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子賢

《六因條辨》~ 卷中 (4)

回本書目錄

卷中 (4)

1. 伏暑條辨第十九

伏暑痢積,色白腹痛,裡急後重,舌白嘔惡,此邪伏脾胃。宜用藿香正氣散,加山楂、木香、檳榔、車前等味,理脾逐濕也。

凡暑伏募原,外感客邪而發者,名為瘧症,內傷生冷而成者,名為痢疾。先賢所謂暑邪在脾,不瘧則痢,不痢則瘧。今痢下白積,而兼腹痛,舌白嘔惡,乃冷濕傷脾。雖有裡急後重,先宜理氣分消。故用正氣散,加山楂、木香、檳榔、車前溫脾理濕,分利膀胱,使不釀延血分,而轉成赤痢焉。

白話文:

伏暑時節,如果出現痢疾,大便顏色發白,腹痛、裡急後重(便意頻繁,肛門灼熱)、舌苔白膩、嘔吐等症狀,這是暑邪困阻脾胃所致。應該服用藿香正氣散,再加入山楂、木香、檳榔、車前子等藥物,以調理脾胃、驅除濕邪。

凡是暑熱侵犯腹部,因外感邪氣而發病的,稱為瘧疾;因內傷生冷而發病的,則稱為痢疾。古人認為暑邪在脾臟,不發瘧疾就發痢疾,不發痢疾就發瘧疾。現在這種痢疾,大便顏色發白,伴隨腹痛、舌苔白膩、嘔吐,是寒濕之邪損傷脾胃所致。雖然有裡急後重症狀,但應先調理氣分,消除病邪。因此使用藿香正氣散,再加入山楂、木香、檳榔、車前子溫暖脾胃、調理濕邪、利尿通便,防止病情加重,轉變成血痢。

2. 伏暑條辨第二十

伏暑痢積,色赤腹痛,裡急後重,此由氣傷血。宜用潔古芍藥湯,調氣和血也。

上條痢下白積,專傷氣分,只宜理氣,此條痢已轉赤,傷及血分,非但理氣可效。故用潔古芍藥湯,藉芩、連苦寒清裡熱,檳、木辛溫通氣滯,歸、芍、桃仁和營止血,大黃、肉桂溫通積滯。所謂和其血,而痢自止,調其氣,而後重除焉。再按痢者,古稱滯下,又名腸澼。

都由夏秋之間,暑濕傷脾,阻遏氣機,蒸逼蘊釀,而致氣不宣化,邪無出路,奔迫大腑,而黏結滯下也。故初起便兼腸脂濁垢交結而下,不拘赤白,總有裡急後重腹痛下垂之患。然腹痛之中,務要辨明虛實,其痛隨便減者為實,宜通之。如痛不隨便減者為虛,宜補之。裡急之狀,亦有虛實,以欲痢之時,腹先如垂,故名裡急。

其急隨痢減者為實,宜疏通為主。如急不隨痢減者為虛,宜固補為先。後重之狀,亦有虛實,以痢後不爽,肛門如墜,故名後重。其實者因邪火窘迫,宜苦寒以清之。如虛者以液枯氣陷,宜甘溫以補之。學者當於氣血虛實之間,謗審其的,溫清補瀉之法,用得其宜,靈機活潑,在乎其人耳。

白話文:

伏暑導致的痢疾,大便顏色鮮紅、腹痛、裡急後重,這是因為暑熱傷了氣血。應該使用潔古芍藥湯,來調理氣血。

上一條提到的痢疾,大便顏色發白,主要傷的是氣分,只需要調理氣機即可。而這一條,痢疾的症狀已經轉為大便鮮紅,說明傷及血分,單純調理氣機就沒有效果了。所以要用潔古芍藥湯,利用黃連、黃芩的苦寒性質來清瀉裡熱,用檳榔、木香的辛溫之性來通利氣滯,用生地黃、芍藥、桃仁來滋養營血、止血,用大黃、肉桂來溫通積滯。這樣就能和調血液,使痢疾自然停止;調理氣機,就能消除裡急後重的症狀。再者,痢疾古稱「滯下」,又名「腸澼」。

