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完素

《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 卷上 (3)

回本書目錄

卷上 (3)

1. 病機論第七

論曰。察病機之要理。施品味之性用。然後明病之本焉。故治病不求其本。無以去深藏之大患。故掉眩收引膹郁腫脹諸痛癢瘡。皆根於內。夫百病之生也。皆生於風寒暑濕燥火。以知化之變也。經言盛者瀉之。虛者補之。余錫以方士。而方士用之。尚未能十全。余欲令要道必行。

白話文:

《素問》說:探查疾病機理的要領,運用藥物的特性,就能明白疾病的根本。所以治療疾病如果不尋求根本原因,無法根除隱藏的嚴重疾病。暈眩、收縮、腫脹、疼痛、搔癢、潰瘍等症狀,都是從內部發生的。各種疾病的產生,都源於風寒暑濕燥火等外因的侵襲,這叫作感受外邪。經典中說,盛者瀉之,虛者補之。我將一些方劑傳授給醫生們,但醫生們在應用方劑時,還沒能做到盡善盡美。我希望治療疾病的重要原則必須遵循。

桴鼓相應。猶拔刺雪汙。工巧神聖。可得備聞。靈樞經曰。刺深而猶可拔。汙深而猶可雪。莊子曰。雪猶洗也。岐伯曰。審察病機。無失氣宜。此之謂也。黃帝曰。願聞病機何如。岐伯曰。諸風掉眩。皆屬於肝。少慮無怒。風勝則動。肝者罷極之本。魂之居也。其華在爪。其充在筋。

白話文:

脈搏像擊鼓一樣有節奏地跳動,就像拔掉刺後清除污垢一樣。這是一種精巧神奇的技術,值得一學。

《靈樞經》中寫道:「刺得太深還能拔出來,污垢再深也能清除掉。」莊子說:「雪就像洗滌一樣,可以把污垢洗掉。」

岐伯說:「仔細觀察病情的機理,不要錯失氣血的變化規律。」這就是所謂的「循脈診病」。

黃帝說:「希望聽聽病情的機理是怎樣的。」

岐伯說:「各種風證導致的眩暈等症狀,都與肝臟有關。少思慮,不要生氣,風氣盛行就會運動。肝臟是魂魄居住的地方。肝臟的精華體現在指甲上,肝臟的充盛體現在筋脈上。」

以生血氣。其味酸。其色蒼。為將軍之官。謀慮出焉。此為陰中之少陽。通於春氣。其脈弦。王注曰。肝有二布葉一小葉。如木甲拆之狀。故經所謂其用為動。乃木之為動。火太過之政。亦為動。蓋火木之主暴速。所以掉眩也。掉搖也。眩昏亂也。旋運皆生風故也。是以風火皆屬陽。

白話文:

(肝臟)產生血液和氣。它的味道是酸的。它的顏色是青色的。是將軍之官,謀略從那裡產生。這是陰中之少陽,與春氣相通。它的脈象是弦形的。王注曰:肝臟有兩個布葉,一個小的葉子。像木甲拆開的樣子。所以經文中所說的它的功能是運動,是指木的運動。火氣過盛的影響,也表現為運動。因為火和木主管暴烈和急促,所以會導致頭暈目眩。頭暈是搖晃的意思。目眩是神志昏亂的意思。旋轉運動都會產生風,所以風和火都屬於陽性。

陽主動。其為病也。胃脘當心痛。上支兩脅。隔咽不通。食飲不下。甚則耳鳴眩轉。目不識人。善暴僵仆。裡急緛戾。脅痛嘔泄。甚則掉眩巔疾。兩脅下痛引少腹。令人善怒。虛則目識䀮䀮無所見。耳無所聞。善恐如人將捕之。凡病肝木風疾者。以熱為本。以風為標。故火本不燔。

白話文:

陽氣具有活躍的特性。它的病症表現為:

  • 胃脘部(胃上腹部)和胸痛;
  • 疼痛向上蔓延到兩側肋部;
  • 喉嚨和食道不通暢,食物和水下不去;
  • 嚴重時會耳鳴、頭暈、噁心嘔吐;
  • 視力模糊,甚至看不見人;
  • 容易突然僵硬倒地;
  • 腹中絞痛、小便不通;
  • 肋部疼痛,嘔吐腹瀉;
  • 嚴重時會出現眩暈、癲癇等症狀;
  • 兩肋下方疼痛,延伸到小腹部;
  • 令人易怒。

若陽氣虛弱,則表現為:

  • 視力模糊,看不清東西;
  • 聽力下降;
  • 經常恐懼,好像有人要抓捕他。

所有肝木風疾的病症,都以熱為根本,以風為表徵。因此,火氣雖然沒有明顯的發作,但它仍然是病情的根源。

遇風冽乃焰。肝本不甚熱。因金衰而旺。肺金不勝心火。木來侮於金。故諸病作矣。其為治也。燥勝風。王注曰。風自木生。燥為金化。風余則制之以燥。肝勝則治以清涼。清涼之氣。金之氣也。木氣之下。金氣承之。又曰。風淫於內。治以辛涼。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故木主生榮而主春。

白話文:

當遇到寒冷時就會發炎。肝臟原本不會太熱,但因為金臟(肺)衰弱而強盛。肺臟(肺)不敵心火,肝臟(肝)就會侵犯肺臟(肺)。因此,各種疾病就會發生。治療的方法是:燥氣勝過風邪。王注說:風邪是由肝臟(肝)產生的,燥氣是由肺臟(肺)轉化來的。風邪剩餘,就用燥氣來制止。肝臟(肝)強盛,就用清涼之氣來治療。清涼之氣,是肺臟(肺)之氣。肝臟(肝)之氣下降,肺臟(肺)之氣就會接續下來。又說:風邪侵入內臟,用辛涼來治療。肝臟(肝)想要發散,就趕快吃辛辣之物來發散它。因此,肝臟(肝)主生長和主春季。希望對您有説明助,謝謝!~!~!~!~!~!~!~!~!~!~!~!~!~!~!~!~!~!~!~!~!~!~!~!~!~!~!~!~!~!~!~!~!~!~!~!~!~!~!~!~!~!~!~!~!~!~!~!~!~!~!~!~!~!~!~!~!~!~!~!~!~!~!~!~!~!~!~!~!~!~!~!~!~!~!~!~!~!~!~!~!~!~!~!~!~!~!~!~!~!~!~!~!~!~!~!~!~!~!~!~!~!~!~!~!~!~!~!~!~!~!~!~!~!~!~!~!~!~!~!~!~!~!~!~!~!~!~!~!~!~!~!~!~!~!~!~!~!~!~!~!~!~!~!~!~!~!~!~!~!~!~!~!~!~!~!~!~!~!~!~!~!~!~!~!~!~!~!~!~!~!~!~!~!~!~!~!~!~!~!~!~!~!~!~!~!~!~!~!~!~!~!~!~!~!~!~!~!~!~!~!~!~!~!~!~!~!~!~!~!~!~!~!~!~!~!~!~!~!~!~!~!~!~!~!~!~!~!~!~!~!~!~!~!~!~!~!~!~!~!~!~!~!~!~!~!~!~!~!~!~!~!~!~!~!~!~!~!~!~!~!~!~!~!~!~!~!~!~!~!~!~!~!~!~!~!~!~!~!~!~!~!~!~!~!~!~!~!~!~!~!~!~!~!~!~!~!~!~!~!~!~!~!~!~!~!~!~!~!~!~!~!~!~!~!~!~!~!~!~!~!~!~!~!~!~!~!~!~!~!~!~!~!~!~!~!~!~!~!~!~!~!~!~!~!~!~!~!~!~!~!~!~!~!~!~!~!~!~!~!~!~!~!~!~!~!~!~!~!~!~!~!~!~!~!~!~!~!~!~!~!~!~!~!~!~!~!~!~!~!~!~!~!~!~!~!~!~!~!~!~!~!~!~!~!~!~!~!~!~!~!~!~!~!~!~!~!~!~!~!~!~!~!~!~!~!~!~!~!~!~!~!~!~!~!~!~!~!~!~!~!~!~!~!~!~!~!~!~!~!~!~!~!~!~!~!~!~!~!~!~!~!~!~!~!~!~!~!~!~!~!~!~!~!~!~!~!~!~!~!~!~!~!~!~!~!~!~!~!~!~!~!~!~!~!~!~!~!~!~!~!~!~!~!~!~!~!~!~!~!~!~!~!~!~!~!~!~!~!~!~!~!~!~!~!~!~!~!~!~!~!~!~!~!~!~!~!~!~!~!~!~!~!~!~!~!~!~!~!~!~!~!~!~!~!~!~!~!~!~!~!~!~!~!~!~!~!~!~!~!~!~!~!~!~!~!~!~!~!~!~!~!~!~!~!~!~!~!~!~!~!~!~!~!~!~!~!~!~!~!~!~!~!~!~!~!~!~!~!~!~!~!~!~!~!~!~!~!~!~!~!~!~!~!~!~!~!~!~!~!~!~!~!~!~!~!~!~!~!~!~!~!~!~!~!~!~!~!~!~!~!~!~!~!~!~!~!~!~!~!~!~!~!~!~!~!~!~!~!~!~!~!~!~!~!~!~!~!~!~!~!~!~!~!~!~!~!~!~!~!~!~!~!~!~!~!~!~!~!~!~!~!~!~!~!~!~!~!~!~!~!~!~!~!~!~!~!~!~!~!~!~!~!~!~!~!~!~!~!~!~!~!~!~!~!~!~!~!~!~!~!~!~!~!~!~!~!~!~!~!~!~!~!~!~!~!~!~!~!~!~!~!~!~!~!~!~!~!~!~!~!~!~!~!~!~!~!~!~!~!~!~!~!~!~!~!~!~!~!~!~!~!~!~!~!~!~!~!~!~!~!~!~!~!~!~!~!~!~!~!~!~!~!~!~!~!~!~!~!~!~!~!~!~!~!~!~!~!~!~!~!~!~!~!~!~!~!~!~!~!~!~!~!~!~!~!~!~!~!~!~!~!~!~!~!~!~!~!~!~!~!~!~!~!~!~!~!~!~!~!~!~!~!~!~!~!~!~!~!~!~!~!~!~!~!~!~!~!~!~!~!~!~!~!~!~!~!~!~!~!~!~!~!~!~!~!~!~!~!~!~!~!~!~!~!~!~

其性溫。故風火則反涼而毀折。是兼金化制其木也。故風病過極。而反中外燥澀。是反兼金化也。故非為金制其木。是甚則如此。中風偏枯者。由心火暴盛。而水衰不能制。則火實剋金。金不能平木。則肝木勝。而兼於火熱。則卒暴僵仆。凡治消癉僕擊偏枯痿厥氣滿。發肥貴膏粱之疾也。

故此臟氣平則敷和。太過則發生。不及則委和。

白話文:

此藥草藥性溫和。如果風熱過盛,藥性會變成寒性,藥草會被破壞。這是金屬性藥草發揮特性,抑制了木性藥草的緣故。如果風熱過盛到極點,反而會導致身體內外乾燥、緊澀,這是金屬性藥草發揮過度所致。所以並不是金屬性藥草抑制了木性藥草。如果病情嚴重,便會出現上述情況。中風偏癱是由於心火過旺,腎水衰弱而無法剋制心火所致。這時,心火過旺剋制了金屬性藥草,導致金屬性藥草無法制衡木性藥草,進而導致肝氣過旺,加重熱症,進而導致患者昏迷倒地。凡是治療消渴症、中暑發狂、偏癱、痿疾、氣血過盛、肥胖、沉迷膏粱厚味等疾病。

諸痛癢瘡。皆屬於心。靜則神明。熱勝則腫。心者生之本。神之變也。其華在面。其充在血脈。為陽中之太陽。通於夏氣。其脈鉤。其味苦。其色赤。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此為陽中之太陽也。王注曰。心形如未敷蓮花。中有九空。以導引天真之氣。神之宇也。經所謂其用為燥。

白話文:

所有的疼痛和憂傷,都與心臟相關。心神安靜,就會精神清明。心火過旺,就會憂鬱。心臟是生命之本,神識的變化。它的外在表現於面部,內涵充盈於血脈。它是陽中之陽,與夏氣相通。它的脈絡為動脈,它的味道為苦,它的顏色為紅色。它是君主之官,神明由此而出。這就是所謂的陽中之陽。

