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 卷中 (2)
卷中 (2)
1. 癘風論第十一
內經曰。癘者。有榮氣熱胕。其氣不清。故使其鼻柱壞而色敗。皮膚瘍潰。風寒客於脈而不去。名曰癘風。又曰。脈風成為癘。俗云癩病也。故治法云。病大風骨節重。鬚眉墮。名曰大風。刺肌肉為故。汗出百日。王注曰。泄衛氣之怫熱。刺骨髓汗出百日。泄榮氣之怫熱。凡二百日。
白話文:
中醫典籍《內經》記載,癘病是由熱氣瘀阻於肌肉所致。其氣滯而不暢,導致鼻樑腐爛,皮膚潰爛。風邪寒冷侵襲經脈不去,稱為癘風。
另一處記載,經脈中的風邪成為癘病。俗名為癩病。
治療方法有:
-
病患風疾嚴重,骨節沉重,鬚眉脫落,稱為大風。治療時針刺肌肉,持續一百天。
-
王注釋解:此法洩除衛氣的鬱熱。
-
針刺骨髓,持續一百天。
-
此法洩除榮氣的鬱熱。共需二百天。
鬚眉生而止針。怫熱屏退。陰氣內復。故多汗出鬚眉生也。先樺皮散。從少至多。服五七日後。灸承漿穴七壯。灸瘡輕再灸。瘡愈再灸。後服二聖散泄熱祛血之風邪。戒房室三年。針灸藥止述類象形。此治肺風之法也。然非止肺臟有之。俗云鼻屬肺。而病發於肺。端而言之不然。
白話文:
眉毛和鬍鬚長齊後,就停止針灸。體內燥熱之氣消退,陰氣逐漸恢復。因此會出汗,眉毛和鬍鬚生長。
治療方法:
-
先服用樺皮散,劑量從少量逐漸增加。
-
服用五七日後,灸承漿穴七壯。
-
待灸瘡結痂後,再次灸。
-
灸瘡癒合後,再次灸。
-
後續服用二聖散,清熱化瘀,祛除風邪。
-
禁房事三年。
針灸藥物治療方法僅適用於類似症狀。這是一種治療肺風的方法,但肺部並非唯一有可能發病的部位。俗話說「鼻屬肺」,但肺部發病時不一定會表現為鼻部症狀。
如此者。既鼻準腫赤脹。但為瘡之類。乃謂血隨氣化。既氣不施化。則血聚矣。然血既聚。使肉腐爛而生蟲也。謂厥陰主生五蟲。厥陰為風木。故木主生五蟲。蓋三焦相火熱甚而制金。金衰故木來克侮。經曰侮勝也。宜瀉火熱利氣之劑。蟲自不生也。法云流水不腐。戶樞不蠹。
白話文:
在這種情況下,鼻子尖又腫又紅。這只是瘡癤一類的病,因為血液隨著氣血運行,如果氣血運行不暢,那麼血液就會瘀積。而血液瘀積後,會導致肌肉腐爛生蟲。古人認為,厥陰經主生五蟲,因為厥陰經屬風木,而木主生五蟲。這是因為三焦相火的熱力過於旺盛,制約了肺金之氣,肺金衰弱,所以木氣來克伐。經典中說,侮勝也是一種勝。因此,應該開瀉火熱、通利氣血的方劑,這樣蟲子就不會產生了。俗話說,流水不腐,戶樞不蠹,道理就在這裡。
此之謂也。故此疾血熱明矣。當以藥緩疏泄之。煎局方內升麻湯。下錢氏內瀉青丸。余各隨經言之。故病風者。陽氣先受傷也。
樺皮散,治肺臟風毒。遍身瘡疥。及癮疹瘙癢。搔之成瘡。又治面風刺。及婦人粉刺。
白話文:
這便是中醫所說的證候。所以這個疾病就是血熱證。治療時應使用藥物緩和地疏通泄瀉。煮沸局方中的升麻湯。內服錢氏的內瀉青丸。其他各個證候的治療,我將根據不同的經絡來談。因此,患有風病的人,陽氣首先受到損傷。
樺皮(四兩燒灰),荊芥穗(二兩),甘草(半兩炙),杏仁(二兩去皮尖用水一碗於銀器內熬去水一半放令乾),枳殼(四兩去蘆用炭火燒欲灰於濕紙上令冷)
白話文:
樺樹皮(四兩,燒成灰)
