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 卷中 (23)
卷中 (23)
1. 瀉痢論第十九
上㕮咀。每半兩同前煎服。如痛甚者。調木香檳榔末一錢服之。
治久病腸風。痛癢不任。大便下血。宜服,地榆湯。
蒼朮(去皮四兩),地榆(二兩)
上㕮咀。每服一兩。水一盞。煎至七分。食前多服除根。
治濕瀉,茯苓湯。
白朮(一兩),茯苓(去皮七錢半)
上㕮咀。水煎一兩。食前服。食入而瀉。謂胃中有宿谷也。當加枳實五錢。酒入而瀉。濕熱瀉也。加黃芩五錢。
治寒積痢。男子小兒婦人皆不問赤白。或清痢如水。不後重者寒也。經云。澄徹清冷。皆屬於寒。皆為虛。寒中有積也。宜附子巴豆之類下之。見痢則愈。空心服。
治瀉痢久不止。臟腑虛滑。穀不化。用蒼朮湯。下,桃花丸。
蒼朮(二兩),防風(一兩)
上剉為細末。用水一碗。煎至一大盞。絞清汁。下桃花丸八十丸立愈。如小便澀少。以五苓散下桃花丸。或赤石脂丸。小便利則愈矣。
大陽為協熱痢。涼膈散主之。
陽明為痼瘕。進退大承氣湯主之。珍珠囊中有。
少陽風氣自動。其脈弦。大柴胡湯主之。
太陰濕勝濡瀉。不可利而可溫。四逆湯主之。
少陰蟄封不禁固。可澀。赤石脂丸乾薑湯主之。
厥陰風泄。以風治風。小續命湯消風散主之。
治下痢膿血。裡急後重。日夜無度。導氣湯。
芍藥(一兩),當歸(五錢),大黃,黃芩(各二錢半),黃連,木香(各一錢),檳榔(一錢)
上為末。每服三五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如未止再服。不後重則止。
雜例
溲而便膿血者。大腸泄也。脈五至之上洪者。宜以七宣丸。如脈平者。立秋至春分。宜香連丸。春分至立秋。宜芍藥柏皮丸。四季通用。宜加減平胃散七宣丸之類。後宜服此藥。去其餘邪。兼平胃氣。
芍藥柏皮丸
芍藥,黃柏(各等分)
上為細末。醋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至二百丸。溫水下。食前服。
加減平胃散
白朮,厚朴,陳皮(各一兩),甘草(七錢),檳榔(三錢),木香(三錢),桃仁,黃連,人參,阿膠(各半兩),白茯苓(去皮半兩)
上為細末。同平胃散煎服。
血多加桃仁。泄加黃連。小便澀加茯苓。
氣不下後重。加檳榔木香。
腹痛加芍藥甘草。膿加阿膠。濕加白朮。脈洪加大黃。
四時以胃氣為本。久下血痢。則脾虛損。而血不流於四肢。入於胃中。為血痢宜滋養脾胃則愈。
夫五泄者之病。其治法各不同者。外證各異也。
胃泄者。飲食不化。色黃。承氣湯下。
脾泄者。腹脹滿泄注。食即嘔吐逆。建中及理中湯。
大腸泄者。食已窘迫。大便色白。腸鳴切痛。乾薑及附子湯。
小腸泄者。溲便膿血。少腹痛。承氣湯。
大瘕泄者。裡急後重。數至圊而不能便。足少陰是也。莖中痛。急利小便。此五泄之病也。胃小腸大瘕三證。皆清涼飲子主之。其泄自止。後厥陰少陰二證。另有治法。厥陰證加甘草。謂主莖中痛。是肝也。內經曰。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少陰經證。多里急後重。故加大黃。
白話文:
將藥材磨碎,每次用半兩,像之前說的方式煎煮服用。如果疼痛劇烈,可以調和木香檳榔粉一錢服用。
治療久病引起的腸風,疼痛搔癢難忍,大便帶血,適合服用「地榆湯」。
蒼朮(去除外皮,四兩),地榆(二兩)
將藥材磨碎,每次服用一兩,加水一碗,煎至七分,飯前多服,可以根治。
治療濕瀉,使用「茯苓湯」。
白朮(一兩),茯苓(去除外皮,七錢半)
將藥材磨碎,加水煎煮一兩服用,飯前服用。如果吃完飯就腹瀉,表示胃裡有積存的食物,應加枳實五錢。如果是喝酒後腹瀉,屬於濕熱引起的腹瀉,應加黃芩五錢。
