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完素

《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 卷上 (3)

回本書目錄

卷上 (3)

1. 病機論第七

論曰。察病機之要理。施品味之性用。然後明病之本焉。故治病不求其本。無以去深藏之大患。故掉眩收引膹郁腫脹諸痛癢瘡。皆根於內。夫百病之生也。皆生於風寒暑濕燥火。以知化之變也。經言盛者瀉之。虛者補之。余錫以方士。而方士用之。尚未能十全。余欲令要道必行。

桴鼓相應。猶拔刺雪汙。工巧神聖。可得備聞。靈樞經曰。刺深而猶可拔。汙深而猶可雪。莊子曰。雪猶洗也。岐伯曰。審察病機。無失氣宜。此之謂也。黃帝曰。願聞病機何如。岐伯曰。諸風掉眩。皆屬於肝。少慮無怒。風勝則動。肝者罷極之本。魂之居也。其華在爪。其充在筋。

以生血氣。其味酸。其色蒼。為將軍之官。謀慮出焉。此為陰中之少陽。通於春氣。其脈弦。王注曰。肝有二布葉一小葉。如木甲拆之狀。故經所謂其用為動。乃木之為動。火太過之政。亦為動。蓋火木之主暴速。所以掉眩也。掉搖也。眩昏亂也。旋運皆生風故也。是以風火皆屬陽。

陽主動。其為病也。胃脘當心痛。上支兩脅。隔咽不通。食飲不下。甚則耳鳴眩轉。目不識人。善暴僵仆。裡急緛戾。脅痛嘔泄。甚則掉眩巔疾。兩脅下痛引少腹。令人善怒。虛則目識䀮䀮無所見。耳無所聞。善恐如人將捕之。凡病肝木風疾者。以熱為本。以風為標。故火本不燔。

遇風冽乃焰。肝本不甚熱。因金衰而旺。肺金不勝心火。木來侮於金。故諸病作矣。其為治也。燥勝風。王注曰。風自木生。燥為金化。風余則制之以燥。肝勝則治以清涼。清涼之氣。金之氣也。木氣之下。金氣承之。又曰。風淫於內。治以辛涼。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故木主生榮而主春。

其性溫。故風火則反涼而毀折。是兼金化制其木也。故風病過極。而反中外燥澀。是反兼金化也。故非為金制其木。是甚則如此。中風偏枯者。由心火暴盛。而水衰不能制。則火實剋金。金不能平木。則肝木勝。而兼於火熱。則卒暴僵仆。凡治消癉僕擊偏枯痿厥氣滿。發肥貴膏粱之疾也。

故此臟氣平則敷和。太過則發生。不及則委和。

諸痛癢瘡。皆屬於心。靜則神明。熱勝則腫。心者生之本。神之變也。其華在面。其充在血脈。為陽中之太陽。通於夏氣。其脈鉤。其味苦。其色赤。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此為陽中之太陽也。王注曰。心形如未敷蓮花。中有九空。以導引天真之氣。神之宇也。經所謂其用為燥。

火性燥動。其明於外。熱甚火赫。鑠石流金。火之極變也。燔焫山川。旋反屋宇。火之災眚也。故火非同水。水智而火愚。其性暴速。其為病也。當胸中熱嗌乾。右胠滿。皮膚痛。寒熱咳喘。唾血血泄。鼽衄嚏嘔。溺色變。甚則瘡癢胕腫。肩背臑缺盆中痛。瘍疹身熱驚惑。惡寒戰慄。

譫妄衄蔑語笑。瘡瘍血流。狂妄目赤。胸中痛。脅支滿。脅下痛。背膺肩甲間痛。兩臂內痛。虛則胸腹大。脅下與腰相引而痛。其為治也。以寒勝熱。王注曰。小熱之氣。涼以和之。大熱之氣。寒以取之。甚熱之氣。汗以發之。發之不盡。逆制之。制之不盡。求其屬以衰之。

又曰。用水之主。以制陽光。經曰。氣有多少。病有盛衰。治有緩急。方有大小。此之謂也。是以熱淫於內。治以鹹寒。佐以甘苦。以酸收之。以苦發之。心欲軟。急食鹹以軟之。君火之下。陰精承之。火氣之下。水氣承之。是故火主暴虐。故燥萬物者莫熯乎火。夏月火熱極甚。

則天氣熏和。而萬物反潤。以水出液。林木津流。及體熱極而反汗液出。是火極而反兼水化。俗以難辨。認是作非。不治已極。反攻王氣。是不明標本。但隨兼化之虛象。妄為其治。反助其滿而害於生命多矣。故此臟平則升明。太過則赫曦。不及則伏明。王注曰。百端之起。

