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湯本求真

《皇漢醫學》~ 別論 (116)

回本書目錄

別論 (116)

1. 小柴胡湯之注釋

諸黃,腹痛而嘔者,小柴胡湯主之。(《金匱要略》)

【註】

諸黃,諸種之黃疸也。此證腹痛、嘔吐者,本方主治。雖如仲景之論,假令腹痛,雖不嘔吐,然有胸脅苦滿者,亦可知以本方主治之矣。

問曰:「新產婦人有三病,一者病痙,二者病鬱冒,三者大便難,何謂也?」師曰:「新產血虛,多汗出,喜中風,故令病痙。亡血、復汗、寒多,故令鬱冒。亡津液,胃燥,故大便難。」

白話文:

各種黃疸病,如果出現腹痛和嘔吐的症狀,可以用小柴胡湯來治療。《金匱要略》裡雖然這樣說,但如果病人只是腹痛,沒有嘔吐,但卻有胸脅脹滿不舒服的感覺,也可以用小柴胡湯來治療。

有人問:「剛生產完的婦女有三種常見的疾病,一是抽搐,二是昏厥,三是便秘,這是為什麼呢?」醫生回答說:「剛生產完的婦女因為血虛,容易出汗,容易受到風邪侵襲,所以會抽搐。因為失血又出汗,身體虛寒,所以會昏厥。因為津液不足,胃腸乾燥,所以會便秘。」

2.

產婦鬱冒,其脈微弱,嘔而不能食,大便反堅,但頭汗出。所以然者,血虛而厥,厥而必冒,冒家欲解,必大汗出,以血虛下厥,孤陽上出,故頭汗出。所以產婦喜汗出者,亡陰血虛,陽氣獨盛,故當汗出,陰陽乃復。大便堅,嘔不能食,小柴胡湯主之。病解能食,七八日,更發熱者,此為胃實,大承氣湯主之。(《金匱要略》)

【註】

本條論產後之痙、鬱冒、大便難、胃實之四證。本方所關者為前三證,惟後一證治法不同,即自「新產血虛,多汗出」至「小柴胡湯主之」止,可作如下之讀法:新產血虛,多汗出,喜中風,故令病痙,大便堅,嘔而不能食,小柴胡湯主之。產婦鬱冒,其脈微弱,嘔而不能食,大便反堅,但頭汗出,所以然者,血虛而厥,厥而必冒,冒家欲解,必大汗出。大便堅,嘔而不能食者,小柴胡湯主之。

其餘不過補足此等章句而已,試注釋於下:

本條之痙,與葛根湯證(剛痙)不汗出異。因分娩而血虛,即貧血,汗出多,大便堅,嘔而不能食。假令雖喜中風,善感冒,亦病不在表,而在半表半裡也明矣,故謂本方主治之也。又鬱冒者,《明理論》云:「鬱者,鬱結而氣不舒者也。冒者,昏冒而神不明者也。」此即現今之腦貧血。

其嘔而不能食,大便反堅者,雖不外於本方證,然此證大便不堅為常,今反大便堅,故云反堅也。而所以致此者,吉益南涯云:「大便反堅,嘔而不能食(是水毒在上,故嘔而不能食,下無水氣,故大便堅),為水毒集於上半身,下半身缺乏故也。」又自「所以然者」至「必冒」止,是說發鬱冒之理。

貧血者,則四肢厥冷,四肢厥冷時,則必發鬱冒。然四肢厥冷,不獨因貧血之故,有水毒亦然,故鬱冒亦同此理(由大汗出而解,則明為水毒之所主矣)。冒家欲解者,冒家服小柴胡湯而欲解之義。大汗出者,《金匱要略述義》云:「冒家大汗出,即是小柴胡湯適宜之效,亦與少陽病振汗相類。

」如上條凡柴胡湯之病證,下之,若柴胡證未罷者,復與柴胡湯,必蒸蒸而振,卻發熱汗出而解之類,即因戰汗而治者也。以是可知鬱冒、頭汗、大便難、四肢厥冷,不外因水毒之變動,而本方有鎮痙、鎮靜、止汗、鎮嘔、通便、利尿諸作用矣。病解能食者,為服用小柴胡湯之結果,即痙證、鬱冒或大便難等證已治愈之徵。

以下如七八日再發熱者,非少陽病,而為胃實,即陽明病矣,故以大承氣湯為主治也。

婦人在草蓐,自發露得風,四肢苦煩熱,頭痛者,與小柴胡湯。頭不痛,但煩者,三物黃芩湯主之。(《金匱要略》)

【註】

《金匱》作「但煩」者,《千金方》作「但煩熱」者,《千金》為是,茲隨解之。但煩熱者,但四肢煩熱之略。草蓐者,產褥之意。自發露得風者,褥婦自己暴露其肉體而患感冒也。四肢苦煩熱者,謂四肢煩熱頗劇,而以手掌、足蹠為尤甚之意。

白話文:

【產後鬱冒及治療】

產後婦女出現鬱冒症狀,脈象微弱,嘔吐不能進食,大便秘結,但頭部卻冒汗。這是因為血虛導致厥冷,厥冷則必發鬱冒,鬱冒將要好轉時,會大量出汗。這是由於血虛導致下半身厥冷,只有陽氣獨自行於上部,所以才會頭部出汗。產婦容易出汗,是因為陰血虧虛,陽氣獨盛,所以會出汗,陰陽才能恢復平衡。大便秘結、嘔吐不能進食,服用小柴胡湯治療。如果病症好轉後能進食,但七、八天后又發熱,這是胃部積實,應該服用大承氣湯治療。

【產後感冒及治療】

產婦在產褥期,因身體暴露受風寒,四肢感到煩熱疼痛,頭痛者,服用小柴胡湯。如果只是四肢煩熱,沒有頭痛,則服用三物黃芩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