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湯本求真

《皇漢醫學》~ 別論 (89)

回本書目錄

別論 (89)

1. 大青龍湯之注釋

既辨如前,今若詳審無少陰真武證,故以大青龍湯發隱伏之邪氣,可自汗出之,不曰主之,而曰發之,可知此方為發汗之主劑矣。余曾治一病婦有如此證者,數日不愈,然使服大青龍湯一帖,一炊時,汗出如流,不日復常。可知古方之妙用矣。」

求真按:「本方為桂枝去芍藥湯之加味方,則其腹證亦相類似。中有石膏,則其證常如舌有白苔(或帶微黃白色),否則其舌與口唇均乾燥無津,宜注意之。」

病溢飲者,當發其汗,大青龍湯主之,小青龍湯亦主之。(《金匱要略》)

【註】

溢飲者,《金匱》云:「飲水流行,歸於四肢,當汗出而不汗出,身體疼重,謂之溢飲。」

由此觀之,則為一種水腫或水氣性疼痛證也明矣。然此一證,何以有大、小二青龍湯之異?古來議論紛紛,如尾臺氏斷此證當以大青龍湯發汗,無關於小青龍湯也,是知其一,不知其二之僻說也。因大青龍湯為治外表之水氣,不能治心下之水氣;小青龍湯治心下之水氣,不主外表之水氣,則大青龍湯可用於溢飲者較為明顯,無可議論也。然於小青龍湯證,若任久不治,則心下之水氣不泄,遂泛濫於外表,致成溢飲也。

是仲景所以稱大青龍湯主之,小青龍湯亦主之,而斷為不誤也。

大青龍湯方

麻黃11克,桂枝、甘草、杏仁各3.5克,生薑、大棗各5.5克,石膏20~100克。

煎法用法同前。

東洞翁本方定義曰:「治喘及咳嗽,渴欲飲水,上衝,或身痛惡風寒者。」

《醫事惑問》曰:「一男子患腫滿,乞診於余。診之喘鳴迫息,煩渴,小便不通,因與大青龍湯,經過四十日,無藥效,其時疑其藥方之當否。余曰:『藥效之遲速不可論,當論方誠的中否也。』然猶有疑色,除此外無的中之方也,故猶用大劑。再經二十日,以有急變來告,往觀之,前證益劇,惡寒戰慄,漉漉汗出,舉家騷然,以為命將終矣。余曰:『無關生死事,此所謂“若藥不暝眩,厥疾不瘳也”。

』猶用前劑,則終夜大汗出,換衣六七次。至翌日,腫滿減半,喘鳴亦平,小便快利。再過十日而復常。」

求真按:「余亦曾以本方速愈劇性腎臟炎。」

《生生堂治驗》曰:「一婦人產後浮腫,腹部脹滿,大小便不利,飲食不進。其夫醫也,躬親療之,不效。年許,病愈進,短氣微喘,時與桃花加芒硝湯,無效。於是請救於師,師往診之,脈浮滑,按其腹,水聲漉漉然。謂其主人曰:『子之術當也,然病猶未知時,則當更求他法。

夫當下而不下,即當更吐之,和之。不當,即當發之,所謂開南窗而北窗自通。又張機所謂與大承氣湯不愈者,瓜蒂散主之之類也。』主人曰:『善。』因與大青龍湯,溫覆之,其夜大發熱,汗出如流。翌日,又與之如初。三四日後,小便通利,日數行。五六日間,腹滿如忘,與前方幾百餘帖,復原。

白話文:

大青龍湯的註解

既然已經像前面那樣辨證,現在如果仔細審查,沒有少陰真武湯證,所以用大青龍湯來發散隱藏在體內的邪氣,可以讓汗自然而出。這裡說「發」而不是「主」,可知這個方劑是發汗的主要藥方。我曾經治療過一位婦女,也有類似的症狀,好幾天都沒好轉。我讓她服用一帖大青龍湯,不到一頓飯的時間,就汗如雨下,很快就恢復正常。可見古代藥方的神奇功效。

