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子賢

《六因條辨》~ 卷中 (9)

回本書目錄

卷中 (9)

1. 冬溫條辨第十

冬溫舌黃乾燥,煩躁昏譫,脈弦或伏,便閉腹硬,轉矢氣者,此熱結在腑。宜用鮮生地、生首烏、鮮石斛、大黃、元明粉等味,微下存陰也。

白話文:

冬溫按法調治,而病不肯解。舌赤黃帶焦,或如沉香色,此應下之候。更兼腹硬,頻轉矢氣,即仲景所謂轉矢氣者,有燥糞也。仿調胃承氣,合生地、石斛、首烏,既能祛結,又能養陰也。

白話文:

根據冬溫按法治療後,病情仍未好轉。舌頭呈紅色或黃色帶焦痕,或呈沉香色,這是需要瀉下的徵兆。此外,腹部發硬,排便頻繁且帶有惡臭,即中醫經典《傷寒雜病論》中所描述的「轉矢氣」,表明有乾燥的糞便。

因此,可以參照「調胃承氣湯」方劑,結合 生地、石斛、首烏等藥材。此方既能清除積結,又能滋養陰津。

2. 溫毒條辨第一

溫毒初起,煩熱惡寒,口渴舌赤,鼻乾氣燥,咽痛脈數,此邪襲氣分。宜用薄荷、連翹、羚角、桑葉、大力、鮮石斛、沙參、杏仁、桔梗、甘草等味,辛涼透泄也。

白話文:

初期溫熱病:發熱發冷、口渴舌紅、鼻子乾燥氣息灼熱、咽喉痛、脈搏快速。這是邪氣侵犯體內的氣分。宜用薄荷、連翹、羚羊角、桑葉、大力、新鮮石斛、沙參、杏仁、桔梗、甘草等藥材,辛涼透發。

溫毒之起,蓋因先伏溫邪,後再感溫,兩溫相灼,即無風寒感召,而其病亦能作也。然溫上加溫,病中添病,其熱尤熾,較之冬溫更緊一層。故一起便發煩躁,微兼惡寒。夫表裡俱熱,則口渴舌赤,熱邪上壅,則咽痛鼻乾。斯邪在氣分,宜用薄荷、大力祛風,沙參、桑葉清熱,連翹、羚角化熱毒,甘草、桔梗利咽喉。慎勿辛溫助熱,灼傷津液,反滋傳變也。

白話文:

溫熱疾病的產生,通常是因為體內潛伏了溫熱的邪氣,後面再接觸到溫熱的東西,雙重溫熱的邪氣互相攻擊,就算身體不受到風寒的侵襲,這種疾病也會發作。

但是,在已經有溫熱疾病的症狀上再感受溫熱,會讓病情更加嚴重,熱氣也會更旺盛,比冬天的溫熱疾病還要嚴重。

所以,一發病症狀發展得很快,會出現煩躁、輕微的怕冷。

體表的熱氣和內裡的熱氣同時升高,會導致口渴、舌頭發紅,熱氣堵塞在嗓子以上,會出現喉嚨痛、鼻子乾燥的症狀。

這種病邪在氣血的層面,應該使用薄荷、大力等藥物祛除風邪,用沙參、桑葉等藥物清熱,用連翹、羚角化解熱毒,用甘草、桔梗等藥物宣通喉嚨。

要注意不能使用辛辣溫熱的藥物助長熱氣,傷了體內的津液,反而會讓病情變得複雜。

3. 溫毒條辨第二

溫毒汗出熱甚,面紅唇燥齒枯,舌赤口渴,脈數神昏,此邪留營分。宜用鮮生地、羚角、鮮石斛、玄參、銀花、桑葉、石膏、鮮菖蒲、青竹葉等味,兩清營衛也。

白話文:

當身體被溫性毒邪侵襲,會出現大量出汗、高燒、面部潮紅、嘴脣乾燥、牙齒發黑、舌頭變紅、口渴、脈搏跳動過快、精神恍惚。這種情況下,毒邪已經留在了營分和衛分。建議使用鮮生地、羚角、鮮石斛、玄參、銀花、桑葉、石膏、鮮菖蒲、青竹葉等藥物,以清除營衛之毒。

汗出熱甚,面紅齒枯,舌赤脈數,神志漸昏,乃邪欲入營。故仿玉女煎法,兩清心營肺衛,佐以解毒為要。

白話文:

患者大量出汗,體溫很高,臉龐發紅,牙齒變黑,舌頭發紅,脈搏數快,神志逐漸昏迷。這是邪氣準備進入營衛的徵兆。因此仿照「玉女煎」的配伍原則,採取清心、營肺、衛氣的方法,佐以解毒藥物為主要原則。

