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漢醫學》~ 別論 (111)
別論 (111)
1. 小柴胡湯之注釋
婦人中風,七八日續得寒熱,發作有時,經水適斷者,此為熱入血室,其血必結,故使如瘧狀,發作有時,小柴胡湯主之。(《傷寒論》)
【註】
婦人中風者,婦人之感冒也。七八日續得寒熱者,自患感冒經過七八日許,得往來寒熱也。經水適斷者,由月經適來,得往來寒熱時,月經偶然閉止之謂。然亦有因往來寒熱而不閉止,或因閉止而為往來寒熱也。此為熱入血室者,感冒之熱陷入子宮之意。其血必結者,閉止之經血凝結於生殖器及胃腸等處之義也。
故使如瘧狀,發作有時者,解如字義。然仲景特加此一句者,是示因此而得寒熱,因寒熱而月經閉止、凝結也。總而言之,復言其寒熱如瘧狀,發作的往來寒熱也。
治熱入血室,宜用本方,雖如仲景此論。然《瘟疫論》於此證云:「經水適斷,血室空虛,其邪乘虛傳入,邪勝正虧,經氣不振,不能鼓散,其邪為難治,且血結而不泄,邪氣何由即解乎?」與適來者,有血虛、血實之分。由是觀之,熱入血室有血虛(貧血)、血實(多血)之別。
若本方不與治貧血的驅瘀血藥,或治多血的驅瘀血劑合用,則難達完全所期之目的。以余之經驗,前者宜本方加地黃,或本方與當歸芍藥散合用,或與當歸芍藥散加地黃合用;後者宜本方加石膏與桂枝茯苓丸合用,或與桂枝茯苓丸加大黃合用。此皆鄙見取舍於許叔微、馬印麟、劉完素、淺田宗伯四氏之說,茲列四氏之所論於下而批評之。
許叔微著《本事方》曰:「小柴胡地黃湯,治婦人、室女之傷寒發熱,或發寒熱,經水適來,或適斷,晝明了,夜則譫語,如見鬼狀者。亦治產後惡露方來,忽爾斷絕者。」
求真按:「此方治小柴胡湯證,有貧血之候而成煩熱者,但不能治熱入血室。」
馬印麟有言曰:「經水適斷時,瘟邪內搏,血結不散,邪無出路,晝則輕,夜則熱重,譫語發渴,此熱結瘀血也。用小柴胡湯,去半夏,加花粉、桃仁、紅花、牡丹皮、生犀角等味,以破血逐邪。如腹滿而痛,不大便者,前方中酌加熟大黃而微利之。」
求真按:「馬氏之用小柴胡去半夏加花粉者,即柴胡去半夏加瓜蔞湯之意,其故不出主治其渴為目的。以余之經驗,則本病之渴,是石膏之渴,非瓜蔞根之渴,故當用小柴胡加石膏湯者,不當處以小柴胡去半夏加瓜蔞湯也。又小柴胡湯加桃仁、牡丹皮等,不外驅瘀血之意,然頗龐雜,故不如小柴胡湯合用桂枝茯苓丸之正當也。
又加用大黃者,宜以腹滿、腹痛、便秘之有無(有參照此等證候之必要),與脈應之沉實(謂比小柴胡湯之脈應也),舌之黃苔為目的。」
劉完素著《保命集》曰:「治產後感於經水適斷之異證,手足牽搐、咬牙、昏冒,宜增損柴胡湯(求真按:『增損柴胡湯方,即小柴胡加石膏、知母、黃耆也』)。」
白話文:
婦女感冒後,七八天持續出現忽冷忽熱的症狀,而且發作時間不定,正好月經也剛停止,這表示熱邪侵入子宮,導致血液凝結,才會出現像瘧疾一樣,有規律發作的寒熱症狀。這時可以用小柴胡湯來治療。