荊芥穗(二兩)
甘草(半兩,烘烤過)
杏仁(二兩,去皮去尖,用一碗水在銀器中煮到水減半,然後放置陰涼處晾乾)
枳殼(四兩,去掉外殼,用炭火烤至快成灰,然後放在濕紙上冷卻)
上件除杏子外。余藥為末。將杏子別研令細。次同諸藥令勻。瓷盒內放之。每服三錢。食後溫酒調下。
二聖散,治大風癘疾。
大黃(半兩),皂角刺(三錢燒灰),
白話文:
將除了杏子以外的藥材磨成粉末。然後把杏子單獨研磨至細膩,再和其他藥材混合均勻,放入瓷盒中保存。每次服用三錢,飯後用溫酒送服。
二聖散,用於治療嚴重的風癩病。
藥方包括大黃半兩,皁角刺三錢燒成灰。
上將皂角刺一二斤。燒灰研細。煎大黃半兩。湯調下二錢。早服樺皮散。中煎升麻湯下瀉青丸。晚服二聖散。此數等之藥。皆為緩疏泄血中之風熱也。
白話文:
準備一到兩斤皁角刺,燒成灰並研磨細緻。煎煮半兩大黃,將其藥湯調入二錢皁角刺灰,於清晨服用。
服用過樺皮散後,中午煎煮升麻湯,搭配青丸服用。晚上服用二聖散。
這些藥物都具有緩解和疏通血中風熱的作用。
七聖丸,郁李仁(去皮),大黃(蒸焙各一兩),肉桂(去粗皮),羌活(去蘆),檳榔(生),木香(生),川芎(各半兩)
白話文:
七聖丸
- 郁李仁(去除外皮)
- 大黃(蒸烤,各一兩)
- 肉桂(去除粗皮)
- 羌活(去除蘆葦)
- 檳榔(生鮮)
- 木香(生鮮)
- 川芎(以上各半兩)
七宣丸,訶黎勒皮,柴胡(去苗洗),枳實(爁),木香(各五兩),桃仁(去皮尖爁六兩),大黃(麵裹煨十五兩),甘草(爁六兩)
白話文:
七宣丸
成分:
- 訶黎勒果皮(去籽)
- 柴胡(去掉根鬚,洗淨)
- 枳實(炒黃)
- 木香(各 5 兩)
- 桃仁(去皮尖,炒黃)6 兩
- 大黃(裹面煨制)15 兩
- 甘草(炒黃)6 兩
皆治風壅邪熱。潤利大腸。中風風癇癘風。大便秘澀。皆可服之。此方局方中治法曰。雖訶子味苦澀。而能止臟腑。此利藥中用訶子。令大黃枳實緩緩而推陳。泄去邪氣。若年老風秘澀者。乃津液內亡也。故不可用峻劑攻之。內經曰。年四十而陰氣自半也。起居衰矣。年五十體重耳目不聰明矣。
白話文:
以上方劑均可治風熱邪氣。潤滑大腸。患有中風、風濕痹痛、大便祕結的人都可以服用。這個方劑在《局方》中記載的治法說:雖然芒硝味苦且辛辣,但可以止咳平喘。這個瀉藥中使用芒硝,使大黃緩慢地推進大便,排出邪氣。如果老年人出現便祕,是因為體內津液減少。所以才用芒硝攻擊它。內經說:人到四十歲,體內的陰氣就會減少一半。五十歲後,行動遲緩,耳目昏花。
年六十陰痿氣大衰。九竅不利。下虛上實。涕泣出矣。故曰知之則強。不知則老。舉世皆言。年老之人。無熱俱虛。豈不明年四十而陰氣自半。故陰虛陽盛明矣。是以陰虛其下。陽甚於上。故上實下虛。此理明矣。
白話文:
然泗某
2. 破傷風論第十二
論曰。夫風者。百病之始也。清淨則腠理閉拒。雖有大風苛毒。而弗能為害也。故破傷風者。通於表裡。分別陰陽。同傷寒證治。閭閻往往有不知者。只知有發表者。不知有攻裡者和解者。此汗下和三法也。亦同傷寒證。有在表者。有在裡者。有半在表半在裡者。在裡宜下。
白話文:
古文:
論曰。風是所有疾病的根源。風突然來襲,毛孔閉塞,即使大的風毒,也不能造成傷害。因此治療破傷風,要同時考慮內外,辨別陰陽,與治療傷寒相似。有些人不知道這一點,只知道要讓風透出來,卻不知道要攻裡和解。這三種方法(發汗、下利、和解)跟治療傷寒一樣。有些病邪在表,有些在裡,有些一半在表一半在裡。在裡面的就應該用瀉下法。
中醫認為,風是所有疾病的根源。如果身體健康,毛孔通暢,即使遇到大風毒,也不會受到傷害。因此,治療破傷風時,既要考慮表面,也要考慮內部,並根據陰陽屬性進行治療,與治療傷寒類似。有些人不知道這一點,只知道要讓風透出來,卻不知道要攻裡和解。這三種方法(發汗、下利、和解)與治療傷寒一樣。有些病邪在表面,有些在內部,有些一半在表面一半在內部。在內部的就應該用瀉下法。
在表宜發汗。在表裡之間宜和解。然汗下亦不可過其法也。又不可妄意處治。各通其臟腑。免汗泄之非宜也。故破傷風者。從外至內甚於內者。則病也。因此卒暴傷損風襲之間。傳播經絡。至使寒熱更作。身體反強。口噤不開。甚者邪氣入臟。則分汗下之治。諸瘡不瘥。榮衛虛。
白話文:
如果病症表現在外,應該要發汗。如果病症介於表里之間,應該要和解。然而發汗也不能過度,也不能隨意用藥,應該根據不同的臟腑來治療,避免汗出過多導致身體虛弱。因此,破傷風這種疾病,從外往內比從內往外嚴重,所以需要從外至內治療。如果突然遭受外傷或風寒侵襲,導致經絡傳播,出現寒熱交替、身體強直、口不能開等症狀,嚴重者甚至邪氣入侵臟腑,就要分情况用汗下療法。此外,瘡傷久治不愈、氣血虛弱,也需要特別注意。
肌肉不生。瘡眼不合者。風邪亦能外入於瘡。為破傷風之候。故諸瘡不瘥時。舉世皆言著灸為上。是謂熟瘡。而不知火熱客毒逐經諸變。不可勝數。微則發熱。甚則生風而搐。或角弓反張。口噤目邪。皆因瘡鬱結於榮衛。不得宣通而生。亦有破傷不灸而病此者。瘡著白痂。瘡口閉塞。
白話文:
時。舉世皆。火熱客亦,。徵故微。有,。微,。 微熱者。熱。,。重者熱,。重發發風,。或生角弓反,。或,。僵
氣難通泄。故陽熱易為鬱結。而熱甚則生風也。故表脈浮而無力。太陽也。脈長而有力者。陽明也。脈浮而弦小者。少陽也。太陽宜汗。陽明宜下。少陽宜和。若明此三法。而治不中病者。未之有也。
羌活防風湯,治破傷風邪。初傳在表。
白話文:
氣血運行不暢就會導致陽熱鬱結。而火熱過度就會生風,所以表層脈搏浮浮無力,這是太陽經的病症。脈搏又長又有力,這是陽明經的病症。脈搏浮而且弦而細,這是少陽經的病症。太陽經的病症宜發汗,陽明經的病症宜瀉下,少陽經的病症宜調和。只要明白這三種方法,而治療不中病情的,是沒有聽過的。
羌活,防風,川芎,藁本,當歸,芍藥,甘草(各一兩),地榆,華細辛(各二兩)
白話文:
羌活、防風、川芎、藁本、當歸、芍藥、甘草(各 60 克),地榆、華細辛(各 120 克)
上㕮咀。每服五七錢。水一盞半。同煎至七分。去滓熱服。不拘時候。量緊慢加減用之。熱則加大黃二兩。大便秘。則加大黃一兩。緩緩令過。
白話文:
上半身症狀嚴重。每次服用 5 到 7 錢。水用 1.5 碗。一同煎煮,至水量減少為 7 分之一。過濾掉渣滓後,趁熱服用。不受時間限制。根據病情輕重增減用量。如果症狀嚴重,可增加大黃至 2 兩。大便便祕,可增加大黃至 1 兩。用量應慢慢增加,讓症狀逐漸好轉。
白朮防風湯,若服前表藥過。有自汗者。宜服此藥。
白朮(一兩),防風(二兩),黃耆(一兩)
