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漢醫學》~ 別論 (112)
別論 (112)
1. 小柴胡湯之注釋
求真按:「小柴胡湯加石膏、知母,為小柴胡湯白虎湯合方之意,然不如小柴胡湯加石膏之簡捷也。」
淺田氏《勿誤藥室方函口訣》小柴胡加地黃湯條曰:「此方許叔微為熱入血室之主劑,不拘經水適斷,血熱之甚者有效。凡治血熱,有三等之別:頭疼面赤,耳鳴齒痛者,宜小柴胡加石膏。血氣刺痛,心下衝逆嘔吐者,宜小柴胡加紅花。五心煩熱,日晡發寒熱如瘧者,宜小柴胡加鮮芐。」
求真按:「淺田氏喋喋於小柴胡加紅花者,蓋由不知小柴胡與桂枝茯苓丸之合方證也。」
婦人中風,發熱惡寒,經水適來,得之七八日,熱除,而脈遲,身涼,胸脅下滿,如結胸狀,譫語者,此為熱入血室也。當刺期門,隨其實而取之。(《傷寒論》)
【註】
山田正珍曰:「『經水適來』四字,當在『得之七八日』之下。又原文有『隨其實而取之』者,《成本》、《玉函》、《脈經》是『隨其實而瀉之』,二說俱當,茲隨解之。婦人中風,發熱惡寒,得之七八日,經水適來者,謂婦人患感冒,發熱惡寒,將及七八日時,適逢月經來潮也。
熱除,脈遲,身涼者,因表熱內陷於子宮,是以外表之熱去身涼,浮數之脈,變為遲脈,而此遲脈,即胸脅下滿,如結胸狀之應徵。胸脅下滿,如結胸狀者,自左肋骨弓下沿同側腹直肌,至下腹部緊滿攣急之意(所謂其血必結是也)。如結胸狀者,大陷胸湯條云:『太陽病,重發汗,而復下之,不大便,五六日,舌上燥而渴,日晡所少有潮熱,自心下至少腹硬滿而痛不可近者,大陷胸湯主之。』此云如結胸狀,謂其狀態酷似彼證也。
又譫語者,為血熱侵及頭腦。當刺期門,期門者,《甲乙經》云:『期門者,肝募也。在第二肋端,不容旁一寸五分,直上於兩乳。』不容者,《德本遺稿》云:『不容者,鳩尾(胸骨劍狀突起尖端之直下部也)下一寸,點墨,橫量於脅一寸處也。』」
由此觀之,則不容即在自兩乳頭所引之垂直線與胸骨劍突之尖端下一寸處所引水平線之交叉點處,左右各一,謂俱存於腹直肌內也。刺之,謂刺其絡也,即示可施於左期門也。隨其實而瀉之者,期門為瘀血充實之所,謂可於其充實處瀉血之意也。
本條之病證,刺絡有效,雖如仲景所論。然余實驗此證,選用小柴胡湯與桂枝茯苓丸合方,或小柴胡湯、桂枝茯苓丸加大黃合方,小柴胡加石膏湯、桂枝茯苓丸合方,小柴胡加石膏湯、桂枝茯苓丸加大黃合方之一,雖不兼刺絡,猶能奏效也。鄙見係發源於吳、錢二氏之說,茲列於下。
吳氏《瘟疫論》曰:「婦人之傷寒時疫,與男子無二。惟經水適斷、適來,及崩漏、產後等,與男子稍有不同耳。夫經水之來,乃血滿於諸經,歸注於血室,下泄為月水。血室一名血海,即衝任之脈也,為諸經之總任。經水適來,則疫邪不入於胃,乘勢而入血室,故夜發熱譫語。
白話文:
求真認為:「小柴胡湯加上石膏、知母,可以看作是小柴胡湯和白虎湯合併使用的意思,但效果不如直接使用小柴胡湯加石膏來得簡單直接。」
