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太素》~ 卷第十一·輸穴 (15)
卷第十一·輸穴 (15)
1. 氣穴
)熱輸五十九穴,水輸五十七穴,頭上五行行五,五五二十五穴,中侶兩旁旁五,凡十穴,大杼上兩旁各一,凡二穴,(平按:《素問》大杼作大椎,王注未詳,新校正云:按大椎上旁無穴,大椎下旁穴名大杼。)目瞳子浮白二穴,兩髀厭中二穴,(平按:《素問》厭下有分字。
)犢鼻二穴,耳中多所聞二穴,眉本二穴,完骨二穴,項中央一穴,枕骨二穴,上關二穴,大迎二穴,下關二穴,天桂二穴,巨虛上下四穴,(平按:四穴上《素問》有廉字。)曲牙二穴,天突一穴,天府二穴,天牖二穴,扶突二穴,天窗二穴,肩解二穴,關元一穴,委陽二穴,肩貞二穴,肩髃二穴,(平按:《素問》肩髃作喑門。)齊一穴,肓輸二穴,(平按:《素問》肓輸作胸俞,二穴作十二穴。
)背輸二穴,膺輸二穴,(平按:《素問》二穴作十二穴。)分肉二穴,踝上橫骨二穴,(平按:《素問》無骨字。)陰陽喬四穴,凡三百六十五穴,針之所由行也。(以上九十九穴,通療諸病也。平按:《素問》「凡三百六十五穴針之所由行也」十三字,在「天府下五寸」之下。
)水輸在諸分,熱輸在氣穴,寒輸在兩骸厭中二穴,(以上言三種輸穴之所在。骸,核皆反,骨也。別本為骩,於靡反,骨端曲兒也。平按:《素問》寒下有熱字。)大禁二十五,在天府下五寸。(三百六十五穴中,有大禁者,五里穴也,在臂天府以下五寸,五五二十五往瀉此穴氣,氣盡而死,故為大禁也。)
問曰:少陰何以主腎?腎何以主水?(問少陰之脈主之所由也。)答曰:腎者至陰也,(至,極也。腎者,陰之極也。)陰者盛水也,(陰氣舍水,故曰盛水。平按:《素問》、《甲乙》陰上有至字。)腎者少陰,少陰者冬脈也,(一曰肺者,量為不然也。少陰亦盛也,少陰之脈盛,屬於冬分也。
平按:《素問》、《甲乙》腎者少陰作肺者太陰也。)故其本在腎,其末在肺,皆積水也。(腎脈少陰,上入肺中,故曰末在肺也。所以腎之與肺,母子上下俱積水也。)問曰:腎何以能聚水而生病?(腎為至陰聚水,未知何由生病?)答曰:腎者胃之關閉,關閉不利,故聚水而從其類,上下溢於皮膚,故為胕腫。(胃主水穀,胃氣關閉不利,腎因聚水,肺氣之應,溢於皮膚,故為胕腫。
胕,扶府反,與腐同義也。平按:《素問》、《甲乙》胃之關閉作胃之關也,關閉不利作關門不利,胕腫下有「肘腫者聚水而生病也」九字。)問曰:諸水皆生於腎乎?答曰:腎者牝臟也,地氣上者,屬於腎而生水液,故曰至。(牝,陰也。地氣,陰氣也。陰氣盛水,上屬於腎,生於津液也,故以腎為極陰也。
白話文:
氣穴
人體的熱氣通道有五十九個穴位,水氣通道有五十七個穴位。頭部有五行,每一行有五個穴位,總共二十五個穴位。中膂穴兩旁各有五個穴位,總共十個穴位。大杼穴上方兩側各有一個穴位,總共兩個穴位。眼睛的瞳孔和眼白交界處有兩個穴位。兩邊大腿根部的凹陷處各有两个穴位。
膝蓋骨下方有兩個穴位。耳朵裡能聽到聲音的地方有兩個穴位。眉毛根部有兩個穴位。耳後突出的骨頭下方有兩個穴位。頸椎正中間有一個穴位。後腦枕骨下方有兩個穴位。上關穴有兩個穴位。大迎穴有兩個穴位。下關穴有兩個穴位。天桂穴有兩個穴位。巨虛穴的上方和下方各有兩個穴位,總共四個穴位。嘴角旁邊有兩個穴位。喉嚨正中間有一個穴位。天府穴有兩個穴位。天牖穴有兩個穴位。扶突穴有兩個穴位。天窗穴有兩個穴位。肩關節部位有兩個穴位。關元穴有一個穴位。委陽穴有兩個穴位。肩貞穴有兩個穴位。肩髃穴有兩個穴位。肚臍有一個穴位。肓輸穴有兩個穴位。
背部的腧穴有兩個穴位。胸部的腧穴有兩個穴位。肌肉之間有兩個穴位。腳踝上方橫骨處有兩個穴位。陰陽喬穴有四個穴位。總共有三百六十五個穴位,這是針灸所依循的路線。以上這九十九個穴位,可以治療各種疾病。
水氣的輸送管道在身體的各個分部,熱氣的輸送管道在氣穴,寒氣的輸送管道在兩側大腿根部的凹陷處。
還有二十五個大的禁忌穴位,位於天府穴下方五寸的地方。在這三百六十五個穴位中,有五個是禁忌穴位,在手臂天府穴下方五寸的地方。如果連續快速地瀉這五個穴位的氣,會導致氣盡而死亡,因此是大的禁忌穴位。
有人問:為什麼少陰經主管腎?腎又為什麼主管水?
回答說:腎是至陰的臟器,陰氣旺盛的地方儲存著水。腎屬於少陰經,少陰經對應的是冬季的脈象。因此,腎是水的根源,而肺是水的末端,都是積聚水液的地方。腎的脈絡屬於少陰,上行進入肺中,所以說是末端在肺。因此,腎和肺,如同母子一般,上下都積聚著水液。
有人問:腎為什麼會積聚水液而產生疾病?
回答說:腎是胃氣的開關,如果開關不暢,就會導致水液積聚並從其屬性,上下溢於皮膚,因此造成浮腫。
有人問:所有的水液都是從腎產生的嗎?
回答說:腎是陰性的臟器,來自地面的陰氣上升,歸屬於腎,然後產生水液,因此說腎是至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