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完素

《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 卷下 (14)

回本書目錄

卷下 (14)

1. 婦人胎產論第二十九(帶下附)

生地黃,熟地黃(各等分)

上為細末。加白朮。枳殼湯調下一兩。日二服。

治有孕胎痛。地黃當歸湯。

當歸(一兩),熟地黃(二兩)

上為粗末。作一服。水三升。煎至升半。去滓頓服。

束胎丸

白朮,枳殼(去穰炒等分)

上為末。燒飯為丸。如桐子大。每月一日食前服三五十丸。溫熟水下。胎瘦易生也。服至產則已。

產間藥

治胎衣不下。或子死腹中。或血衝上昏悶。或血暴下。及胞干而不能產者。宜服,半夏湯。

半夏曲(一兩半),桂(七錢半去皮),大黃(五錢),桃仁(三十個去皮尖炒)

上為細末。先服四物湯三兩服。次服半夏湯三錢。生薑三片。水一盞。煎去三分。食後。如未效。次服下胎丸。

下胎丸

半夏(生),白斂(各半兩)

上為細末。滴水為丸。如桐子大。食後。用半夏湯下三二丸。續續加至五七丸。如有未效者。須廣大其藥。榆白皮散主之。又不效大聖散主之。有宿熱人。宜服人參荊芥散。

產後藥

治產後經水適斷。感於異證。手足牽搐。咬牙昏冒。宜,增損柴胡湯。

柴胡(八錢),黃芩(四錢半),人參(三錢),半夏(三錢),石膏(四錢),知母(二錢),黃耆(五錢),甘草(四錢炙)

上為粗末。每服半兩。生薑五片。棗四個。水一盞半。煎至一盞。溫服清。無時。

前證已去。次服,秦艽湯,。去其風邪。

秦艽(八錢),人參(三錢),防風(四錢半),芍藥(半兩),柴胡(八錢),黃芩(四錢半),半夏(三錢),甘草(四錢炙)

上為粗末。每服五七錢。水一盞。煎至七分。溫服清無時。二三日經水復行。前證退。宜服荊芥散。小柴胡小料中。加荊芥穗五錢。枳殼五錢麩炒去穰。同小柴胡湯煎服。三二日後。宜正脾胃之氣。兼除風邪。宜服,防風湯。

蒼朮(四兩),防風(三兩),當歸(一兩半),羌活(一兩半)

上為粗末。每服一二兩。水三盞。煎至一盞半。取清。續續常服。無時。

凡胎前之藥。無犯胎氣。產後變化。並同傷寒壞證。盡從加減四物湯調治。

治產後腹大堅滿。喘不能臥。白聖散。

樟柳根(三兩),大戟(二兩半),甘遂(一兩炒)

上為極細末。每服二三錢。熱湯調下。取大便宣利為度。此藥主水氣之勝藥也。

治產後風氣在表。面目四肢浮腫。宜加減局方中七聖丸。每服二十丸。白湯下。日加三四丸。以利為度。如浮腫喘嗽。加木香檳榔倍之。謂氣多浮則腫。如頭目昏冒。加羌活川芎。謂多風也。如只浮腫。依七聖丸本方服之。

治產後日久虛勞。雖日久而脈浮疾者。宜服三元湯。

柴胡(八錢),黃芩,人參,半夏(洗),甘草(炙以上各三錢),川芎,芍藥,熟地黃,當歸(各二錢半)

白話文:

婦人胎產論第二十九(帶下附)

生地黃、熟地黃散

將生地黃和熟地黃等量磨成細末,加入白朮,用枳殼湯調服一兩,每天服用兩次。

治療懷孕期間腹痛的地黃當歸湯

當歸一兩,熟地黃二兩,將其搗成粗末,作為一劑。用水三升煎煮至一升半,去除藥渣後一次性喝完。

束胎丸

白朮和去瓤炒過的枳殼等量磨成末,用燒飯做成丸子,像桐子那麼大。每月初一,飯前服用三五十丸,用溫熱的開水送服。這樣可以使胎兒不至過大,容易生產。一直服用到生產為止。

產間用藥

治療胎盤不下,或胎兒死在腹中,或血衝上導致昏迷,或突然大量出血,以及羊水乾涸導致難產的情況,應服用半夏湯。

半夏曲一兩半,桂皮七錢半,大黃五錢,桃仁三十個(去皮尖炒),將其磨成細末。先服用四物湯三兩,然後再服用半夏湯三錢,加生薑三片,用水一盞煎煮至剩三分之二,飯後服用。如果沒有效果,再服用下胎丸。

下胎丸

生半夏和白蘞各半兩,將其磨成細末,用水滴成丸子,像桐子那麼大。飯後用半夏湯送服三二丸,然後慢慢增加至五七丸。如果仍然沒有效果,需要加大藥量,可以用榆白皮散治療,如果還沒有效果,則用大聖散治療。如果是有內熱的人,適合服用人參荊芥散。

產後用藥

治療產後月經剛結束,又因其他病症導致手腳抽搐,咬牙昏迷,應該服用增損柴胡湯。

柴胡八錢,黃芩四錢半,人參三錢,半夏三錢,石膏四錢,知母二錢,黃耆五錢,炙甘草四錢,將其搗成粗末。每次服用半兩,加生薑五片,紅棗四個,用水一盞半煎煮至一盞,溫服,沒有固定的時間。

之前的症狀去除後,接著服用秦艽湯,去除風邪。

秦艽八錢,人參三錢,防風四錢半,芍藥半兩,柴胡八錢,黃芩四錢半,半夏三錢,炙甘草四錢,將其搗成粗末。每次服用五七錢,用水一盞煎煮至七分,溫服,沒有固定的時間。二三天後月經恢復,之前的症狀消退。此時適合服用荊芥散,即在小柴胡湯的基礎上,加入荊芥穗五錢,麩炒過的枳殼五錢(去瓤),一起煎煮服用。兩三天後,應該調理脾胃之氣,同時祛除風邪,適合服用防風湯。

蒼朮四兩,防風三兩,當歸一兩半,羌活一兩半,將其搗成粗末。每次服用一二兩,用水三盞煎煮至一盞半,取清液,持續不斷地服用,沒有固定的時間。

所有懷孕前的藥物,都不要影響到胎氣。產後的變化,都和傷寒的嚴重症狀類似,都要用四物湯加減調治。

白聖散

治療產後腹部脹大堅硬,氣喘不能平臥的症狀。

樟柳根三兩,大戟二兩半,炒過的甘遂一兩,將其磨成極細的粉末。每次服用二三錢,用熱水沖服,以排便通暢為度。這個藥主要是治療水腫的。

治療產後風邪侵入體表,導致面部四肢浮腫的症狀,應該服用加減局方中的七聖丸,每次服用二十丸,用白開水送服。每天可以增加三四丸,以排便為度。如果浮腫氣喘,則加入木香和檳榔,加倍用量,這是因為氣多而導致浮腫。如果頭暈目眩,則加入羌活和川芎,這是因為風邪多的緣故。如果只有浮腫,則按照七聖丸的原方服用即可。

治療產後長久虛勞,即使時間很久,脈象仍然浮快的人,應該服用三元湯。

柴胡八錢,黃芩、人參、洗過的半夏、炙甘草各三錢,川芎、芍藥、熟地黃、當歸各二錢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