王注曰:心臟的形狀像未盛開的蓮花,內有九個空腔,以引導天真之氣。神識就居於此處。經文所說的「其用為燥」,即是如此。

火性燥動。其明於外。熱甚火赫。鑠石流金。火之極變也。燔焫山川。旋反屋宇。火之災眚也。故火非同水。水智而火愚。其性暴速。其為病也。當胸中熱嗌乾。右胠滿。皮膚痛。寒熱咳喘。唾血血泄。鼽衄嚏嘔。溺色變。甚則瘡癢胕腫。肩背臑缺盆中痛。瘍疹身熱驚惑。惡寒戰慄。

白話文:

火性暴躁旺盛,光亮外放。極度炎熱,冒出火苗,發出金石熔化的聲音,是火最極端的變化。焚燒山川,旋轉房屋,是火災的禍害。因此,火與水不同,水性智慧,而火性暴烈。它的性質狂躁急速,發病時會出現胸部灼熱、乾渴、右肋脹滿、皮膚疼痛、寒熱交替、咳嗽、咳血、出血不止、抽搐、發燒、面色改變。嚴重時,會出現昏厥、抽搐、肩背、腰腿盆腔疼痛、持續發熱、驚慌失措、畏寒發抖。

譫妄衄蔑語笑。瘡瘍血流。狂妄目赤。胸中痛。脅支滿。脅下痛。背膺肩甲間痛。兩臂內痛。虛則胸腹大。脅下與腰相引而痛。其為治也。以寒勝熱。王注曰。小熱之氣。涼以和之。大熱之氣。寒以取之。甚熱之氣。汗以發之。發之不盡。逆制之。制之不盡。求其屬以衰之。

白話文:

胡言亂語、流鼻血、胡笑。瘡口流血不止。狂躁不安、眼睛發紅。胸部疼痛。兩肋疼痛、脹滿。肋骨下疼痛。肩背疼痛。兩臂內側疼痛。虛弱時,胸腹脹大。肋骨下疼痛與腰部疼痛互相牽連。治療方法如下:

  • 以寒勝熱:小熱,用涼藥調和;大熱,用寒藥驅除;極熱,用汗法發散。
  • 發散不徹底:用逆製法控制。
  • 控制不住:尋找與其相關的部位,加以抑制。

又曰。用水之主。以制陽光。經曰。氣有多少。病有盛衰。治有緩急。方有大小。此之謂也。是以熱淫於內。治以鹹寒。佐以甘苦。以酸收之。以苦發之。心欲軟。急食鹹以軟之。君火之下。陰精承之。火氣之下。水氣承之。是故火主暴虐。故燥萬物者莫熯乎火。夏月火熱極甚。

白話文:

另外還有說法認為,用水的特性來調節陽氣的過剩。古醫書中說,氣有強弱,病症有輕重,治療方法有緩和和急迫,藥方有大小,這正是這個道理。因此,熱邪侵入體內,要用鹹寒的藥物治療,輔以甘苦的藥物,用酸味的藥物收斂,用苦味的藥物發散。想要心臟柔軟,趕快食用鹹味的食物讓它柔軟。君火(心火)下面,陰精承受著它。火氣下面,水氣承受著它。所以,火氣的主性是暴烈,因此沒有什麼比火更能使萬物乾燥了。夏季火熱最盛。

則天氣熏和。而萬物反潤。以水出液。林木津流。及體熱極而反汗液出。是火極而反兼水化。俗以難辨。認是作非。不治已極。反攻王氣。是不明標本。但隨兼化之虛象。妄為其治。反助其滿而害於生命多矣。故此臟平則升明。太過則赫曦。不及則伏明。王注曰。百端之起。

皆自心生。

白話文:

當氣候溫和時,萬物受到滋潤,水氣蒸發,樹木茂盛,甚至身體過熱也會出汗。這是因為火氣極盛,卻又被水氣控制。一般人難以分辨,誤認正常為異常,不予治療。結果火氣反而過盛,反過來攻擊人體正氣。這是因為不懂得辨證,只是依照虛象對症下藥,反而加重火熱的症狀,危害生命。所以,臟腑平衡時,氣血運行順暢;太過時,就會出現亢奮;不足時,就會出現萎靡。王注說,萬物變化萬千,皆源於此。

諸濕腫滿。皆屬脾土。味和氣化。濕勝則濡泄。脾者倉廩之本。營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轉味而入出者也。其華在唇四白。其充在肌。其味甘。其色黃。故為倉廩之官。又名諫議之官。五味出焉。此至陰之類。通於土氣。為陰中至陰。脾也。其脈緩。王注曰。脾形象馬蹄。

白話文:

所有的濕氣、腫脹和水腫都與脾臟有關。脾臟具有調節氣化和運化水濕的作用。當濕氣過於旺盛時,就會導致水濕滯留,出現泄瀉等症狀。脾臟是氣血的倉庫,是營血貯藏的地方。它被稱為「器」,具有將食物中的糟粕轉化為氣血,並運送氣血出入臟腑的能力。脾臟的外在表現表現在嘴脣上的四白穴。脾臟充盛時,人體肌肉豐滿;脾臟的味道為甘甜;脾臟的顏色為黃色。因此,脾臟被稱為「倉廩之官」,又稱「諫議之官」,因為五味皆由脾胃運化而生。脾臟屬於至陰之類,與土氣相通,是陰中之陰。脾臟的脈搏緩慢。王注中說,脾臟的形狀像馬蹄。

內包胃脘。象土形也。其用為化。兼四氣聚散。復形群品。以主溉灌肝心肺腎。不主於時。寄旺四季。經所謂善不可見。惡者可見也。其變驟注。其災霖潰。其為病也。胕腫骨痛陰淖。按之不得。腰脊頭頸痛。時眩大便難。陰氣不用飲。不欲食。咳唾則有血。積飲痞膈中滿。

白話文:

中焦包圍著胃及腹。它的形狀像土。它的作用是消化食物,兼含了四氣的聚散。又變幻出各種形狀,主管著滋潤肝、心、肺、腎。不受時間限制,在四季都旺盛。經書上說的好處是看不見的,壞處卻顯而易見。它的變化迅速,會導致大雨成災。中焦發生病變會出現以下症狀:腹脹、骨痛、腹中積水,按壓時感覺不到;腰、背、頭、頸疼痛;時常頭暈、大便困難;陰氣不運行、口渴;食慾不振;咳嗽吐血;胸膈積水、腹部脹滿。

