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素問校義

《黃帝內經素問校義》是清代醫家胡澍於1880年刊行的醫學著作,全書共一卷。本書旨在對中醫經典《素問》中難以理解的字詞、句義及文義進行深入考證與釋義。胡澍透過嚴謹的考據訓詁方法,解決了過往注釋中存在的諸多疑難,為後世校勘及研究《素問》提供了重要的參考價值。


《黃帝內經素問》概述

《素問》作為中國古代醫學的奠基之作,是《黃帝內經》的重要組成部分。相傳此書為黃帝與其臣岐伯問答的形式所成,其內容博大精深,對中國醫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書中確立了整體觀念,強調人體與自然界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提出了陰陽、五行、藏象、經絡、氣血津液等核心理論,並將這些理論貫穿於生理、病理、診斷、治療等各個方面。

《素問》的核心思想包括:

  • 天人相應:認為人體與自然環境息息相關,強調人應順應四時陰陽變化以養生防病。
  • 陰陽平衡:將世間萬物歸納為陰陽兩類屬性,認為人體健康在於陰陽的動態平衡。
  • 五行學說:以木、火、土、金、水五種物質的相生相剋關係,闡釋臟腑、季節、情志、飲食等之間的相互聯繫。
  • 藏象理論:揭示了臟腑的生理功能、病理變化及其與外部環境的關係。
  • 經絡學說:闡述了經絡系統在人體內氣血運行、臟腑聯繫中的重要作用。

這些學說構成了中醫理論體系的核心,為後世醫學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素問校義》的價值與貢獻

胡澍的《素問校義》是一部對《素問》進行深入校勘和注釋的著作。在校勘過程中,他不僅對《素問》中難以理解的字、句、文義進行了詳細的考證與釋義,更對原書中的一些訛誤進行了訂正。這對於後世學者深入理解《素問》的本意,避免因文字訛誤而產生的歧義,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

本書的序言部分便詳盡闡述了胡澍在訓詁考據方面的功力與貢獻。他指出,自王冰注本《內經》流傳以來,雖為後世所宗,然古字古義多有訛變,加之明代以來刻本多有淆亂,導致許多原意難以考究。胡澍透過比對宋本《內經》、元熊氏本、明道藏本以及唐以前的載籍,對《素問》中的關鍵字句進行了精確的辨析。

例如,對於「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一句,他考證出王冰本將「不妄不作」誤讀為「不妄作勞」,並援引《月令》、《鄭注》等文獻,指出「作」與「詐」通,強調原文「不妄不作」與「不妄作勞」在語義上的差異,糾正了沿襲已久的錯誤。

又如,針對「持滿不時御神」,胡澍認為「時」應訓為「善」,而非簡單的時間概念,意指「不善於駕馭精神」。這類訓詁考證,不僅糾正了字面理解上的偏差,更深入揭示了《素問》在養生思想方面的精微之處。

此外,書中對於「下皆為之」中的「為」字,考證其應為「化」之借字,指出「下皆化之」更符合原文語境;對於「身無奇病」中的「奇」,他考證應為「苛」,因字形相似而誤,指出「苛」亦為病義,並與下文「苛疾不起」相互印證,使文意更加通順。對於「愚者佩之」的「佩」,則訓為「倍」,意指「背道而馳」,這些均展現了胡澍深厚的文字學功底與對古籍的嚴謹考證態度。

《素問校義》雖然未涵蓋《素問》全書,但其選取三十條難解條文進行校證,為後來的研究者樹立了典範。正如序言中所言,其「耑緒已立,必有賡續之者」,為後世對《內經》進行義疏之學提供了啟示。劉壽曾於序中強調,醫家之有《內經》,其博大精深可比儒家之五經,然長期以來缺乏義疏之學。胡澍此書,可謂開風氣之先,有望引導學者以儒家治學之法,輔以全氏逸義,疏通證明,俾使《軒岐大業》昭揭於世,不為庸師俗工所蒙蔽。


《素問校義》的具體內容分析

《素問校義》雖僅一卷,但其內容豐富,上卷主要針對《素問》首篇「黃帝問天」進行了校勘注釋,下卷則涉及《素問》其他篇章。書中對於《素問》中幾個重要概念的闡述,體現了胡澍獨特的見解和嚴謹的治學態度:

  • 「素問」之名義考證:胡澍在書中對《素問》這一書名的深層含義進行了詳盡的考證。他首先駁斥了全元起與林億等人的解釋,認為其「未甚明」或「遷曲難通」。他引用《鄭注士喪禮》、《左傳》、《漢博陵太守孔彪碑》等文獻,指出「素」字有「法」之意,並與「索」字通假(如《書序》八索,釋文作素)。最終得出結論:「《素問》者,法問也,猶後世揚雄著書謂之《法言》矣。」認為此書乃黃帝向岐伯請教治病之法,故名「素問」。此番考證,不僅辨明了書名之本義,更彰顯了胡澍在訓詁學上的深厚造詣。

  • 「人將失之邪」考證:胡澍認為此句應作「將人失之邪」,並與下文「將天數然也?」、「將言以雜合邪?」等句式對應。他指出「將」在此處作「抑」解,意為「難道是時世變化了呢?還是人們自己失誤了呢?」此處的考證揭示了古漢語中「將」字的特殊用法,對理解句意至關重要。

  • 「恬惔虛無」考證:胡澍針對元熊宗立本、明道藏本中的「恬憺」與宋本的「恬惔」進行考證,引用《一切經音義》、《淮南子》等,指出「惔」與「憺」、「澹」與「淡」字義相通,皆有「恬靜、安定」之意。這種對字形通假的辨析,有助於釐清古籍中因字形差異造成的誤讀,進而精確把握原文所傳達的養生境界。

這些具體的考證內容,無不體現出胡澍深厚的古文功底和對中醫經典的獨到理解。他不僅是文字學家,更是中醫文獻的考訂者,透過對字詞、句法的精微辨析,還原了《素問》的本來面貌,為後世學者提供了寶貴的學術資源。


結語

《黃帝內經素問校義》雖篇幅不長,但在《素問》研究史上佔據了重要地位。胡澍以其精湛的訓詁考據學問,對《素問》中的疑難字句進行了嚴謹的辨析和訂正,解決了長期以來困擾學界的一些難題。這本書不僅體現了清代醫家對經典文獻的重視與嚴謹態度,也為後世研究《黃帝內經》提供了極其寶貴的參考資料。對於今天的讀者而言,胡澍的校義工作,為我們理解《素問》這部博大精深的中醫經典,掃清了文字上的障礙,使我們能更貼近地領會其思想精髓。現存的《珍本醫書集成》本,更是為後世傳承與研究此書提供了便利。


戶部郎中胡君荄甫事狀

素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