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完素

《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 卷下 (8)

回本書目錄

卷下 (8)

1. 眼目論第二十五

論曰。眼之為病。在腑則為表。當除風散熱。在臟則為里。宜養血安神。暴發者為表而易治。久病者在裡而難愈。除風散熱者。瀉青丸主之。養血安神者。定志丸。婦人熟乾地黃丸是也。或有體肥氣盛。風熱上行。目昏澀者。槐子散主之。此由胸中氣濁上行也。重則為痰厥。

亦能損目。常使胸中氣清。無此病也。又有因目疾服藥多而損氣者。久之眼漸昏弱。乍明乍暗。不欲視物。此目少血之驗也。熟乾地黃丸。消風散。定志丸。相須而養之。或有視物不明。見黑花者。此謂之腎氣弱也。宜補腎水。駐景丸是也。或有暴失明者。謂眼居諸陽交之會也。

而陰反閉之。此風邪內滿。當有不測之疾也。翳膜者。風熱重而有之。或斑入眼。此肝氣盛而發在表也。翳膜已生在表明矣。當發散而去之。反疏利則邪氣內搐。為翳則深也。邪氣未定。謂之熱翳而浮。邪氣已定。謂之冰翳而沉。邪氣牢而深者。謂之陷翳。當以焮發之物。使其邪氣再動。

翳膜乃浮。輔之退翳之藥。則能自去也。病久者。不能速效。當以歲月除之。

治眼赤暴發腫。散熱飲子。

防風,羌活,黃芩,黃連(各一兩)

上剉。每服半兩。水二盞。煎至一盞。食後溫服。如大便秘澀。加大黃一兩。如痛甚者。加當歸地黃。如煩躁不能眠睡。加梔子一兩。

川芎散,治風熱上衝。頭目眩熱腫。及胸中不利。

川芎,槐子(各一兩)

上細末三錢。如胸中氣滯不利。生薑湯調。目疾茶調。風熱上攻。㕮咀一兩。水煎食後服。

治眼久病昏澀。因發而久不愈。地黃湯。

防風,羌活,黃芩,黃連,地黃,當歸,人參,茯神(各等分)

上為粗末。每服五七錢。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滓溫服食後。

槐子散

槐子,黃芩,木賊,蒼朮(各等分)

上細末。茶清調下。食後。

治眼生翳膜。及斑入眼。焮赤已過者。瀉青丸主之。當半減大黃。如大便秘。焮氣未定。依方服之。

治冰翳久不去者。羚羊角散,主之。

羚羊角,升麻,細辛(各等分),甘草(半之)

上為細末。一半為散。一半蜜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以羚羊角散下之。食後臨臥。米泔水煎服。

治太陽經。衛虛血貫腫人臉重。頭中濕淫膚脈。睛痛肝風盛。眼黑腎虛。桔梗丸。

桔梗(一斤),牽牛(頭末三兩)

上二味為末。煉蜜為丸。如桐子大。每服四五十丸。加至百丸。食前溫水下。日二服。

金絲膏,點眼藥。

生薑(四兩取汁),白沙蜜(一斤煉去滓),猔豬膽汁(三錢),黃連(四兩槌用水一斗浸煎取五升)

上先煎黃連水。後入薑汁。次入蜜。同煎去沫淨。次入下項藥末。

腦子(四錢),麝香(三錢),硇砂(四錢),硼砂(三錢),輕粉(五錢),熊膽(四錢),青鹽(三錢)

白話文:

眼目論第二十五

眼疾的病因,若在腑,屬表證,需散風清熱;若在臟,屬裡證,需養血安神。急性發作的為表證,較易治癒;久病的為裡證,較難痊癒。散風清熱用瀉青丸;養血安神用定志丸、婦女則用熟乾地黃丸。若體型肥胖,氣盛,風熱上攻,導致眼睛昏花澀痛,用槐子散治療,這是因為胸中濁氣上逆所致。嚴重者會導致痰厥,也會損傷眼睛,平時需保持胸中氣機通暢,才能避免此病。也有些人因長期服用眼藥損傷元氣,導致眼睛逐漸昏暗無力,視力時好時壞,不想看東西,這是眼睛缺乏血液的表現,需服用熟乾地黃丸、消風散、定志丸等藥物共同調理。若視物不清,眼前出現黑點,這是腎氣虛弱的表現,需補益腎水,可用駐景丸治療。若突然失明,是因為眼睛位於陽氣交會之處,陰氣反閉所致,這往往預示著有其他嚴重疾病。

翳膜的形成是因為風熱過盛,或眼部出現斑點,是肝氣盛而外顯的症狀。翳膜已形成,應採用發散的方法治療,若過度疏利,反而會使邪氣內陷,使翳膜加深。邪氣未固定者,稱為熱翳,屬浮淺;邪氣已固定者,稱為冰翳,屬深沉;邪氣牢固深在者,稱為陷翳,需使用發散藥物,使其邪氣再動,使翳膜浮起,再配合退翳藥物,就能自行消退。久病者療效較慢,需長期治療。

治療眼赤腫痛急性發作的,用散熱飲子。

治療風熱上攻,頭目眩暈腫痛,胸悶不適的,用川芎散。

治療眼疾久病昏花澀痛,反覆發作久治不癒的,用地黃湯。

槐子散用於治療眼疾。

治療眼生翳膜及斑點入眼,紅腫已消退的,用瀉青丸,但需減半大黃的用量,若大便祕結,邪氣未定,則按方服用。

治療冰翳久治不愈的,用羚羊角散。

治療太陽經虛弱,衛氣不足,面部腫脹,頭痛,眼睛疼痛,肝風盛,眼黑,腎虛等症狀的,用桔梗丸。

金絲膏為滴眼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