上㕮咀。每服五七錢。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臟腑和而有自汗。可用此藥。
白話文:
白朮防風湯
適用症狀:
若服用過表藥後,出現自汗症狀者,適合服用此藥。
藥方:
白朮(一兩),防風(二兩),黃耆(一兩)
製法: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
服用方法:
每次服用五到七錢,水煎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渣溫服,不拘時間。
功效:
此藥能調和臟腑,改善自汗症狀。
破傷風臟腑秘。小便赤。自汗不止者。因用熱藥。汗出不休。故知無寒也。宜速下之。先用芎黃湯。三二服後。用大芎黃湯下之。
白話文:
破傷風藏腑祕方:
如果出現小便呈紅色、自發性出汗不止的情況,可能是用了熱性藥物導致的。既然持續出汗,說明體內沒有寒氣。這時應趕緊瀉下體內邪氣。
首先服用芎黃湯,服用兩到三次後,再服用大芎黃湯瀉下體內邪氣。
芎黃湯
川芎(一兩),黃芩(六錢),甘草(二錢)
上㕮咀。每服五七錢。水一盞半。同煎至七分。去渣溫服。不拘時候。三服即止。再用下藥。
大芎黃湯
川芎(二兩),羌活,黃芩,大黃(各一兩)
上㕮咀。依前煎服。宜利為度。
發表雄黃散
雄黃(一錢),防風(二錢),草烏(一錢)
上件為細末。每服一字。溫酒調下。里和至愈可服。里不和不可服。
蜈蚣散
蜈蚣(一對),鰾(五錢),左蟠龍(五錢炒煙盡為度野鴿糞是也)
白話文:
芎黃湯是用川芎一兩、黃芩六錢、甘草二錢,一起研磨成粉末,每次取五到七錢,用一盞半水煎煮至七分,去渣溫服,不限時間服用,連續服用三次即可。
大芎黃湯則是用川芎二兩、羌活、黃芩、大黃各一兩,一起研磨成粉末,按照上述方法煎煮服用,以通暢為主。
發表雄黃散是用雄黃一錢、防風二錢、草烏一錢,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一字,溫酒調服,待腹瀉止住後即可服用,若腹瀉未止則不可服用。
蜈蚣散是用蜈蚣一對、鰾五錢、左蟠龍五錢(炒去煙盡,以野鴿糞為度)一起研磨成粉末。
上件為細末。每服一錢。清酒調下。治法依前用。里和至愈可服。但有里證不可服。次當下之。用前蜈蚣散四錢。燒飯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一丸。漸加六七丸。清酒調蜈蚣少許送下。宣利為度。內外風去。可常服羌活湯。緩緩而治。不拘時候服之。羌活湯者。治半在表半在裡也。
羌活湯
白話文:
上述的方子為細末,每次服一錢,用清酒調服。治療方法與先前相同,內外證同時安和癒合後即可服用。但如果有內證則不可服用,這時應使用下法。使用前面提到的蜈蚣散四錢,燒成飯粒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一丸,逐漸增加到六七丸。用清酒調入少許蜈蚣送服,調達氣血為度。內外風消散後,可長期服用羌活湯,緩和治療,不拘時間服用。羌活湯的治療,一半針對表證,一半針對裡證。
羌活,菊花,麻黃,川芎,防風,石膏,前胡,黃芩,細辛,甘草,枳殼,白茯苓,蔓荊子(各一兩),薄荷(半兩),吳白芷(半兩)