皆自心生。

諸濕腫滿。皆屬脾土。味和氣化。濕勝則濡泄。脾者倉廩之本。營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轉味而入出者也。其華在唇四白。其充在肌。其味甘。其色黃。故為倉廩之官。又名諫議之官。五味出焉。此至陰之類。通於土氣。為陰中至陰。脾也。其脈緩。王注曰。脾形象馬蹄。

內包胃脘。象土形也。其用為化。兼四氣聚散。復形群品。以主溉灌肝心肺腎。不主於時。寄旺四季。經所謂善不可見。惡者可見也。其變驟注。其災霖潰。其為病也。胕腫骨痛陰淖。按之不得。腰脊頭頸痛。時眩大便難。陰氣不用飲。不欲食。咳唾則有血。積飲痞膈中滿。

霍亂吐下。身重。善飢肌肉痿。足不收行。脅䐜嘔吐。泄注下。王注曰。脾熱則生濕。虛則腹滿腸鳴飧泄食不化者。有胃之寒者。有胃之熱者。色白澄徹清冷。皆屬於寒。色黃水赤渾濁。皆屬於熱。故仲景曰。邪熱不殺穀。火性疾速。此之謂也。其為治也。風勝濕。濕自土生。

風為木化。土余則制之以風。脾盛治之以燥。故濕傷肉。濕勝則濡泄。甚則水閉胕腫。王注曰。濕為水。水盛則腫。水下形肉已消。又曰。濕氣為淫。皆為腫滿。但除其濕。腫滿自衰。若濕氣在上。以苦吐之。濕氣在下。以苦瀉之。以淡滲之。治濕之法。不利小便。非其治也。

故濕淫所勝。平以苦熱。佐以酸辛。以苦燥之。以淡泄之。若濕上甚而熱。治以苦溫。佐以甘辛。以汗為故而止。濕淫於內。治以苦熱。佐以酸淡。以苦燥之。以淡泄之。脾苦濕。急食苦以燥之。又曰。土氣之下。木氣承之。本草曰。燥可去濕。桑白皮赤小豆之屬。王注曰。

半身已上。濕氣有餘。火氣復郁。所以明其熱能生濕。經所謂風寒在下。燥熱在上。濕氣在中。火遊行其間。是亦熱之用矣。故土主沉霒雲雨而宏靜。雨熱極甚。則飄驟散落。是反兼風木製其土也。若脾熱甚。土自邕。燥去其濕。以寒除熱。脾土氣衰。以甘緩之。所以溏泄積飲痞隔腫滿濕熱乾涸消渴。

慎不可以溫藥補之。故積溫成熱。性之溫。乃勝氣之藥也。故此臟喜新而惡陳。常令滋澤。無使乾涸。土平則備化。太過則敦阜。不及則卑監。

諸氣膹郁病痿。皆屬於肺金。(常清氣利)燥勝則乾。肺者氣之本。魄之處也。其華在毛。其充在皮。其味辛。其色白。而為相傅之官。治節出焉。為陽中之少陰。通於秋氣。其脈毛。王注曰。肺之形。象人肩。二布葉一小葉。中有二千四空行列。以分布諸臟清濁之氣。經所謂其用為固。

其變肅殺。其眚蒼落。其為病也。骨節內變。左胠脅痛。寒清於中。感而瘧。太涼革候。咳腹中鳴。注瀉鶩溏。咳逆心脅滿。引小腹善暴痛。不可反側。嗌乾面塵色惡腰痛。丈夫㿗疝。婦人少腹痛。浮虛鼽尻陰股髀腨胻。是病皴揭。實則喘厥逆氣。肩背痛。汗出尻陰股膝髀腨胻足皆痛。

虛則少氣不能報息。耳聾嗌乾。其為治也。熱勝燥。燥自金生。熱為火化。金余則制之以火。肺勝則治之以苦。又曰。金氣之下。火氣承之。燥淫於內。治以苦溫。佐以苦辛。以苦下之。若肺氣上逆。急食苦以泄之。王注曰。制燥之勝。必以苦溫。故受干病生焉。是以金主於秋而屬陰。

其氣涼。涼極天氣清明。而萬物反燥。故燥若火。是金極而反兼火化也。故病血液衰也。燥金之化極甚。則煩熱氣鬱痿弱。而手足無力不能收持也。凡有聲之痛。應金之氣。故此臟平氣則審平。大過則堅成。不及則從革。