霍亂吐下。身重。善飢肌肉痿。足不收行。脅䐜嘔吐。泄注下。王注曰。脾熱則生濕。虛則腹滿腸鳴飧泄食不化者。有胃之寒者。有胃之熱者。色白澄徹清冷。皆屬於寒。色黃水赤渾濁。皆屬於熱。故仲景曰。邪熱不殺穀。火性疾速。此之謂也。其為治也。風勝濕。濕自土生。

白話文:

霍亂會導致嘔吐、腹瀉。患者身體沉重,肌肉軟弱無力,腳部無法正常行走。嘔吐物黏稠,腹瀉物水樣,並且帶有惡臭。

王冰註解:霍亂是因身體過熱或過寒所引起。過熱會導致身體生瘡,過寒則會導致腹脹、腸鳴、消化不良。

有胃熱或胃寒的人,表現症狀不同:胃寒的人嘔吐物清澈、寒冷;胃熱的人嘔吐物發黃、水樣、粘稠發臭。

所以仲景說:邪熱不會致人死亡,只有火氣急躁纔是致命的。這正是霍亂的道理。

在治療霍亂時,要考慮風勝因素。風勝是由脾胃虛寒引起的。

風為木化。土余則制之以風。脾盛治之以燥。故濕傷肉。濕勝則濡泄。甚則水閉胕腫。王注曰。濕為水。水盛則腫。水下形肉已消。又曰。濕氣為淫。皆為腫滿。但除其濕。腫滿自衰。若濕氣在上。以苦吐之。濕氣在下。以苦瀉之。以淡滲之。治濕之法。不利小便。非其治也。

白話文:

風是一種木的屬性。如果土屬性過多,就用風來剋制它。脾臟過盛,就用燥來治療。所以濕氣會損傷肌肉。濕氣過盛的話就會導致腹瀉。嚴重的話就會發生水腫和腹脹。王注說:濕氣屬於水,水氣過盛就會發生腫脹。下身的肌肉已經消瘦。又說:濕氣是一種淫邪之氣,都會導致腫脹滿溢。只要祛除濕氣,腫脹滿溢就會自然消退。如果濕氣在上半身,就用苦藥催吐;如果濕氣在下半身,就用苦藥瀉下;用淡味藥滲透治療。治療濕氣的方法,不包括利小便,因為利小便不是治療濕氣的正確方法。

故濕淫所勝。平以苦熱。佐以酸辛。以苦燥之。以淡泄之。若濕上甚而熱。治以苦溫。佐以甘辛。以汗為故而止。濕淫於內。治以苦熱。佐以酸淡。以苦燥之。以淡泄之。脾苦濕。急食苦以燥之。又曰。土氣之下。木氣承之。本草曰。燥可去濕。桑白皮赤小豆之屬。王注曰。

白話文:

所以濕氣過盛的時候,用苦味、熱性的藥物來治療,輔以酸味、辛味的藥物,用苦味來乾燥濕氣,用淡味來排泄濕氣。如果濕氣向上蔓延,而且伴隨著熱症,就用苦味、溫性的藥物治療,輔以甘味、辛味的藥物,用發汗的方式來止住濕氣。濕氣侵襲內部的,就用苦味、熱性的藥物治療,輔以酸味、淡味的藥物,用苦味來乾燥濕氣,用淡味來排泄濕氣。脾臟喜愛乾燥,厭惡濕氣,所以濕氣過盛的時候,趕快吃苦味的藥物來乾燥濕氣。另外說,土氣在下,木氣承接它。本草書中說,乾燥可以去除濕氣,桑白皮、赤小豆等藥物都是如此。王注說:

半身已上。濕氣有餘。火氣復郁。所以明其熱能生濕。經所謂風寒在下。燥熱在上。濕氣在中。火遊行其間。是亦熱之用矣。故土主沉霒雲雨而宏靜。雨熱極甚。則飄驟散落。是反兼風木製其土也。若脾熱甚。土自邕。燥去其濕。以寒除熱。脾土氣衰。以甘緩之。所以溏泄積飲痞隔腫滿濕熱乾涸消渴。

白話文:

身體的上半部分容易出現濕氣過剩,而火氣又同時鬱結。因此可以理解,火熱會產生濕氣。醫書上說過,風寒在下,燥熱在上,濕氣在中間,而火氣在其中遊走。這也是熱的功用之一。所以,土性沉穩,能凝聚雲雨,使天氣平靜。當雨熱過盛時,雨水就會傾瀉而散落,這是風木同時作用於土的結果。如果脾熱過盛,土性就會活躍,乾燥去除濕氣,用寒冷消除熱氣。若脾土元氣衰弱,則要用甘味緩和它。所以,大便稀溏、腹脹積水、胸悶腹脹、腫脹、濕熱、乾燥、消渴等症狀,都可以用這個原理來解釋。

慎不可以溫藥補之。故積溫成熱。性之溫。乃勝氣之藥也。故此臟喜新而惡陳。常令滋澤。無使乾涸。土平則備化。太過則敦阜。不及則卑監。

白話文:

謹慎使用溫熱藥物。因為積聚的溫熱會化為熱毒。溫熱性質的藥物會傷勝氣。所以,肺臟喜歡新鮮而討厭陳舊,應當經常滋潤肺臟,不要讓它乾涸。肺臟調和平衡就能具備化生萬物的功能。肺氣太過就容易形成腫脹,肺氣不足則容易感到低迷。

諸氣膹郁病痿。皆屬於肺金。(常清氣利)燥勝則乾。肺者氣之本。魄之處也。其華在毛。其充在皮。其味辛。其色白。而為相傅之官。治節出焉。為陽中之少陰。通於秋氣。其脈毛。王注曰。肺之形。象人肩。二布葉一小葉。中有二千四空行列。以分布諸臟清濁之氣。經所謂其用為固。

白話文:

各種氣機鬱結導致的痿弱疾病,都歸咎於肺金受損。(肺氣通常清爽通利)燥邪過盛則肺部乾枯。肺是氣的根本,魄的寄居之所。肺之精華表現在毛髮上,肺之充實表現在皮膚上。肺味辛,色白,為相傳之官,主宰著氣機的規律輸出。肺是陽中之少陰,與秋氣相通。肺之脈絡就像毛髮。王注曰:肺的形狀像人的肩膀,兩片肺葉重疊,其中有二千四百空洞排列,用於分佈各臟腑氣機的精濁。經書所說的「肺主固攝」,就是這個意思。

