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太素》~ 卷第二十一·九針之一 (1)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二十一·九針之一 (1)

1. 卷第二十一·九針之一

2. 九針要道

黃帝問岐伯曰:餘子萬民,養百姓,而收其租稅。余哀其不終,屬有疾病。餘欲勿令被毒藥,無用砭石;欲以微針通其經脈,調其血氣,營其逆順出入之會,令可傳於後世。

(五方療病,各不同術。今聖人量其所宜,雜令行之,取十全。故次言之。子者,聖人愛百姓猶赤子也。中有邪傷,屬諸疾病,不終天年。有療之者,行於毒藥,或以砭石。傷膚毒藥,損中。可九種微針,通經調氣,以傳後代也。)必明為之法令,終而不滅,久而不絕。

(法令即針經法也。)易用難忘。(毒藥砭石粗術之法,難用易忘;九種針要道,易用難忘也。)為之經紀。(可為微針之經紀也。)異其篇章。(可為微針篇目章句也。)別其表裡。(取其腑輸為表,臟輸為里。)為之終始。(微針之數,始之於一,終之九也。)令各有形,先立針經,願聞其情。

(為前五法,必須各立形狀。立前五形之本,須作仿經法。故請先立針經,欲聞敘針之情也。)岐伯曰:臣請推而次之,令有綱紀,始於一而終於九。請言其道。(次之者,推九針之序,綱紀之次也。)小針之要,易陳而難入也。粗守形,工守神。神乎神!客在門,未視其疾,惡知其源?刺之微,在速遲。粗守關,工守機。機之動,不離空;空中之機,清靜以微。其來不可迎,其往不可追。知機道者,不可掛以發;不知機者,枳之不發。知其往來,要與之期。粗之暗乎!眇哉!工獨有之。往者為逆,來者為順。明知逆順,正行無問。迎而奪之,惡得無虛?追而濟之,惡得無實。(但九針要道,下成解中,自當其釋也。)

迎之,隨之,以意和之,針道畢矣。(逆順察之於陰陽,迎奪施之於補瀉。)凡用針者,虛則實之,滿則泄之,宛陳則除之,邪勝則虛之。大要曰:徐而疾則實,疾而徐則虛。言實與虛,若有若無;察後與先,若亡若存;為虛與實,若得若失。(言以意調於補瀉,則針道可窮矣也。)虛實之要,九針最妙。補瀉之時,以針為之。

(五方別療莫先於針,所以補瀉以針為之也。)瀉曰:必持而內之,放而出之,排陽出針,疾氣得泄。(凡瀉之道,內針必持,出針必放。搖火其穴,排陽而出針,疾病之氣得泄,謂之瀉也。)按而引針,是謂內溫;血不得散,氣不得出。(以手按其所針,引之後,暖氣內聚。以心持針,不令營血得散;外閇其門,令衛氣不得泄出,謂之補也。)補曰:隨隨之意,若忘之。(隨氣呼吸而微動針之也。)若行若悔,如蚊虻上。(欲去欲作為行悔也。針在皮膚之中,去來微動,如彼蚊虻止,又皮膚微覺有之也。)如留如還。(針在皮膚之中,若似留停;人如還去,此皆言其候氣者也。)去如絕弦。(得氣已去,即此補陰□補得之也。即疾出針,如絕弦者,言其速也。)令左屬右,其氣故止。(左手按穴,右手行針。內氣已補,右手出針,左手閇門,使氣相續不滅也。屬,續也。)外門已閇,中氣乃實。(痏孔為外門也。補已不泄,故內氣得實也。)必無留血,急取誅之。(補者留其氣也。不可留於客邪血也。邪血留者,可刺去之,故曰急誅之也。)持針之道,堅者為實。(持針不堅,則氣散不從針。)

白話文:

九針要道

黃帝問岐伯說:我治理萬民,收取賦稅,卻憐憫百姓因疾病而不能善終,我想避免使用毒藥和砭石,希望能用細小的針,疏通經脈,調和氣血,使氣血運行順暢,並將此方法傳於後世。(五種療法各有不同,如今聖人根據病情需要,綜合運用,追求最好的療效,所以才告訴你。聖人愛護百姓如同愛護自己的孩子一樣,如果百姓因為外邪侵犯導致疾病而不能善終,就需要治療。使用毒藥或砭石,會損傷肌膚和內臟,而九種細小的針,可以疏通經脈、調和氣血,傳之於後代。)必須明確使用方法,才能使它延綿不斷,永世流傳。