都是因為夏秋季節,暑濕之邪侵犯脾胃,阻礙氣機運行,導致邪氣鬱積,氣機不暢,邪氣無處宣洩,奔襲大腸,黏結在一起而導致下痢。所以初期,常伴有腸道積滯的濁垢一起排出,不論大便顏色赤白,總會有裡急後重、腹痛下墜的症狀。但腹痛之中,務必辨明虛實,疼痛隨著排便而減輕的是實證,應該用通下之法;如果疼痛不隨排便減輕,就是虛證,應該用補益之法。裡急的症狀,也有虛實之分,因為想排便時,腹部先下墜,所以稱之為裡急。

裡急感隨著排便減輕的為實證,應以疏通為主;裡急感不隨排便減輕的為虛證,應以固補為先。後重的症狀,也有虛實之分,排便後肛門仍有不適感,像墜著一樣,所以稱之為後重。實證是因邪火鬱結所致,應該用苦寒之藥清瀉;虛證是因為津液虧損,氣血下陷,應該用甘溫之藥補益。學習者應當仔細辨別氣血虛實,靈活運用溫清補瀉之法,才能做到恰到好處,醫術的精妙,全在於個人的臨床經驗。

3. 伏暑條辨第二十一

伏暑痢兼赤白,腹痛窘迫,聞谷欲嘔,此名噤口。宜用生薑瀉心湯,加石蓮肉、烏梅、白芍等味,苦辛泄降也。

凡痢稱噤口,最為險候,俗言吃勿死的瀉痢信然也。然亦有虛實之分,如痢色清淡,口不甚渴,舌白脈軟,身無大熱,而食入嘔惡,此屬虛寒。宜用瀉心湯之姜連苦辛通降,參草甘溫養胃,加梅芍酸收制肝,石蓮苦寒堅陰,且得苦辛甘酸之味,而無拒格之患。

若痢色濃穢,舌黃口渴,脈滑或數,發熱痛甚,而聞谷欲嘔,此屬實熱,宜用芩連苦寒以降其逆,白芍、秦皮以和其肝,山楂、厚朴以疏其滯,大黃、芒硝以攻其積,車前、赤苓以分水道,則積滯祛,而邪火退,其痢自止。

白話文:

伏暑痢疾兼有赤白痢,腹部疼痛難忍,聞到食物就想嘔吐,這叫做「噤口痢」。應該服用生薑瀉心湯,再加入石蓮肉、烏梅、白芍等藥材,以苦辛之味瀉火降逆。

凡是痢疾稱為「噤口痢」的,都是最危險的徵兆,民間俗語說「吃勿死的瀉痢」確實如此。但是虛實症狀也有區別,例如痢疾顏色清淡,不太口渴,舌苔白膩脈象軟弱,身體沒有明顯發熱,但進食後想嘔吐,這是屬於虛寒型的。應該服用生薑瀉心湯,其中生薑、連翹的苦辛之味可以通降,人參、白朮甘溫可以滋養胃氣,再加入烏梅、白芍酸味收斂肝氣,石蓮肉苦寒可以滋陰,這樣苦辛甘酸兼備,就不會產生藥物排斥的現象。

如果痢疾顏色濃稠惡臭,舌苔黃厚口渴,脈象滑數或脈搏頻數,發熱疼痛劇烈,聞到食物就想嘔吐,這是屬於實熱型的。應該服用黃芩、黃連苦寒的藥物來瀉火降逆,白芍、秦皮來調和肝氣,山楂、厚朴來疏通腸胃滯塞,大黃、芒硝來攻破積滯,車前子、赤小豆來利尿通便,這樣積滯就能去除,邪火也能退散,痢疾自然就會痊癒。

4. 伏暑條辨第二十二

伏暑痢兼五色,腹痛裡急,不食神疲脈弦,此名五色痢。宜用東垣補中益氣湯,加禹糧石、白芍、茯苓、澤瀉等味,升清泄濁也。

凡痢兼五色,病涉五臟矣。而食減脈弦,胃虛之象益著。故用補中益氣湯,以升清陽,加茯苓、澤瀉以降濕濁,禹糧石以止瀉痢,使陽升陰降,而痢可止焉。

白話文:

伏暑期間痢疾伴隨五色便,腹痛絞急,食慾不振,倦怠乏力,脈象弦細,這叫做五色痢。應該服用東垣補中益氣湯,再加入禹糧石、白芍、茯苓、澤瀉等藥物,以提升清氣、排出濁氣。

凡是痢疾伴隨五色便,都表示疾病已經侵犯到五臟了。而食慾減退、脈象弦細,更明顯顯示胃氣虛弱。所以使用補中益氣湯來提升清陽之氣,加入茯苓、澤瀉來消除濕濁之氣,用禹糧石來止瀉,使陽氣上升,陰氣下降,這樣就能夠止住痢疾了。

5. 伏暑條辨第二十三

伏暑痢赤轉白,漸變為瀉,此臟邪轉腑。宜用真人養臟湯,溫澀止痢也。痢赤轉白,又變為瀉,此由臟轉腑,從重轉輕,將愈之兆,並無積滯,故用真人養臟湯,澀腸止瀉,斯為的當。

白話文:

伏暑引起的痢疾,一開始大便赤色,後來轉為白色,漸漸變成腹瀉,這是臟腑病邪轉移的現象。應該服用真人養臟湯,溫和收斂以止瀉。痢疾由赤色轉為白色,又變成腹瀉,這是病邪由臟器轉移到腑臟,由重症轉為輕症,是快要痊癒的徵兆,並沒有積滯的情況,所以用真人養臟湯收斂腸道止瀉是恰當的。

6. 伏暑條辨第二十四

伏暑痢久不止,肛脫腹垂,腰痠足痿,食入作脹,此脾腎兩傷,氣虛下陷。宜用景岳補陰益氣煎,加杜仲、菟絲等味,升陽攝陰也。

痢雖脾病,久必傷腎,今肛垂腰痠足痿,食入作脹,系腎虛不攝,脾虧不運。若不兩顧,病難向愈。故用景岳補陰益氣煎之,參蓍術甘以健脾,熟地、山藥、歸身、杜仲以補腎,兼升麻、柴胡以升清陽之氣,俾陽升陰攝,而痢自止矣。

白話文:

夏天中暑導致的痢疾久治不癒,還出現肛門脫垂、腹部下垂、腰痠腿軟、吃了東西就脹的情況,這是脾臟和腎臟都受損了,導致氣虛下陷。應該服用景岳補陰益氣湯,再加入杜仲、菟絲子等藥材,以提升陽氣、收攝陰氣。

雖然痢疾是脾臟的疾病,但久病必傷腎臟。現在出現肛門下垂、腰痠腿軟、吃了東西就脹這些症狀,都是因為腎虛不能收攝,脾虛不能運化造成的。如果不同時調理脾腎,疾病就難以痊癒。所以要用景岳補陰益氣湯,其中人參、白朮、茯苓能健脾,熟地黃、山藥、當歸、杜仲能補腎,再加升麻、柴胡能提升清陽之氣,使陽氣上升,陰氣下降,這樣痢疾就能自然痊癒了。

7. 伏暑條辨第二十五

伏暑痢久,或止或作,色雜不一,面黃腹脹,此名休息痢。宜用繆仲淳脾腎雙補丸,兼補二天也。

痢久面黃腹脹,已見脾虛之象。若仍或作或止,不特脾虛氣陷,腎臟亦少攝納之權,非用仲淳之脾腎雙補丸,兼補先後二天,則脾腎日虧,痢無已時也。

白話文:

夏天中暑導致的痢疾,時好時壞,大便顏色混雜不一,臉色發黃,肚子脹,這叫做休息痢。應該服用繆仲淳脾腎雙補丸,同時還要補益脾胃和腎臟。

長期痢疾導致臉色發黃、肚子脹,已經顯示出脾臟虛弱的症狀。如果痢疾仍然時好時壞,不只是脾虛氣弱,腎臟的吸收功能也減弱了。如果不服用仲淳的脾腎雙補丸,同時調理脾胃和腎臟,那麼脾腎就會越來越虛弱,痢疾就沒完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