其變肅殺。其眚蒼落。其為病也。骨節內變。左胠脅痛。寒清於中。感而瘧。太涼革候。咳腹中鳴。注瀉鶩溏。咳逆心脅滿。引小腹善暴痛。不可反側。嗌乾面塵色惡腰痛。丈夫㿗疝。婦人少腹痛。浮虛鼽尻陰股髀腨胻。是病皴揭。實則喘厥逆氣。肩背痛。汗出尻陰股膝髀腨胻足皆痛。

白話文:

它變化的很快速,它的聲音像馬蹄踏過泥濘。它的病症是:骨節內部變化,左邊的肋骨劇烈疼痛,體內寒冷清晰,感到寒冷而發抖。過於寒冷改變了天時,咳嗽,腹中鳴叫,呼嚕呼嚕的聲音不斷。咳嗽逆流,心窩滿脹,牽引小腹,經常暴痛,輾轉反側,皮膚乾燥,面色惡劣,腰部疼痛。男子睪丸腫痛,婦女小腹疼痛。浮腫且發紅,臀部、大腿、膝蓋、小腿、腳全部疼痛。這是病勢嚴重的情況。如果是實症,就會出現氣息逆流,肩背疼痛,出汗,臀部、大腿、膝蓋、小腿、腳全部疼痛。

虛則少氣不能報息。耳聾嗌乾。其為治也。熱勝燥。燥自金生。熱為火化。金余則制之以火。肺勝則治之以苦。又曰。金氣之下。火氣承之。燥淫於內。治以苦溫。佐以苦辛。以苦下之。若肺氣上逆。急食苦以泄之。王注曰。制燥之勝。必以苦溫。故受干病生焉。是以金主於秋而屬陰。

白話文:

如果身體虛弱,氣不足就無法順利呼吸。會導致耳聾、喉嚨乾澀。治療的方法是:

  • 熱盛導致燥氣,燥氣是由肺金產生的。
  • 熱氣屬於火,可以化解金氣。
  • 如果肺金太盛,可用苦味藥材來治療。
  • 此外,金氣下降,火氣上升,如果體內燥氣過盛,可以使用苦溫的藥材治療,並搭配苦辛的藥材來幫助燥氣下降。
  • 如果肺氣上逆,則需要立即服用苦味藥材來瀉下。
  • 王氏注裡說:要控制燥氣的過盛,必須使用苦溫的藥材。因此,燥病會在秋天產生,屬於陰證。

其氣涼。涼極天氣清明。而萬物反燥。故燥若火。是金極而反兼火化也。故病血液衰也。燥金之化極甚。則煩熱氣鬱痿弱。而手足無力不能收持也。凡有聲之痛。應金之氣。故此臟平氣則審平。大過則堅成。不及則從革。

白話文:

它的性質是涼的。涼到極點時,天氣就晴朗。但萬物反而變得乾燥。因此,乾燥得像火一樣。這是金性發揮到極致,又兼具火性的轉化。所以病症會導致血液衰弱。燥金性質的轉化極為強烈,就會煩熱、氣鬱、身體虛弱,以及手腳無力、收捏無力。所有有聲音的疼痛,都與金臟的氣有關。因此,這個臟器的氣平穩,審查就會平穩。過度活躍,就會變硬。不足,就會變軟。

諸寒收引。皆屬於腎水。(能養動耗)寒勝則浮。腎者主蟄。封藏之本。精之處也。其華在發。其充在骨。其味鹹。其色黑。為作強之官。伎巧出焉。為陰中之太陰。通於冬氣。其脈石。王注曰。腎臟有二。形如豇豆相併。而曲附於膂筋。外有脂裹。里白表黑。主藏精。故仙經曰。

白話文:

,其。 صنایع其充。腎充。封其。腎其。譯其讀。腎其充。腎其。封其。封。腎其。讀其。

心為君火。腎為相火。是言在腎屬火。而不屬水也。經所謂膻中者。臣使之官。喜樂出焉。故膻中者在乳之間。下合於腎。是火居水位。得升則喜樂出焉。雖君相二火之氣。論其五行造化之理。同為熱也。故左腎屬水。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右腎屬火。遊行三焦。興衰之道由於此。

白話文:

心臟是君主之火。腎臟是輔助之火。這說明腎臟屬火,而不屬水。經文中提到的膻中穴,是臣子的官邸,主宰喜悅。因此,膻中穴位於兩乳之間,與腎臟相連。也就是說,火居在水的位置。當火氣上升時,便會產生喜悅。雖然君主之火和輔助之火都是火氣,但從五行造化的角度來看,它們都是屬於熱的。所以,左腎屬水,在男性中儲藏精華,在女性中連接子宮。右腎屬火,遊走於三焦,興衰的關鍵便在此處。

故七節之旁。中有小心。是言命門相火也。經所謂其變凝冽。其眚冰雹。其為病也。寒客心痛。腰腿痛。大關節不利。屈伸不便。若厥逆痞堅。腹滿寢汗。實則腹大脛腫。喘咳身重。寢汗出憎風。虛則胸中痛。大腹小腹痛。清厥意不樂。王注曰。大小腹。大小腸也。此所謂左腎水發痛也。

白話文:

因此在七節(膽、肝、脾、肺、腎、心包、心)旁邊,都有「小心」。這裡指的是命門相火。古書上說它變化後會凝結,產生冰雹。它引起的疾病有:

  • 寒氣侵犯心臟,導致心痛。
  • 腰腿疼痛。
  • 主要關節活動不靈便,伸屈不便。
  • 如果出現厥逆(氣逆不順)、腹部堅硬。
  • 腹滿,夜間盜汗。
  • 實證時,腹部膨脹,小腿腫脹。
  • 喘咳,身體沉重,夜間盜汗,而且怕風。
  • 虛證時,胸中疼痛。
  • 大腹和小腹疼痛。
  • 清氣上逆,心情不佳。

王注:「大小腹」是指大小腸。這裡說的左腎水發痛就是指腎臟的功能異常引起的疼痛。

若夫右腎命門相火之為病。少氣瘡瘍疥癬癰腫脅滿。胸背首面四肢浮腫。腹脹嘔逆。瘛瘲骨痛節有動。注下溫瘧。腹中暴痛。血溢流注精液。目赤心熱。甚則瞀昧暴痛。瞀悶懊憹。嚏嘔瘡瘍驚燥。喉痹耳鳴。嘔湧暴注。瞤瘛暴死。瘤氣結核丹熛。皆相火熱之勝也。其為治也。