求真按:這個方子是桂枝去芍藥湯加味的方子,所以腹部證候也與之相似。方中有石膏,所以病人的舌頭常常會有白苔(或帶點微黃白色),不然的話,舌頭和嘴唇都會乾燥沒有津液,要注意這一點。

溢飲的病症,應當發汗,可以用大青龍湯來治療,也可以用小青龍湯來治療。《金匱要略》

【註解】

所謂溢飲,《金匱要略》說:「飲入的水液在體內流動,歸向四肢,應當出汗卻沒有出汗,身體感到疼痛沉重,這就叫做溢飲。」

由此看來,溢飲就是一種水腫或水氣引起的疼痛。但是這個病症,為什麼會有大青龍湯和小青龍湯的差別呢?古人議論紛紛,像是尾臺氏認為這個病症應該用大青龍湯來發汗,與小青龍湯無關,這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偏見。因為大青龍湯是治療體表的水氣,不能治療心下的水氣;小青龍湯治療心下的水氣,不主要治療體表的水氣。那麼,大青龍湯可以用於溢飲是比較明顯的,沒有什麼可爭議的。然而,對於小青龍湯的病症,如果任由其發展不治療,心下的水氣無法排出,就會泛濫到體表,形成溢飲。

所以張仲景才說大青龍湯可以治療,小青龍湯也可以治療,這個判斷並沒有錯。

大青龍湯的藥方

麻黃11克,桂枝、甘草、杏仁各3.5克,生薑、大棗各5.5克,石膏20~100克。

煎煮和服用方法同前。

東洞翁對這個藥方的定義是:「治療氣喘、咳嗽、口渴想喝水、氣往上衝、或身體疼痛怕風寒的症狀。」

《醫事惑問》記載:「有一個男子患腫脹,請我診治。我診斷發現他氣喘急促,煩躁口渴,小便不通暢,於是給他開了大青龍湯,過了四十天,沒有效果。當時我懷疑藥方是否正確。我說:『藥效的快慢不能論,應該論藥方是否真的對症。』但他仍然面有疑色,除了這個方子也沒有其他適合的方子,所以還是用了大劑量。又過了二十天,他家人急忙來告知病情有變,我前往查看,發現之前的症狀更加嚴重,怕冷發抖,汗如雨下,全家人都慌亂不安,以為他快要死了。我說:『這與生死無關,這就是所謂的“如果藥力不強,病就不能痊癒”。』仍然使用之前的藥方,結果整夜大汗淋漓,換了六七次衣服。到第二天,腫脹減少了一半,氣喘也平息了,小便也順暢了。又過了十天,就恢復正常了。」

求真按:「我也曾經用這個藥方迅速治癒了急性腎臟炎。」

《生生堂治驗》記載:「有一位婦女產後出現浮腫,腹部脹滿,大小便不通暢,吃不下東西。她的丈夫是醫生,親自為她治療,但沒有效果。過了一年,病情更加嚴重,出現氣短和輕微的喘息,有時會用桃花加芒硝湯,但還是沒有效果。於是請我幫忙,我診斷後,發現她的脈象浮滑,按壓腹部,有水聲。我對她的丈夫說:『你的醫術沒有問題,但是沒有抓住病情的關鍵,應該考慮其他方法。

如果使用瀉下的方法沒有效果,就應該考慮催吐或調和的方法。如果這些方法都不適合,就應該發汗,這就好像打開南窗,北窗自然就會通暢一樣。又像是張仲景說的,如果用大承氣湯沒有效果,就應該用瓜蒂散的道理。』她的丈夫說:『很好。』於是我就給她開了大青龍湯,讓她保暖,當晚她就發高燒,汗如雨下。第二天,又按照之前的劑量服用。三四天後,小便通暢,每天多次小便。五六天後,腹脹消失,又服用了幾百帖之前的藥方,就完全康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