白話文:
羌活、菊花、麻黃、川芎、防風、石膏、前胡、黃芩、細辛、甘草、枳殼、白茯苓、蔓荊子(各 60 克),薄荷(30 克),吳白芷(30 克)
上㕮咀。每服五錢。水一盞半。入生薑五片。同煎至一盞。去渣稍熱服。不拘時候。日進二服。
白話文:
煮中藥時用上面那塊藥方。每次用藥五錢。加水一盞半。放五片生薑。一起煮到剩一盞水。過濾後趁熱喝。不限時間。每天喝兩次。
防風湯,治破傷風同傷寒表證。未解入里。宜急服此藥。
防風,羌活,獨活,川芎(各等分)
上㕮咀。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二三服後。宜調蜈蚣散。大效。
蜈蚣散
蜈蚣(一對),鰾(三錢)
白話文:
防風湯主要用於治療破傷風合併傷寒表證,尚未深入內裡的初期階段。建議立即服用此藥。藥方包括防風、羌活、獨活、川芎,各等分。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用一盞半水煎煮至七分,去渣後趁溫熱服用。服用兩到三次後,可配合蜈蚣散使用,效果顯著。蜈蚣散由蜈蚣一對和鰾三錢組成。
上為細末。用防風湯調下。如前藥解表不已。覺轉入里。當服左龍丸微利。看大便硬軟。加巴豆霜服之。
左龍丸
左蟠龍(五錢炒),白殭蠶,鰾(各五錢炒),雄黃(一錢)
白話文:
表層症狀細微。用防風湯沖服。如果用前面介紹的藥物仍未見效,症狀轉入體內。就應該服用左龍丸,以達到輕微腹瀉的效果。觀察大便軟硬,再決定要不要加入巴豆霜。
上同為細末。燒餅為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五丸。溫酒下。如里證不已。當於左龍丸末一半內。入巴豆霜半錢。燒餅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一丸。同左龍丸一處合服。每服藥中加一丸。如此漸加服至利為度。若利後更服後藥。若搐痓不已。亦宜服後藥羌活湯也。
羌活湯
羌活,獨活,防風,地榆(各一兩)
白話文:
上面說的兩種藥方都用於治療細微的病症。把藥餅燒一燒做成丸子,大小如桐子。每次服用十五丸,用溫酒送服。如果內部的症狀沒有好轉,應在左龍丸的藥末中加入半錢巴豆霜,燒一燒做成丸子,大小如桐子。每次服用一丸,與左龍丸一起服下。每次服藥時,藥丸數量加一丸,逐漸增加用量,直到腹瀉為止。如果腹瀉後再服後藥,若腹痛不停止,也應繼續服用後藥,即羌活湯。
上㕮咀。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滓溫服。如有熱加黃芩。有涎加半夏。若病日久。氣血漸虛。邪氣入胃。宜養血為度。
白話文:
煎服上黨參。每次五錢。水一盞半。煎到一盞。去渣溫服。如果有熱,加入黃芩。如果有流涎,加入半夏。如果病情持續時間較長,氣血逐漸虛弱,邪氣侵入胃部,應該以養血為方法。
養血當歸地黃散
當歸,地黃,芍藥,川芎,藁本,防風,白芷(各一兩),細辛(五錢)
上㕮咀。依前煎服。
雄黃散,治表藥。
白話文:
當歸、地黃、芍藥、川芎、藁本、防風、白芷各一兩,細辛五錢,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末,依照以往的煎藥方法服用。雄黃散是治療外感疾病的藥物。
天南星(三錢),半夏,天麻(各五錢),雄黃(二錢半)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溫酒調下。如有涎。於此藥中加大黃為下藥。
白話文:
天南星:15 克
半夏:25 克
天麻:25 克
雄黃:12.5 克
地榆防風散,治破傷中風。半在表。半在裡。頭微汗。身無汗。不可發汗。宜表裡治之。
白話文:
地榆防風散
用途: 治療意外受傷後的中風。
症狀: 一半在身體表面(表證),一半在身體內部(裡證)。頭部微微出汗,身體沒有出汗。
治療原則: 不能發汗解表,宜從表裡兩方面治療。
地榆,防風,地丁香,馬齒莧(各等分)
上件為細末。每服三錢。溫米飲調下。
白朮湯,治破傷風。大汗不止。筋攣搐搦。
白話文:
地榆、防風、地丁香、馬齒莧(各等分),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三錢,用溫米飲調服。
白朮湯,用於治療破傷風、大汗不止、筋攣抽搐等症狀。
白朮,葛根(各一兩),升麻,黃芩(各半兩),芍藥(二兩),甘草(二錢半)
白話文:
白術、葛根(各 30 克),升麻、黃芩(各 15 克),芍藥(60 克),甘草(7.5 克)
上㕮咀。每服一兩。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江鰾丸,治破傷風。驚而發搐。臟腑秘澀。知病在裡。可用江鰾丸下之。
江鰾(半兩剉炒),野鴿糞(半兩炒),雄黃(一錢),白殭蠶(半兩),蜈蚣(一對),天麻(一兩)
白話文:
將上藥研成粉末,每次服用一兩,用水一盞半煎煮至一盞,去渣後溫熱服用,不限時間。
江鰾丸用於治療破傷風,症狀包括驚恐發搐、臟腑閉塞,若判斷病症在內,可使用江鰾丸治療。
藥材包括江鰾(半兩,切碎炒制)、野鴿糞(半兩,炒制)、雄黃(一錢)、白僵蠶(半兩)、蜈蚣(一對)、天麻(一兩)。
上件為細末。又將藥末作二分用。一分燒餅為丸。如桐子大。硃砂為衣。後一分入巴豆霜一錢同和。亦以燒餅為丸。如桐子大。不用硃砂為衣。每服硃砂為衣者二十丸。入巴豆霜者一丸。第二服二丸。加至利為度。再服硃砂為衣藥。病愈止。
沒藥散,治刀箭所傷。止血定痛。
白話文:
前面所說的藥材都是一些小末藥。此外,將藥材粉末分為兩份使用。一份和麵粉做成藥丸,大小如桐子。外面裹上硃砂作為藥衣。另一份和巴豆霜一錢一起和均勻,同樣用麵粉做成藥丸,大小如桐子,不用裹硃砂。每次服用裹有硃砂的藥丸二十顆,含有巴豆霜的藥丸一顆。第二劑增加為兩顆,逐漸增加,以排便通暢為度。再服用裹有硃砂的藥物,病癒後停止服用。
定粉(一兩),風化灰(一兩),枯白礬(三錢另研),乳香(半錢另研),沒藥(一字另研)
上件各研為細末。同和勻再研摻之。
白話文:
定粉(50 克)
風化灰(50 克)
乾燥的白明礬(15 克,另研細)
乳香(2.5 克,另研細)
沒藥(5 克,另研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