白話文:

如果右腎命門相火出現異常,就會引起以下症狀:

  • 呼吸急促
  • 瘡瘍、疥癬、膿腫
  • 脅部脹滿
  • 胸背、頭面、四肢浮腫
  • 腹脹、嘔吐
  • 關節疼痛、骨痛、活動障礙
  • 夜間發燒、瘧疾
  • 腹痛劇烈
  • 血溢流注、精液異常
  • 眼睛發紅、心熱
  • 嚴重時會出現視力模糊、劇烈疼痛
  • 心煩意亂、煩躁
  • 打噴嚏、嘔吐、瘡瘍、驚悸、煩躁
  • 喉嚨腫痛、耳鳴
  • 嘔吐劇烈、突然來臨
  • 急性抽搐、猝死
  • 腫瘤、結核、丹毒

這些症狀都是相火過旺導致的。治療的方法如下:

寒勝熱。燥勝寒。若熱淫於內。治以鹹寒。火淫所勝。平以鹹冷。故相火之下。水氣承之。如寒淫於內。治以甘熱。佐以苦辛。寒淫所勝。平以辛熱。又曰。腎苦燥。急食辛以潤之。腎欲堅。急食苦以堅之。故水本寒。寒急則水冰如地而能載物。水發而雹雪。是水寒亢極。反似剋水之土化。

白話文:

冷勝熱。燥勝冷。如果體內熱氣過盛,可以用鹹寒藥來治療。火勢過於旺盛,用鹹冷藥來平抑。所以下焦相火,由水氣承接。如果體內寒氣過盛,可以用甘熱藥來治療,輔以苦辛藥。寒氣過於旺盛,用辛熱藥來平抑。還有記載說,腎臟喜燥,要趕快吃辛味食物來滋潤它。腎臟需要堅固,趕快吃苦味食物來使其堅固。所以水本質上是寒冷的。寒冷過於強烈,水就會像土地一樣變成冰,而且能承載東西。水過於寒冷會變成冰雹和雪,這是水寒到極點,反而像它剋星的土一樣。

是謂兼化也。所謂寒病極者。反腎滿也。左腎不足。濟之以水。右腎不足。濟之以火。故此髒水平則靜順。不及則涸流。太過則流衍。

白話文:

這就是叫做調和。所謂寒病到了極點,就會表現為腎氣充足。左腎不足,用水分去補充它。右腎不足,用火熱去補充它。所以,這個臟器的陰陽平衡,則會平靜順暢。陰陽不足,則會枯竭。陰陽過剩,則會泛濫。

諸厥固泄。皆屬於下。厥謂氣逆。固謂禁固。氣逆則肝腎失守。失守則不能禁固。出入無度。燥濕不恆。故氣下則愈也。經所謂厥氣上行。滿脈去形。

白話文:

各種腹瀉都歸類於「下」。「厥」是指氣逆,「固」是指禁止固守。氣逆就會導致肝腎失去把守。失去把守就會無法禁止固守。出入沒有節制,燥濕也不恆久。所以氣向下走就會好轉。經文所說的「厥氣上行,滿脈去形」,就是指這種情況。

諸痿喘嘔。皆屬於上。肺者臟之長也。為心之華蓋。故肺熱葉焦。發為痿躄。是氣鬱不利。病喘息而嘔也。嘔謂嘔酸水。火氣炎上之象也。胃膈熱甚。則為嘔也。若衰火之炎。痿躄則愈。利肺之氣。喘息自調也。道路開通。吐嘔則除。凡病嘔湧溢食。皆屬之火也。王注曰。內格嘔逆。

食不得入。是有火也。經所謂三陽有餘。則為痿易。王注曰。易有變常用。自痿弱無力也。故此者熱之明矣。

白話文:

各種萎縮、氣喘、嘔吐,都屬於上半身。肺是臟腑之首,是心臟的保護傘。因此,肺熱發炎導致肺葉焦枯,就會表現為萎縮癱瘓。這是氣體鬱結不通暢導致的,患病者會氣喘吁吁並嘔吐。嘔吐是指嘔吐酸水,是火氣上升的表現。胃和膈肌發熱嚴重,就會導致嘔吐。如果減弱火氣的旺盛,萎縮癱瘓就會好轉。疏通肺氣,氣喘自己會調節好。氣血通暢,嘔吐就會消除。所有嘔吐、溢出食物的疾病,都屬於火熱證。古方註解:內科導致的嘔吐、反胃。

諸熱瞀瘛。皆屬於火。熱氣勝則濁亂昏昧也。瞀視乃昏也。經所謂病筋脈相引而急名曰瘛者。故俗謂之搐是也。熱勝風搏。並於經絡。故風主動而不寧。風火相乘。是以熱瞀瘛而生矣。治法祛風滌熱之劑。折其火勢。熱瘛可立愈。若妄加灼火。或飲以發表之藥。則取死不旋踵。

白話文:

所有由熱引起的抽搐和昏厥,都屬於火熱的範疇。熱氣過盛會導致頭腦昏沉不清醒。昏指的是視力模糊不清。經書上所說的「筋脈被病邪牽引而急促,稱為抽搐」,俗稱「搐」。由於熱盛與風邪搏擊,並在經絡中交結,所以風邪會導致身體活動不寧。風邪與熱火互相增強,因此產生熱引起的抽搐和昏厥。治療方法是使用祛風清熱的藥物,以減輕火勢。這樣一來,熱引起的抽搐和昏厥就可以立即治癒。如果胡亂使用灸法或服用發散表的藥物,則會導致病情急劇惡化。

諸禁鼓慄。如喪神守。皆屬於火。禁慄驚惑。如喪神守。悸動怔忪。皆熱之內作。故治當以制火。制其神守。血榮而愈也。

白話文:

各種畏懼戰慄的情緒,好比失去神智,呆呆地守著,都屬於火熱之邪所致。驚恐戰慄,神智恍惚,心悸怔忪,都是身體內部有熱造成的。所以治療時應該採用清熱降火、安神定悸的方法。這樣才能使氣血旺盛,病情得到痊癒。

諸痙項強。皆屬於濕。寒濕同性。水火同居。故足太陽膀胱經屬水而位下。所以濕可傷也。其脈起目內眥。上額交於巔上。其支別從巔入絡於腦。還出別下項。故主項強。太陽表中風。加之以濕。客於經中。內挾寒濕。則筋脈抽急。故痙項強而不柔和也。此太陽寒濕。當詳有汗無汗。治以流濕祛風緩發表而愈也。