諸寒收引。皆屬於腎水。(能養動耗)寒勝則浮。腎者主蟄。封藏之本。精之處也。其華在發。其充在骨。其味鹹。其色黑。為作強之官。伎巧出焉。為陰中之太陰。通於冬氣。其脈石。王注曰。腎臟有二。形如豇豆相併。而曲附於膂筋。外有脂裹。里白表黑。主藏精。故仙經曰。

心為君火。腎為相火。是言在腎屬火。而不屬水也。經所謂膻中者。臣使之官。喜樂出焉。故膻中者在乳之間。下合於腎。是火居水位。得升則喜樂出焉。雖君相二火之氣。論其五行造化之理。同為熱也。故左腎屬水。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右腎屬火。遊行三焦。興衰之道由於此。

故七節之旁。中有小心。是言命門相火也。經所謂其變凝冽。其眚冰雹。其為病也。寒客心痛。腰腿痛。大關節不利。屈伸不便。若厥逆痞堅。腹滿寢汗。實則腹大脛腫。喘咳身重。寢汗出憎風。虛則胸中痛。大腹小腹痛。清厥意不樂。王注曰。大小腹。大小腸也。此所謂左腎水發痛也。

若夫右腎命門相火之為病。少氣瘡瘍疥癬癰腫脅滿。胸背首面四肢浮腫。腹脹嘔逆。瘛瘲骨痛節有動。注下溫瘧。腹中暴痛。血溢流注精液。目赤心熱。甚則瞀昧暴痛。瞀悶懊憹。嚏嘔瘡瘍驚燥。喉痹耳鳴。嘔湧暴注。瞤瘛暴死。瘤氣結核丹熛。皆相火熱之勝也。其為治也。

寒勝熱。燥勝寒。若熱淫於內。治以鹹寒。火淫所勝。平以鹹冷。故相火之下。水氣承之。如寒淫於內。治以甘熱。佐以苦辛。寒淫所勝。平以辛熱。又曰。腎苦燥。急食辛以潤之。腎欲堅。急食苦以堅之。故水本寒。寒急則水冰如地而能載物。水發而雹雪。是水寒亢極。反似剋水之土化。

是謂兼化也。所謂寒病極者。反腎滿也。左腎不足。濟之以水。右腎不足。濟之以火。故此髒水平則靜順。不及則涸流。太過則流衍。

諸厥固泄。皆屬於下。厥謂氣逆。固謂禁固。氣逆則肝腎失守。失守則不能禁固。出入無度。燥濕不恆。故氣下則愈也。經所謂厥氣上行。滿脈去形。

諸痿喘嘔。皆屬於上。肺者臟之長也。為心之華蓋。故肺熱葉焦。發為痿躄。是氣鬱不利。病喘息而嘔也。嘔謂嘔酸水。火氣炎上之象也。胃膈熱甚。則為嘔也。若衰火之炎。痿躄則愈。利肺之氣。喘息自調也。道路開通。吐嘔則除。凡病嘔湧溢食。皆屬之火也。王注曰。內格嘔逆。

食不得入。是有火也。經所謂三陽有餘。則為痿易。王注曰。易有變常用。自痿弱無力也。故此者熱之明矣。

諸熱瞀瘛。皆屬於火。熱氣勝則濁亂昏昧也。瞀視乃昏也。經所謂病筋脈相引而急名曰瘛者。故俗謂之搐是也。熱勝風搏。並於經絡。故風主動而不寧。風火相乘。是以熱瞀瘛而生矣。治法祛風滌熱之劑。折其火勢。熱瘛可立愈。若妄加灼火。或飲以發表之藥。則取死不旋踵。

諸禁鼓慄。如喪神守。皆屬於火。禁慄驚惑。如喪神守。悸動怔忪。皆熱之內作。故治當以制火。制其神守。血榮而愈也。

諸痙項強。皆屬於濕。寒濕同性。水火同居。故足太陽膀胱經屬水而位下。所以濕可傷也。其脈起目內眥。上額交於巔上。其支別從巔入絡於腦。還出別下項。故主項強。太陽表中風。加之以濕。客於經中。內挾寒濕。則筋脈抽急。故痙項強而不柔和也。此太陽寒濕。當詳有汗無汗。治以流濕祛風緩發表而愈也。

