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湯本求真

《皇漢醫學》~ 總論 (11)

回本書目錄

總論 (11)

1. 脈應及診脈法

【怪脈】

(1)彈石

黎民壽曰:「彈石之狀,堅而促,來遲而去數,指下尋之,搏至而絕,如以指彈石。此真腎脈也。」

(2)解索

黎民壽曰:「或聚,或散,如繩索之解,難以收約也。」

(3)雀啄

黎民壽曰:「若雀之啄食,來三而去一也。為脾元穀氣已絕於內,腸胃虛乏而無稟賦,不能散於諸經,則諸經之氣隨而亡竭。」

(4)屋漏

吳仲廣曰:「屋漏者,主胃經已絕,穀氣空虛。其脈之來也,指下按之極慢,二息之間或來一至,若屋漏之水滴於地上,四畔濺起之貌也。」

(5)蝦游

吳仲廣曰:「其來指下,若蝦之游於水面,泛泛然而不動,瞥然驚霎而去,欲以手趁之,則杳然不見,須臾又來指下,良久,不如前而去。如蝦蟆入水之形,瞥然而上,倏然而去,此是神魂已去,行尸之候,立死也。」

(6)魚翔

王叔和曰:「魚翔者,似魚之不行,但搏尾動頭,搖身久住者是也。」

(7)釜沸

王叔和曰:「三部之脈如釜中之沸湯。朝得則暮死,夜半得則日中死,日中得則夜半死。」

《橘窗書影》中有云:「脈學者,先以浮、沉二脈為經,緩、緊、遲、數、滑、澀、大脈為緯,以考究疾病之進退,血氣之旺衰。則其餘之脈義得漸漸進步。」

白話文:

【怪脈】

(1)彈石

黎民壽說:「彈石脈的形狀,堅硬而急促,來得慢但去得快,手指按下去尋找時,感覺脈搏跳動到一定程度就突然消失,像是用手指彈石頭一樣。這是真正的腎臟脈象。」

(2)解索

黎民壽說:「這種脈搏有時聚集,有時散開,像是繩索鬆開一樣,難以捉摸。」

(3)雀啄

黎民壽說:「這種脈搏像小鳥啄食一樣,來三次卻只離開一次。這表示脾臟的元氣已經耗盡在體內,腸胃虛弱無力吸收營養,無法將氣血輸送到各經絡,導致各經絡的氣也跟著衰竭。」

(4)屋漏

吳仲廣說:「屋漏脈表示胃經的氣已經耗盡,穀氣虛空。這種脈搏來得極慢,手指按下去感覺兩次呼吸之間才來一次,像屋簷漏水,一滴水滴到地上,水花向四處濺開的樣子。」

(5)蝦游

吳仲廣說:「這種脈搏來的時候,手指按下去感覺像蝦子在水面上游動,輕飄飄地不動,突然快速地消失,想用手去追趕,卻又無影無蹤,過一會兒又出現在指下,停留一會兒,又像之前一樣消失。又像是蛤蟆跳入水中的樣子,突然冒出來,又快速消失,這表示人的魂魄已經離去,只剩下行屍走肉,即將死亡。」

(6)魚翔

王叔和說:「魚翔脈像魚在水中不游動,只擺動尾巴、頭部,身體在原地搖晃很久。」

(7)釜沸

王叔和說:「這種脈象是全身三處的脈搏都像鍋中沸騰的水一樣。早上出現這種脈象,晚上就會死亡;半夜出現,中午就會死亡;中午出現,半夜就會死亡。」

《橘窗書影》中提到:「研究脈象的人,首先要以浮脈和沉脈為基礎,再以緩脈、緊脈、遲脈、數脈、滑脈、澀脈、大脈為輔助,用來判斷疾病的發展、血氣的盛衰。掌握這些基本脈象之後,其他脈象的意義就能逐漸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