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子賢

《六因條辨》~ 卷上 (11)

回本書目錄

卷上 (11)

1. 傷暑條辨第一

傷暑初起,無汗惡寒,頭痛身熱,渴不引飲,舌白嘔惡,此邪初襲衛。宜用香薷飲,加杏仁、薄荷、通草、豆卷、連翹、大力、絲瓜葉等味,汗解可也。

暑必挾濕,先傷氣分,凡人靜坐納涼,暑風乘襲,肌表因之。陽被陰遏,腠理閉郁,發為頭痛身熱,惡寒無汗等症。矧濕蘊化熱,勢漸燎原,胃液不升則口渴,濕邪內蘊則不引飲,肺氣失宣則煩而欲嘔。兼之舌白苔膩,脈形緩大,無非挾濕而然。治用香薷者,體輕浮而性溫泄,乃夏令之麻黃,善於走表。

加杏仁宣肺,薄荷、大力祛風,連翹、豆卷、通草泄濕清熱,是邪在衛分,宜先汗解者,杜其傳裡之患矣。

白話文:

傷暑初期,沒有汗,覺得冷,頭痛發熱,口渴卻不想喝水,舌苔白膩想吐,這是邪氣剛開始侵犯肌膚。應該服用香薷飲,再加入杏仁、薄荷、通草、豆蔻、連翹、防風、絲瓜葉等藥材,出汗後就能痊癒。

中暑必然夾雜著濕氣,首先傷害到肌膚的氣分。一般人靜靜地坐在涼快的地方,暑熱之風乘機侵襲,肌膚表層因此受影響。陽氣被陰寒之氣阻礙,肌膚的毛孔閉塞不通,就會出現頭痛發熱、惡寒無汗等症狀。而且濕氣蘊積化熱,病情會越來越嚴重,胃液不能上升就會口渴,濕邪在體內積聚就不想喝水,肺氣不能宣發就會煩躁想吐。再加上舌苔白膩、脈象緩慢有力,這些都是因為夾雜濕氣所致。用香薷治療,是因為它藥性輕浮溫和,又能發汗,是夏天治療外感的良藥,擅長疏通肌膚表層。

加入杏仁宣通肺氣,薄荷、防風祛除風邪,連翹、豆蔻、通草利濕清熱,因為邪氣停留在肌膚表層,所以應該先讓病人出汗,以防止邪氣入侵內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