治療寒積引起的痢疾,無論男女老幼,不分赤白痢,或是像水一樣的清稀腹瀉,沒有裡急後重感的,都屬於寒症。醫書說,清澈冷淡的,都屬於寒,都是虛弱的表現,是寒中帶有積滯。應該用附子、巴豆等藥物攻下,見到痢疾排泄出來就會好轉,空腹服用。
治療腹瀉痢疾久久不止,臟腑虛弱滑脫,食物無法消化,使用「蒼朮湯」,搭配「桃花丸」一起服用。
蒼朮(二兩),防風(一兩)
將藥材切碎磨成細末,用水一碗煎至一大碗,濾去藥渣取汁,服用桃花丸八十丸,立即見效。如果小便不利,可以搭配五苓散服用桃花丸。或者服用赤石脂丸,小便順暢就痊癒了。
太陽經的病症會引起協熱痢,用「涼膈散」來治療。
陽明經的病症會引起頑固性的腸道腫塊,用「進退大承氣湯」來治療。(這個方子在珍珠囊中有記載)
少陽經的病症,風邪會自動發作,脈象呈現弦的狀態,用「大柴胡湯」來治療。
太陰經的病症,濕氣過盛會引起濡瀉,不宜用瀉法,而應該用溫法,使用「四逆湯」來治療。
少陰經的病症,會導致固攝能力不足,可以用收澀的方法,使用「赤石脂丸」或「乾薑湯」來治療。
厥陰經的病症,會出現風邪引起的泄瀉,要用祛風的藥物來治療,使用「小續命湯」或「消風散」來治療。
治療腹瀉帶膿血,裡急後重,日夜不停,使用「導氣湯」。
芍藥(一兩),當歸(五錢),大黃,黃芩(各二錢半),黃連,木香(各一錢),檳榔(一錢)
將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到五錢,加水一碗煎至七分,濾去藥渣溫服。如果還沒止住,可以再次服用。如果沒有裡急後重的感覺,就可以停止服用。
雜病案例
小便帶膿血,是大腸在泄瀉。脈象如果呈現洪大,每分鐘跳動五次以上,宜用「七宣丸」。如果脈象平和,從立秋到春分期間,宜用「香連丸」。從春分到立秋期間,宜用「芍藥柏皮丸」。四季都可通用,宜用「加減平胃散」或「七宣丸」之類的藥物。病情穩定後,應該服用這些藥物,去除殘餘的邪氣,同時調和胃氣。
芍藥柏皮丸
芍藥,黃柏(等量)
將藥材磨成細末,用醋調和製成丸藥,如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五七十丸到二百丸,用溫水送服,飯前服用。
加減平胃散
白朮,厚朴,陳皮(各一兩),甘草(七錢),檳榔(三錢),木香(三錢),桃仁,黃連,人參,阿膠(各半兩),白茯苓(去皮半兩)
將藥材磨成細末,和「平胃散」一起煎煮服用。
出血多的加桃仁,腹瀉嚴重的加黃連,小便不利的加茯苓。
氣機不暢導致裡急後重的,加檳榔、木香。
腹痛的加芍藥、甘草。有膿血的加阿膠。濕氣重的加白朮。脈象洪大的加大黃。
四季都以胃氣為根本。長期腹瀉帶血,會導致脾虛損,血液無法輸送到四肢,反而進入胃中,形成血痢。應該滋養脾胃才能痊癒。
五種泄瀉的病症,其治療方法各有不同,是因為外在症狀不同。
胃泄:食物不消化,大便呈黃色,用「承氣湯」攻下。
脾泄:腹部脹滿,腹瀉不止,吃東西就想嘔吐,用「建中湯」或「理中湯」。
大腸泄:吃完東西就腹痛急迫,大便顏色發白,腸鳴並伴有劇烈疼痛,用「乾薑湯」或「附子湯」。
小腸泄:小便帶膿血,小腹疼痛,用「承氣湯」攻下。
大瘕泄:裡急後重,頻繁跑廁所卻拉不出,這是足少陰經的病症。陰莖疼痛,必須趕快排小便。這是五種泄瀉的病症。胃、小腸、大瘕這三種病症,都用「清涼飲子」來治療,腹瀉自然會停止。後面的厥陰和少陰兩種病症,有另外的治療方法。厥陰經的病症要加甘草,因為會出現陰莖疼痛,這是肝臟的問題。《內經》說,肝臟有急迫的感覺,要吃甜味的來緩解。少陰經的病症,多是裡急後重,所以要加大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