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湯本求真

《皇漢醫學》~ 別論 (100)

回本書目錄

別論 (100)

1. 葶藶大棗瀉肺湯之注釋

肺癰,喘不得臥,葶藶大棗瀉肺湯主之。(《金匱要略》)

2. 先輩之論說治驗

肺癰,胸滿脹,一身面目浮腫,鼻塞,清涕出,不聞香臭酸辛,咳逆上氣,喘鳴迫塞者,葶藶大棗瀉肺湯主之。(《金匱要略》)

白話文:

肺癰,胸部脹滿,全身和麪部浮腫,鼻子不通氣,流清涕,聞不到香味或臭味,酸味或辛味,咳嗽逆氣,呼吸困難,喘鳴、氣迫、憋塞的,用葶藶大棗瀉肺湯治療。(《金匱要略》)

【註】

清涕出者,稀薄鼻涕出也。不聞香臭酸辛者,嗅覺脫失也。

支飲不得息,葶藶大棗瀉肺湯主之。(《金匱要略》)

白話文:

肺部積水無法休息,用葶藶大棗瀉肺湯來治療。(《金匱要略》)

【註】

此不得息(呼吸困難),因水毒充滿氣道也。

葶藶大棗瀉肺湯方

葶藶2克,大棗12克。

以水一合八勺,先煮大棗,取一合二勺。去滓,納葶藶,煮取五勺。去滓,頓服。

《醫學綱目》曰:「孫兆視雷道矩病吐痰,頃間已及一升,喘咳不已,面色鬱暗,精神不快。兆與仲景之葶藶大棗湯使服之。一服訖,已覺胸中快利,略無痰唾矣。」

白話文:

《醫學綱目》記載:「孫兆診視雷道矩的病情,吐痰吐了一大碗,喘咳不止,面色暗沉,精神不振。孫兆給他服用了仲景的葶藶大棗湯。一劑藥服完,胸中就感覺舒暢靈便,痰液也消失了。」

《聖濟總錄》曰:「葶藶湯(求真按:『即本方也』),治傷寒後,上氣喘粗,身面腫,小便澀者。」

白話文:

《聖濟總錄》中說:「葶藶湯(求真相按:《葶藶湯》就是這個方子)用於治療傷寒之後,出現氣喘粗重,身體面部浮腫,小便澀的症狀。」

東洞翁本方定義曰:「治浮腫咳逆,喘鳴迫塞,胸滿強急者。」

求真按:「強急者,謂胸腹肌強而攣急也。」

3. 甘遂大戟芫花葶藶之醫治效用

此四藥者,為主治瀉下胸廓之停水的峻藥,但以甘遂為最有力,大戟芫花次之,葶藶更次之。故雖皆主治胸痛及咳嗽喘鳴,但其異處,前三者鎮痛作用為主,喘咳作用為客;後者治喘咳作用為主,鎮痛作用為客。宜參照下說。

白話文:

這四種藥物都是治療胸腔積水的主藥,其中以甘遂最為有效,其次是大戟、芫花,再次是葶藶。因此,雖然這些藥物都能治療胸痛和咳嗽喘鳴,但它們的區別在於,前三種藥物主要起鎮痛作用,而止咳平喘的作用是次要的;而後一種藥物主要起止咳平喘的作用,而鎮痛的作用是次要的。在使用時應參考以下說明。

《本草備要》曰:「甘遂,苦寒有毒,能瀉腎經及隧道之水濕,直達水氣結處,以攻決為用,為下水聖藥。主十二種水,大腹腫滿,瘕疝積聚,留飲宿食,痰迷癲癇。虛者禁用。」

白話文:

《本草備要》中說:「甘遂性味苦寒,有毒。它能瀉除腎經和水道中的水濕,直達水氣凝結的地方,以攻破排解為主要作用,是治療水腫的聖藥。主治十二種水腫,大肚子腫脹,瘕疝積聚,食物積滯在胃中,痰迷癲癇等疾病。虛弱的人禁用。」

《藥徵》曰:「甘遂,主利水也,兼治掣痛,咳煩,短氣,小便難,心下滿。」

《本草備要》曰:「大戟,苦寒有毒,能瀉藏府之水濕,行血發汗,利大小便。治十二種水,腹滿急痛,積聚瘕結,頸腋之癰腫。通經,墮胎,瀉肺。誤服則損真氣。」

白話文:

《本草備要》記載:「大戟,性質苦寒有毒,能夠清除臟腑水濕,行血發汗,通利大小便。可以治療十二種水氣,腹部脹滿急痛,積聚腫塊,頸部和腋下的腫脹。還能通經、墮胎,瀉肺。但誤服大戟可能會損傷正氣。」

《藥徵》曰:「大戟,主利水也,兼治掣痛,咳煩。」

《本草備要》曰:「芫花,苦溫有毒,去水氣痰癖。療五水在五藏皮膚,脹滿喘急,痛引胸脅,咳嗽瘴瘧。」

《藥徵》曰:「芫花,主逐水也,兼治咳及掣痛。」

《本草備要》曰:「葶藶,辛苦大寒,屬火,性急也。大能下氣,行膀胱之水,肺中水氣急者,非此不能除。破積聚癥結、伏留熱氣,消腫,除痰,止嗽,定喘,通經利便。久服令人虛。」

白話文:

《本草備要》中記載:「葶藶,性味辛、苦,寒性很大,屬火,性質急迫。它能很好地下氣(降肺氣、降水氣);疏通膀胱中的水液,肺中水氣急迫的,非用葶藶不能去除。消散積累的癥結、隱伏的熱氣,消腫,祛除痰,止咳,定喘,通經通便。長期服用會令人體虛弱。」

《藥徵》曰:「葶藶,主治水病也,兼治肺癰、結胸。用葶藶之證,浮腫清涕,咳逆喘鳴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