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湯本求真

《皇漢醫學》~ 別論 (85)

回本書目錄

別論 (85)

1. 桑白皮之醫治效用

《本草備要》曰:「桑白皮,甘辛而寒,瀉肺火,利二便,散瘀血,下氣,行水,清痰,止嗽。治肺熱喘滿,唾血熱渴,水腫臚脹。然性非純良,肺氣虛及風寒作嗽者慎用。作線可縫金瘡,刮去薄皮,取白皮。」

由此說觀之,則本藥為消炎性利尿兼緩下藥,有時可作鎮咳藥者,抑可謂具消炎利尿之作用也。

白話文:

桑白皮,味道甘甜帶點辛辣,藥性寒涼,可以清除肺部的火氣,使大小便順暢,化解瘀血,使氣往下行,促進水分代謝,清除痰液,止咳。可以治療肺熱引起的喘氣、胸悶,以及咳血、口渴、水腫腹脹等症狀。但是藥性並非完全溫和,肺氣虛弱以及因風寒引起的咳嗽要謹慎使用。桑白皮的纖維可以做為縫合傷口的線,要刮去外層薄皮,取用裡面的白皮部分。

從以上論述來看,這種藥具有消炎、利尿以及輕微的瀉下作用,有時也可以當作鎮咳藥使用,可以說它具有消炎和利尿的功效。

2. 射干麻黃湯之注釋

咳而上氣,喉中水雞聲,射干麻黃湯主之。(《金匱要略》)

【註】

《類聚方廣義》本方條曰:「水雞聲者,為痰與氣相觸之聲,在喉中連連不絕也。」蘇頌曰:「蛙即今水雞是也。」陶弘景曰:「蛙與蝦蟆一類,小形而善鳴者為蛙。余按水雞非今之水雞(秧雞),蛙即今之青蛙。喉中水雞聲者,當呼吸時,咽喉之內發出如蛙鳴之謂也。」

射干麻黃湯方

射干3.5克,麻黃、生薑各5克,細辛、紫菀、款冬花各3.5克,五味子6克,大棗3克,半夏7克。

上細銼,以水三合,煎一合。去滓,一日分三回溫服。

《類聚方廣義》本方條曰:「治久咳不止,或產後喘咳,頸項生痰癧,累累如貫珠者,去細辛、五味子,倍射干,加皂角子,有效,兼用南呂丸。」

《勿誤藥室方函口訣》本方條曰:「此方用於後世之哮喘。水雞聲者,形容哮喘之呼吸也。射干、紫菀、款冬花利肺氣,合麻黃、細辛、生薑之發散,與半夏之降逆,五味子之收斂,大棗之安中而成一方之妙用。比西洋合煉之制藥較勝多多矣。」

故恩師和田先生曰:「本方用於急性肺炎大勢解後,有妙效。」

求真按:「先師治急性肺炎,先以桔梗白散,經吐下後,用本方。然本方含細辛、紫菀、款冬花之溫藥,故發熱時不可輕用。」

白話文:

咳嗽且呼吸急促,喉嚨發出像水雞叫的聲音,用射干麻黃湯來治療。

註釋:

《類聚方廣義》這本書提到,所謂的「水雞聲」,是指痰和氣互相摩擦發出的聲音,在喉嚨中連續不斷。蘇頌說:「蛙就是現在的水雞。」陶弘景說:「蛙和蝦蟆是同一類,體型小且叫聲好聽的是蛙。」我認為這裡的水雞不是現在指的秧雞,而是指青蛙。所以,喉嚨發出水雞聲,指的是呼吸時,喉嚨裡面發出像青蛙叫的聲音。

射干麻黃湯的組成:

射干3.5克,麻黃、生薑各5克,細辛、紫菀、款冬花各3.5克,五味子6克,大棗3克,半夏7克。

將這些藥材切碎,用水三合(古代量詞)煎煮成一合(古代量詞),濾掉藥渣,一天分三次溫服。

《類聚方廣義》這本書也說,這個方子可以治療久咳不止,或是產後喘咳,以及頸部長出像串珠子一樣的痰核。如果治療這些症狀,可以去掉細辛和五味子,增加射干的用量,加入皂角子,效果會更好,同時可以配合使用南呂丸。

《勿誤藥室方函口訣》這本書說,這個方子可以應用於後代的哮喘病。「水雞聲」是用來形容哮喘呼吸的聲音。射干、紫菀和款冬花可以宣通肺氣,配合麻黃、細辛和生薑的發散作用,以及半夏的降逆作用,還有五味子的收斂作用,加上大棗的補中作用,構成一個非常好的方子,比西方化學合成的藥要好得多。

我的老師和田先生說,這個方子在急性肺炎病情好轉後使用,效果非常好。

求真認為:我的老師治療急性肺炎,會先用桔梗白散,讓病人吐或拉之後,再用這個方子。但是這個方子裡面有細辛、紫菀和款冬花這些溫熱的藥,所以在發燒的時候,不應該輕易使用。

3. 射干之醫治效用

《本草備要》曰:「射干,苦寒有毒,能瀉實火,火降則血散腫消,痰結自解。能消老血,行太陰、厥陰之積痰,為治喉痹、咽痛之要藥。消結核、癜疝、瘧母,通經閉,利大腸,鎮肝,明目。」

由此說觀之,則本藥當為有力之消炎解凝藥,有驅瘀血及緩下作用。

白話文:

射干這種藥材,味苦性寒且帶有毒性,能夠瀉除體內的實火,當火氣下降後,瘀血就能散開、腫脹也能消退,痰液凝結的情況自然就會解除。它還能消除舊有的瘀血,疏通太陰經和厥陰經的積痰,是治療喉嚨腫痛、咽喉疼痛的重要藥物。此外,射干也能夠消解結核、治療疝氣、瘧疾引起的脾腫大,還能疏通閉塞的經絡、使大腸通暢、平息肝火、增強視力。

從這些描述來看,這種藥材應該是一種有力的消炎解凝藥,具有驅除瘀血和緩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