諸逆衝上。皆屬於火。沖攻也。氣炎上。故作嘔湧溢。食不下也。

諸脹腹大。皆屬於熱。肺主於氣。貴乎通暢。若熱甚則鬱於內。故肺脹而腹大。是以火主長而高茂。形現彰顯。升明舒榮。皆腫之象也。熱去則見白利也。

諸躁狂越。皆屬於火。胃實則四肢實而能登高也。故四肢者諸陽之本。經所謂陰不勝陽。則脈流薄疾。病乃狂。是以陽盛則使人妄言罵詈。不避親疏。神明之亂也。故上善若水。下愚若火。此之謂也。治之以補陰瀉陽。奪其食則病已。

諸暴強直。皆屬於風。暴虐而害也。強勁有力而不能和柔也。乃厥陰風木勢甚而成此。王注曰。陽鬱於內。而陰行於外。千金曰。強直為風。治以瀉火補金。木能自平也。

諸病有聲。鼓之如鼓。皆屬於熱。腹脹大而鼓之有聲如鼓者。熱氣甚則然也。經所謂熱勝則腫。此之類也。是以熱氣內郁。不散而聚。所以叩之如鼓也。諸腹脹大。皆為里證。何以明之。仲景曰。少陰病腹脹。不大便者。急下之。宜大承氣湯。所謂土堅勝水則干。急與大承氣湯下之。以救腎水。故知無寒。其熱明矣。

諸病胕腫。疼酸驚駭。皆屬於火。胕腫熱勝。內則陽氣滯故也。疼酸由火實制金。不能平木。則木王而為酸。酸者肝之味也。故經所謂二陽一陰發病。主驚駭。王注曰。肝主驚。然肝主之。原其本也。自心火甚則善驚。所以驚則心動而不寧也。故火衰水平。治之本也。

諸轉反戾。水液渾濁。皆屬於熱。熱氣燥爍於筋。故筋轉而痛。應風屬於肝也。甚則吐不止。暍熱之氣加之以泄。濕勝也。若三氣雜。乃為霍亂。故仲景曰。嘔吐而利。名為霍亂。故有乾霍亂。有濕霍亂。得其吐利。邪氣得出。名濕霍亂也。十存八九。若不得吐利。揮霍撩亂。

邪無由出。名曰乾霍亂。十無一生。二者皆以冒暑中熱。飲食不節。寒熱氣不調。清濁相干。陰陽乖隔。則為此病。若妄言寒者。大誤矣。故熱則小便渾而不清。寒則潔而不濁。故井水煎湯沸。則自然渾濁也。

諸病水液。澄徹清冷。皆屬於寒。水液為病寒也。故水清淨。其氣寒冷。水穀不化而吐利。其色白而腥穢。傳化失常。食已不飢。雖有邪熱不殺穀而不飢者。無倦而常好動。其便色黃而酸。王注曰。寒者上下所出。即吐出溺出也。又法曰。小寒之氣。溫以和之。

諸嘔吐酸。暴注下迫。皆屬於熱。流而不腐。動而不蠹。故吐嘔吐酸者。胃膈熱甚。則鬱滯於氣。物不化而為酸也。酸者肝木之味。或言吐酸為寒者誤也。暴注者。是注泄也。乃腸胃熱而傳化失常。經所謂清氣在下。則生飧泄。下迫者。後重裡急。窘迫急痛也。火性急速。而能造物故也。俗云虛坐弩責而痛也。

諸澀枯涸乾勁皴揭。皆屬於燥。澀枯者。水液氣衰少。血不榮於皮肉。氣不通利。故皮膚皴揭而澀也。及甚則麻痹不仁。涸乾者。水少火多。繫辭云。燥萬物者。莫熯乎火。故火極熱甚。水液干而不潤於身。皮膚乃啟裂。手足有如斧傷而深三二分者。冬月甚而夏月衰。故法曰。

寒能收斂。收斂則燥澀皴揭。熱能縱緩。縱緩則滋榮潤澤。皆屬燥金之化也。王注曰。物之生滑利。物之死枯澀。其為治也。宜開通道路。養陰退陽。涼藥調之。榮血通流。麻木不仁澀涸乾勁皴揭。皆得其所。慎毋服烏附之藥。經所謂金木水火土運行之數。寒暑燥濕火風臨御之化。

不失其道。則民病可調。凡受諸病者。皆歸於五行六氣勝復盛衰之道矣。王注曰。人生有形。不能無患。既有其患。亦常有逃生化出陰陽者也。故曰謹守病機。各司其屬。有者求之。無者求之。盛者責之。虛者責之。必先五勝。疏其血氣。令得調達。而致和平。此之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