所謂「婦人中風」指的是婦女感冒。「七八日續得寒熱」是指感冒後經過七八天左右,出現時冷時熱的往來寒熱。「經水適斷」是指月經剛來時,正逢發作寒熱症狀,月經就突然停止。不過,也有可能因為寒熱往來而沒停經,或是先停經後才出現寒熱。這裡說的「熱入血室」,指的是感冒的熱邪侵入子宮。「其血必結」是指停經的經血凝結在生殖器官或腸胃等地方。
「故使如瘧狀,發作有時」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字面上所說的。仲景特別加上這句話,是為了說明寒熱的產生,以及寒熱導致停經和血液凝結的原因。總而言之,這句話再次強調寒熱的症狀就像瘧疾一樣,是反覆發作的往來寒熱。
雖然仲景認為熱入血室應該使用小柴胡湯治療,但是《瘟疫論》對於這個病症的看法是:「月經剛停,血室空虛,邪氣趁虛而入,導致邪氣強盛而正氣虛弱,經脈氣血不通暢,無法驅散邪氣,所以很難治療。而且血液凝結不排出,邪氣要如何解除呢?」這表示月經剛來和剛停,可能有血虛(貧血)和血實(多血)的區別。由此看來,熱入血室有血虛和血實兩種情況。
如果只是用小柴胡湯,而不配合治療貧血的活血化瘀藥,或治療多血的活血化瘀藥,就難以達到完全的治療效果。以我的經驗來說,對於貧血的情況,適合用小柴胡湯加地黃,或小柴胡湯與當歸芍藥散合用,或當歸芍藥散加地黃;對於多血的情況,適合用小柴胡湯加石膏與桂枝茯苓丸合用,或桂枝茯苓丸加大黃。這些都是我參考許叔微、馬印麟、劉完素、淺田宗伯四位醫家的見解後,所做的取捨。以下我將列出他們的論點並加以評論。
許叔微在《本事方》中說:「小柴胡地黃湯,可以治療婦女或未婚女子感冒發熱,或發冷發熱,月經剛來或剛停,白天意識清楚,晚上則胡言亂語,好像看到鬼一樣。也可以治療產後惡露剛來,又突然停止的狀況。」
我的看法是:「這個方子治療的是小柴胡湯證,但有貧血的症狀而出現煩熱,並不能治療熱入血室。」
馬印麟說:「月經剛停時,溫邪侵入體內,血液凝結不散,邪氣沒有出路,白天症狀較輕,晚上發熱加重,胡言亂語、口渴,這是熱邪和瘀血凝結造成的。可以用小柴胡湯,去掉半夏,加上花粉、桃仁、紅花、牡丹皮、生犀角等藥材,來活血化瘀、驅除邪氣。如果腹脹疼痛、大便不通,可以在原方中酌加熟大黃,稍微通便。」
我的看法是:「馬氏使用小柴胡湯去掉半夏,加入花粉,其實就是使用柴胡去半夏加瓜蔞湯的意思,目的是為了治療口渴。以我的經驗來說,這種病症的口渴,應該是石膏證的口渴,而不是瓜蔞根能治療的口渴。所以應該使用小柴胡加石膏湯,而不應該使用柴胡去半夏加瓜蔞湯。另外,小柴胡湯加桃仁、牡丹皮等藥材,也是為了活血化瘀,但是藥物太過繁雜,不如小柴胡湯和桂枝茯苓丸合用來得恰當。
至於加入大黃,應該以是否有腹脹、腹痛、便秘等症狀(有參考這些症狀的必要),以及脈象是否沉實(比小柴胡湯的脈象更沉實),以及舌苔是否黃厚為判斷的依據。」
劉完素在《保命集》中說:「治療產後感冒導致月經剛停的特殊病症,出現手腳抽搐、咬牙、昏迷等症狀,應該使用增損柴胡湯(我的看法是:『增損柴胡湯的配方,就是小柴胡湯加石膏、知母、黃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