淺田氏的《勿誤藥室方函口訣》中關於小柴胡加地黃湯的說明提到:「許叔微認為這個方子是治療熱邪侵入血室的主要藥方,不論月經剛結束還是剛來,只要是血熱嚴重的情況都有效。凡是治療血熱,有三種不同的情況:頭痛臉紅、耳鳴牙痛的,適合用小柴胡湯加石膏;血氣刺痛、心下衝逆嘔吐的,適合用小柴胡湯加紅花;五心煩熱、傍晚發冷發熱像瘧疾一樣的,適合用小柴胡湯加鮮芐。」
求真認為:「淺田氏一直強調小柴胡湯加紅花,是因為他不知道小柴胡湯和桂枝茯苓丸合併使用的效果。」
婦女中風,出現發燒怕冷,恰逢月經來潮,病了七八天,熱退了,但脈搏變慢,身體發涼,胸脅部脹滿,像結胸的樣子,說胡話,這是熱邪侵入血室。應該針刺期門穴,根據實際情況來處理。(《傷寒論》)
【註解】
山田正珍說:「『經水適來』這四個字,應該放在『得之七八日』的後面。原文中『隨其實而取之』,有的版本如《成本》、《玉函》、《脈經》寫的是『隨其實而瀉之』,兩種說法都對,這裡根據理解來解釋。婦女中風,發燒怕冷,病了七八天,恰逢月經來潮,指的是婦女感冒,發燒怕冷,在病到七八天的時候,正好碰到月經來潮。
熱退了,脈搏變慢,身體發涼,是因為表面的熱邪進入了子宮,所以外表的發熱消失,身體發涼,原本浮數的脈象變成遲脈,而這個遲脈,就是胸脅部脹滿,像結胸症狀的徵兆。胸脅部脹滿,像結胸的樣子,指的是從左邊肋骨弓下方,沿著同側的腹直肌,到下腹部都有緊繃、痙攣的感覺(也就是說這裡的血一定凝結了)。說像結胸的樣子,是因為這種狀況和《大陷胸湯》條文中描述的『太陽病,反覆發汗,又用瀉藥,結果大便不通,五六天後,舌頭乾燥口渴,傍晚會稍微發潮熱,從心下到小腹部有堅硬脹滿且疼痛,不能按壓的』結胸症狀非常相似。
另外,說胡話,是因為血熱侵犯了頭部。應該針刺期門穴,期門穴在《甲乙經》中記載:「期門穴是肝的募穴。在第二肋骨末端,距離不容穴旁邊一寸五分,垂直向上與乳頭對齊。」不容穴,《德本遺稿》中說:「不容穴在鳩尾穴(胸骨劍狀突起的尖端正下方)下一寸,點上墨點,橫向在脅部一寸的地方。」
由此來看,不容穴就是在兩乳頭引出的垂直線與胸骨劍突尖端下方一寸處引出的水平線的交點處,左右各一個,都在腹直肌裡面。針刺,是指針刺其絡脈,也就是說可以對左邊的期門穴進行針刺。根據實際情況瀉血,指的是期門穴是瘀血積聚的地方,可以在瘀血積聚的地方瀉血。
本條文描述的病症,針刺絡脈有效,就像張仲景所說的那樣。但是,我根據經驗,治療這種情況時,選用小柴胡湯和桂枝茯苓丸合用,或者小柴胡湯、桂枝茯苓丸加大黃合用,或者小柴胡湯加石膏、桂枝茯苓丸合用,或者小柴胡湯加石膏、桂枝茯苓丸加大黃合用,這幾種方法,即使不配合針刺也能見效。我這個看法是從吳氏和錢氏的觀點發展而來的,現在列在下面。
吳氏的《瘟疫論》中說:「婦女患傷寒或時疫,和男子沒有什麼不同。只是在月經剛結束、剛來的時候,以及崩漏、產後等情況,和男子稍微有些不同。月經的來潮,是血充滿各經脈,歸流到血室,然後向下排出形成月經。血室又叫血海,就是衝脈和任脈,是各經脈的總匯。月經剛來的時候,疫邪不會進入胃部,而是趁機進入血室,所以晚上會發熱說胡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