諸逆衝上。皆屬於火。沖攻也。氣炎上。故作嘔湧溢。食不下也。

白話文:

各種抽搐和頸部僵硬,都與濕氣有關。濕和寒屬同一性質,水火同時存在。因此足太陽膀胱經屬水,位置在身體下部,所以容易受到濕邪的侵襲。

足太陽膀胱經的脈絡從眼睛內角開始,沿額頭上行交會於頭頂,其分支從頭頂進入腦部。又從腦部分出,經過頸部,所以主治頸部僵硬。

太陽經為表證風邪侵襲,再加上濕氣,濕邪困滯於經絡中,夾雜著寒氣,導致筋脈收縮急促,所以出現頸部痙攣僵硬而無法舒展的情況。

這種由太陽經濕寒引起的痙攣僵硬,要先仔細辨別是否有出汗症狀,然後根據情況用祛濕、祛風、緩解表證的方法來治療,即可痊癒。

諸脹腹大。皆屬於熱。肺主於氣。貴乎通暢。若熱甚則鬱於內。故肺脹而腹大。是以火主長而高茂。形現彰顯。升明舒榮。皆腫之象也。熱去則見白利也。

白話文:

各種腹部脹大的症狀都與熱證有關。肺主管氣,重在通暢。如果熱氣過盛,就會積聚在體內,導致肺部脹大,腹部也隨之脹大。就像是火勢盛大時,火焰會向上升騰,表現出顯著的形體,散發出明亮的光芒,這些都是腫脹的徵兆。當熱證消除後,就會出現白色稀薄的大便。

諸躁狂越。皆屬於火。胃實則四肢實而能登高也。故四肢者諸陽之本。經所謂陰不勝陽。則脈流薄疾。病乃狂。是以陽盛則使人妄言罵詈。不避親疏。神明之亂也。故上善若水。下愚若火。此之謂也。治之以補陰瀉陽。奪其食則病已。

白話文:

所有發狂、胡亂衝撞的症狀都屬於火氣旺盛。如果胃氣實盛,四肢也會跟著強壯,就能登高。因此四肢是諸陽的根本。經書中說:「陰不足以勝過陽,脈氣就會流動得很輕薄而快速,就會發狂。」因此陽氣旺盛會讓人胡言亂語、罵罵咧咧,不避親疏。這是神志混亂的表現。所以上善之人像水一樣溫柔,下愚之人像火一樣暴躁。治療的方法是用補陰瀉陽的方式,減少他們的進食,症狀就會好轉。

諸暴強直。皆屬於風。暴虐而害也。強勁有力而不能和柔也。乃厥陰風木勢甚而成此。王注曰。陽鬱於內。而陰行於外。千金曰。強直為風。治以瀉火補金。木能自平也。

白話文:

各種猛烈的痙攣和僵直,都屬於風的範疇。猛烈、殘忍而帶來痛苦。強而有力卻不能柔順。這是由於太陰肺經屬木,風邪勢力過強而導致。王冰注釋說:陽氣鬱積在內,陰氣運行在體表。千金方說:強直是由於風邪,治療方法是瀉去虛火,補益肺金。這樣就能使屬木的肝氣自動平復。

諸病有聲。鼓之如鼓。皆屬於熱。腹脹大而鼓之有聲如鼓者。熱氣甚則然也。經所謂熱勝則腫。此之類也。是以熱氣內郁。不散而聚。所以叩之如鼓也。諸腹脹大。皆為里證。何以明之。仲景曰。少陰病腹脹。不大便者。急下之。宜大承氣湯。所謂土堅勝水則干。急與大承氣湯下之。以救腎水。故知無寒。其熱明矣。

白話文:

各種腹脹都會有聲音。敲起來像鼓聲的,都屬於熱證。肚子脹大,敲起來有鼓聲的,是因為熱氣太盛導致的。醫書中說:熱盛就會腫大。這種情況就是這樣的。所以,是熱氣在體內鬱結,沒有散開而聚集起來,所以敲起來像鼓聲一樣。各種腹脹都是內部的病症。為什麼這樣說?仲景先生說:少陰病(腎虛寒證)導致的腹脹,不大便的話,要趕緊用瀉下藥。可以使用大承氣湯。因為"土堅勝水則幹",所以要趕緊用大承氣湯瀉下,以救治腎水。因此可以知道,這是熱證,沒有寒證。

諸病胕腫。疼酸驚駭。皆屬於火。胕腫熱勝。內則陽氣滯故也。疼酸由火實制金。不能平木。則木王而為酸。酸者肝之味也。故經所謂二陽一陰發病。主驚駭。王注曰。肝主驚。然肝主之。原其本也。自心火甚則善驚。所以驚則心動而不寧也。故火衰水平。治之本也。

白話文:

各種疾病導致的腳腫。疼痛痠痛,驚駭。這些都與火有關。腳腫是因為熱氣過盛,內在陽氣滯留的緣故。疼痛痠痛是由於火氣旺盛,壓制了金氣。金氣不能平息木氣,那麼木氣就會過剩而導致痠痛。酸味是肝臟的味道。所以醫書中提到「二陽一陰」發病,主要表現為驚駭。王注說,肝臟主司驚嚇。但是,肝臟主司驚嚇,也是從根源上講。如果心火太旺,就會容易驚嚇。所以,心動不安,就會導致驚嚇。因此,平息火氣,調和水氣,是治療的根本。

諸轉反戾。水液渾濁。皆屬於熱。熱氣燥爍於筋。故筋轉而痛。應風屬於肝也。甚則吐不止。暍熱之氣加之以泄。濕勝也。若三氣雜。乃為霍亂。故仲景曰。嘔吐而利。名為霍亂。故有乾霍亂。有濕霍亂。得其吐利。邪氣得出。名濕霍亂也。十存八九。若不得吐利。揮霍撩亂。

白話文:

各種逆反的症狀,水液渾濁,都屬於熱證。熱氣灼傷筋脈,導致筋脈扭轉而疼痛。如果兼有風邪,則屬於肝熱。嚴重的會吐個不停。暑氣過盛,再加上腹瀉,是濕氣過重的表現。如果三種病邪同時侵襲,就會導致霍亂。所以仲景說:吐瀉不止,稱為霍亂。因此,有乾霍亂和濕霍亂之分。如果吐瀉出來,邪氣排出,就稱為濕霍亂。有八九分病人都能痊癒。如果不能吐瀉,病邪會肆虐,導致病情惡化。