(使用方法就是針灸的規範。)容易使用,不易忘記。(毒藥和砭石是粗糙的療法,難用易忘,而九種針灸要法卻容易使用,不易忘記。)制定規範。(可以作為微針的規範。)區分章節。(可以作為微針的篇目章句。)區分表裡。(以腑部的經脈為表,臟部的經脈為裡。)確定始終。(微針的數量,從一到九。)讓每種針法都有其形狀,首先要確立針灸經絡,希望你能詳細說明。

(前面五種方法,必須各有其形狀,確立前面五種針法的基礎,需要仿照經絡的規範,所以請先確立針灸經絡,並說明針法。)岐伯說:臣下願依次闡述,使之有條理,從一到九,請您說明方法。(依次闡述,就是按照九針的順序和條理。)小針的要訣,容易說明,卻難以領悟。粗淺的掌握針刺的技巧,精細的則要把握神意。神乎其神,病人來到面前,還沒看到他的病情,就能知道病源,用針刺入,關鍵在於速度的快慢。粗淺的掌握關竅,精細的則要把握機遇,機遇的變化不離於虛空中,清靜以待,微小的變化不可迎合,不可追趕,知道機遇之道的人,可以不費力氣而達到目的,不知道機遇之道的人,用力也無法達到目的。知道氣血運行規律,就能預知時間。粗淺的方法,渺小而模糊,而精細的方法只有高手才能掌握。過去的為逆,未來的為順,明知逆順,就能正確施針,不迎合而奪取,怎麼能不虛呢?追趕而補充,怎麼能不實呢?(九針要道的精妙,在下面的解釋中自然會說明。)迎合它,順從它,用心調和它,針灸之道就完成了。(逆順觀察於陰陽,迎奪運用於補瀉。)凡是用針,虛則實之,滿則瀉之,壅滯則疏通之,邪氣盛則虛之。總之,緩慢則實,快速則虛,實與虛,似有似無,觀察其先後,似亡似存,虛與實,似得似失。(運用心意調整補瀉,則針灸之道可以窮盡。)虛實的要訣,九針最妙,補瀉的時間,以針來調節。

(五種療法,沒有什麼比針灸更重要的,所以用針來補瀉。)瀉法:必須穩住針,然後慢慢刺入,然後迅速拔出,排出陽氣,氣得以宣洩。(凡是瀉法,針刺入必須穩住,拔出必須迅速,搖動針,使穴位陽氣排出,拔出針後,疾病的邪氣得以宣洩,謂之瀉法。)按住然後慢慢拔出針,這叫做溫煦內部,使血液不致散失,氣不致外泄。(用手按住針刺的部位,然後慢慢拔出,使溫熱的氣聚集於內部,用心掌握針,不使營血散失於外,阻擋穴位,使衛氣不致外泄,謂之補法。)補法:順應氣機,如同忘記了針。(順應呼吸的節律而輕微地活動針。)似進似退,如同蚊蟲叮咬。(想進想退,是進退的意思,針在皮膚裡,來回輕微移動,如同蚊蟲叮咬,皮膚略微感覺到它。)似留似去。(針在皮膚裡,好像停留,又好像離開,這些都是說感受氣機。)離開如同斷弦。(得氣之後離開,這就是補陰,補得之後,迅速拔出針,如同斷弦一樣,說明速度很快。)使左邊牽引右邊,氣機因此停止。(左手按住穴位,右手行針,內氣已經補足,右手拔出針,左手阻擋穴位,使氣機相續不斷,相互牽引。)外門已經阻擋,內氣因此充實。(痏孔為外門,補足後不致泄漏,所以內氣得以充實。)必須沒有殘留的血液,迅速把它清除掉。(補法是留住其氣,不可留住外邪之血,邪血殘留,可以刺除,所以說迅速清除。)持針的方法,穩固才是實。(持針不穩,則氣散,不順從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