論瘀血之毒害

本文探討中醫瘀血的意義。瘀,指的是污濁;血,指的是血液。瘀血就是污濁的血液,而非正常的血液。用現代醫學的觀點來說,瘀血是變質的、非生理狀態的血液,不僅失去血液的正常功能,反而成為危害人體的毒物,必須儘快排出體外,一刻也不能停留。從另一個角度來看:

女性的月經是為懷孕做準備的生理機制,這是自然界的奧妙。但月經血本身並非這個機制的主要部分,只是這個機制開始到結束過程中的一個現象。換句話說,月經血只是報告這個機制始終的信號,與這個機制本身無關,反而像是機體排出不需要的不良物質,具有毒性。由此可見,月經血就是瘀血。

如果月經排出受阻或完全閉塞,其毒性足以致病,而且失去抗菌能力,如同血液培養基般容易滋生細菌,引起各種炎症。瘀血停滯過久,不僅沉積在生殖器及鄰近的腸管、腸繫膜、淋巴腺等血管內,部分還會隨著血液循環流遍全身,沉積在各個臟器組織內,形成血栓,導致肺、肝、脾、腎出血性梗塞,腦、肺血栓形成,心臟及血管壁則可能引發心臟瓣膜病、狹心症、動靜脈瘤、血管硬化等,並由此引發各種疾病。

然而,這些複雜的疾病都源於月經排泄障礙。因此,及時使用適當的通經藥物,使經血暢通,就能預防這些疾病的發生。西醫缺乏這種藥物,對於月經排泄障礙及其引發的疾病,只能採取姑息療法,別無他法。相反,中醫的通經藥,也就是祛瘀血藥,針對瘀血的性質不同,有所區分:陽證配以桃仁、牡丹皮;陰證配以當歸、川芎;陳舊性瘀血則使用蟅蟲、水蛭、虻蟲、乾漆等。

對於繼發的各種疾病,則將祛瘀血藥與針對病症的藥物合用或兼用,除非病情發展到器質性病變的嚴重程度,否則治療並不困難。

讀者從上述論述中可以看出,西醫缺乏中醫獨有的祛瘀血藥物,這正是中醫的珍貴之處。以下列舉歷代醫家論述和驗證:

張仲景說:「婦女……月經停止不到三個月,卻陰道出血不止,胎動在臍上者,這是癥病。懷孕……出血不止的原因,是因為癥塊未去除,應當去除癥塊,桂枝茯苓丸主治。」

所謂的「癥」,《玉篇》解釋為:「癥,腹部結塊的疾病。」尾臺氏認為:「腹部有凝結的毒物,按壓就能感覺到。」所以癥就是腹部的小腫瘤狀物,與月經閉止、子宮出血有因果關係,可以推測這是血栓。張仲景又說:「出血不止的原因,是因為癥塊未去除。」因此可以知道,出血是因為癥塊,也就是血栓,血流受阻,導致側支血管血壓升高的結果。

張仲景又說:「應當去除癥塊,桂枝茯苓丸主治。」由此可知,這個方劑有治療血栓及其引起的出血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