4. 溫毒條辨第三

溫毒神昏舌絳,丹疹如錦,煩躁咽痛,鼻煤齒枯,脈數而促,此邪郁內外。宜用犀角地黃湯,加元參、連翹、人中黃、蟬衣、青竹葉、薄荷、牛黃丸等味,涼血清熱也。

白話文:

體內毒熱盛重導致神志昏迷、舌頭絳紅、皮疹像錦緞一樣鮮明,出現煩躁不安、咽喉腫痛,鼻腔乾燥、牙齒乾枯,脈搏又數又快,這是邪氣聚集在體內與體表,應當使用犀角地黃湯,再加入元參、連翹、人中黃、蟬衣、青竹葉、薄荷、牛黃丸等藥材,以達到涼血清熱的功效。

丹疹咽痛,邪尚在肺,神昏舌絳,邪又犯營,若不清營透邪,病何由解?況鼻煤脈促,陰液大傷,血分被灼,痙厥之變近在目前。故用犀角、生地、丹皮、赤芍涼血,玄參、連翹、人中黃透斑,薄荷、蟬衣透表,牛黃、竹青清心,俾營熱轉氣,以達肌表,則斑可化矣。

白話文:

發出紅色疹子伴隨咽喉疼痛,說明邪氣仍在肺部,神志昏迷且舌頭發紅,說明邪氣又侵犯了營血,如果不清除營血中的邪氣,病情怎麼可能好轉?何況鼻涕增多、脈搏急促,說明陰液嚴重受損,血液被灼傷,痙厥的變化即將發生。因此使用犀角、生地、丹皮、赤芍來涼血,玄參、連翹、人中黃來消除斑點,薄荷、蟬衣來透發外邪,牛黃、竹青來清心降火,這樣才能讓營血中的熱氣轉化為氣,並散發到體表,疹子才能消失。

5. 溫毒條辨第四

溫毒煩躁,神昏舌赤,斑疹紫黑,脈促模糊,便閉或瀉稀水。此邪瘀血分,漫無泄越。宜用犀角大黃湯,加元參心、連翹心、紫草、赤芍、鮮菖蒲、紫雪丹等味,涼血祛瘀也。

白話文:

身體被熱邪侵襲,感到煩躁不安、神志昏沉、舌頭發紅、皮膚出現暗紫色的斑疹、脈搏快而模糊不清,大便不通暢或者腹瀉排出稀水。這是因為邪氣瘀積在血液中,沒有辦法疏通排出。此時宜使用犀角大黃湯,再加入元參心、連翹心、紫草、赤芍、新鮮菖蒲、紫雪丹等藥材,以清熱涼血、祛除瘀血。

前條氣血兼病,此條熱與血瘀,非徒涼血清熱可解。若勿用犀角、生地涼血,大黃逐滌,黃連清心,升麻透斑,元參、連翹化斑,紫草、赤芍行血,紫雪丹清心化毒,俾氣血上下一齊分消,否則邪無出路,而勢必危矣。再按便閉腹硬,原宜攻下,然亦有下利稀水,而臭穢異常,少腹仍兼硬痛,此仲景所謂協熱下利,又謂熱結旁流。

白話文:

前述狀況既有氣滯又有血瘀,現在這種熱瘀狀態,單純使用涼血化熱的藥物並不能夠解決問題。若不使用犀角、生地等涼血藥,以及大黃、黃連等清熱藥,以及升麻等發散透邪藥,以及元參、連翹等化解斑痕藥,以及紫草、赤芍等活血藥,以及紫雪丹等清心解毒藥,讓氣血上下同時消散,否則邪氣無路可出,勢必危及性命。再根據便祕腹硬的症狀,原本應該使用瀉下的藥物,但是也有一些情況是腹瀉稀水,而且臭味異常,小腹部仍然有硬痛,這是仲景所說的「協熱下利」,也稱為「熱結旁流」。

蓋因燥矢堅凝,穢水旁流,水雖下而結矢未下,仍宜調胃承氣湯攻之,倘得結矢一下,旁流自止,毋謂大便既泄,而禁用攻法,學者詳之。

白話文:

這是因為乾燥的糞便堅硬凝結,污穢的水液從旁邊流出,水雖然往下流,但結滯的糞便還沒有排出。這時仍然應該使用「調胃承氣湯」來攻下,如果能把結滯的糞便排出,水液從旁邊流出的情況就會自然停止。不要因為大便已經拉稀了,就禁止再用攻下的方法。學習中醫的人應該仔細體會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