邪無由出。名曰乾霍亂。十無一生。二者皆以冒暑中熱。飲食不節。寒熱氣不調。清濁相干。陰陽乖隔。則為此病。若妄言寒者。大誤矣。故熱則小便渾而不清。寒則潔而不濁。故井水煎湯沸。則自然渾濁也。

白話文:

邪氣並非無緣無故產生,名為「乾霍亂」,十個人中難有一人能存活。這兩種疾病都是因為在酷暑中受熱過度,飲食不節制,寒熱之氣失調,清濁之氣互相影響,陰陽不相協調所導致的。如果胡亂地說是寒邪引起的,那就錯了。因為如果熱邪作祟,小便就會渾濁不清;而如果寒邪作祟,小便就會澄澈清亮。所以,用井水燒開的湯水,自然會變得渾濁。

諸病水液。澄徹清冷。皆屬於寒。水液為病寒也。故水清淨。其氣寒冷。水穀不化而吐利。其色白而腥穢。傳化失常。食已不飢。雖有邪熱不殺穀而不飢者。無倦而常好動。其便色黃而酸。王注曰。寒者上下所出。即吐出溺出也。又法曰。小寒之氣。溫以和之。

白話文:

各種疾病的體液:

  • 清澈寒冷的,都屬於寒症。
  • 體液異常寒冷導致疾病。
  • 因此水液清澈,氣息寒冷。
  • 食物無法消化而嘔吐和腹瀉。
  • 液體呈白色,有腥味。
  • 代謝異常,吃飯後仍然不覺得餓。
  • 即使有外邪造成的發熱,也不會損害消化功能,也不會感到飢餓。
  • 不疲倦,經常喜歡活動。
  • 大便呈黃色,有酸味。

王氏註解:寒症會從上下出現,比如嘔吐和尿液。

另一個方法說:輕微的寒氣,用溫和的方法來治療。

諸嘔吐酸。暴注下迫。皆屬於熱。流而不腐。動而不蠹。故吐嘔吐酸者。胃膈熱甚。則鬱滯於氣。物不化而為酸也。酸者肝木之味。或言吐酸為寒者誤也。暴注者。是注泄也。乃腸胃熱而傳化失常。經所謂清氣在下。則生飧泄。下迫者。後重裡急。窘迫急痛也。火性急速。而能造物故也。俗云虛坐弩責而痛也。

白話文:

各種嘔吐酸水的現象。突然發生腹瀉,往下衝迫。這些都屬於熱證。水液流動卻不腐敗,氣血循環卻不生瘡。因此,嘔吐酸水的人,是胃和膈膜的熱氣過盛,導致氣機鬱滯,食物不能消化而變成酸味。酸味屬於肝木的味道。有人說是吐酸水是寒證,這種說法是錯誤的。突然發生的腹瀉,就是注泄。這是因為腸胃有熱,傳化功能異常所致。醫經上說:清氣在下,就會產生腹瀉便溏。往下衝迫,指大便後重、裡急後重,窘迫劇烈疼痛。這是因為火氣的性質是急躁的,能夠產生徵兆。俗話說,虛坐著都能被責罰而發痛,就是這個道理。

諸澀枯涸乾勁皴揭。皆屬於燥。澀枯者。水液氣衰少。血不榮於皮肉。氣不通利。故皮膚皴揭而澀也。及甚則麻痹不仁。涸乾者。水少火多。繫辭云。燥萬物者。莫熯乎火。故火極熱甚。水液干而不潤於身。皮膚乃啟裂。手足有如斧傷而深三二分者。冬月甚而夏月衰。故法曰。

白話文:

所有皮膚乾燥、粗糙、龜裂、脫皮等問題都屬於燥症。

  • **皮膚乾燥粗糙:**水液氣血虧虛,血液不足以滋養皮膚和肌肉,氣血不通暢,導致皮膚粗糙、脫皮。嚴重時會麻木不仁。
  • **皮膚乾裂:**水液不足,火熱過盛。繫辭中說:「乾枯萬物,沒有比火更厲害的。」因此,火熱極盛,導致水液乾涸,無法滋潤身體,皮膚就會裂開。手腳出現像斧頭傷口一樣的深裂口,冬天嚴重,夏天較輕。

因此,法典上說:

寒能收斂。收斂則燥澀皴揭。熱能縱緩。縱緩則滋榮潤澤。皆屬燥金之化也。王注曰。物之生滑利。物之死枯澀。其為治也。宜開通道路。養陰退陽。涼藥調之。榮血通流。麻木不仁澀涸乾勁皴揭。皆得其所。慎毋服烏附之藥。經所謂金木水火土運行之數。寒暑燥濕火風臨御之化。

白話文:

寒性具有收斂作用。收斂過度就會導致乾燥、粗糙、龜裂。熱性具有緩解作用。緩解適當就能滋養、潤澤。這些變化都屬於燥金之氣的影響。王注說:活著的東西表層光滑柔軟,死了的東西幹枯粗糙。治理時,應該疏通氣血運行,滋養陰氣,抑制陽氣。用涼性藥物調理。這樣,血氣流通,麻痺和疼痛會消失,乾燥、粗糙、龜裂等症狀都能得到改善。但要注意不要服用烏附等藥物。經典中記載的金木水火土的運作規律,寒暑燥濕火風這些氣候變化對人體的影響,都應該謹慎對待。

不失其道。則民病可調。凡受諸病者。皆歸於五行六氣勝復盛衰之道矣。王注曰。人生有形。不能無患。既有其患。亦常有逃生化出陰陽者也。故曰謹守病機。各司其屬。有者求之。無者求之。盛者責之。虛者責之。必先五勝。疏其血氣。令得調達。而致和平。此之謂也。

白話文:

如果能遵循規律,就能調解疾病。所有生病的人,都與五行六氣的盛衰有關。王註解說:人有形體,不可避免會有疾病。既然有了疾病,也經常能找到從陰陽轉化生機的方法。因此說,謹慎觀察病機,按其歸屬治療。有的要治療實症,有的要治療虛症。盛實的要抑制其盛,虛弱的要補益其虛。首先要疏通五臟,暢通氣血,讓身體達到平衡。這就是所說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