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完素

《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 卷中 (22)

回本書目錄

卷中 (22)

1. 瀉痢論第十九

訶子散

訶子(一兩半生半熟),木香(半兩),黃連(三錢),甘草(三錢)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以白朮芍藥湯調下。如止之不已。宜歸而送之也。訶子散加厚朴一兩。竭其邪氣也。虛滑久不愈者。多傳變為痢疾。太陰傳於少陰。是為賊邪。先以厚朴枳實湯。防其傳變。

厚朴枳實湯

厚朴(一兩),枳實(一兩),訶子(一兩半生半熟),木香(半兩),黃連(二錢),甘草(三錢炙),大黃(二錢)

上為細末。每服三五錢。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滓溫服。

漿水散,治暴泄如水。周身汗出。一身盡冷。脈微而弱。氣少而不能語。其甚者加吐。此謂急病。治之宜以此。

半夏(二兩湯洗),附子(半兩炮),乾薑(五錢),良薑(二錢半),桂枝(五錢),甘草(五錢炙)

上為細末。每服三五錢。漿水二盞。煎至一盞。和滓熱服。甚者三四服。微者三服。大腸經動下痢為鶩溏。大腸不能禁固。卒然而下。成水泄。青色。其中或有硬物。欲起而又下。欲了而不了。小便多清。此寒也。宜溫之。春夏桂枝湯。秋冬白朮湯。

桂枝湯

桂枝,白朮,芍藥(各半兩),甘草(二錢炙)

上剉。每服半兩。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取清。宜溫服之。

白朮湯

白朮,芍藥(各三錢),乾薑(半兩炮),甘草(二錢炙)

上剉為粗末。如前服之。甚則去乾薑。加附子三錢。辛能發也。

治厥陰動為瀉痢者。寸脈沉而遲。手足厥逆。下部脈不至。咽喉不利。或涕唾膿血。瀉痢不止者。為難治。宜升麻湯或小續命湯以發之。法云。謂表邪縮於內。故下痢不止。當散表邪於四肢。布於絡脈。外無其邪。則臟腑自安矣。

諸水積入胃。名曰溢飲。滑泄。渴能飲水。水下復瀉而又渴。此無藥證。當灸大椎。

諸瀉痢久不止。或暴下者。皆太陰守病。故不可離於芍藥。若不受濕。不能下痢。故須用白朮。是以聖人立法。若四時下痢。於芍藥白朮內。春加防風。夏加黃芩。秋加厚朴。冬加桂附。然更詳外證寒熱處之。如裡急後重。須加大黃。如身困倦。須加白朮。如通身自汗。逆冷氣息微。加桂附以溫之。如或後重膿血稠黏。雖在盛冬。於溫藥內亦加大黃。

諸下痢之後。小便利而腹中虛痛不可忍者。此謂陰陽交錯。不和之甚也。當服,神效越桃散。

大梔子(三錢),高良薑(三錢)

上和勻。每服三錢。米飲或酒調下。其痛立效。

治大便後下血。腹中不痛。謂之濕毒下血。宜服,黃連湯。

黃連(去須),當歸(各半兩),甘草(二錢炙)

上㕮咀。每服五錢。水一盞。煎至七分。食後溫服。

治大便後下血。腹中痛者。謂熱毒下血。當服,芍藥黃連湯。

芍藥,當歸,黃連(各半兩),大黃(一錢),桂(淡味半錢),甘草(二錢炙)

白話文:

訶子散

將訶子(一半生用,一半熟用,共一兩半)、木香(半兩)、黃連(三錢)、甘草(三錢)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用白朮芍藥湯送服。如果還是止不住腹瀉,就要考慮用其他方法治療。如果使用訶子散後效果不佳,可以加入厚朴一兩,以消除體內邪氣。如果體質虛弱且腹瀉久治不癒,往往會轉變成痢疾。這是太陰病傳到少陰病,屬於邪氣入侵。應該先用厚朴枳實湯來預防病情惡化。

厚朴枳實湯

將厚朴(一兩)、枳實(一兩)、訶子(一半生用,一半熟用,共一兩半)、木香(半兩)、黃連(二錢)、炙甘草(三錢)、大黃(二錢)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三到五錢,用水一碗半煎至一碗,去渣溫服。

漿水散

此方用於治療突然腹瀉如水,全身出汗、冰冷,脈搏微弱,氣虛無力說話,嚴重者會嘔吐的急症。將半夏(用湯洗過,二兩)、附子(炮製過,半兩)、乾薑(五錢)、良薑(二錢半)、桂枝(五錢)、炙甘草(五錢)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三到五錢,用漿水兩碗煎至一碗,連藥渣一起趁熱服用。重症患者服用三到四次,輕症患者服用三次。如果大腸經有問題導致腹瀉像鴨子拉稀一樣,大腸無法控制,突然就拉稀,呈水狀,顏色發青,裡面可能會有硬塊,想拉又拉不乾淨,小便多而清澈,這表示體內有寒氣,應該用溫藥治療。春夏宜用桂枝湯,秋冬宜用白朮湯。

桂枝湯

將桂枝、白朮、芍藥(各半兩)、炙甘草(二錢)切碎。每次服用半兩,用水一碗煎至七分,去渣取清液,溫服。

白朮湯

將白朮、芍藥(各三錢)、炮製過的乾薑(半兩)、炙甘草(二錢)切成粗末。服用方法與桂枝湯相同。如果情況嚴重,可以去除乾薑,加入附子三錢,利用其辛溫發散的特性。

如果厥陰經有問題導致腹瀉,症狀是寸脈沉而遲緩,手腳冰冷,下肢脈搏微弱,咽喉不適,或有涕膿血,腹瀉不止,屬於難治之症。宜用升麻湯或小續命湯來發散體內邪氣。這是因為表邪收縮到體內,導致腹瀉不止。應該將表邪發散到四肢和經絡中,當體外沒有邪氣時,臟腑自然就會安穩。

如果大量水液積聚在胃中,稱為溢飲,會導致腹瀉,且口渴能喝水,喝了水又拉肚子,還是口渴,這種情況沒有明確的用藥方法,應該灸大椎穴。

各種腹瀉久治不癒,或是突然腹瀉,都是太陰經的問題,所以不能離開芍藥。如果體內沒有濕氣,就不會腹瀉,所以需要使用白朮。因此古人訂立法則,在治療四季腹瀉時,以芍藥和白朮為基礎,春天加防風,夏天加黃芩,秋天加厚朴,冬天加桂附。但還需要仔細觀察其他症狀,根據寒熱情況來處理。如果裡急後重,就要加大黃。如果身體困倦,就要加白朮。如果全身自汗、冰冷、呼吸微弱,要加桂附來溫補。如果後重、膿血黏稠,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要在溫藥中加大黃。

如果腹瀉之後,小便順暢,但腹中空痛難忍,這是陰陽失調的嚴重表現,應該服用神效越桃散。

神效越桃散

將大梔子(三錢)、高良薑(三錢)混合均勻。每次服用三錢,用米湯或酒送服,可以立即止痛。

如果大便後出血,但腹部不痛,這是濕毒導致的下血,應該服用黃連湯。

黃連湯

將黃連(去除鬚根)、當歸(各半兩)、炙甘草(二錢)切成粗末。每次服用五錢,用水一碗煎至七分,飯後溫服。

如果大便後出血,且腹部疼痛,這是熱毒導致的下血,應該服用芍藥黃連湯。

芍藥黃連湯

將芍藥、當歸、黃連(各半兩)、大黃(一錢)、桂(淡味,半錢)、炙甘草(二錢)混合。